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修復技術指南 古陶瓷修復根據不同修復目的和修復要求,可以劃分成三類——研究修復、展覽修復和商品修復。
1. 研究修復:目的是為考古專家和學者們的研究工作提供較好的實物資料。因此,此類修復對損壞不嚴重的器物比如:剝釉、沖口、土蝕、非完全性斷折及少量缺損等情況,一般只需清理干凈表面污垢,而無需進行其它方面的修理工作。對損壞嚴重的器物,也只需在清理干凈表面污垢的基礎上,把斷裂的各部位重新粘接在一起,必要時可把短缺嚴重的部位用石膏填平補齊,對風化嚴重的陶器進行適當加固處理就可以。 2. 展覽修復:是為博物館、展覽館提供理想的實物展品,以供廣大觀眾參觀鑒賞。此類修復的技術要求,與商品修復基本相同。其不同的是,對修復部位表面的視覺效果的要求可以比商品修復稍差一點。因為普通觀眾是不可能把展品拿在手里進行觀察、鑒賞。只要隔著展柜的保護玻璃看不出大面積的損壞痕跡就可以了,有時還要有意留下少量損壞部位不去修復以供鑒賞。 3. 商品修復:是把修復好的器物作為商品進行交易。為了能使商品取得較好的觀賞效果并獲得較高的商業(yè)利潤,對此類修復的技術要求極高。它不僅要做到把壞損的器物恢復到原有形狀,而且還要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加工,使其表面的色彩、紋飾、質感、自然舊貌等,呈現出完好無損的視覺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