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菜簡介
南菜系以杭州、寧波、紹興三種地方風味菜為代表,成名較早。浙菜系的歷史也相當悠久。京師人南下開飯店,用北方的烹調方法將南方豐富的原料做得美味可口,“南料北烹”成為浙菜系一大特色。如過去南方人口味并不偏甜,北方人南下后,影響南方人口味,菜中也放糖了。汴京名菜“糖醋黃河鯉魚”到臨安后,以魚為原料,烹成浙江名菜“西湖醋魚”。當時京師的名廚在杭州經營的名菜有“百菜羹”、“五味焙雞”、“米脯風鰻”、“酒蒸鰣魚”等幾百種,后來又出現了“南肉”。
浙菜系與眾不同的是因時因地而異。如杭州是全國著名風景區,宋室南渡后,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游覽杭州風景者日益增多,飲食業應運而生。其制作精細,變化多樣,并喜歡以風景名勝來命名菜肴,烹調方法以爆、炒、燴、炸為主,清鮮爽脆。寧波地處沿海,特點是“咸鮮合一”,口味“咸、鮮、臭”,以蒸、紅燒、燉制海鮮見長,講求鮮嫩軟滑,注重大湯大水,保持原汁原味。紹興菜擅長烹飪河鮮、家禽,入口香酥綿糯,富有鄉村風味。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魚”、“東坡肉”、“賽蟹羹”、“家鄉南肉”、“干炸響鈴”、“荷葉粉蒸肉”、“西湖莼菜湯”、“龍井蝦仁”、“杭州煨雞”、“虎跑素火煺”、“干菜燜肉”、“蛤蜊黃魚羹”等數百種。 其中的“西湖醋魚”是杭州傳統名菜,相傳宋朝時西湖附近有位姓宋的青年,平日里以打魚為生。有次生病時,他嫂嫂親自到湖里打魚,用醋加糖燒成菜給他吃,吃后病就好了。后來此菜名即成“西湖醋魚”,杭州地區各家菜館均有供應。過去孤山樓外樓墻壁上曾留有“虧君有此調和手,識得當年宋嫂無”的詩句,慕名而來品嘗的日益見多。清康熙皇帝南巡時,也指明要品嘗西湖醋魚,可見此菜在清朝初期即名揚全國。 “新風鰻鲞”是浙江寧波地區的風味名菜,魚鲞是東南沿海漁民最喜歡食用的佳品,用黃魚制作的叫“黃魚鲞”,用鰻魚制作的“鰻鲞”。相傳春秋末期,吳王夫差與越國交戰,帶兵攻陷越地鄞邑,即現在的寧波地區,御廚在五鼎食中,除牛肉、羊肉、麋肉、豬肉外,取當地的鰻鲞,代替鮮魚作菜。吳王食后,覺得此魚香濃味美,與往日宮中所吃的鯉魚、鯽魚不同。待到回宮,雖餐有魚肴,但總覺其味不如鄞邑的可口。后來他差人到鄞縣海邊抓來一位老漁民,專為他制作魚肴。用鰻鲞加調味品后蒸熟,夫差吃后贊不絕口,鰻鲞從此身價百倍。清代鰻鲞也在民間流行,當時浙江臺州溫嶺縣松門地區出產的“臺鲞”,聞名全國。袁枚在《隨園食單》上曾提到“臺鲞好丑不一。出臺州松門者為佳,肉軟而鮮肥。生時拆之,便可當作小菜,不必煮食也。用鮮肉同煨,須肉爛時放鲞,否則鲞消化不見矣。凍之則為鲞凍。紹興人法也。”寧波當地每當冬令及過春節時制作的“新風鰻鲞”,略微風干,即可食用。“干菜燜肉”是紹興名肴,是用紹興特有的霉干菜和五花肉同煮,燜至酥爛時為佳。同時,肉油滲入霉干菜,霉干菜香味透人肉中,相得益彰,酥香糯軟,鮮美可口。 浙菜—爆烏花
特點:淮揚風味菜以烏賊魚炒制而成,口味鮮嫩.
