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收到全國各地年輕老師的來信,問我同一個問題:“我們工作一段時間就倦怠了,而您是怎樣保持您的激情的呢?”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從何說起呢?我想到兩年前,我和四位大學畢業后分到我校工作不到一年的年輕老師的談心。也許我給這幾位小姑娘的談心內容,有助于回答這個問題,至少會讓一些青年老師有所感悟。 當時,我先請她們談了談自己幾個月教師生活的感受,她們在說的時候也給我提出了一些疑惑。于是,我對她們說了如下的話―― 第一,永遠保持現在純凈的童心。這很難,但一定要保持,其支撐點是把教育當成信仰,不為名利工作,而為自己工作,不能讓自己的心生銹。我現在給許多老師談心,都對他們說,要回憶一下自己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也就是你們現在的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會有職業倦怠感,你們要警惕。要有高遠的志向。要想透,說到底我們是為自己而工作,為自己的幸福人生而工作。一個孩子就是一個故事,我們幫著他編織人生的故事。其實,每一個老師的一生也是一個故事,精彩與否全取決于我們的精神狀態。有人的一生是戲劇,跌宕起伏,蕩氣回腸。有人的一生是詩歌,優美精粹,優雅凝練。有人的一生是散文,從容淡定,厚重雋永。有人的一生,是無序的文字,雜亂無章,平庸乏味……我希望你們的人生是戲劇。你們現在已經有了一個非常精彩而純真的序幕,未來還有很多懸念等著你們。你們永遠都不要氣餒,永遠都不要退縮。優秀老師和平庸老師的區別,就在于堅持,或者說堅守。大家都有理想有熱情有童心,但優秀老師能夠持之以恒地保持,而平庸老師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者遇到挫折,慢慢就消沉了,一顆心就開始生銹了。你們要警惕。要把純真保持到永遠。 第二,我還是要強調愛心。教育是從愛出發,進入人的心靈,傳播愛,培植愛。你們現在和孩子有感情,孩子也愛著你們。這是教育非常重要的條件。只有心心相印,教育才談得上真正的成功。尤其是要愛那些后進生。他們更需要尊重。別看他們平時滿不在乎,其實內心深處還是渴望老師的關注和尊重的。因為他們平時缺乏被尊重,所以,只要老師哪怕給他們一點點愛,他們也很非常珍惜的。還有,學生往往比老師大度。有時候學生犯了錯誤,老師狠狠批評,還在生氣,可孩子見了老師一樣親熱地打招呼,叫老師好。我們老師做得到如此大度嗎?這方面,老師要向孩子學習。所以我們要多想想孩子好的一面。當然,愛孩子,也包括科學地嚴格要求。嚴格要求,也是愛的一種體現方式。這里強調“科學地嚴格要求”,就是說要講究方法。學生犯了錯誤,一樣可以斥責,甚至大發雷霆,但任何時候,無論老師多么氣憤,都不能打學生,也不能說損害學生自尊心的話。比如,那天有個老師批評學生:“這是你爹媽教的嗎?”學生一下就火了,于是師生矛盾激化。其實,這個老師是很愛孩子的,但她沒有意識到,沖動中說出的一句話,會激怒孩子。你們看,任何一個學生都不允許老師傷害其父母。對學生嚴格要求,前提還是要和學生建立感情和信任。只要孩子依戀你,只要和孩子有了感情,嬉笑怒罵皆成教育。愛學生一陣子容易,難的是永遠都愛孩子。十年前,我的《愛心與教育》之所以能夠引起轟動,就是人們覺得我十多年持之以恒的愛孩子不容易做到。其實,在我看來,持續地保持對孩子的愛是很自然的,沒有什么做不到的。 第三,要善于積累智慧。對學生的愛,意味著責任。責任就意味著要持續不斷地幫助學生成長,同時自己也成長。這是一場持續終生的“戰爭”,敵人當然不是學生,而是我們在教育上遇到的困難。