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建博士/文 關于“河圖”、“洛書”有種種神奇的傳說。相傳我國原始社會氏族部落的領袖、名列“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時代,伏羲曾見龍馬負圖出河,稱之為河圖;夏禹治水時,洛河水中浮出了神龜,背負文字,有數至九,大禹用它作成九疇,稱之為洛書。所以后來的《系辭》上就有:“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表示太平時代的祥瑞。再后來,朱熹就更神了,把“河圖”、“洛書”說成“天地自然之《易》”。 “河圖”、“洛書”之說,先秦的《尚書》、孔子的《論語》、以及《系辭》中確有記載。但“圖”、“書”到底是什么樣子,誰也沒見過,更無論述。在宋以前,不少《易》家在著《易》的時候,很少談及“河圖”、“洛書”之事。少數談者,也是一帶而過。河圖、洛書之風潮,起于宋朝,自宋以后,對“河圖”、“洛書”之說,一直有兩種不同的意見。如清朝的易學者胡渭,黃宗羲等就反對宋儒的說法。 也有認為河洛地區指的黃河中游潼關至鄭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圍地區,包括潁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緯34°至35°、東經110°至114°之間的地區,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區。河洛地區南為外方山、伏牛山山脈,北為黃河,西為秦嶺與關中平原,東為豫東大平原,北通幽燕,南達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為“天下之中”(《史記·周本記》),即所謂“中國”(西周何尊銘文),是古代中國東西南北的交通中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神地這個地名,大概也是因為伏羲在此繪制了八卦圖而得名的吧。而“洛出書”實在是因為九朝古都在洛河的岸邊,有1000多年的國都歷史,班固的《漢書》,許慎的《說文解字》,陳壽的《三國志》,張華的《博物志》,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等歷史巨著名篇,還有老子的道教和程顥、程頤學說都在洛陽誕生,“洛出書”也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河洛地區先民們創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文明的核心和發祥地,河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文化,是數千年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河洛地區文化積淀厚重,歷代名家輩出。這里是河圖洛書的發源地,研究易經的人尋根拜祖,哪個不到河洛匯流處?這里是少林拳,太極拳,軌跡拳,萇家拳的發源地,欲學武術真功的人,舍此何求? 河圖,以象涵數,以數示象。它由1至10的10個自然數構成,模擬天體星象。象分四方:左東右西,上南下北。數以點計:白點為奇數,或稱天數,代表陽;黑點為偶數,或稱地數,代表陰。點數由下而上,左、中、右,從1到10按內外兩層順序排列。每一方位的天地數之差皆為5,而天數之總和25,地數之綜合為30,其差也為5。 洛書由從1到9的9個自然數組成,渾若一幅大地方位圖。其中奇數列于四方及中央,偶數則列于四角。全圖相對二側之數,加起來均等于10,合中數則成15。它們所代表的方位、季節等理念皆與《河圖》相同,只是更為細分。 太極圖約有三種,即周郭頤的“周子太極圖”、來知德的“來氏太極圖”和“先天太極圖”,而以先天太極圖流傳最廣,常與八卦相配。舊說此圖為天地自然之圖,有太極涵陰陽,陰陽涵八卦之妙。據清人胡渭《易圖明辯》,此圖環中為太極,兩邊黑白回互,白為陽,黑為陰;黑中白點,為陰中之陽,白中黑點,為陽中之陰。則此圖主要表示陰陽二氣運行、消長的情狀,故有人亦認為:陰陽已分,已非太極本相,此圖可謂之“兩儀生四象,本象生八卦”之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