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家告訴我,提倡去香港血拼,好像已經很out了,最新一輪的至in,是奔去東京橫掃。我聽了,心內寂寞,說不出話來。香港的好,東京的好,好像就是一個又一個的購物天堂,我真的很想知道,我們發達了的中國人,買到什么時候,會說一個夠字?買下一對沉甸甸的瑞士手表,真的可以雀躍再三嗎?拎了滿手的路易威登,真的就很挺嗎?穿了滿腳的耐克,真的就很健步如飛嗎? 我心目里的東京,有一些店子,是一定會去、一去再去的,并不見得就是響亮的華貴名店,可是值得看看的東西實在很多。舉例一下。比如無印良品和優衣庫。這兩個都是日本原創的牌子,深含日本文化,輕簡空靈,比北歐風格更簡約,更素白,偏偏那種空空一生里,有深不可測的內蘊,叫人留戀再三。優衣庫在上海亦有很大規模的旗艦店,不過再怎么旗艦,跟東京的優衣庫就是沒得比。每次去看,每次都反思,為什么完全一樣的東西,在東京的小店子里看起來,既沉著又時髦,而到了我們上海人手里,立刻會變得宣揚招搖高度土氣?人家小小一間優衣褲,并不氣宇軒昂,可是就是別具懷抱,種種灰灰白白粉粉黑黑,隨意間就幽香迷人。我不敢講我城人民沒有文化,更不敢講我城人民沒有銅鈿,可是土得頭角崢嶸,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所以,我建議,各位出埠掃貨的狂人,買下昂貴名牌貨色的同時,是不是考慮一下,把人家東京人的那種精神,也多少掃一角回來嚼嚼。 掃貨狂人里,好像很少有人愛掃食品的,我倒是非常建議各位狂人,就在你們流連忘返的各大百貨公司的地下,都有不同凡響的食品超市,那里深藏的美食,富含日本文化,實在值得仔細欣賞。比如日本的巧克力,世界第幾不知道,亞洲第一絕無問題,卻鮮有識貨人提起。夏天有一種酒心巧克力,酒是日式梅酒,含在嘴里,真是東方西方熱烈握手,仿佛藝伎裊裊跳起芭蕾舞。家里如果有讀書不那么拿手的小朋友,倒是真的很建議帶去東京逛逛超市,來一點開拓性思維,將來也獨創一點什么輕工業產品,那就夠吃兩三代了,讀書不成功,也沒什么好擔驚受怕的了。順便提一句,知道嗎?冰咖啡(icef coffee)是日本人發明的,鬼佬喝咖啡,從來是熱飲,是日本人發明了冰飲,而且將這種飲品發揚光大到了這個地步。出門旅行,我想,買東西真真還在其次,這種廣開眼界,才是至至要緊的吧。 說了半天,還是那一句,掃一角人家的精神回來嚼嚼吧。 東京,有著東西多元文化的平凡交匯,也有緊繃又充滿活力的城市能量,其孕育了足以代表日本的設計文化,也孕育出亞洲最高密度的設計集散地。東京的多元與變幻,總是令人追趕不及,東京的設計更是如此。近幾年來,日本的設計活動極為旺盛,也逐步壯大。2000年的東京設計師周改變了平凡的日本旅游,讓觀看日本的角度切換到設計面上,從視覺、當代藝術、產品、建筑等各個角度去發現設計的東京。 對于設計血拼族來說,東京無疑是最好的地方。1995年東京現代美術館在清澄白河開館,讓現代美術從東京向世界發聲。MOT舉辦過許多趣味盎然的展覽,像是1996年的“三宅一生展”、2001年的“村上隆展”、“宮崎駿巡回展”、2005年的“ISAMUNOGUCHI百年展”、2006年澳洲藝術家Ron Mueck把女人放大N倍的“Catier基金會收藏展”等,檔檔創意魅力十足,驚喜滿滿。