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書法入門——“永”字八法
自古以來,初學寫字的人如何用筆,往往都從“永”字八法學起。相傳,晉代書圣王羲之極力推行“永”字八法,并且頗有研究。隋朝初年,他的七世孫智永禪師,又把王家歷代相傳的八法有過更深的研究和傳播推廣。直至近代,在歷代書學史上有眾多的名家書圣對“永”字八法都做過論述和解釋。
什么是“永”字八法呢?就是“永”字中的八筆,分別代表八種筆法。(即:側、勒、努、趯、策、掠、啄、磔)這八種筆畫的筆法是:
側:是“永”字的第一筆——點畫,寫點時不是中鋒直落,而是側勢斜落筆,勢足收鋒,所以稱為“側”。
勒:即“永”字的第二筆——橫畫,把它引申為長橫。逆鋒起筆,緩行急收。寫橫的筆意就像勒住奔馬口中橫鐵兩端拴住的韁繩,右行筆取遲澀,所以稱為“勒”。
努:是“永”字的第三筆——豎畫,寫豎畫時要勁挺而有姿態。不要過于僵直,過直反而顯得無力。其姿態胸腰挺起,直中見曲,向下行筆時,筆管逆向上,筆尖也逆向上,所以稱豎畫為“努”。
趯:是“永”字的第四筆——鉤畫。寫鉤時要駐鋒回上較快地趯起向左出鋒,筆力要集中在鋒尖上,好像用腳踢球一樣,迅速有力地一腳踢出,所以稱為“趯”。
策:是“永”字的第五筆——挑畫,行筆稍向右上方爽快地挑出。好像用馬鞭子策馬之勢,果斷而有力。一鞭子抽下去,立刻收起來,所以稱為“策”。
掠:是“永”字的第六筆——撇畫,寫撇畫要筆鋒向左斜下,力送撇尾,如“燕子掠水”之勢,故稱為“掠”。
啄:是“永”字的第七筆——短撇畫,其筆勢和形態如鳥啄物之勢,所以稱之為“啄”。
磔:是“永”字的第八筆——捺畫,寫捺時由左向右下漸行漸按,鋪毫運行。筆勢要一波三折、氣勢開張,好像一把大刀向下切物。
“永”字八法之所以成為歷代學書用筆的楷模,據說“永”字的結體概括了一般字所具有的筆畫。只要掌握了這幾種筆畫的用筆,就可以貫通一切筆法。
初學寫字的兒童,在學楷書的基本筆畫:橫、豎、撇、捺、點、鉤、挑、折時,可借助于比喻形象的“永”字八筆的筆勢,對于練習書寫是有啟發的。
![[轉載]兒童書法入門鈥斺斺溣棱澴職朔 [轉載]兒童書法入門鈥斺斺溣棱澴職朔](http://image22.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1/2812/8796263_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