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文字格律譜簡介

     BC@BC 2011-02-01
    文字格律譜簡介 

     飛蝶  
     
    太和正音譜
      北曲曲譜。明初戲曲家朱權(quán)撰。二卷。全書包括兩部分內(nèi)容: (一)有關(guān)北曲(含劇曲與散曲)的理論和史料, (二)北曲曲譜,依據(jù)周德清《中原音韻》樂府共三白三十五章曲目,錄北曲曲牌三百三十五支‘依聲定調(diào),按名分譜’。成書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但學(xué)者以為當(dāng)在永樂七年前) ,是今存最早的北曲曲譜。洪武間寧藩原刻本已失傳,1920年上海商務(wù)印書館據(jù)清長洲汪士鍾藝蕓書舍影鈔原刻本石印,輯入《涵芬樓秘笈》第九集。1959年中國戲劇出版社據(jù)《涵芬樓秘笈》本排印,刊入《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三冊,為通行本。1965年臺灣政治大學(xué)盧元駿教授影印海寧陳氏(乃乾)本行世,1936年學(xué)海出版社(臺北)據(jù)藝蕓書舍本影印出版。

    舊編南九宮譜
      南曲曲譜。明蔣孝編。此書是現(xiàn)存最古的南曲曲譜,卷首有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蔣氏自序,稱曾得友人所藏《舊編南九宮目錄》及《十三調(diào)南曲音節(jié)譜》, “遂輯南人所度曲數(shù)十家,其調(diào)與譜合,及樂府所載南小令者匯成一書,以備詞林之闕”。全書凡十卷,列六百五十二支曲牌,其下各附一戲曲或散曲曲詞。明嘉靖二十八年成書,北京圖書館藏有明萬歷間三徑草堂刊本。民國三十七年(1948)鄭振鐸據(jù)萬歷本影印,首載蔣孝嘉靖二十八年序及《舊編南九宮目錄》、《十三調(diào)南曲音節(jié)譜》,輯入《玄覽堂叢書三集》;1984年臺灣學(xué)生書局(臺北)據(jù)萬歷本影印,輯入(善本戲曲叢刊)第三輯。

    南九宮詞譜
      南曲曲譜。又名《南曲全譜》、《增定查補(bǔ)南九宮十三調(diào)曲譜》。明吳江沈璟編。二十二卷。此書系沈璟據(jù)蔣孝《舊編南九宮譜》,“考定錯訛,參補(bǔ)新調(diào)”改編而成,共錄南曲曲牌七百—十九個,詳列各曲牌格律,分別正字、襯字,注明板眼。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成書,有麗正堂刊本,名為《新定九宮詞譜》,題作吳江沈璟伯英氏輯,永新龍
    驤仲房氏梓,又有明天啟年間吳門三樂齋刊本和文治堂刊本;另有民國石印本,二十二卷,線裝二冊,署西吳張漢重校,封面簡題《南曲譜》,未注出版時地,亦無序跋及說明文字。1984年臺灣學(xué)生書局(臺北)影麗正堂版出版,名為《增定南九宮曲譜》,輯入《善本戲曲叢刊》第三輯。
    匯纂元譜南曲九宮正始
      南曲曲譜。一名《南曲九宮正始》、《九宮正始》。明清之際華亭徐子室輯,蘇州鈕少雅(按:即鈕格)訂。民國二十五年(1936)北平戲曲文獻(xiàn)流通會據(jù)清順治間鈔本影印本,線裝十冊。此書明天啟五年(1625)始纂,至清順治八年(1651)定稿,前后歷時二十六年,易稿九次。全書據(jù)元本《九宮十三調(diào)譜》、明《樂府群珠》及《傳心要訣》、《遏云奇選》、《凝云奇選》諸古本,考證南曲曲牌的源流,嚴(yán)格區(qū)分各曲之正格與變格。并錄有一些罕見的南戲曲詞,保存了早期曲譜《骷髏格》中的譜式三十二條。卷首有順治十八年馮旭序、順治九年吳亮中序、順治十三年姚思序,卷末有順治八年鈕少雅自序。1984年臺灣學(xué)生書局(臺北)影印出版,名《九宮止始》,輯入善本戲曲叢刊第三輯。

