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養草魚(主持人)您剛剛看到的捕魚的場面啊,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浦北縣。當地位于山區,歷來就有用小池塘養草魚的傳統。魚塘的主人叫龐琨,是當地官垌鎮漁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養了十多年草魚。他養出的草魚不僅是個頭大,還有更讓人想不到的呢。
(采訪)站長:就是面積比較大一點的魚塘,比如說一百平方米以上的,它水的循環流動性不大,而且出現了死水角的一種現象。
進水口的流量和流速是有限的,可以保證小池塘里的水充分流動起來,而池塘面積一大,就難免出現死水角的現象,這樣就會降低魚塘的溶氧量,從而就會影響魚的生長速度,最終導致魚的產量下降。那想一個什么樣的辦法能夠讓魚塘里面的水徹底的循環流動起來,從而增加水中的溶氧量,達到最佳的養殖效果呢? (采訪)站長: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我們很久,我們也想了很多辦法,流水魚塘的水它的流動是通過進排水口來控制的,而起主要作用的是排水口。這樣的話,如果要改變這個魚塘里面的水流動性,它主要做文章就是在排水口上。 他們想到的第一個辦法,是在原來一個平面排水口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平面排水口。 (采訪)站長:這樣,它的排水量就相對來說是均勻一點,大了一點。 增加了排水口,是擴大了排水范圍,但排出去的水還僅限再表層上的水。中下層的水還是很難動起來。 (采訪)站長: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水的死角、死水角的問題。但是,這種方式主要的還是排出表層的水,對中下部的水它的帶動循環性還是有限的。 加設平面排水口的方法還不是很完善,那怎么能夠讓底部水都能夠循環流動起來呢? (采訪)站長:我們再設想了一下,能不能夠在排水口這一側,在它的底部再增建一個排水口,這樣的話上下都進行排水,就能夠比較有效地帶動魚塘水體的循環流動,死水角的現象也就消除了 設想是好的。但是,實施起來卻比較困難,就是底部排水口的大小非常難掌控。小了就會容易堵塞,而且帶動水循環的效果不夠好。如果它的排水量大,在枯水期它的排水量比進水量大,魚塘的水就會被排干。 在底部建排水口思路的基礎上,經過反復琢磨,專家們終于設計出了新的排水口。 (采訪)站長:這是一個我們經過改良后的排水口,這個從表面上看,這個水是從表面上排出去的,其實不是。它是在離塘底30公分的地方做有一排的排水盤洞,這個水是從底部排出去,再從中間空的部位吸上來,再從這里表面排出去。 這種方法有兩個好處,不僅能夠使魚塘里面的水上下交換,形成循環沒有死角。而且能夠把魚吃剩下的沉在底部的一些草料、草渣和拉的糞便排出去,這樣就保持了魚塘水質的清潔。 根據流水水源和地形地勢的不同,浦北縣也總結出了幾種不同的流水養魚的模式,像老龐建在緩坡溪流邊的小魚塘屬于單體池塘。而在江河邊水流大的地方,當地人別出心裁,建了連體魚塘。這個連體魚塘看上去更像個古堡的遺跡,面積可比單體魚塘大多了。 (采訪)站長:我們這里連體式的魚塘,都是建在江邊有一定坡度的地方的,它是根據地塊的坡度就建造成成梯級式的排列,上高下低。根據這個地塊的大小來決定魚塘建造的個數。 建成小魚塘,底部就能相對平坦些。小魚塘連接在一起,高低錯落,還能充分利用水資源但和單體小魚塘相比,連體魚塘的池壁要建得高得多,一般要見到2米左右。 (采訪)站長:我們這個池壁為什么建這么高呢?主要就是我們這個池塘建在江邊的,在洪水來的時候,江水漫得很高。這樣就很容易漫過魚池,導致魚逃跑。所以就把魚壁建高。 (主持人)看到這兒,您是不是心里也會產生擔心,魚塘這樣串連著,上游的魚一旦發病不就影響到下游池塘里的魚。這件事我們也問過,由于江河邊的水流量很大,當地草魚幾乎從未出現過因水質惡化而發生交叉感病的。不過,為了防患于未然,浦北人也想了些辦法。 苦楝樹的樹皮和樹葉具有藥用價值,有殺蟲的效果,養殖戶會定期把苦楝樹的枝葉浸泡在第一個魚塘進水口,來防治草魚得寄生蟲病。 (采訪)副局長:連體串連的魚塘,數量最好就是在5個以內。根據我們以往的經驗和專家提出的,主要是目的是確保那水質。 浦北山區雖然水多,但為了能讓高密度養魚不破壞水質,不形成污染,他們還在魚的食物上下了功夫。 (采訪)龐琨:我們養草魚全程投喂的是青草,不喂任何的人工合成飼料。 草魚本來就是典型的草食性魚類,雖然吃人工配合飼料,長得會快一些,但會對草魚的品質有影響,而且,顆粒飼料的殘渣如果不及時清理掉,很容易引發水體惡化。所以,這里已經徹底不投喂人工飼料了。而吃剩下的草料容易清理,也不會影響水質。 (采訪)龐琨:我們這一片是種植的象草,還有其他的木薯葉、還有玉米葉。草的種類很多,都是養魚很好的飼料。 因為陸生草料營養豐富、纖維素少、也更容易被草魚消化,所以這里養草魚前還要先把草種好。種草面積以養魚面積的3-5倍,浦北當地種植的桂牧一號象草蛋白質含量比較高,是草魚的主食,黑麥草、木薯葉等草料草魚也比較愛吃。飼料的投喂量是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每次的投喂量大概是魚體總量的5%左右。 專家提醒,單體魚塘的面積小,夏季高溫期要給魚塘搭建遮陽網或遮陽棚,材質多種多樣,能起到遮陽效果就行,遮蔽面積占到魚池面積的30%-40%比較好。 流水養魚這種養魚方式,除了在溪流、江河邊在建塘之外,在山區的推廣空間是非常大的。 (采訪)局長:這水從山上引過來的,因為這邊離得比較遠,就是通過管道把山泉水引到這邊,這邊一大片的土地就充分利用了,這片土地來養魚,像這個地方就有三萬多畝。記者:以前是空地,是吧? (采訪)局長:以前是空地的,因為這里像這個地方太多了。就是利用落差來養魚,養出的質量比較好。 不管是小溪流邊建的單體魚塘,還是江河邊建的連體魚塘,流水養魚關鍵是水有一定的落差,讓水流動起來。在沒有天然溪流的情況下,有條件的山區可以利用水庫蓄水來進行流水養魚。水隨時流入,隨時流出,不僅水體溶氧量高,水質也相當好,魚兒仿佛生長在自然的水域里,加上整個養殖期間喂的都是青草,所以流水養魚不僅能大幅度地提高養殖量,魚的品質也非常好,和野生的草魚相差無幾,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沒有一點土腥味兒,是餐桌上的上等美食。 (主持人)品質好,自然有市場,流水養魚讓當地的養殖戶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讓浦北人高興的是,2008年農業部認定了當地官垌生態草魚這個品牌。希望您也能從浦北人流水養魚的技術中得到啟發。
|
|
來自: 農業aishuzhai > 《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