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歷史試題試卷分析 賈得二中 王紅霞 一、基本情況 本次期末考試共有111個考生,其中60分以上22人, 45分以上為62人。最高分70 分,最低分16分,總體來看,學生的分化現象嚴重,反映出現階段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不容樂觀。 二、試題分析 這份試題總的來說,是一份成功的試題。試題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 1.知識面廣,綜合性強。 這份試題注重體現新課標的精神和歷史學科的特點,考查的知識面非常廣,知識的綜合性也較強。 2.難易適中,重點突出。 本份歷史試題從難易的程度來看設計的也比較合理,且對重點知識的考查很突出,如20題的難度系數,題型接近中考,且考查的是重點知識、主干知識。 3.試題靈活,側重能力。 本份試題命題很靈活,但考查的知識點都在課本。試題總的來說,考查的是學生的能力。如19題考查的是學生的應變能力以及綜合能力,體現了命題以能力立意為主。 總之,這份試題較成功的試題,既能考查學生的知識,又能考出學生的能力。 三、試卷分析 (一)選擇題 選擇題滿分30分,大部分學生得分在26分左右。出錯較多的是11和14小題。主要因為學生不會進行知識的歸納,14題是不知道這是誰說的話,因此選不對。 (二)簡答題 16題為填空題,主要考查下冊基本知識,學生對一些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失分較嚴重。17題為讀圖題,學生對地圖不熟悉,尤其是這些國家的位置,所以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三)材料分析題 學生對這兩則材料讀不明白,尤其是第二段材料,不知是什么事件,第三問是性質的相同,許多學生寫成作用的相同。 (四)看圖說史 第19題,學生出錯的原因是不會寫電視新聞,對課本知識掌握不牢,表現在(3)(4)題答不準確。 (五)探究題 這個試題滿分15分,學生對于19世紀60年代的事件還比較模糊,尤其是美國的南北戰爭和獨立戰爭混淆。對日本改革前面臨的障礙回答不完整。 四、采取的措施 針對學生的答題情況,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切實可行、務實高效的措施,注重對知識進行鞏固、整合,形成知識體系,著重訓練學生的答題技巧和方法,應做到以下幾點: 1.夯實基礎知識 夯實基礎,要從落實知識要素做起。對于課標要求的基本知識、主干知識,重點知識,一定要重點落實,讓學生掌握準確無誤。反復記憶,重檢查落實,一定不要忽視基礎,不要讓學生應得的分失分;另外,教師應重視對知識的查缺補漏。 2.提高綜合能力 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要進一步提高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轉換、整合,應訓練學生讀圖、識圖、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訓練學生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從而起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目的。 3.加強專題復習 近年來的中考試題往往以專題的形式出現,這就要求教師在復習時注重對知識的歸納總結,注重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串聯歷史知識,加強專題復習,突出歷史的整體性。按照歷史復習總的安排,現階段歷史復習的重點是對學生進行專題復習,從而構建歷史學科知識體系。 4.精心篩選試題 現階段教師的手頭資料較多,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緊扣課標,必須適時精選與中考歷史試題類似的優質練習題,根據新課改形勢下中考歷史試題注重“材料性和情境性”的特點,教師應適當選擇一些材料精煉、圖文并茂的習題以強化訓練,切實起到對學生的訓練、提高作用,一定避免題海戰,讓學生做無用功,從而浪費時間,收效不大。 5.提高答題技巧 復習階段,應狠抓審題能力的培養、答題技巧與答題規范性訓練。加強審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認真審題、避免出現答錯題;加強答題規范性的訓練,使學生答題時做到點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強學科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按題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