    寒山堂新定九宮十三調(diào)南曲譜
      南曲曲譜。簡稱《寒山堂曲譜》。明末清初吳縣張大復(fù)編。全書選曲以元代南戲和南散曲為主,兼及明代作品·卷首有《譜選古今傳奇散曲總目》七十種,所錄部分南戲劇本未見他書著錄,甚為珍貴。后附《曲話》十七則,闡述清初蘇州戲曲家有關(guān)作曲的本色當(dāng)行及技法諸問題的見解。此書影響較大,稍后之《南詞定律》、《九宮大成譜》皆取為主要依據(jù)。今僅見抄本流傳,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資料室有藏。

    南詞新譜
      全名《廣輯詞隱先生增定南九宮十三調(diào)詞譜》,簡稱(南詞新譜)。吳江人沈自晉纂輯,成書于清順治四年(1647) ,有石殊草堂原刻本、北京大學(xué)影印本,1985年中國書店(北京)據(jù)明嘉靖刻本影印。此書是根據(jù)沈璟《南九宮譜》修訂增刻而成,體例與沈璟的曲譜基本相同,主要是補(bǔ)充了明代沈璟之后新劇作的曲例。全書共二十六卷,卷首列有《凡例》、《凡例續(xù)紀(jì)》和《古今入譜詞曲傳劇總目》三項(xiàng)資料,對了解本書編輯過程及明末清初戲曲作家的生平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沈自晉是沈璟的親侄,是恪守吳江派家法的昆腔律譜家。這部新譜的增補(bǔ)工作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在沈璟原譜基礎(chǔ)上增輯了大量新調(diào)新曲,二是改換了原譜二十四調(diào)的例曲,三是對原譜的格律標(biāo)注及分析文字進(jìn)行了酌量修改相增注。從文獻(xiàn)價值來說,它超越了指導(dǎo)曲家訂律校音、下字造語的一般曲譜的格局,而帶有存留古曲遺響,薈萃當(dāng)時名作的曲選性質(zhì)。

    北詞廣正譜
      北曲曲譜。全名《一笠庵北詞廣正譜》,明末清初李五根據(jù)徐于室所輯北曲譜加以擴(kuò)充,成書于清順治七年(1650), ,現(xiàn)通行本均源自康熙間《青蓮書屋定本》、《文靖書院藏板》之《一笠庵北詞廣正九宮譜》,常見有北京大學(xué)影印本及1984年臺灣學(xué)生書局(臺北)出版的《善本戲曲叢刊》影印本。全書共十八卷,內(nèi)四卷有目無詞。選錄元雜劇、散曲及明初曲家作品,依宮調(diào)排列共四百四十七支曲牌。每曲列出不同格式,分別正襯,注明板式,分辨節(jié)奏,字句不拘,可以增損的曲牌格律,詳為考訂,以及組套規(guī)程,提具說明,搜羅甚為詳備,是過去曲家填寫北曲的依據(jù)。

    新定十二律昆腔譜
      南北詞曲譜。清初蘇州王正祥撰輯。十六卷。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停云館初刻。此譜取宋張炎《詞源》中按月配調(diào)之說,以陰陽十二律分隸諸曲,各律中復(fù)分聯(lián)套,單詞、兼用諸類,依類排次。后四卷依次為閏月、通用、附錄、犯調(diào)。閏月卷錄[朝元令]、[二犯江兒水]諸牌,通用卷錄[紅衲襖]、[人賺]、[不是路]諸牌,附錄卷錄[漁燈兒]、[雁魚錦]諸牌,犯調(diào)卷錄[巫山十二峰]、[九嶷山]等各律犯調(diào)曲體。譜中凡庚、亭韻諸字,概加六角弧,為收鼻音字;凡侵、尋、纖、監(jiān)、咸韻諸字,概加圓弧,為閉口音字,尤便嘌唱家分別字法。吳梅極稱此譜『精審無匹』,與呂士雄《南詞定律》同為治律譜之準(zhǔn)繩。原刻本今已罕見。1958年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上海)據(jù)吳梅校勘《暖紅室匯刻傳奇》板片刷印,缺頁據(jù)停云館原刻本鈔補(bǔ),線裝二冊,書末有民國五年(1916)吳梅跋、1958年潘承弼跋。1972年鼎文書局(臺北)影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本,略去潘跋,輯入《善本戲曲叢刊)第三輯。

