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改進語文課堂教學-教學資源
我個人認為,一節成功的語文課應該既能吸引學生也能培養學生的能力。故而,我從興趣和能力倆方面來談怎樣改進語文課堂教學。
語文課是最枯燥的也是最有趣的,何以言之?因為,如果我們語文老師,抱著任務式的態度去上課,不去充分地備課、準備,馬馬虎虎地應付,照本宣科地、毫無激情地去上語文課,或者說,雖然也花了一定的時間備課、準備,但毫無新意,只是程式化地去操作,這樣的語文課,不枯燥、不沉悶才怪呢;而如果我們語文老師,課前積極地閱讀、去思考,充分地去備課、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特別是,去想方設法地、千方百計地設計、上好每一堂課,力爭將自己的課新穎、精巧地設計而上出特色,牢牢地吸引學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將語文課堂演繹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識的迷宮”,使學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五光十色的、絢爛多姿的語言藝術和課堂設計里而樂不思“蜀”、樂不思歸、樂而忘憂,這樣的語文課,誰又能否認它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語文課呢! 要把學生的目光和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這除了我們老師要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和教學功底外,我認為最為緊要的是,如何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設計課堂教學,總之不能按舊有的一貫的模式、一成不變地上課。借助“他山之石”,來攻語文這塊“玉”,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法。 第一、借助美術激活語文課 美術中有一種手法:簡筆畫。我們語文老師,不妨著重練練。上課的時候,有些課文是很形象的、很具繪畫美的,如果在抽象的理解課文中, 時不時地插入一些簡筆畫,突然間就抓住了學生的目光。如果能鼓動全班同學都躍躍一試、豪情萬丈地參與簡筆勾勒作畫中來,那毫無疑問地能大大地激發學生們學習的熱情。盡管有的學生越是畫得離“題” 萬里,在老師的故意驚訝聲中,就越是笑聲鈴鈴,而及時地發現并大張旗鼓地展示、表揚、采用最切合課文內容的畫作,無疑又給課堂注入了一股“活水”。如上《愛迪生》一課,我就畫了一“盆花”,來表達這課的內容及對這一課的理解。學生看到這樣的圖示,一方面大大地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又讓他們比較全面深刻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懂得了要結出發明的“果實”就必須扎實從小熱愛科學、不懈努力、作實驗這個“根”(或基礎) 的道理。很多課文都可采用簡筆畫的活動來進行學習。 當然,不宜課課都用,也不必都是教師勾畫,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勾勒。再如,上《荷花淀》一課,我就發動學生人人都畫朵荷花,畫成四瓣花開,每瓣花上注上人物的一點性格特點。圍繞荷花畫出三片荷葉代表三部分情節,畫成一圓圈形,并標注文字說明。結果課堂氣氛非常之熱烈。再加上教師的適當解說:荷花是美麗的,荷花就代表著水生嫂等妻子們。荷花的美就是妻子的美,就是家鄉的美,就是祖國的美。丈夫們有如此美麗的祖國,有如此美麗的家鄉,有如此美麗的妻子,能不奮力抗敵么?同學們笑,也理解了反侵略、保家衛國的小說的重大主題,以及充滿詩情畫意的小說的藝術描繪。 第二、借助音樂激活語文課 。 短小精悍的現當代詩歌,特別是古詩詞的學習,古人今人都著重誦讀,這是不錯的。但我更進一步要求同學們嘗試用音樂來譜曲歌唱。像“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不就譜了曲唱嗎。當然,是讓學生模仿為主,學生自己創制的尤其示眾、采用。即使最無音樂細胞同學的“胡哼亂唱”也予以積極地肯定。明示同學們,只要動嘴動腦就是學習、就是“勝利”。 第三、借助歌詞激活語文課。 作文,是語文課的重頭戲。當下的中學生怕寫作文已是普遍現象。何以改變此種狀況?借助歌詞,特別是流行歌曲之詞,不失為一好辦法。事實上,很多學生的優秀習作,就因題目借鑒歌詞而出彩。如《成績不代表我的心》、《都是習慣惹的禍》、《寂寞孤獨到天荒地老》、《給點陽光就燦爛》……好題一半文,此話不假,但據我的寫作體驗認為,還應加上一句:好題大大地引發寫作的沖動。有了寫作的沖動,作文何止成功了一半。 演講,是語文課的內容之一。為演講而寫稿,也就自然成了作文的一部分。通過實際的寫稿演講,我總感覺到一點別扭,就是同學們寫的文、詞、句都不錯,但橫聽豎聽,就是不對勁。細一琢磨,原來是他們寫的詞句,在聽覺上容易使人產生誤解。于是,我用歌詞來予以糾正和激趣: 聽《濟公》的主題歌,其中有句歌詞:“哪里有不平,哪有我”,我一直覺得太對了,地上哪里不平,當然會有“窩”了。 《龍的傳人》那“永永遠遠地擦亮眼”當初無論如何也聽不懂,總聽成“永永遠遠地差兩年”,還納悶為什么差兩年呢? 前些年綜藝大觀的結束曲:“再見,再見,相會在彩屏前”,怎么聽都像“相會在太平間”。后來估計是觀眾意見太大了,改成“相會在掌聲里”。 這一例說不僅磁鐵般吸住了學生,引得他們忍俊不禁、前仰后合,而且豁然了寫演講稿的關鍵之一。附帶還引出了他們聽歌賞曲的雅興,以及深思密想、勤筆拙耕的好習慣。真是一石三鳥。 第四、借助廣告詞激活語文課也是好方法。 很多廣告詞任意地竄改成語。我發動同學們,群起而評之:可批,可贊,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即可。什么“咳不容緩”、“魚不容辭”…… 創意廣告詞最能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寫作熱情。例子:1981年9月1日,法國人發現他們所居住的城市街頭,到處張貼著一張三米乘四米的廣告大海報:一位穿著三點詠衣的漂亮女郎,雙手叉腰,向著來往行人溫柔地微笑,旁邊兩行字:“9 月2日,我把上邊脫去。”于是,人人都在等待9 月2日。第二天清晨,那位女郎依然叉著腰,仍然溫柔地微笑,但是“上邊”真的不見了,露出健美的胸脯。兩行字變了:“9月4日,我把下邊脫去。”屈指一算,還有48小時,漫長的等待開始了。9月4日,人們經過廣告畫,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轉了身的女郎,一絲不掛,修長的身軀在朝陽下閃著健康的光芒。“下邊”沒有了,背上二行字:“未來廣告公司,說得到,做得到。” “騙人啦!” 《文學消息》周刊作家赫爾威在他的專欄中故意大驚小怪地嚷道:“什么說得到,做得到……大家全上當了!貨不對樣板!”他的話講出了許多人的心聲,往來行人在潛意識中,隱約有點不滿足,有點不甘心。其實,成功的廣告永遠是“騙人”的,只有這樣,才能吸引人,刺激人,使人產生欲望,產生反應。不僅商業如此,文化、政治何嘗不是一樣?拍電影,唱小夜曲,寫詩、作文、喊口號……哪一樣不是為了去誘惑人,去挑起欲望?廣告商騙人,耍滑頭,但是構思出人意料,使人心折,誰都不會恨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