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東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風固沙屏障、東部沿海防護林屏障、西部高原生態屏障、長江流域生態屏障、黃河流域生態屏障、珠江流域生態屏障、中小河流及庫區生態屏障、平原農區生態屏障和城市森林生態屏障。 ●力爭到201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森林蓄積量達到143億立方米,林地保有量達到3.09億公頃,森林植被總碳儲量達到84億噸。 本報北京1月5日電 (記者 嚴冰)記者從今天召開的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上獲悉,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生態安全屏障框架基本形成。未來5年,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我國將加快構建十大國土生態安全屏障,為有效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生態基礎。力爭到201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森林蓄積量達到143億立方米,林地保有量達到3.09億公頃,森林植被總碳儲量達到84億噸。 據介紹,這十大國土生態安全屏障包括:東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風固沙屏障、東部沿海防護林屏障、西部高原生態屏障、長江流域生態屏障、黃河流域生態屏障、珠江流域生態屏障、中小河流及庫區生態屏障、平原農區生態屏障和城市森林生態屏障。其建設范圍覆蓋全國主要的生態重點地區和生態脆弱地區,建設內容包括森林、濕地、荒漠、城市等主要生態系統,構成了國家生態安全體系的基本框架。 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指出,實現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增加13億立方米的“雙增”目標,是“十二五”時期轉變林業發展方式的主要任務。加快構建十大國土生態安全屏障,是實現“雙增”目標的重要舉措。今后,我國造林綠化難度加大,60%以上的宜林地集中在“三北”、南方石漠化及干熱河谷等地區,造林難、鞏固難。我國還有7億多畝中幼林亟待撫育,4億多畝低產林急需改造。他要求各級林業部門抓住戰略機遇,加快轉變林業發展方式,圍繞“雙增”目標和“十二五”時期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兩個約束性指標,層層分解任務,加大考核力度,確保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同步增長。 剛剛過去的“十一五”,我國林業緊緊圍繞森林、濕地、荒漠3個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全面加強生態建設,基本形成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框架。森林生態系統建設方面,完成造林3.7億畝,義務植樹117.2億株,全國森林面積達29.32億畝,森林覆蓋率達20.36%,人工林保存面積達9.26億畝,穩居世界首位。濕地生態系統保護方面,濕地自然保護區達550多處,國際重要濕地達37處,50.3%的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荒漠生態系統改善方面,全國土地沙化防治進入了“整體遏制、局部惡化”的新階段,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0.8萬平方公里,2005—2009年全國沙化土地面積年均縮減1717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減少的省份增加到29個。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大熊貓等50多個瀕危野生動物繁育種群持續擴大,蘇鐵等千余種野生植物人工種群基本建立,野馬等物種回歸自然進展順利,林業系統自然保護區達2035處,總面積達18.5億畝,占國土面積的12.9%,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物種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