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又到了小兒支氣管炎的高發季節,最近總聽到誰誰誰家的孩子得了支氣管炎,大人很著急。支氣管炎是氣管和支氣管黏膜發生的炎癥。根據病程的長短分為急性支氣管炎和慢性支氣管炎,寶寶得的一般多為急性支氣管炎。寶寶得了急性支氣管炎,除了及時有效的醫療,家長掌握一些護理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期我們就為大家收集了相關的護理、按摩、食療等方面的知識,幫助病中寶寶盡快恢復.寶寶的急性支氣管炎是怎么引起的? 病原是病毒、肺炎支原體或細菌,或為其合并感染。病毒感染中,以流感、腺病毒、3型副流感及呼吸道融合胞病毒等占多數,肺炎支原體亦不少見。凡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都可成為支氣管炎的病原體,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致病性細菌可引起繼發感染。較常見的細菌是肺炎球菌、β溶血性鏈球菌A組、葡萄球菌及流感桿菌,有時為百日咳桿菌、沙門氏菌屬或白喉桿菌。營養不良、佝僂病、變態反應以及慢性鼻炎、咽炎等皆可為本病的誘因。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癥狀支氣管炎在小兒時期很常見,大都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在發病開始時,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如鼻塞、流涕,以后逐漸出現斷續的干咳。病初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有痰,初為粘痰,很快變成膿痰,經過5—10天后,痰液變稀,咳嗽逐漸消失。發病時可無熱或發熱38。5℃左右,熱度經2—4天退去。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治療治療原則:對癥治療1、止咳:咳嗽有痰時,使用止咳化痰藥物。如果患兒咳嗽頻繁妨礙休息時,可服用鎮咳藥,但應避免給藥過量以致抑制分泌物的咳出。 小兒支氣管炎如何用藥?患支氣管炎的患兒要注意休息,保持臥室的空氣流通,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多飲開水。供給復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每次各1片,每日3次。對慢性和多次發病患兒,應供給維生素AD,每次1片,每日2—3次。 年幼體弱病孩,輕癥可口服磺胺類藥物或青霉素類藥物,并配用一定的化痰止咳藥,起協同治療作用。磺胺類藥可選用復方新諾明,每日每千克體重20毫克,分2次口服。由于磺胺類藥物排泄較慢,易在腎臟中引起結晶沉淀,故用藥期間要供給充分水分,以利排泄。 有的孩子對磺胺類藥物有過敏。用后發生皮疹、剝脫性皮炎等,若遇有過敏史的不能用。青霉素類藥物可選用阿莫西林,每日每千克體重40—80毫克,分3—4次飯后口服。口服青霉素類藥物也要注意有無青霉素過敏史,對有青霉素過敏的小兒要慎用,對特異性體質,以及容易引起過敏應的小兒甚至要禁用。 這類患兒可改用頭孢菌素類藥物頭孢拉定,每日每千克體重25—50毫克,分3—4次服用。化痰止咳藥可選用化痰片,每次1/2一l片,每日3次。 對于因各種原因引起的過敏性咳嗽,通過血象檢查可發現嗜伊紅計數增高,此類咳嗽往往病程較長,可增加抗過敏的藥物賽庚啶,每日每千克體重0。25毫克,分3次口服。 對反復患支氣管炎的小兒,應讓他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注意氣候冷暖變化,避免穿衣過多或過少。如果支氣管炎反復不愈,應到醫院仔細檢查是否患有支氣管先天畸形、支氣管擴張、低蛋白血癥、結核以及慢性鼻竇炎、扁桃體炎等疾病。 