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祖國雄雞形版圖上方,有一個酷似雞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聞名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她被譽為“北國碧玉”。呼倫貝爾得名于呼倫和貝爾兩大湖泊。呼倫的蒙語大意為“水獺”,貝爾的蒙語大意為“雄水獺”,因為過去這兩個湖盛產水獺。
當地民間有一個關于“呼倫貝爾”名稱來歷的優美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一個勇敢的蒙古族部落里有一對情侶,女的能歌善舞,才貌雙全,叫呼倫;男的力大無比,能騎善射,叫貝爾。她們為了拯救草原,追求愛情,與草原上的妖魔奮勇搏殺,女的化作湖水淹死了眾妖,男的為尋找女的勇敢投湖,于是,她們雙雙化作了世世代代滋潤草原和她的子民們的呼倫、貝爾二湖。
從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著的《內蒙訪古》一書,我們知道了呼倫貝爾草原是中國少數民族的搖籃,中國歷史上的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都是在這個搖籃里長大的,又都在這里度過了他們歷史上的青春時代,都是從這里向西敲打長城的大門,走進黃河流域,走上中國歷史舞臺的。呼倫貝爾是中國游牧民族歷史舞臺的后臺。
從呼和浩特驅車2000多公里、歷時三天抵達美麗、富饒、神奇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我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藍天綠地”,什么是“綠色凈土”。呼倫貝爾草原猶如一幅巨大的綠色畫卷,無邊無際。這里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豐美,生長著堿草、針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種營養豐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國”之稱。呼倫貝爾大草原也是一片沒有任何污染的綠色凈土,出產肉、奶、皮、毛等畜產品備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連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國家。同時,這里也是中外聞名的旅游勝地。
二、伊犁草原
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這是每一個到過伊犁的人,無不發自肺腑的感慨。清晨氣溫大約20攝氏度左右。黃褐色的牛和白色的羊,三三兩兩地在跟前悠然散步。五六座氈房已升起了炊煙。陽光如同一支神奇的畫筆,不斷改變著巨幅油畫的色彩和線條。遠處雪山聳立,山腳下莽莽蒼蒼翠綠的塔松、高昂的白樺和蒼古的楊樹、榆樹,好似一群剛柔相濟的偉丈夫,他們陽光下的剪影,燦爛溫柔地向草原傾瀉著。開滿密若繁星般五顏六色小花的綠草原喲,也醉在飄溢著奶香的陽光里。使游客宛如在神話中漫游。氈房,十幾座粉色的小木屋,確實是牧民和游客們的家。游人為現實生活中還有這樣美麗生動的家而感動。“家”的旁邊,還有潺潺河水在唱著草原的牧歌。那拉提草原,這樣一個由草原、森林、河谷、山體組成的自然風景區,你置身于它的懷抱,一眼可望盡春光冰雪,一日可走進春夏秋冬,熱有溫泉,涼有雪溪,綠有草原,荒有大漠。此景此境,讓研究風景園林的年輕專家鄧微先生大為驚嘆:“這樣一處銀色雪山與綠色草原相互媲美的草原,將是填補我國草原風景型空白的、珍貴獨特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曾有一位小有名氣的攝影家來到新疆拍過了天山天池后覺得已經拍攝到了新疆風景的經典,本地的導游介紹他去伊犁看看,他不以為然想想不會再有多大驚喜,但還是勉強答應了。當翻越了山梁時,他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雪山和草原交相輝映,冰川的融水與清冽的泉水滋潤著遼闊的牧場。那里山花爛漫,牛羊悠然漫步在藍天碧草間。在這里他呆了一個多月才滿意而歸。
三、錫林郭勒草原

北、東、南三面環山,西部開口迎接西來濕潤的氣流,成為荒漠區中風景這邊獨好的“濕島”,促成伊犁草原完整的垂直帶譜發育。它從高至低依次分布著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平原荒漠、河谷草甸,多樣性十分豐富。
與新疆其他的草原一樣,伊犁的草原不僅與荒漠對峙,而且與雪峰對峙,有一種豐富而復雜的美,多面而立體的美,大包容大深刻的美。
四、川西高寒草原