原料: 墨魚肉500克,香菜15克,濕淀粉,木耳,姜末,青豆各5克,水發玉蘭片25克,花生油60克。 烹飪方法: 將魚肉切成花刀塊,在開水中汆一下,花生油燒至六成熱投入蔥,姜末,蒜后放入玉蘭片,烏花,木耳,青豆,香菜,加料酒,白糖,精鹽,用濕淀粉勾芡即可。 入蔥,姜末,蒜后放入玉蘭片,烏花,木耳,青豆,香菜,加料酒,白糖,精鹽,用濕淀粉勾芡即可。 浙菜—豐化芋艿頭
特點:著名浙江菜,此菜口味鮮美別致,營養豐富. 浙菜—豐化搖蚶
特點:浙江傳統名菜,此菜根據蚶的特點沸水清煮而成,柔嫩滑潤味美。
用料: 蚶子750克,蔥末紹酒各10克,姜末醬油各15克,胡椒粉1克,香油20克。 烹飪方法: 將蚶子洗凈。將沙鍋置于旺火上,將清水燒沸,放入蚶子略燙,待殼欲開時即撈起。將燙好的蚶子剝去半邊殼,擺在盤中,撒上姜末,蔥末,胡椒粉,淋上醬油,紹酒,香油即可。 浙菜—叫花子雞
特點:浙江杭州名菜,特點是雞肉酥嫩,香氣襲人
用料: 嫩母雞700克,瘦豬肉丁100克,豬網油400克,玻璃紙1張,蝦仁熟豬油各50克,水發香菇丁,熟火腿丁各25克,酒壇泥3000克,醬油500克。 烹飪方法: 用醬油,料酒,精鹽將雞腌1小時,丁香粒,八角粒研成末擦抹雞身。蔥花,姜末,八角煸炒,加蝦仁,豬肉丁,火腿丁,顛炒,烹入料酒,醬油,白糖,炒成餡料,填入雞腹,豬網油緊包雞身,荷葉包后再用玻璃紙,外面再包一層荷葉,用細麻繩扎成圓形。酒壇泥碾成粉,加清水拌和將泥裹在雞上約五分厚,再用包裝紙包裹放入烤箱,熟時取出敲掉泥去荷葉,淋上香油即可。 浙菜—寧式蟮絲
特點:浙江傳統名菜,此菜選用拆骨熟鱔絲,以重油,重姜烹制,油潤肥美,風味獨特.
用料: 熟鱔絲300克,熟筍絲100克,凈韭芽50克,蔥段2克,蔥白段5克,姜汁水10克醬油0克姜絲3克胡椒粉,味精各1克,濕淀粉,香油,料酒各25克,白湯,熟菜油各75克。 烹飪方法: 鱔絲切成五厘米的段,韭芽切成4厘米的段。在鍋中倒入熟菜油燒至八成熱,加入蔥白燜香,然后加入醬油翻鍋,放入筍絲和白湯稍燒,加入韭芽,味精,蔥段,用濕淀粉勾芡,淋上香油,撒上胡椒粉即可。 浙菜—清湯魚丸
用料: 浙菜—三絲敲魚
特點:浙江溫州民間傳統菜,成菜后魚片透明亮麗,光滑潔白,味道鮮美,別具一格.
用料: 鯇魚一條750克,熟火腿25克,水發香菇,熟雞脯肉各50克,青菜心100克,料酒20克,干淀粉10克,清湯500克,熟雞油10克 烹飪方法: 將鯇魚切成片,在砧板上放上干淀粉,將魚片放上,用小木槌敲擊。將魚片放在清水鍋中煮熟,切成條,熟火腿,香菇,熟雞脯肉均切成絲。將菜心在沸水鍋中汆熟。炒鍋中放入清湯,放進魚片,菜心,精鹽,料酒,燒開后加入香菇絲,熟雞脯絲,熟火腿絲,味精,淋上熟雞油即可。 浙菜—紹興雞 ![]() 特點:著名上海菜,全憑白煮而成,食時佐以醬油,味道嫩,風味獨特.
用料; 嫩母雞2000克,蔥結1只,姜末5克,香油10克。 烹飪方法: 將雞在沸水中燙勻取出。在原鍋內稍加冷水,將雞放入加蓋,煮沸后煮20分鐘,取出在冷開水中浸冷,撈出濾去水,在外皮擦上一層香油即可切塊裝盤,佐以醬油,精鹽,味精,白糖,蔥,姜末調好的調料蘸食。 浙菜—西湖醋魚 用料: 浙菜—香酥鴨
特點:著名江蘇菜,成菜色澤金黃,皮酥脆,香味濃郁,口感極佳. 用料: 嫩肥公鴨1500克,蔥結40克,香油15克,熟菜油2000克。 烹飪方法: 將鴨去翅尖用五香粉,料酒,精鹽內外抹勻,浸40分鐘,取出放入大蒸碗中,將姜,蔥結,花椒放在鴨身上上籠蒸后取出,去水。菜油旺火熱至八成,放入鴨子炸至皮酥成金黃色時撈起,分部剁成條,按鴨型擺在盤內即可。
浙菜—蟹鑲橙
特點:浙江杭州名菜,始于南宋,流傳至今.此菜色艷形美,橙香蟹肥,味道醇香.
