病久治不效用大接經法(彭靜山)2009-04-03 18:40大接經《內經◎海論》中敘述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經絡分布周身各處,上懸貫于腦,內聯于臟腑,暢氣血往來,各經保持相對的平衡,自然無病。經絡不平衡,人就會生病,經過針灸多次而不效的疾病,可用大接經的針刺方法。
具體做法是,只用一根l寸長的28號針,每次只針一側,針刺十二經的原穴和絡穴,依照經絡循行的順序各穴只刺一下而不留針。每次只針一側,下次針另一側。共針4次,久病則由原穴到絡穴,新病則由絡穴到原穴。 (一)由原穴到絡穴肺原[太淵]——大腸絡[偏歷]——胃原[沖陽]——脾絡[公孫]——心原[神門]——小腸絡[支正]——膀胱原[京骨]——腎絡[大鐘]——心包絡[大陵]——三焦絡[外關]——膽原[丘墟]——肝絡[蠡溝]。 (二)由絡穴到原穴肺絡[列缺]——大腸原[合谷]——胃絡[豐隆]——脾原[太白]——心絡[通里]——小腸原[腕骨]——膀胱絡[飛揚]——腎原[太溪]——心包絡[內關]——三焦原[陽池]——膽絡[光明]——肝原[太沖]。 案例舉要:劉X,男,40歲,某設計院會計師主訴:近3個月來,四肢倦怠,飲食減少,睡眠不安,周身無力,大便秘,小便澀少,經治不愈,而且日漸加重。近來并出現早泄、遺精。 診見:面色萎黃,精神不振,舌潤無苔,神情寞落,六脈沉細,右關左尺,尤為明顯。 辨證:脾胃兩虛。睡眠不安,尿澀早泄,病原肝腎俱虧。宜用針刺補法。取神門以治心,太溪以補腎,足三里健胃,三陰交助脾。久治不效,脈更無神。改用大接經由原到絡,由絡到原各2次。逐漸好轉,再針前述各穴5次,面色紅潤,精神旺盛,飲食增加,二便通暢,遺精、早泄消失,睡眠香甜,神完氣足,而病痊愈。 (彭靜山《針灸秘傳十八絕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