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主要巡游云夢、會稽等地,李斯、胡亥、趙高
等隨從,上卿蒙毅也在隨行之列。蒙毅是蒙恬的親弟弟,為皇帝的親信,可是秦始皇
在途中病重時,蒙毅被遣“還禱山川”。這似為趙高等的計謀所在。因蒙恬領兵30萬
隨公子扶蘇駐防上郡,從秦始皇的身邊遣走蒙毅,也就是去掉了公子扶蘇的耳目;加
之趙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后因秦始皇從中過問,趙高才免于一死,于是對蒙毅
懷恨在心,要誅蒙氏一族。趙高是個宦官,其專管朝廷御車與印信、墨書等事。這次
秦始皇巡游,自然少不了中車府令的事務。而且后來趙高還“行符璽事”,執掌傳達
皇帝命令和調兵遣將的兵證“符”和“璽”,趙高自然隨行出游。而據不少史書記載,
秦始皇是一路勞頓,到達平源津就病倒,隨后趙高奉命書寫遺書,給受命監軍河套的
秦始皇長子扶蘇傳令:“與喪會咸陽而葬”。信未寄出,秦始皇就嗚呼哀哉于沙丘,
今河北廣宗縣北,又說是河北平鄉縣東北,,行宮了。
其實對于秦始皇的死因到今仍然是個不解之謎,至今流傳甚廣的有兩種傳說:
有人以《史記.李斯列傳》、《蒙恬列傳》等記載為據,認為秦始皇死得蹊蹺,是古
史上的謎案。其理由是,秦始皇并不像歷史上有些封建帝王那樣體弱多病。查諸史籍,
未發現他患有暗病宿疾的記載,他的身體一向健壯。突出的例子是,秦王政二十年
(前227)荊軻行刺時,他在驚慌中還能掙脫衣袖,繞著柱子逃跑,始終沒讓荊軻追上。
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時,才五十歲,并不算衰老。在平原津得病,又走了一百四十多里
到沙丘;在沙丘平臺養病時,還能口授詔書給公子扶蘇,說明他當時思維清晰如故,
似非患有致命急病。總之,以秦始皇的體質與當時的情況看,還不至于在沙丘一病不
起。值得注意的是,沙丘宮四面荒涼,宮室空曠深邃,相傳原是殷紂王豢養禽獸之處。
戰國時,趙武靈王因庇護叛亂的長子章,被公子成和李兌包圍于此,欲出不能,又不
得食,最后活活餓死在沙丘宮中,可見其地與外界隔絕的程度。在這種環境之中,發
生不測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是到底究竟誰會在此下此毒手,史書均未有記載,無從
考證。
另一種說法是,根據種種跡象推測,宦官趙高弒君的可能性很大。首先,趙高與蒙恬、
蒙毅兄弟有宿怨。據說,趙高曾犯大罪,蒙毅以法治之,判其死刑,后因秦始皇過問,
方得赦免。當時,蒙恬威振匈奴,蒙毅位至上卿,一為武將任外事,一為文臣主內謀,
不僅深得始皇信任,還為公子扶蘇所倚重。一旦扶蘇即位,蒙氏兄弟的地位必將更加
鞏固。因此,趙高對蒙氏兄弟既恨又怕,如要擺脫來自蒙氏兄弟的威脅,必須設法阻
止扶蘇即位。這樣,趙高惟有投靠秦始皇最寵愛的第十八子胡亥,因為胡亥是除扶蘇
外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人。以胡亥來對抗扶蘇,這是趙高蓄謀已久的。為了自身的利
益,他時刻都在尋機除掉扶蘇、蒙氏兄弟。其次,始皇在沙丘養病,給趙高提供了一
個謀殺的機會。始皇病重,下詔給扶蘇說:“與喪會咸陽而葬。”顯然是想要扶蘇繼
位。趙高明白,此事有關自己的生死榮辱,須當機立斷。當時始皇身邊僅丞相李斯在
側,而李斯私心重,容易控制,其他侍從均是趙高安插的同黨。還有,以趙高當時的
處境看,也只能出此一招,別無選擇。秦始皇口授詔書給扶蘇時,趙高參與其事。詔
書封好后,趙高卻扣壓未發,欲找機會說服胡亥和李斯,矯詔殺扶蘇。但詔書不能扣
壓太久,萬一始皇病情有起色,得知詔書未發,趙高就獲死罪。萬一始皇彌留不死,
李斯又未被說服,反而向始皇告發,趙高也要被殺頭。所以,只有在勸說李斯之前殺
了始皇,才能萬無一失。始皇一死,就不怕李斯不就范,也不會有人追問詔書的事了。
可見,趙高在扣壓詔書的一刻起,就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從以上分析來看,趙高作為秦始皇爆斃事件中付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曾經郭沫若在歷
史小說《秦始皇之死》中剛到平源津起身渡黃河時,癲癇病發作,后腦殼撞在青銅器
冰鑒上,加重了腦膜炎的病情,人處于昏迷狀態,于是一路疲憊交加得趕到沙丘后,
只是住宿一夜,第二天就被趙高、李斯發覺秦始皇右耳流出黑血,而且右耳孔內有一
根寸長的鐵釘置入腦內,秦始皇死了。而幕后謀害者為胡亥為爭奪皇位聯合趙高將秦
始皇置與死地,假傳圣旨命扶蘇自殺,清除眼中釘,在這里趙高只不過是一個從犯罷了。
其實,據鄒鄒分析,當時的胡亥只是一個貪圖享受、昏庸無道的公子哥,應該是與三
國的劉單一路貨色。而趙高一直是胡亥的老師,傳授秦朝的法律法規,空閑時間一直
向胡亥灌輸誓當君主的思想,因為本著為自己出發考慮,趙高作為秦始皇身邊上傳下
達的話筒,其重要性不可而喻,這也是當時為什么秦朝的文武百官都要敬他三分的道
理,所以在整個秦始皇被殺案件中,沒有趙高的主導位置,單憑胡亥的秘密策劃,遠
遠是達不到的。秦始皇死后,皇帝的詔書、玉璽均在趙高手中,那么自然繼承王位的
決定權也掌握在他手中,如果他只是一個單單的小太監的話,可以向胡亥敲一筆不菲
的過路費。可他沒有,而是脅迫李斯與自己假傳圣旨,職責扶蘇不孝命其自殺,指責
蒙毅不忠命其自殺,而且為了掩人耳目,一路返回咸陽之時,尸體發臭,竟然以臭魚
迷惑。回到咸陽,當即昭示天下秦始皇駕崩,陷害蒙氏兄弟,誅殺諸公子,最后竟然
陷害李斯,將李斯投獄治罪,腰斬于市,典型的殺人滅口。
那他為什么要殺秦始皇呢?因為曾經他對李斯所講: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
即位后必用蒙毅為丞相。而他以為曾經蒙毅治自己于死罪未果,當上丞相之后,肯定
會懷恨在心,到時候退居二線的秦始皇說話恐怕也不能管用,為保自己性命,只能將
秦始皇殺死之后,假立胡亥為君,方可保住自己性命。
真相大白于天下。秦始皇竟然死于一個太監的手上,活脫脫一出宮廷政變悲劇的犧牲
品,一代梟雄死得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