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指鹿為馬 【原文】魯哀公問于孔子曰:“鄙諺曰:‘莫眾而迷。’今寡人舉事,與群臣慮之,而國愈亂,其故何也?”孔子對曰:“明主之問臣,一人知之,一人不知也;如是者,明主在上,群臣直議于下。今群臣無不一辭同軌乎季孫者,舉魯國盡化為一,君雖問境內之人,猶之人,不免于亂也。” 【譯文】魯哀公問孔子說:“民間諺語說:‘沒有眾人就會迷惑。’如今我做事,總是與群臣一起考慮,而國家卻越來越亂,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說:“ 【說明】本節是對第一條“從多方面來參照情況”的舉例說明,與上節一樣,所舉例的是一個故事。季孫氏就與彌子暇一樣,擋住了灶門,而更為甚者,他會把灶里的火說成是綠的、黑的,這就是“指鹿為馬”,從而使魯哀公更加迷惑。一個領導當成這樣,可謂悲哀得很了。“指鹿為馬”的故事發生在漢朝,季孫氏出現在春秋時期,兩事相隔四百多年,歷史一再重演,說明了什么?其實,這樣的事現代也有,怎么不令人悲哀! |
|
來自: 傳統文化網站 > 《內儲說上七術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