MOT的簡介設計、可愛的兒童導覽手冊、樓梯轉角的海報,還有美術館商店的紀念品等,都是創意血拼得好機會。 日本的商場就像日本菜一樣,充分滿足視覺需求和設計感。在銀座中央通上超過半個世紀的松屋百貨,2001年由平面設計師原研哉重新規劃,整個翻新過的過程都成為設計版面關注的焦點。以白色、玻璃、墻上凸點等文理表現質感、采用現代的設計手法去刺激消費者的感官,重塑了百貨老店時尚尊貴的品牌形象。百貨的設計樓層在7樓,不僅僅是是生活家具樓層,Design Collection還是精選世界設計博物館精品的商店。1953年起 Design Gallery催動日本設計運動,近半個世紀以來,這是專屬于設計的空間。1953年日本設計委員會成立,成員有丹下健三、柳宗理、前川國男與岡本太郎等設計師、建筑師、評論家與攝影家共8人,他們希望可以跨領域地解決各類設計間的問題。此外,對委員會會員來說,另一個重任就是要從世界各地挑選優質設計進入國內市場;借由展覽,將這些設計商品——包括國內設計師的商品,推廣給社會大眾,打造設計環境并發掘設計人才。 在松屋百貨的支持下,Design Gallery與Design Collection進駐松屋百貨的七樓。 Design Gallery舉辦橫跨寫真、產品、印刷、建筑與織品的設計展覽。這些由委員會擔任策展人的展覽,迄今已展出超過600場。新一代的委員都是當紅的設計師,像是產品設計師深澤直人,平面設計師福田繁雄、原研哉與照明設計師面出薰等。他們持續蘊釀著下一波的設計影響力。 臺場是一個填海而成的新開發區域,這里有日劇里??吹降哪μ燧喓筒屎鐦?,還有一座常讓人想起鐵達尼號的科學未來館。未來館在2002年開館時,為自己定位于不僅探討“科學”或是“未來”的問題,更探討“人”與“科技”的互動關系,它在兩者之間扮演的是“觸媒”的角色,提供人們互相于彼此分享的機會。也許有了新的概念,讓未來館確實不太一樣。十層樓建筑,球形建筑、影音圖書館、豐富變幻的空間設計、販售科學智慧的博物館商店,熱情充沛的解說員,未來觀拉近了人與科學的距離,也讓日本人對于未來產生了期待。 新宿有許多商場不但具有年輕風尚,更是注重生活趣味的家飾館,充分體現著生活里色彩的驚艷。比如BALS集團的年輕品牌Francfranc將自己分成兩種性格,綠色的象征豐富色彩與快樂心情的生活提案,而藍色的則追求都會風格,對流行趨勢特別敏感。新宿東南口前的兩層樓賣場空間,在夜晚燈光亮起時,會讓人有如飛蛾撲火般撲上去。商品以家具為主,含沙發、桌椅、柜、床、燈與毯等,風格平實、富有casual的裝飾效果,另外還有小型飾品,像文具、時鐘等創意設計物品,還包括衛浴用品、身體清潔用品與音樂CD等,近兩年更加重視自行開發小型家電與電腦周邊用品的比例。店內的商品經常使用簡單的主題色彩來分門陳列,散發著簡約的法式情調。這些極具創意的商場不僅是開發生活情趣的購物寶地,更是絕佳的設計體驗地。