    欽定曲譜
      南北曲曲譜。清王奕清等奉敕編,成書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 ,有康熙內(nèi)府殿本、掃葉山房石印本等。全書以東山釣史(查伊璜)的《九宮譜定總論》為卷首;有北曲四卷,收曲三百三十四支;南曲八卷,收各調(diào)引子一百一十二支、過曲四百七十二支、慢詞二十八支、近詞三十七支,以及各調(diào)的尾聲總論;又有失宮犯調(diào)諸曲一卷,合十四卷。大
    抵其北曲取自朱權(quán)《太和正音譜》;南曲取自沈璟《南九宮十三調(diào)曲譜》,但加注韻句、四聲、入聲宜作何聲,南曲并點(diǎn)明板位所在,體例較為完備。惟所述北曲不若李玉《北詞廣正譜》,南曲不若呂士雄《南詞定律》精審。

    南訶定律
      昆曲曲譜。清呂世雄編,楊緒、劉璜、唐尚信協(xié)編。全書專收南曲曲牌,共錄南詞引子、過曲、犯調(diào)共二千零九十曲,按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分作八卷,書成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內(nèi)容超過沈璟曲譜一倍以上,并且考訂異同,糾核板式,使度曲家有所遵循。所收曲牌按宮調(diào)排列,標(biāo)明拍數(shù);舊作填詞、制譜和度曲示范。卷首有康熙五十九年恕園主人序,恕園主人就是后來的雍正帝胤禎,可見此書帶有官譜性質(zhì)。

    南北詞簡譜
      南北曲曲譜。民國吳梅編著。此書草創(chuàng)自民國九年(1920),至民國十二年(1931)完稿,經(jīng)盧前整理,于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付梓,目前所流傳的即為盧前石印本。全書共十卷,前四卷為北曲譜;五至十卷為南曲譜。南曲譜為吳梅畢生治曲學(xué)用力之所在。譜中列舉明清傳奇和散曲作品為例,原則上每個曲牌只選一調(diào)為代表,揭示字?jǐn)?shù),句數(shù)、句法,注明正襯、句韻、贈板乾唱,必要時加上精詳?shù)目加喺f明,而將《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以來泛襤的“義一體”統(tǒng)攝其中,收以簡御繁之效。使用便利,為治南曲之重要參考書。1997年有油印刻鋼板本,1997年5月學(xué)海(臺北)據(jù)油印本影印編頁再版。

    南北曲小令譜
      散曲曲譜。
       (一)汪經(jīng)昌撰,共二卷,1965年臺灣中華書局(臺北)印行,卷首含序,例略列明體例·辨主從、慎格句、究板式、識句法、分正觀、判宮調(diào)、遵韻協(xié)、批駁雜、善存疑十項(xiàng)。北曲上卷,北宮小令解旨,南曲下卷同上卷。上下卷均點(diǎn)板,曲例選正格,后附酙律,為入門之要籍。
       (二)羅綿堂撰,分《北曲小令譜》一冊,1964年香港環(huán)球文化服務(wù)社(香港)印行,收北曲小令五十調(diào)共二百支,帶過曲十二支,明其句法、正襯、譜式,以便初學(xué);《南曲小令譜》一冊·1964年問洛出版社(九龍)印行。收南曲小令二十五調(diào)共一百支,分別從句法·譜式·題解、曲例四萬面加以說明,并明其正襯·除專論南曲小命之作法,又附錄于右任、盧前之論曲絕句及任訥<作詞十法疏讀>三種以供參考。