原料: 凈蟹膏肉200克,雞蛋2個,豬肥膘肉,荸薺各25克。 烹飪方法: 將每個橙在上部四分之一處截一片頂,將橙瓤挖出,留部分橙肉。豬肥膘肉汆熟,切丁,荸薺切丁。將蟹肉,肉丁,荸薺丁,加雞蛋液,姜末,胡椒粉,精鹽,味精,料酒拌好,分10份裝入橙內,用橙皮蓋住蒸30分鐘即可。 浙菜—朱洪武豆腐
特點:淮南傳統名菜,又稱"鳳陽釀豆腐",成菜色澤金黃,豆腐脆香,肉餡鮮嫩,甜酸兼有,清滑爽口
原料: 嫩豆腐500克,肥瘦豬肉100克,蝦仁25克,雞蛋4個,肉湯150克,熟豬油1000克. 烹飪方法: 豬肉切末,蝦仁剁碎加精鹽,濕淀粉拌勻,和蔥,姜,肉末煸至松散,烹入料酒,肉清湯,味精,精鹽炒和后,用濕淀粉勾芡成餡.豆腐切厚片,將餡分成12份,分別放在豆腐片上拌勻,蓋一片豆腐制成豆腐生坯,雞蛋清攪成泡沫狀,加干淀粉調勻成糊.油燒至五成熱,將豆腐坯沾勻蛋泡糊,逐個炸至變色撈起,油溫升至七成熱時,重炸至金黃色撈出.肉清湯中加入豆腐,精鹽,白糖以小火燒開加醋勾芡即可. 浙菜—糖醋里脊
“糖醋”是浙江菜中獨特的一種口味,常用于溜菜。“糖醋里脊”注重調味,以甜酸為主,質地外脆里嫩,頗受江南一帶顧客,特別是老幼食者歡迎。
【原料】 主料:豬里脊肉300克。 調料:蔥段5克,白糖25克,紹酒15克,醬油25克,醋25克,精鹽3克,上白面粉10克,濕淀粉40克,芝麻油10克,熟菜油750克(約耗50克)。 【制作過程】 (1)將豬里脊肉用平刀片切成0.5厘米厚的片,并用刀輕輕排剁幾下,然后,改刀成“骨牌”塊,放在碗中,加紹酒(5克)和精鹽抓漬入味,用濕淀粉(25克)和面粉拌勻。 (2)把醬油、白糖、紹酒(10克)、醋、濕淀粉(15克)和清水25克調成糖醋汁,待用。取炒鍋置中火上,下入熟菜油,燒至六成熱,將掛糊的豬里脊肉逐塊投入鍋內,炸約1分鐘撈出,待油溫回升至七成熱時,將全部里脊肉倒入炒鍋復炸一下,用漏勺撈出,瀝去油。 (3)原炒鍋留底油(10克),投入蔥段,煸出香味,隨即將炸過的豬里脊肉落鍋,烹入糖醋汁,顛翻炒鍋,淋上芝麻油,即成。 糖醋里脊 (一法) 用料:豬里脊肉300克,青椒、胡蘿卜各30克,蔥2支,大蒜2粒,蛋黃1個,醬油1大匙,淀粉1小匙,番茄醬2大匙,白醋、糖各1大匙,米酒、鹽、胡麻油各1小匙。 制作方法: 1、豬里脊肉洗凈,切小塊,放入碗中加入調味料(1)及蛋黃腌拌10分鐘;青椒去蒂及籽后洗凈,切小塊;胡蘿卜去皮、洗凈,切片;蔥洗凈,大蒜去皮,均切末。 2、鍋中倒入3大匙油燒熱,放入里脊炒至7分熟盛起;鍋中余油繼續燒熱,爆香蔥及大蒜,放入青椒、胡蘿卜炒熟,加入調味料(2)及炒過的里脊肉炒至入味即可。 特點: 色淡黃,形光潤飽滿.外松脆酥香,里軟嫩鮮美。 糖醋里脊(二法) 原料:豬里脊肉250克,雞蛋75克(約一個半),干細豆粉50克,精鹽5克,料酒5克,醬油5克,醋30克,白糖40克,姜米5克,蒜米5克,蔥花20克,味精1克,香油5克,水豆粉20克,鮮湯200克,菜油1000克(耗100克)。 