川西包括了雅安及西邊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一條民族遷徙的走廊,也是自古以來漢藏彝等民族交流通商的要道所在地,也是世人尋找的香格里拉核心區。川西高原與成都平原的分界線便是今雅安的邛崍山脈,山脈以西便是川西高原,二郎山兩邊雖相隔數十千米卻有著大相徑誕的氣候,很多時候東面陰雨綿綿而二郎山以西卻是麗日晴天。如果要深入體驗康藏文化與風情,那最好是去到關外,所謂關外是康巴人對于自然地理的一個表述,也就是出康定往北翻過高高的折多山便是到了關外。關外是更為雄奇俊美的天地,草原遼闊,雪山高聳,牧歌悠揚,藍天下是盛開的喜悅的心靈之花。川西高寒草原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草原之一。
川西高原上群山爭雄、江河奔流,長江的源頭及主要支流在這里孕育古老與神秘的文明,大渡河、雅礱江和金沙江帶著雪山草地的氣息由北向南流淌。由青藏高原山脈的走向也大至由北向南延伸,在地理上我們一般將這一地帶稱作橫斷山區。關于橫斷山區我會在地理一節中會作專門講述。地理與氣候原因促成了這一方土地獨特的景觀和復雜的高原氣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真實寫照。
五、那曲高寒草原

那曲藏語意為“黑河”;整個地區在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懷抱之中,西邊的達爾果雪山,東邊的布吉雪山,形似兩頭猛獅,守護著這塊寶地。這片總面積達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人們常說的羌塘。整個地形呈西高東低傾斜,西高,中平,東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西部地形遼闊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羅棋布,河流縱橫其間。東部屬河谷地帶,多高山峽谷,是藏北僅有的農作物產區,并有少量的森林資源和灌木草場,其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之間,氣候好于中西部。
那曲行署所在地那曲鎮是青藏公路的必經之路,又是西藏對外開放的旅游區之一,每年8月(藏歷6月)舉辦的賽馬節是藏北草原的盛會,屆時,旅游觀光的游客、四面八方的牧民、各地的商販等云集此處。旅游者可以領略藏北草原的自然風光、節日氣氛和民族風情,還可以參觀游覽藏北名寺孝登寺。在那曲地區境內,遼闊的羌塘草原和神秘的藏北無人區,都會給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一望無際的無人區,棲息著野牦牛、藏羚、野驢等許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給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藏北宰湖納木錯位于拉薩市的當雄與那曲地區的班戈縣之間,每年都有許多前來轉湖的游客和信徒。
那曲鎮是被西藏列為開放的旅游區之一。每年8月是藏北的黃金季節,一年一度的賽馬節在此舉行,觀光群眾、各業商販、嘉賓游客紛紛云集而來。夏日的那曲草原更是一幅由藍天、白云、彩虹、牛羊和綠色織就的錦緞畫,旅游者都會在這里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妙。
六、祁連山草原

祁連山是古南祁連東段,又名南山,界青海與甘肅兩省,是青藏高原東北部一個巨大的邊緣山系,由幾條平行排列的山嶺和谷地組成,包括托來山、疏勒南山、大通山、冷龍嶺等,長達1,000多公里,最寬處達250公里。山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其中以疏勒南山峰為最高,海拔5,800米。崇山峻嶺,高凌霄漢,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峰頂積雪終年不融。整個山系共有冰川3,306條,面積達2,062平方公里,儲水量達1,320億立方米,是河西走廊一帶的主要水源。
祁連山谷地頗為寬廣,有不少河流和湖泊,哈拉湖和中國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就在這些谷地內。寬谷和青海湖盆地海拔2,500-3,500米,湟水、黃河谷地較低,海拔2,000-3,000米。祁連山區屬半干旱地帶,每年降水量250-600毫米。全區內的山地草原和針葉樹林交替分布,以青海云杉和祁連圓柏為主。草場有多種類型,適宜放牧綿羊、牦牛和馬等,一向為山區牧民所重視。漢代大將軍霍去病出臨洮,過燕支山大破匈奴后,匈奴人哀歌嘆息說,“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山腰間松柏茂密,青鹿、馬鹿、猞猁、雪雞、野驢、雪豹等動物出沒其間。礦產資源也極豐富,有“萬寶山”的美譽。從河西走廊望去,祁連山橫互南面,像一列延綿不斷的青色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