    北曲新譜
       北曲曲譜。鄭騫著,1973年藝文印書館(臺北)出版。作者深感明朱權(quán)《太和正音譜》、清李玉《北詞廣正譜》、周祥鈺等《九宮大成》及近人吳梅《北詞簡譜》四種舊譜,或欠詳明,或多漏誤,或傷蕪雜;而汪經(jīng)昌·羅錦堂《北曲小令譜》諸書只限于小令,未能盡北曲之全,故有《北曲新譜》之作。宮調(diào)先后次序依《北詞廣正譜》。本譜所定各
    牌調(diào)之格式,系根據(jù)現(xiàn)存元代及明初之全部北散曲·雜劇,取每一牌調(diào)之全部作品,逐一勘對,比較歸納,然后作成定論。每一牌調(diào)皆舉一曲為例,例曲之后,首列各句之平仄及協(xié)韻,次為句數(shù)、字?jǐn)?shù)、句式,最后解說討論。有些牌調(diào),可于固定句數(shù)之外增加若干句,謂之『增句』,是北曲之一特點(diǎn),詳為注明。每個牌調(diào)之用途,例如小令用、散套用、劇套用或各類通用,舊譜均未言及,本譜皆在調(diào)名之下分別注出;而是否為首曲用,有無么篇,有無別名,是否也人其他宮調(diào),凡此諸項(xiàng),亦皆注于調(diào)名之下。作者纂輯此譜,始于民國三十四、五年間,完成于五十七年,歷時適二十載;由其門生曾永義校對全稿。

    ◎樂譜
      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戲曲曲譜。簡稱《九宮大成譜》。清莊親王允祿奉敕編纂,樂工周祥玨、鄒金生、徐興華、王文祿、徐應(yīng)龍等分任其事,乾隆十一年(1746)完成。全書八十二卷,收錄北套曲一百八十八套,南北曲臺套三十六套。南北曲單體曲牌二千零九十四
    支,合南北曲變體,共四千四百六十六曲。編排按宮調(diào)分類,首分"南詞宮譜"、"北詞宮譜"二大類,各類中每一宮調(diào)先列單體曲牌,后列套曲。全書材料多引自唐宋歌舞大曲、宋代南戲、金元說唱諸宮調(diào)、元明清戲曲,所錄各曲均分別正字襯字,注明工尺、板眼、句讀、韻格,是一部研究南北曲音樂的豐富參考資料書。較常見的版本有乾隆內(nèi)府朱墨套印本、民國十二年(1923)古書流通處影印本,以及1987年臺灣學(xué)生書局(臺北)彰乾隆版出
    版,精裝十八冊,輯入《善本戲曲叢刊》第六輯。

    吟香堂曲譜
      昆曲譜。清蘇州馮起鳳、葉堂合訂。四卷。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刻本。內(nèi)錄《牡丹亭》曲譜二卷、《長生殿》曲譜二卷。均收曲詞,詳注工尺、板眼,未附賓白。其中《長生殿》曲譜錄第一出<定情>至第五十出<重圓>之全部工尺,并附錄<驚變>、(疑讖>(即<酒樓>)、<彈詞>和<聞鈴>等四出當(dāng)時民間流行的梨園譜,可藉以考知康、乾
    之際民間藝人對《長生殿》音樂所作的重要變動。

    納書楹曲譜
      昆曲譜。清蘇州葉宣選輯校訂。有乾隆五十七年 (1792)吳門納書楹自刻本,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刻本。全書二十四卷:正集四卷,續(xù)集四卷,外集二卷,補(bǔ)遺集四卷;<西廂記>全譜二卷,《臨川四夢》全譜八卷。其中《補(bǔ)遺集》四卷系葉氏輯刻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正、續(xù)、外、補(bǔ)遺四集共錄元明以來流傳之曲三百五十三套,其元雜劇
    三十六折,南戲六十八出,明清傳奇一百一十四出,時劇(當(dāng)時舞臺流行的昆曲以外的地方戲曲劇種劇目)二十三出,散曲十套,詞曲一套,諸宮調(diào)一套。所錄材料極為豐富。各譜僅收曲詞,不錄科白。詳注工尺,點(diǎn)明板眼,然只一板一眼,不點(diǎn)小《湘真閣》訂譜,并指導(dǎo)昆劇傳習(xí)所學(xué)生排練此劇,首演于蘇州青年會。吳梅五十壽辰時,上海友朋同事,清唱全部《霜崖三劇》, "自一時至六時始畢。周冰心飾《湘真閣》主,王亦民飾《無價寶》主,王育之飾《楊枝妓》,居易鴻飾《湖州守》主,亦民又飾《國香曲》主,陸濟(jì) 民飾《釵頭鳳》主,而場面周旋者,則沈芷忱、賈韶中也。舊曲新詞,衣冠雅集,頗極一時之盛"。此三劇吳梅在家時亦常與家人歌之。他曾約龍沐勛游南京玄武湖,在小船上,由唐圭璋吹笛,吳梅與其子亦歌此三劇。張振鏞認(rèn)為,吳梅《霜崖三劇》 "付之梨園爨弄,詞律俱佳"。

