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流人才是我國21世紀最緊缺的12大類人才之一,目前的中等職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起步較晚,課程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就中等職業學校物流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物流專業課程改革的路徑和具體措施。
【關鍵詞】中職學校 物流管理專業 課程改革 一、中職學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 ?。ㄒ唬┪锪魅瞬排囵B目標缺乏清晰的定位 中職學校在設置專業課程時忽視高等院校與中職院校學生培養定位的差別,一味照搬其他高職院?,F有的課程設置體系,就是對中職學校物流人才培養目標缺乏清晰定位的結果。 (二)師資業務素質差異較大 不少中職學校的領導均懂得中職學校專業的人才培養應輕學歷而重技能,在招聘專業教師時有意向引進熟悉企業物流管理崗位設置、相關崗位工作特點和工作要求的人才,應聘者基本上是有著實際物流行業相關工作經驗的人,但是卻普遍缺乏教學工作經驗。而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往往又欠缺實際的企業工作經驗,對物流行業崗位設置及崗位能力要求欠缺了解或了解片面,在編制專業教學計劃時往往根據自己的初步了解或借鑒高職院校的教學計劃,造成專業課程設置較片面,與市場實際脫節。 ?。ㄈπF蠛献髦薪處熯M企業實訓欠缺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 為了使人才培養更好地貼近企業的實際需要,許多中職院校有意識地進行了校企合作。包括聘請企業工作人員進校授課、派教師進入企業實際崗位工作學習相關技能等。其中,教師進入企業實際崗位工作,了解企業崗位實際需求后,再返校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設置上和教學內容上的改革,是一項使專業課程設置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有效方法。但是,這一舉措在實際操作中卻困難重重,原因出在學校對教師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上。許多教師在進企業工作學習的這段時間,由于沒授課,對學校沒有“顯性”的貢獻,得到的薪資會很少,而對企業而言,這批員工是來學習而不是來創造效益的,因此即使是在崗工作,這批“員工”也無法從企業拿到報酬。因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多數教師不愿進企業工作學習。此外,某些學校即使能夠解決進企業實習教師薪酬待遇的問題,也會因為教師學習的成果很難進行量化考核衡量的原因而不愿“浪費精力和錢財”。教師、學校、企業三方面的因素使得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與真正市場需求存在距離。 二、中職學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 (一)以物流行業市場調查為基礎,以職業能力標準為依據,實施整合的課程體系 1.課程體系和課程整合方法 課程體系設置和課程整合方法,按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1)能力、知識與技能分析 根據物流管理專業國家能力標準,分析和歸納各能力單元所對應的知識與技能要求,然后對知識技能進行歸屬性分析。 (2)課程內容整合 根據能力——課程對應圖,整合專業課程內容,得到新的課程清單,以及課程包含的知識點技能點、課程考核要點與要求。 (3)專業培養方案制訂 依據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以及專業選修課,結合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最后根據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編寫專業教學計劃。 ?。?)課程標準制定 針對專業培養方案中各門課程的特點,編制課程標準。 2.課程體系設置 課程體系的設置首先要明確改革思路,同時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 ?。?)課程體系改革思路 新生進校,見習物流沙盤模擬(出于實訓室建設成本的考慮,可選擇物流園區或物流中心參觀見習),可增加對物流流程和相應業務處理的感性認識;接著開設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專業課程,在做業務處理中講授業務處理需要的知識,這樣既掌握崗位技能又掌握崗位知識;最后以頂崗實習、綜合實訓的方式全面掌握崗位知識和崗位技能。 ?。?)重構課程體系的特點 重構的課程體系應具有工學結合性、靈活性等特點。一是工學結合性。專業課程的“修學地點”表明該門課程是在學校完成學習,還是在企業完成或者在學校和企業相結合完成等多種形式,同時“修學地點”也決定了課程考核形式和地點,在專業培養方案中已做出明確規定。二是靈活性。課程的設置是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非過程,因此可以通過學前考核、工作現場考核其能力,對已經達到的可以減免課程。 3.專業核心課程建設 物流管理專業就業崗位多樣,針對不同的就業崗位類別,可在課程體系中設置相應的核心課程,使學生根據自身的潛質有方向性、有目的性的發展。核心課程的建設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核心課程內容改革。核心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要跳出傳統課程的學科設計理念,依據物流業職業能力標準,圍繞崗位技能和知識培養,按照“業務——業務處理——業務理論”三段式結構以業務流程主線以業務處理為中心,把崗位工作任務納入到教學中,整合課程內容。 (2)核心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模式改革主要依據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修學地點,制定詳細的課程教學實施方案,聯合物流相關企業,聘請物流企業骨干兼職教師和學校專任教師進行授課。學生考核方式也可以由企業、學校以及學校和企業結合多主體聯合進行。 ?。ǘ┮跃唧w業務處理為核心,建設綜合實訓課程 1.建設內容 從崗位群的設計來看,要建設“企業物流綜合實訓”、“倉儲與配送綜合實訓”和“生產物流管理綜合實訓”三個模塊,分別從綜合業務實訓模式、綜合業務實訓課程典型方案、綜合業務實訓教材、綜合業務實訓模擬軟件等方面進行建設。 實訓內容的安排突出系統、全面、實用、規范、連續、靈活應變型的訓練。通過專業綜合業務實訓教學活動,一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專業知識與相關知識的整合,將零散的知識轉變為相互貫通的有機的知識;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將各種技能內化為自身的能力與素質,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2.建設方法 基于實訓課程對就業崗位的針對性,學校應與意向就業的物流企業聯合開發物流業務實訓課程。例如,請企業的工作人員參與實訓方案的制定與修改;派專職教師下企業去調研、收集企業實際的業務流程、業務資料、案例和數據;請企業的工作人員進行教學指導等等,這方面的前提是企業與學校要有良好的薪酬考核評價體系。 在教學方式上,學生可通過自主式學習、小組分角色式學習、協作式學習進行具體實訓活動的策劃、組織與實施。教師的作用從以課堂講授為主轉向以教學設計與組織、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指導、監控(激勵、答疑、糾錯)和評估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更多的采用情景式教學、探究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激勵式教學等方法。 當然,各中職學校因就業區域物流崗位分布特點的不同、學生素質的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進行課程改革的實際舉措各不相同,但課程改革的宗旨是相同的,即應始終圍繞市場需求變化,結合學校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課程改革。秉承這一宗旨,我們將會迎來中職學校物流專業課程改革的春天! 參考文獻: [1]鞠頌東.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兩種設計方法. http://www./oth/shuju/index.html.2007/02/12. [2]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物流管理專業緊缺人才培養指導方案[Z]. [3]楊明.我國高職物流人才培養刻不容緩[J].物流管理,200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