小兒氣管炎中醫治療效果好急性支氣管炎或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在嬰幼兒時期發病較多、較重,常并發或繼發于上下呼吸道感染,為麻疹、百日咳、傷寒及其他急性傳染病的一種臨床表現。發生支氣管炎時,氣管大多同時發炎,如果涉及毛細支氣管,則其病理與癥狀均與肺炎相仿。 胸部羅音或粗或細,大多是中等濕羅音,主要散在下胸部。咳出分泌物后,羅音可暫時減少。偶因支氣管內積痰太多,呼吸音可減低,但咳出痰液后,呼吸音即恢復正常。重癥支氣管為與肺炎早期難以鑒別,如聽到較深羅音或捻發音,咳嗽后羅音無明顯減少時,應考慮肺炎作胸部X線檢查以確診。 中醫治療急性支氣管炎或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患兒有很好的效果,中醫稱本病為外感咳嗽,由于致病因素不同,臨床分為風寒咳嗽、風熱咳嗽和實熱喘。治法以疏風散寒、清熱宣肺、降熱平喘為主。可結合臨床辨證施治。 (1)風寒咳嗽:以突然咳嗽,聲咳急頻為主,痰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癢或伴、惡寒或不發熱、苔微白,脈浮。治以辛溫解表,散寒止咳。常用蘇散加減。 處方舉例:杏仁6g,蘇葉3g,前胡9g,半復6g,牛蒡子6g,生姜3片。 (2)風熱咳嗽:咳嗽不爽,痰以黃粘稠為主,咽紅口干,鼻塞流黃涕,或伴發熱有汗,舌苔身微黃白,脈浮數。治以辛涼解表,宣肺止咳。常用桑菊飲加減。 (3)實熱喘:除上述癥狀外,患兒發熱較高,同時伴有順喘憋。治以宣肺化痰,降逆平喘。常用麻杏石甘湯加減。 處方舉例:麻黃3g,杏仁6g,生石膏15g,甘草3g,青黛3g,蘇子6g,萊菔子9g,可隨癥選加藥物1~2味:①表邪重時加菊花9g,鮮蘆根15g。②熱重時加黃芩6g,銀花9g,連翹9g。③咳嗽重時加前胡9g或百部9g。④喘重時選加郁金6g,()9g或生赭石1g。⑤痰多時加葶藶子9g,蔞仁9g。 小兒支氣管炎的按摩方法(圖)![]() 寶寶手臂部的關鍵穴位
![]() 寶寶背部的關鍵穴位
為本病主要屬中醫“風溫”病的范圍。發病原因為肺衛不固,風熱從肌表口鼻犯肺,以致熱郁肺氣,蒸液成痰,若病邪進一步內侵,即可發生熱入營血和正虛邪陷的變化。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胸痛或氣急、鼻煽、咯痰、嗆奶、嘔吐、呼吸困難等。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兒扶抱或仰臥,家長固定患兒上肢,清肺經、推(退)六腑各300次,推三關100次。 (2)患兒俯臥位,分推肩胛骨100次,按揉肺俞、大椎各1分鐘。 (3)按揉膻中、豐隆穴各2分鐘。 2.隨證加減 (1)風熱犯肺型:發熱惡寒、汗少,頭痛,口微渴,咳嗽氣急,痰粘色白量少,胸脅隱痛,舌邊尖紅,苔薄黃。常用手法: ①推太陽30次,推三關300次。 ②拿風池、肩井穴各10次。 (2)痰熱壅肺型:高熱面赤,傾渴欲飲,咳嗽痰黃而粘,或夾血絲,或為鐵銹色痰,胸悶氣粗,胸痛,舌質紅,苔黃膩。常用手法: ①退六腑300次,清心經100次。 ②加揉豐隆50次,揉中脘3分鐘。 (3)熱入心營型:發熱不退,夜間加重,煩躁不安,時而譫語,甚至神志不清,氣急,喉中痰嗚,痰中帶血,手足抽動,口唇干燥,舌苔焦黃。常用手法: ①推六腑、清天河水各500次,清心經、清肝經各300次。 ②按揉曲池1分鐘,推涌泉3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按揉掌小橫紋200次,清肺經300次。 (2)清肝經300次,逆運內八卦100次。 (3)點揉天突、膻中、豐隆穴各1分鐘。 2.隨證加減 (1)頭痛、鼻塞加揉膊陽池50次。 (2)高熱不退,擠捏天突至劍突及兩側和大椎至第1腰椎及兩側,至皮下輕度瘀血為止。 生活調理 (1)按摩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主要起輔助治療作用,本法對輕癥患兒有一定療效。 (2)對重癥肺炎患兒必須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出現危險。 (3)患兒所住房間要空氣新鮮,溫度適宜。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26種食療方現代醫學的急慢性支氣管炎、氣管炎屬于中醫“咳嗽”范疇。是小兒呼吸道疾病中最常見的證候,臨床以咳嗽、有痰、發熱或無熱為主要特征。分為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兩大類。 外感咳嗽: (1)風寒咳嗽,咳嗽初起,痰白稀薄,鼻塞流涕,咽癢咳聲重,頭痛怕冷,不發燒或低燒,舌苔薄白,脈浮。治宜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2)風熱咳嗽,癥見咳嗽不爽,痰黃粘稠,鼻塞流白粘涕或黃濃涕,咽紅口干,或伴有發熱頭痛,汗出怕風,舌質紅、苔黃,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化痰止咳。 (3)痰熱咳嗽,咳嗽痰多,咳吐黃痰,或痰粘稠難咯,發熱面紅,目赤唇紅,口苦口渴,煩躁不安,甚則流鼻血,小便黃少,大便干燥,舌紅、苔黃,脈滑數。治宜清熱化痰。 內傷咳嗽: (1)痰濕咳嗽,為小兒特有類型,表現咳嗽痰鳴,痰聲漉漉,痰清稀,早晚咳重,面色蒼白,口唇舌淡,舌體胖、苔白或膩,大便溏稀,食欲低下,惡心嘔吐,口水多,或面部軀干長濕疹。治宜健脾燥濕,清肺化痰。 (2)氣陰虧虛,癥見久咳,咳嗽時間較長,咳聲無力,痰白清稀,面色咣白,氣短懶言,兼說話少氣無力,體虛多汗,舌淡嫩,脈細無力,是肺氣虛。若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癢聲嘶,手足心熱,或咳痰帶血,舌紅少苔,脈細數,是肺陰虛。肺氣虛治宜補益肺氣;肺陰虛治宜育陰潤肺止咳。 方1、蔥白粥 組成:糯米60克,生姜5片,連須蔥白5莖,米醋5毫升。 用法:糯米生姜搗爛,加入蔥白米醋煮粥,趁熱飲用,并溫覆取汗。 功效:發汗解表。 主治:風寒感冒,咳嗽初起,痰白稀薄,頭痛惡風,不發熱。 方2、姜糖飲 組成:生姜10克,紅糖15克。 用法:生姜洗凈,切絲,以沸水沖泡,蓋5分鐘,調入紅糖,應有足夠辛辣味,趁熱頓服。服后蓋被取汗。 功效:發汗解表,溫中和胃。 主治:風寒感冒,風寒咳嗽痰稀,鼻流清涕,頭痛惡風者。 方3、生姜飴糖煎 組成:生姜10克,飴糖5克。 用法:加水適量煎服。 功效: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主治:風寒咳嗽,不發熱,畏寒,痰稀,流涕者。 來源:民間驗方。 方4、杏仁蘿卜煎 組成:杏仁10克,生姜3片,白蘿卜10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風潤肺,降逆化痰。 主治:風寒咳嗽,畏寒,痰稀,流清水涕者。 方5、核桃生姜飲 組成:核桃肉5枚,生姜汁30~50毫升。 用法:核桃肉搗爛,用生姜汁送服。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主治:風寒咳嗽,畏寒,痰稀者。 來源:民間驗方。 方6、冰糖茼蒿 組成:鮮茼蒿菜90克,冰糖適量。 用法:鮮茼蒿菜水煎去渣,加入冰糖溶化后服。 主治:風寒咳嗽,咯痰清稀,畏寒,舌淡、苔薄白者。 方7、柚皮煎 組成:柚皮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功效:順氣化痰止咳。 主治:風寒咳嗽,咽癢,吐白痰,舌淡,脈浮。 方8、蘿卜糖水 組成:紅皮蘿卜200克,麥芽糖20克。 用法:紅皮蘿卜洗凈(不去皮)切碎后加入麥芽糖,擱置一夜,把溶成的蘿卜糖水頻頻飲服。 功效:止咳化痰,清利咽喉。 主治:風熱咳嗽,咳而不爽,痰黃粘稠,口干欲飲者。 方9、飴糖豆漿 組成:豆漿1碗,飴糖15克。 用法:豆漿加飴糖共煮沸,空腹服。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 主治:痰火喘咳,發熱口干,痰黃稠難咳出者。 來源:民間驗方。 方10、雍菜蘿卜汁 組成:雍菜、白蘿卜蜂蜜等量。 