    怡志樓曲譜
      昆曲譜。編輯者為河北省安國縣李福謙(聚五)、孔繁智(古愚)、賈子祥、王佩聲、呂鴻儒、呂鴻選等人,用簡譜記錄整理了北方昆弋派常演的劇目《蝴蝶夢》、《牡丹亭》,《長生殿》、《玉簪記》、《西廂記》、《三國志》、《千鍾祿》、《鐵冠圖》,以<嫁妹>,<功宴>、<打子>等,共四卷六十四出。于民國二十四年(1935)九月刊印,編著者署名怡志樓昆曲研習(xí)社,由北京,保定、邢臺、安國等地發(fā)行。次年七月又出版續(xù)集二卷,增補(bǔ)了<激將>、<棋盤會>、<瓊林宴>、 <祝家莊>、<學(xué)舌>、<借扇>等劇目三十二出。這是研究北方昆弋派昆曲唱腔的一部重要資料。

    與眾曲譜
      昆曲譜。成書于民國二十九年(1940),有合笙曲社(北京)石印本,又有民國三十六年(1947)上海商務(wù)印書館(上海)石印本。乃王季烈繼《集成曲譜》之后所輯,全書以王錫鈍《遏云閣曲譜》為藍(lán)本,選輯昆劇八十九折、時劇六出、散套三套、另開場二出,共計(jì)一百出。賓白,工尺、板眼俱全,另輯<度曲要旨>一卷,附于末尾。頗便于初學(xué),而尤為習(xí)唱者所樂用。1977年臺灣商務(wù)印書館(臺北)影印石印本出版,平裝八冊。

    昆曲集凈
      昆曲譜。褚民誼據(jù)蘇州沈傳錕本輯定,民國三十三年(1944)日本影印本,線裝二冊。全書選錄七紅、八黑、三僧、四白等凈腳折子戲五十五出。按紅、黑、僧、白四類編錄,每出前載劇情梗概。據(jù)書前<凡例>稱,七紅系指《三國志)之關(guān)羽、《風(fēng)云會》之趙匡胤、《八義圖》之屠岸賈、《九蓮燈》之火判官,《一種情》之弼靈公、《雙紅記》之昆侖奴、《西游記》之回回王。八黑指《三國志》之張飛、《財(cái)神記》之鍾馗、《人獸關(guān)》之包拯、《千金記》之項(xiàng)羽、《牡丹亭》之胡判官、《宵光劍》之鐵勒奴、《慈悲愿》之尉遲恭、《精忠傳》之金兀術(shù)。三僧指《祝發(fā)記》之達(dá)摩、《西廂記》之惠明、《昊天塔》之楊五郎。四白指《水滸記》之劉唐、《浣紗記》之吳王,《虎囊彈》之魯智深、《鐵冠圖》之一只虎。書前載“緒論一昆曲與昆劇”,述及昆曲與昆劇之區(qū)別,演劇與人生諸問題。

    正俗曲譜
      昆曲譜。清末王季烈輯訂,民國三十六牛(1947)上海錦章書局石印本。卷首有王氏民國三十六年序,自述編訂此譜概在取"忠孝節(jié)義之事,慈祥愷悌之言,冀以栘風(fēng)易俗,反樸還淳",故以"正俗"為名。原計(jì)劃從〈龍舟會》、《瓊層詞》、《桃花扇》、《芝龕記》、《續(xù)離騷》、《冬青樹》、《歸元鏡》、《萬里緣》諸本中選錄百析,成十二卷。 此本僅子、丑二集,子集選《龍舟會》中<憶遠(yuǎn)>、<示夢>,<解謎>,<遇讎>、<殺賊>、〈禪悟〉六折,《瓊層詞》<采桑>一折。丑集選《桃花扇》中〈聽稗>,<眠香>、<卻奩>、<撫兵>、〈阻奸〉、〈守樓〉、<駡?bào)?gt;、<誓師>、<沉江>九折。寅至亥集訂譜僅成初稿,今皆散佚。