愛吃的人,跑到東京旅行,真是廣有口福。 東京是個很奇異的飯癡天堂,那里有無比摩登的法國餐館意大利餐館,也有古樸深邃的日式料庭,和洋雜處,情調復雜。各種絕色館子,掩埋深藏在大都會的角角落落,叫食髓知味的尋芳食客,仿佛落入一種美食迷宮,激情獵奇,美不勝收。 上海人這些年,對日本飲食的認識,大多僅限于旋轉壽司、味千拉面、以及滿街人均150元一價吃到飽的局面,跑到東京旅行,邂逅種種艷麗美食,難懂欣賞。曾有日本友人跟我說,商務招待滬式客人,仔細征詢他們想吃些什么,集體冥想了一夜,早晨起來說了一個神戶牛肉。結果主隨客便,去了神戶牛肉的火鍋店,酒池肉林,每人吃掉數萬日元的霜降牛肉,賓主盡歡,滿意得很,如此而已。 說起來呢,知道點吃神戶牛肉的,好像已經是上海人里的懂經一族了。 其實,飲食一向是旅行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節,識飲識食,方能解密一盤血肉人生。大好旅途,少買兩件電器皮鞋,放下一些清明心思,耐心欣賞一下當地人的飯桌茶壺,可能收獲更豐也不一定。 單說一個面吧,日式拉面這些年橫掃亞洲全境,不過,好面條呢,當然還是要去東京吃,上海街頭那些,基本都是胡說八道。烏冬面、蕎麥面、涼面、素面,樸素得沒有一滴油花,麥香馥郁,清湯見底。日本人的好面條,通常禪意深深,飽含匠人心思,讓人萬分服氣。一邊吃面,一邊思索,為什么人家一碗手工面,動輒賣到2000、3000日元,品貌清俊,貴得有理。我們的手工拉面,怎么賣來賣去賣通大江南北,就是10元封頂永不翻身? 再說一個看似儉樸的茶泡飯,亦是小看不得。新煮起的白米飯,滾熱的好茶,騰騰泡下去,或加一粒千錘百煉的梅子,或覆蓋一厚切生鮮鯛魚,或躺一刀剛剛炭火烤成的滋補鰻魚,添紫蘇葉,添白芝麻,添紫菜絲,滾滾一碗,捧在手里,真真響徹云霄,是米飯愛好者絕美的一餐。想想看,逛到銀座的百年老鋪子里,慢慢坐下來享用這樣一碗茶泡飯,是不是人生至福?千萬不要三五成群,在東京街頭,隨便掃一碗吉野家的牛肉蓋澆飯,便拔腳狂奔在秋葉原的電器店里。一樣是物欲享樂,知其一,很好,何妨再知其二、甚至其三? 要想尋點西式高雅浪漫,東京自然是俯首即拾,那里的高貴,是有名有姓有根有底,不像我城那些,來路不明身世可疑面貌混沌。隨便說一處。還是銀座,三丁目那里的香奈兒大廈,有一間漂亮的西餐館子,叫做本白東京,聽聽那個名字,就是東方遭遇了西方的妖在骨里。店子的設計,出自紐約名家手筆,桌布一概采納本白、輕粉,深得香奈兒精髓,連座椅靠墊都色色講究,服務生的筆挺制服,出自卡爾·拉甲斐。軒朗的空間,灑滿午間陽光,頂頂適合熟男熟女吃一個悠閑午餐,喝一杯濃情午茶。東京的好,便在這種地方,震撼人心的鈔票鋪下去,并不富麗堂皇地現出來,而是細致造就一種低調含蓄的清貴,在鬧市街頭閑閑一個轉身,就有了。所謂富裕,好像應該就是這樣的吧。偉大的香奈兒精神,并不是巨大的logo貼在胸前,而是如此這般淡淡融入一茶一座,叫人深深一眼看進心底里去。 近幾年小C跑得最多的莫過于東京和香港,相比之下,東京更稱得上是購物者的天堂。東京的東西不會比香港便宜,但是那里有更新更全的貨色,有一些香港買不到的單品,更重要的是,日本本土的名牌肯定是在東京買更好。日本的銀座那些大百貨公司都差不多,每個東西的價格基本都是一樣的,日本人非常講究這個,不像去香港購物,有時候還是會被斬,單品的差價會很大。在東京就沒這個困擾,所以看到喜歡的東西就直接買下,不要考慮貨比三家的問題,省時又省心。 一月中上旬正好趕上日本的新年促銷加換季打折,各大平時一點折扣都不打的商場到了這個時候都紛紛打出五折、三折甚至一折的招牌,人潮洶涌!