制法: 1、將鮮凈的豬里脊肉切成1厘米厚的片,直刀橫筋剞一遍,斬成4厘米長、1厘米寬的條,裝入碗內,用鹽、料灑碼味浸漬,雞蛋與干細豆粉調成蛋漿,醬油、鹽、醋、白糖、味精、水豆粉、鮮湯兌成芡汁。 2、炒鍋置旺火上,放油燒至五成熱,將肉條與蛋漿拌勻放入油鍋內炸至成熟撈出,待油溫回升至七成,放入肉條炸至表面酥香并呈金黃色時撈出,潷去油裝入盤內。 3、鍋洗干凈,放油燒至四成熱,放姜、蒜、蔥略炒幾下,烹入芡汁,待汁收稠起小泡時,放入香油起鍋,澆在肉條上即成。 浙菜—蝦子面筋
【原料】
生面筋500克、蝦仔25克、青蒜適量 【制作過程】 1、生面筋下開水鍋中汆一下撈出,裝入砂鍋中加高湯、料酒、鹽、味精,大火燒開,小火煮至入味; 2、蝦仔用熟雞油稍煸,烹料酒、白糖,倒入砂鍋用小火收干湯什撒青蒜末即成。 浙菜—麒麟桂魚 ![]() 【原料】
桂魚一條(重約1250克)。 雞蛋清3個、番茄醬100克、罐櫻桃1顆、胡蘿卜25克、綠色蔬菜25克。精鹽10克、味精4克、紹酒50克、芝麻油25克、醬油25克、白糖25克、姜片25克、熟菜油1000克、蔥段15克、陳皮10克、八角10克、熟豬油2000克、濕淀粉40克。 【制作過程】 將桂魚剖洗凈,沿頜部取下魚頭,劈開,不要劈斷,尾部以臂鰭為界斜刀斬下,剞十字花刀,在椎骨內側片開3厘米。魚身對剖開,取下脊椎骨。然后將頭、椎骨放尾部放入品鍋,加陳皮、八角、紹酒、白糖、醬油、姜片、蔥段、味精腌漬15至20分鐘,待用。將兩片魚的中段,去肚襠、魚皮及刺,片成0.3厘米厚的片,然后切細絲,用精鹽、雞蛋清味精、濕淀粉,拌勻捏上勁待用。把綠色蔬菜,胡蘿卜、姜片、蔥段均切成細絲、雞蛋清(1個)打成蛋泡糊,蒸熟待用。將炒鍋置旺火上,下熟菜油,燒至八成熱(約200℃)。把腋漬過的魚頭尾,脊椎落鍋炸至熟脆,撈起瀝干油,涂上芝麻油,將頭尾分別放于盤的兩端,脊椎放中間。將炒鍋置中火上,下入熟豬油,燒至五成熱(約1l0℃)時,投入魚絲,用筷子劃散后,倒入漏勺瀝去油。原炒鍋內留底油,回置火上,放入紹酒15克,精鹽2.5克、白糖10克、番茄醬100克,味精0.5克投入一半魚絲,用濕淀粉10克勾芡,盛放在盤中脊椎的一邊,炒鍋洗凈置火上,投入綠色蔬菜絲略煸,加紹酒10克、精鹽2.5克,味精1.5克,清湯30克。濕淀粉10克,再倒入另一半魚絲,翻鍋,盛放在盤中脊椎的另一邊。盤的兩邊分別綴以胡蘿卜絲和蔥絲。魚眼部位粘放上直徑2厘米左右的圓形蛋泡糊,上面再放半顆櫻桃、姜絲圍放在頭部下方即成。 【特點】 形象逼真,鮮嫩爽滑,酸甜適口 浙菜—春筍炒步魚
【制作過程】
將步魚宰殺、洗凈,切去魚嘴和魚鰭,斬齊魚尾、批成雌雄兩片,用精鹽1克、濕淀粉35克上漿待用。筍切成瓦魚塊,略小的切滾料塊。將醬油、白糖、紹酒、味精和濕淀粉15克、湯水25克放入小碗中調成芡汁待用。燒鍋置火上燒熱,滑鍋后下豬油至三成熱(約66℃)時倒入筍塊炸約15分鐘,用漏勺撈起待油溫升至五成熱(約110℃)時,復炸20秒鐘起鍋倒入漏勺,鍋內留抽25克放入蔥段煸出香味,即下魚塊和筍塊,把調好的芡汁淋入鍋內,輕輕顛翻炒鍋,以防魚肉散碎,待芡汁包住魚塊時,淋上芝麻油即可。吃時根據食者愛好可加適量胡椒粉。 【特點】 魚嫩味鮮,筍脆爽口,色澤油亮,咸鮮馥郁。 浙菜—紅燒素什錦