    栗廬曲譜
       昆曲譜。俞振飛輯,1953年鉛印單行本。共二冊,收錄昆曲著名折子二十九出,乃俞振飛根據(jù)其父俞粟廬生前口授唱法加以校訂,手寫工尺譜影印而成。末附俞粟廬<度曲一隅>,為粟廬七十五歲灌錄唱片手書曲譜的墨跡。卷首有俞振飛<習(xí)曲要解>一篇,對昆劇唱腔的十五種腔格之譜式和運(yùn)用方法詳盡闡述,并以符號在曲譜中明白標(biāo)示換氣所在及各種唱腔,精確詳備,充分彰顯體現(xiàn)了俞派唱腔的特色。1991年臺灣中華民俗藝術(shù)基金會辦理'昆曲傳習(xí)計(jì)劃",為學(xué)員及曲友的需求,征得俞振飛夫婦同意,印行臺一版,1996年冉版。

    蓬瀛曲集
      昆曲譜。原系1949年后,夏鏟新、焦承允等昆曲愛好人士,每周聚會傳唱昆曲,謂之"蓬瀛曲集"。焦承允手鈔曲譜一百出,厘其譜而正其音,供同奸吟玩。后習(xí)者日眾,便選輯四十出影印發(fā)行,即以《蓬瀛曲集》為名。民國六十一(1972)年并增加至六十出,交中華書局(臺北)正式出版。該書體例大抵和《與眾曲譜》等相類,是臺灣數(shù)十年來昆劇曲友使用最廣泛的曲譜。

    炎薌曲譜
      昆曲譜。焦承九編著。焦氏自序謂,徐炎之、張善薌夫婦在臺灣倡導(dǎo)昆曲不遺余力,而當(dāng)時曲譜難得,乃就徐氏夫婦常教授學(xué)生之生旦戲十出:<驚變>、<斷橋>,<琴>、<佳期>、<拷紅>、 <刺虎>、<學(xué)堂>,<游園>、<驚夢> 、<思凡>,依徐氏所用之腔,手繕成譜,取徐氏夫婦之名以名譜。每出后附有簡譜。民國六十年(1971)成書,印行五百部,一年而售罄,不再版。

    壬子曲譜
      昆腔曲譜。焦承允編著。民國六十一年(1972),以初編之《炎薌曲譜》售罄,而習(xí)昆劇者需譜殷切,乃以《炎薌曲譜》之十折為基礎(chǔ),再增 <折柳>、<陽關(guān)>、<喬醋>、<藏舟)、<拾畫>、<掃花>等六折,仍以生旦戲?yàn)橹鳎恢腥A書局(臺北)出版。此譜最大特點(diǎn)為每出工尺譜之后,皆附上簡譜,頗便初學(xué)者之需,尤其有利于昆劇之校園推廣。1976年再版后,仍供不應(yīng)求:1980年再增<訪普>、<議劍>、 <扇墳>、<贈馬>、<聞鈴>、<哭像>、<賞荷>、 <描容>、<驚丑>、<詫美>、<癡夢>、<潑水>、 <尋夢>、<下山>共十四出,所增者偏重老生戲和丑角戲,是為《增訂王子曲譜》,共三十出。其中(尋夢)一出乃是張充和女士修正之后的唱腔,與《粟廬曲譜》頗有不同。所增印十四出之簡譜,由邱
    素真、蔡孟珍、陳美倫等人代譯代繕。

    振飛曲譜
      昆曲曲譜。俞振飛編著,1982年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出版。編者于八十歲時根據(jù)生平舞臺表演與清曲演唱之實(shí)際情況,精選昆曲折子戲二十三出(中含吹腔戲兩種),并附只曲十余支,校定曲詞及工尺,并山陸兼之、辛清華、顧兆琪、岳美緹、蔡正仁等譯成簡譜,以廣流傳。編者補(bǔ)充修改舊著 <習(xí)曲要解>,又增寫《念白要領(lǐng)》,一并刊于譜首,以助習(xí)曲者掌握唱念藝術(shù)規(guī)矩。1991年由上海音樂出版社(上海)再版。