趁這個時候到銀座的“三越”、“松坂屋”去血拼一票心儀已久的大牌包包、衣服或者珍珠飾品,實在是過癮。東京和上海的氣候差不多,買當季的服飾回來就能穿,絕對引領時尚潮流。在銀座購物最大的好處是伊有名有姓的老鋪子狂多,在本地人心目中都頗有檔次,從華貴洋裝到古書、糯米糕、鮮巧克力,應有盡有,逛累了,隨便找間咖啡館,氣質就雍容不同凡響,一定要孵一孵。 到了東京,化妝品則是女生必買的大單子。超級敗家當然不會傻到在機場的免稅店買東西,遍地都有的藥妝店里東西齊全又有折扣,還有N多小樣送。小C喜歡在有名的MATSUMOTOKIYOSHI賣日系的底妝和卸妝品,用起來就是比歐美的牌子好,你看那些日本女生的小臉兒,粉雕玉砌地,還不都是靠著這兩件法寶。買護膚品也一定要在這里。日本人總是把最新的產品先留給自己享用。如資生堂的最新產品一般要半年左右才能在香港上柜,到北京就更晚。而且許多化妝品在日本銷售的是日本本土制造的,與在上海等銷售的產地可是不同的哦。 作為數碼“發燒友”,秋葉原可是小C的天堂,尤其是數碼相機、mp4等小物件,設計精巧好用的不得了。價錢跟國內差不多,有的還便宜許多,只要不買最尖端的產品就是一等一的合算。在這里有時還能講價錢,不用擔心語言不通,早就有了中文服務,而且在Yodobashi這樣的電器店使用中國的銀聯卡刷卡消費就可以享受10%的優惠,其中的5%為免稅! 這兩年到東京的中國人越來越多,有讀書的、工作的,更多的則是游玩、購物的。對于中國顧客,精明的日本商家還是蠻熱情的,不僅紛紛添加中文服務,還盡量提供更周到的消費服務。前年開始,在東京買東西就可以直接刷銀聯的卡了,不用提著巨款滿大街幌。在7-11等便利店還能找到可以直接取日元的銀聯提款機,中文操作,跟在國內一樣。這樣一來,許多不喜歡用信用卡的中國游客一下子就方便了不少。錢包就不用被滿滿的厚厚的日元撐得合不住,而且更安全。如果是購物達人的話,還會留意一下中國銀聯在當地的促銷信息。 除了那些大牌,小C還喜歡到原宿或者澀谷這些地方去淘一些年輕人的耳環、手鏈、手表、絲巾等小東西。價格可能比國內小攤上貴,但造型創意絕對一流。僅僅400來米的原宿小街上,匯集了年輕人喜歡的各種小物件,真正的潮流發源地。許多國際大牌的設計師都要經常微服到這里來吸取靈感呢。 與原宿僅僅一肩之隔的表參道,完全兩種氣質,日本人驕傲地將表參道比擬為東京的香榭大道,沿途有許多高級服飾店、個性商店與面向街道的半露天咖啡座,就連巴黎著名的“花神咖啡館”(Cafe De Flore)也被整個“移植”到這里來。表參道旁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原來老舊如危樓、幾乎無人居住的“同潤會青山”。這排外墻爬滿藤蔓的昭和時代集合住宅,被改裝成一間間小型畫廊、發型設計師的個人工作室、生活雜貨店、皮包精品店之后,反而成為表參道上的另類風景。 臨回來要買些日本特色的東西,到淺草寺附近的“仲見世”大道最為合適。古色古香的江戶式街道,道路兩側是一排排自江戶時代延續下來的大小店鋪,朱紅門面,出售各種各樣最具日本風情的工藝品、和服、布料以及日本人喜食的小吃,這些東西買回來送人,比笨重的年貨有創意多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