【原料】
材料麥面餅6個 面腸2條 炸豆腐皮100克 香茹3朵 黑木耳30克 金針20克 熟竹筍1支 胡蘿卜1/2根調味料 A料:鹽、糖各1小匙 醬油3大匙 清水1杯 B料:香油1小匙 【制作過程】 1、 香茹、金針分別泡軟,香菇切小塊,金針打結;胡蘿卜去皮、洗凈,和熟竹筍一起均切滾刀塊;黑木耳洗凈,切片備用。 2、 麥面餅、面腸均沖凈,瀝干水分,以手撕成小塊,分別放入熱油鍋中略炸一下,撈出,瀝干油分備用。 3、 鍋爐中倒入2大匙油燒熱,放入香茹香,加入麥面餅、面腸、炸豆腐皮、黑木耳、金針、竹筍、胡蘿卜及A料煮至湯汁快收干時,淋上B料,即可盛出。 【特點】 形態美觀,鮮咸適宜。 浙菜—炒山藥泥
【原料】
主料 山藥500克。輔料 金糕50克。調料 熟花生油60克,白糖150克。 【制作過程】 1.將山藥刷干凈,放在籠屜內,用旺火蒸熟(約二十分鐘),取出晾涼后剝去外皮,用刀碾成細泥,金糕切成菱形小片或其它花樣。 2.把炒勺放在旺火上,放入花生油、山藥泥,加白糖炒透裝盤,碼上金糕片即成。 【特點】 質地細膩,味道香甜,潔白如玉的山藥泥上,綴以紅色金糕,美觀大方。 浙菜 —魚香菜心
【原料】
嫩油菜500克、花生油35克、四川郫縣豆瓣醬15克、白糖25克、米醋10克、醬油10克,味精2克、精鹽2克、水淀粉20克、蔥、姜、蒜共50克。 【制作過程】 1.油菜洗凈、切成3厘米長的段。蔥、姜、蒜切成末,豆瓣醬剁細。 2.用白糖、米醋、醬油、味精、精鹽、水淀粉對汁待用。 3.鍋中放油20克燒熱、油菜下鍋,稍炒,倒在盤中。鍋中再放15克油,把豆瓣醬和蔥、姜、蒜一同下鍋,煸炒,待出香味,烹入對好的汁炒熟,油菜下鍋炒勻即成。 【特點】 油菜脆嫩、酸甜微辣。 浙菜—蓮香脫骨雞
【原料】 浙菜—麻辣蘿卜絲
【原料】
蘿卜500克,辣椒油1湯匙,香油1湯匙,醬油10克,鹽、味精、花椒油各適量。 【制作過程】 1、將蘿卜洗凈,切成細絲,用少許鹽將蘿卜絲拌勻,腌5分鐘左右,將水擠干,把蘿卜絲放入盤中待用。 2、將醬油、辣椒油、香油、鹽、味精、花椒油倒在一起勾兌成調味汁,澆在蘿卜絲上,拌勻即可。 【特點】 香辣脆口,口味適宜 浙菜—五味白肉
【原料】 浙菜—鮮果銀耳 ![]() 【原料】
銀耳10克、鮮果150克。 白糖150克,糖桂花1.5克、濕淀粉25克。 【制作過程】 銀耳用水浸發,加水300克,上籠蒸至柔糯為止。鮮果切成指甲大小的片待用。鍋溝放水40克,加白糖,用小火略煮,使糖溶解。撇去浮沫,放入銀耳與鮮果,煮沸,用濕淀粉調稀勾薄芡、盛入荷葉碗內,撒上糖桂花即成。 【特點】 汁濃菜糯,香甜滑潤。營養豐富。 浙菜—枸杞肉絲
【原料】 浙菜—五香苦瓜
【原料】
