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羅漢錢 康熙8歲登基,智擒鰲拜,勇撤三藩……故事情節扣人心弦。《康熙王朝》在中央電視臺八套節目播出正酣,觀眾贊不絕口,與之相關的藏品也受到人們的追捧,許多錢幣愛好者紛紛走向文化市場,爭購古幣———“康熙通寶”,或集藏,或贈親朋好友,一時間,原來錢幣市場上并不少見的“康熙通寶”熱賣起來。 康熙年間,全國設有24個鑄錢局,不同鑄錢局鑄行的錢幣各不相同,將這24種錢幣集齊即一套,從這24種錢幣正面文字看,沒有多大區別,皆為康熙通寶,其背文卻各不相同,除戶部寶泉局和寶源局為滿文外,其它22種錢幣均為滿漢兩文各有一字,其左為滿文,右為漢文,這22個漢字代表22個鑄錢局,若細分版別,還有一種康熙“羅漢錢”。 清圣祖康熙年間鑄“康熙通寶”,面文楷書,“羅漢錢”即“康熙通寶”的異品,面文亦為“康熙通寶”,但與普通的“康熙通寶”有明顯不同。一是普通“康熙通寶”“熙”字為左邊多一豎劃,而“羅漢錢”則不然;二是普通“康熙通寶”為“雙點通”,而“羅漢錢”為“單點通”;三是“羅漢錢”比普通的““康熙通寶”制作精良,而且銅質金黃光亮。 關于“羅漢錢”,歷史上沒有記載,連泉家丁福寶的《歷代古錢圖說》上都遺漏了它的資料,正因為如此,民間有不少傳說。一說是十六世紀初,康熙皇帝派兵進西藏平叛,途中缺軍餉,便向佛寺征集銅佛鑄錢,為了湊數,連同18尊金質羅漢獻繳,被一爐熔化鑄錢,因而此錢金光燦爛,故稱“羅漢錢”;二說是道光年間,杭州凈慈寺有羅漢像500尊,一位虔誠的信徒偶然在羅漢像的背洞里摸出這種康熙錢,認為神賜,如獲至寶,將摸出的銅錢稱為“羅漢錢”。 事實上“羅漢錢”是專為康熙皇帝60壽辰而鑄的一種祝壽錢。康熙是清代在位最久的皇帝,長達61年,康熙52年(1713年)3月,正是他60大壽,特命戶部寶泉局(當時的造幣廠)精鑄一批“萬壽錢”作為壽辰紀念,錢幣背面左右為滿文“寶泉”兩字,表示北京戶部寶泉局制造。 這種錢幣做工尤為精美,由于有傳說摻入金質羅漢的材料而鑄,所以后人把它打制成戒指,或把它熔煉提出金子,或當作壓歲錢賜予晚輩,或在女兒出嫁時作為壓箱錢,致使存世數量越來越少,至今已成為泉家不易多得的少見品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