    佚存曲譜
      昆曲譜。郁念純藏譜。徐沁君、王正來校閱,初集二卷。卷一印于1990春;卷二、二卷合訂本及珍藏本印于1991年春。二集、三集正在編輯中。分平裝本和線裝玉扣紙珍藏本兩種。據(jù)揚(yáng)州郁氏所藏清代昆曲鈔本三十種中的未刊本輯錄校訂。鈔本年代約為清乾隆至咸豐(1736-1861)年間。鈔本封面及扉頁注明年代者,“有戊子(乾隆三十三年(1768)或道光八年(1828)夏日在漁濟(jì)宮舍鈔錄”、“江字州八號總綱身勢串頭”(或即乾隆年間揚(yáng)州江鶴亭家班 、“道光二十六年榴月”(1846年5月)等。鈔本大多系梨園臺本,曲、白俱全,旁注工尺、板眼,另附砌末(裝扮、 道具)、鑼經(jīng)、吹打曲牌名,舞臺場形及身段提示等。卷一輯《困脂虎》四出,即清·沈起鳳〈伏虎韜〉首四出:<開宗>、<說法>、<采風(fēng)>,<學(xué)哄>;<火焰山〉全本十五出:<仙宴>,〈分鎖〉、 <春逅>、<說親>,<贅魔>、<焰阻>、<—借> <贈丹>、<二借>、<反焰>、<三借>、<得扇>、 <反賺>、<下凡>、<降魔>。卷二輯<開場>二 種四出:一為<上壽>、<送子>、<賜福>;
    為<上壽>(堆八仙)。傳奇另折九出:《青龍陣· 產(chǎn)子》、《翠屏山·酒樓》、俗增《紅梨·解歌妓》、 《麒麟閣·反監(jiān)、激秦》、《鐵冠圖·演陣·賺城》、《義妖記·端陽·盜草)》(<盜草>系殘本)。散曲二套:《小十面》、《金瓶梅·散花》。附錄三種:(一)身段譜二種:《西游記·借扇)、《蝴蝶夢·劈棺》;(二)昆曲吹打曲牌二十六支:[大
    開門] 、[工尺上]、[迎仙客]、[出隊(duì)子]、[傍妝臺]、[柳耀金]、[噴水紅桃]、[前山坡
    羊]、[后山坡豐]、[柳青娘]、[雁兒落] 、 [春日景和]、[中風(fēng)韻]、[哪吒令]、[點(diǎn)絳唇]、[花兒賺]、[朝天子]、[小一鷺鷥]、[漢東山]、[萬年歡]、[媽媽腔]、[小開門]、[帽子頭]、[九龍引] 、[玉娥郎]、 [揚(yáng)州傍妝臺] ; (三)十番譜。是書內(nèi)容十分豐富,其中有多種系孤本,尤為珍貴。近代劇壇所演劇目和演出形式,不少也能于此尋其淵源及承襲關(guān)系。對研究昆曲劇目、曲調(diào),乃至清代戲曲有著較大價值和意義。