苦瓜500克,番茄醬3湯匙,蒜末、香菜、香油、醬油、醋、味精各適量 【制作過程】 1、將苦瓜去瓜蒂,平剖成兩瓣,去瓤后切成薄片,放入冰箱中冷藏。 2、將香菜末、蒜末加番茄醬、醬油、香油、醋、味精拌勻成調味汁。 3、從冰箱中取出苦瓜,拌上調味汁即可。 【特點】 香脆清口,味道獨特 浙菜—蘿卜氽鯽魚
【原料】 浙菜—薯丁培根蛋 【原料】 浙菜—炸雞肉串
【原料】
主料:雞胸脯肉600克,西紅柿80克,蔥頭末60克,雞蛋清60克。調料:香油800克(實耗約110克),芝麻粉40克,面粉60克,胡椒粉2克,姜汁1克,鹽2克,料酒6克,味精4克。 【制作過程】 (1) 把雞胸脯肉的脂皮、白筋去掉、坡著刀切成長2厘米、寬1.5厘米厚0.6厘米的塊。放入碗中加入清水(40克)、鹽(半量),浸漬待用。 (2)把西紅柿洗干凈后,再用開水燙一下,去掉皮和籽,剁碎待用。 (3) 將鹽(余量)、料酒、姜汁、味精、胡椒粉等放入盛雞肉的碗內,先使其入味,然后再加入蔥頭末、西紅柿、面粉、芝麻粉、雞蛋清等,攪拌均勻,放入冰箱內冷藏1小時左右取出來。 (4) 用銀扦10~12根,分別把雞肉塊穿成串(每串5~6塊),擺入盤中。 (5) 炒勺內倒入香油,在旺火上燒到7~8成熱,下入雞肉呂,炸7~8秒鐘后,翻過來再炸另一面,炸好后撈出。待油溫稍升高后,再放進去炸4~5秒(兩面搗翻),然后撈出來瀝油,連同銀扦上桌即成。 【特點】 顏色金黃。肉質鮮嫩,柔軟酥香,辛辣味美 浙菜—東坡肉
[原料]
豬五花肋條肉 1500克 、紹酒 250毫升、姜塊 50克、醬油 150毫升、白糖 100克、蔥 50克 [制作方法] 1、選用皮薄、肉厚的豬五花條肉,刮盡皮上余毛,用溫水洗盡,放入沸水鍋內汆 五分鐘,煮出血水,再洗盡,切成20塊方塊。 2、取大砂鍋一只,用小蒸架墊底,先鋪上蔥、姜塊,然后將豬肉整齊地排在上面,加白糖、醬油、紹酒、再加 蔥結,蓋上鍋蓋,用旺火燒開后密封邊封,改用微火燜二小時左右,至肉到八成酥時,啟蓋,將肉塊翻身,再加蓋密封,繼續用微火燜酥。然后用砂鍋端離火口,撇去浮油,皮朝上裝入兩只特制的兩個小陶罐中,加蓋,用桃花紙封罐蓋四周,上籠用旺火蒸半小時左右,至肉酥嫩。食用前將罐放入蒸籠,用旺火蒸10分鐘即可上席。 [特點] 以薄皮嫩肉用名酒燜制此菜,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是杭州傳統名菜。 浙菜—番茄魚腐
·美食原料 浙菜—冬瓜燉排骨
特色:
瓜嫩爽滑,鮮咸適口。 制作材料: 主料:排骨500克,冬瓜500克,姜1塊,大料1個,鹽、胡椒粉、味精各適量。 做法: 1、把排骨斬成小塊,洗凈瀝干水分;冬瓜去皮適當切塊;姜排破。 2、將排骨放在開水鍋中燙5分鐘,撈出用清水洗凈。 3、將排骨、姜、大料和適量清水,上旺火燒沸,再改用小火燉約60分鐘,放入冬瓜再燉約20分鐘,撈出姜塊、大料,再加鹽、胡椒粉、味精起鍋即可。 友情提示:為了保證湯汁清爽,一定要把排骨燙至血沫出盡;如果口味較重,可自配喜歡的蘸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