用法:雍菜、白蘿卜同搗爛,取汁1杯,用蜂蜜調服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肺熱咳嗽,鼻出血,發熱,口干,痰黃稠。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食療方二 方11、冰糖燉蘿卜 組成:白蘿卜100~200克,冰糖40克。 用法:白蘿卜榨汁加入冰糖隔水燉化,睡前一次服完,連服3~5碗。 功效:消食,化痰。 主治:咳嗽痰多,食積腹脹,納差,食后腹脹者。 方12、二汁飲 組成:藕汁、梨汁等量。 用法:混合服用。 功效:清熱化痰止咳。 主治:痰熱咳嗽,口干,痰黃稠難咳出者。 來源:民間驗方。 方13、荸薺海蜇湯 組成:荸薺200克,海蜇皮(漂洗)100克。 用法:加水燉熟,每日1劑,分2—3次服。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肺熱咳嗽,痰稠痰黃,口干咽痛,舌紅、苔薄黃者。 方14、冬瓜子紅糖飲 組成:冬瓜子15克,紅糖適量。 用法:冬瓜子加紅糖搗爛,開水沖服,1日2次。 功效:化痰利水。 主治:咳嗽痰多,痰稀量多,舌淡、苔滑潤者。 方15、薏米粥 組成:薏米、大米等量。 用法:煮粥食。 功效:健脾利濕化痰。 主治:咳嗽痰多,喉有痰聲,納差,腹脹,大便不利者。 方16、肺風草燉枇杷 組成:蜜肺風草9克,枇杷20克。 用法:用清水燉熟,加冰糖少許調食。 功效:潤肺止咳。 主治:小兒咳嗽久不愈,干咳痰少者。 方17、薏苡山藥冬瓜子粥 組成:薏米50克,山藥100克,冬瓜30克,粳米100克(此量也可酌情減少) 用法:同煮粥食。 功效:健脾利濕,化痰止咳。 主治:痰濕咳嗽,痰多稀白,納差,腹脹,大便不利者。 方18、橘皮粥 組成:鮮橘皮30克,粳米50—100克。 用法:鮮橘皮煎取濃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粥。 功效:健脾行氣化痰。 主治:痰濕咳嗽,痰稀量多,納差,腹脹,大便不利者。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食療方三 方19、糖酒燉鵪鶉 組成:鵪鶉1只,紅糖、黃酒適量。 用法:鵪鶉洗凈,加紅糖、黃酒共煮熟,食肉喝湯。 功效:補肺益胃。 主治:肺氣虛久咳氣短,四肢無力,言語低下,胃納差者。 方20、山藥甘蔗飲 組成:鮮山藥200克,甘蔗汁半杯。 用法:鮮山藥搗爛,與甘蔗汁和勻,燉熱飲服,1日2次。 功效:益胃滋腎納氣。 主治:肺氣虛久咳,痰多氣喘,周身乏力,胃納差者。 方21、姜糖豆腐羹 組成:紅糖100克,豆腐250克,生姜6克。 用法:共水煮,每晚睡前飲湯,連服1周。 功效:溫肺補中益氣。 主治:慢性氣管炎,肺氣虛久咳,咳而無力,食欲不振者。 方22、海帶生姜糖漿 組成:海帶250克,生姜30克,紅糖適量。 用法:加水熬成450毫升的濃液糖漿,每日服3次,每次15毫升,10天1療程。 功效:溫補肺腎。 主治:慢性氣管炎、咳嗽、久喘伴腰酸者。 方23、花生大棗蜂蜜湯 組成:花生米,大棗,蜂蜜各30克。 用法:水煎,食花生、棗,喝湯,1日2次。 功效:益氣潤肺。 主治:肺氣虛久咳不止,咳而無力,動則氣喘。 方24、銀耳羹 組成:干銀耳50克,冰糖600克,雞蛋清1個。 用法:銀耳煮爛,放入冰糖溶化成汁。雞蛋清加入清水少許攪勻后,沖人鍋中攪拌,待泡沫浮面后,用勺打凈,再將糖汁用紗布過濾后沖人銀耳鍋中即可食用。 功效:滋陰潤肺止咳。 主治:肺陰虛久咳干咳,低熱,口干,痰少者。 方25、蜂蜜蒸梨 組成:大白梨1個,蜂蜜30克。 用法:白梨挖去核,蜂蜜放于梨內,蒸熟食,1日2個,連服1周。 功效:滋陰潤肺。 主治:肺陰虛,久咳、干咳、痰少、咽干、手足心熱、潮熱盜汗。 方26、百合豬肺湯 組成:百合10克,豬肺100克。 用法:百合、豬肺燉熟,加少許食鹽調味,飲湯食豬肺。 功效:滋陰潤肺。 主治:肺陰虛咳嗽,反復難愈,五心煩熱,低熱盜汗,口干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