    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選譯
      昆曲樂譜。選譯者傅雪漪,1991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北京)刊印發(fā)行。該書根據(jù)清乾隆十一年(1746)刊行的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加以選擇匯集而成的五線譜、簡譜雙行樂譜本。編選是在以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都較完美的前提下考慮: (一)唐以來著名詞人和戲曲家的作品或唱段; (二)著名劇作中的出色唱段或套數(shù); (三)常見曲牌的例曲,內(nèi)容基本健康或較少庸俗趣味的唱段; (四)在實(shí)際演唱中常見的、有特色的曲牌和唱段。《九宮大成》
    原譜不點(diǎn)頭、末眼,選譯本除補(bǔ)點(diǎn)頭、末眼外,并從字音、語調(diào)、感情、風(fēng)格方面,對曲調(diào)予以適當(dāng)?shù)臐欙棥_x本按文詞類別分詞調(diào)、諸宮調(diào)、南戲、北雜劇、散曲、昆曲六部分,共一百九十三曲,加上附錄參考曲目三十五曲,總計(jì)二百二十八首樂曲。卷首有<介紹>一篇,詳述了《九宮大成》全書內(nèi)容;<幾點(diǎn)說明>概括了選譯本的編寫原則及工尺譜調(diào)表,卷尾附錄了原著《九宮大成》凡例。度曲百萃昆曲唱腔譜選集。許百遒(許伯遒)輯錄、許氏女弟聞佩之子王定一、王希一整理,1991年在臺北出版。許氏幼承家學(xué),髫齡隨父按板弄笛,深諳度曲要訣,又師事俞粟廬先生,笛音圓潤,得笛王美譽(yù),書法精妙,尤擅治印。全書由許百遒勘緝工繕,分錄老生、老旦、外、凈、丑為一類,小生、旦、貼為一類,以曲牌名計(jì)各為一百,故名百萃。書中曲譜大都錄自粟廬俞氏曲譜,共得散曲生旦唱腔五十一折,整出二十七折,另附吹腔《奇雙會》三折。本書手稿經(jīng)文化大革命,尚能保存,書法爽媚,工尺了然,堪稱珍品。

    承允曲譜
      昆曲譜。焦承允編輯,1993年中華學(xué)術(shù)院昆曲研究所蓬瀛曲集發(fā)行,湘光企業(yè)有限公司(臺北)出版。 1993年適值焦丞允先生九秩壽誕,蓬瀛曲集同好為志念先生繕寫曲譜,特將增訂《壬子曲譜>重印,簡譜則由張金城重新翻寫,書名更題《承允曲譜》。由張清徽教授手題書名,收錄夏煥新初版原序、焦承允出版自序、焦承允增訂本序,并增添朱
    昆槐序、張金城序。此外,工尺譜一律編排在前,簡譜一律編排于后,另編目次。本譜不僅印刷清晰精美,并正名《承允曲譜》以紀(jì)念焦氏對昆曲薪傳之功勞。

    寸心書屋曲譜
      昆曲譜。周秦主編。1993年蘇州大學(xué)出版社(蘇州)出版。編者于1989—1993年間主持蘇州大學(xué)昆曲藝術(shù)本科班教務(wù),親授度曲、曲笛、詞律等課程,此譜系在度曲教材基礎(chǔ)上擴(kuò)充校譯而成。全書分甲乙兩編。甲編為宮譜本,兼顧書案、歌臺、舞場以及宮調(diào)、板式、家門諸要素,選取南北曲一百二十五套,合計(jì)三百余支,詳注四聲陰陽,校訂腔格工
    尺,并于每套之后撰附習(xí)曲指要,分析曲情曲式,指陳口法務(wù)頭。此編由王正來、毛偉志研校。乙編為線譜、簡譜本,以便年輕讀者和海外讀者對照研習(xí),由石冰、朱振明譯譜。

    侯玉山昆曲譜
      昆曲譜。侯玉山口傳,關(guān)德權(quán)、侯菊記錄整理,1994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北京)出版。該書共收北方昆曲五十一出,大部分以凈腳戲?yàn)橹鳎媸找恍├仙⑽渖臀涑髴颍瑸檠芯勘狈絺鹘y(tǒng)昆曲的重要資料。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bào)。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满少妇人妻HD高清大乳在线| 久久婷婷大香萑太香蕉AV人| 成人看的污污超级黄网站免费| 国产裸体美女视频全黄|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强奷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久久| 2020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午精品午夜福利757视频播放| 人妻丝袜AV中文系列先锋影音| 国产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 伊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日本高清视频色欧WWW| 乱公和我做爽死我视频| jizz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77777在线观看| 影音先锋2020色资源网|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熟女系列丰满熟妇AV| 老熟妇乱子交视频一区| 我国产码在线观看av哈哈哈网站| 麻豆国产传媒精品视频| 色噜噜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性受XXXX黑人XYX性爽|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天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2018|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男人的天堂av社区在线| 无遮挡免费高清羞羞视频|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久久婷婷大香萑太香蕉AV人| 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中文字幕AV无码一二三区电影|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