離開了教育智慧,愛是空洞的。如果真正愛孩子,就要研究。對孩子的愛,能夠使一個老師變得聰明起來。因為愛孩子,我們就會想,怎么才能不辜負孩子的愛呢?那就要把他們教好。怎樣才能把他們教好呢?那就要動腦筋研究教育啊!從哪里開始研究呢?就從我們遇到的困難開始研究。剛才你們都談到缺乏經驗,我無法對你們教學上的具體困難一一提出具體的建議,但我想說的是,智慧就是從難題中來的。你們每遇到一個難題,就把它當成課題來研究。長期這樣帶著一顆思考的大腦工作,你們就會有越來越豐富的智慧。要樂于和后進生打交道,這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也是最好的成長路徑。任何一個名醫都不是靠醫感冒而成為名醫的,而是靠醫疑難雜癥成為名醫的。別人醫不好的病,他都能醫好,漸漸地他就成為名醫了。同樣的,名師也是這個道理。只教本來就很優秀的學生是成不了名師的,只有善于轉化后進生,把一個個后進生教成了優秀學生,你才算是真正的名師。所以說,教育智慧更多的是從研究轉化后進生中積累起來的。你們讀我的《愛心與教育》讀《李鎮西班級管理日記》,里面的萬同還有陳鑫,當初是多么讓我頭疼啊!可是,正是在和他們打交道的過程中,我積累了教育智慧。你們的教育之路還很長,還有無數困難等著你們,你們要意識到,正是這些困難能夠成就你們,不但讓你們變得有智慧,而且也能讓你們感到教育的幸福。 第四,要加強閱讀。我知道你們都很忙,但再忙再忙也不要放棄了閱讀。你們知道,我是非常忙的,但我每天無論如何要抽時間閱讀。外出開會,我都要帶一本書,有空就讀。要把閱讀當作一種生存方式,或者說是我們生命的一種呈現方式。就像每天都要洗練刷牙吃飯一樣,每天都要閱讀。我這里有很多書,以前我都是贈送,現在我不送了,因為送給老師,老師覺得這書來得太容易,而且反正是自己,所以往往不讀,而是放在書柜里。現在我都是借,規定時間歸還,并且要求在書上勾畫批注。要有閱讀的痕跡。以后這些書讀的人多了,就會留下不同老師的批注,這本書多么有價值。存放在學校圖書館,若干以后,比如一百年以后的老師看到這些書,會有怎樣的感慨?我希望你們要養成勤于閱讀的習慣,這是你們一生源源不斷的精神養料。 第五,要勤于寫作。你們剛才的講的那些故事,如果寫下來都非常精彩。經常記錄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感受,就是總結提煉你們的教育智慧。你們不要說自己文筆不好。我沒有要求你們寫小說詩歌,不過就是用樸素的筆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最好是寫故事,怎么做得就怎么寫,不許要動腦筋的。如果每天都能寫一點,或者說一周寫一篇,甚至一個月寫一篇,一年兩年下來,你們都會有一筆財富。每天的生活經歷都是財富,記錄每天的教育故事,就是采礦,時間一長,經過提煉,這些礦藏都會變成黃金!這是教育對你們的饋贈。我特別提倡你們跟蹤一些特殊學生的成長經歷,也是你們的教育經歷。這樣的故事寫起來也很意思,因為每一天都充滿懸念。我當年記錄萬同的故事就是這樣的。一個優秀老師和一個平庸教師還有一個區別,就在于是否堅持記錄自己的教育實踐。如果我們不及時記錄,很多教育財富就從我們的指縫中白白流失了,多可惜啊!其實,每一個人都是能寫的,只是有的人喜歡找各種理由來原諒自己:“今天太累了!”“算了,明天吧!”“要勞逸結合嘛!”最后什么都沒有寫。前段時間,我看張瑞莉老師寫的故事相當不錯,我說:“你的做并不比我差,寫的不亞于我,可為什么我被稱為是‘專家’,而你不是呢?就是因為你沒有堅持,而我堅持了。”所以,你們不但要寫,還要堅持下去。我會不斷督促你們的。希望以后我能夠為你們出專著。 坦率地說,客觀環境有很多我們都不滿意,但我們一時也無法改變,能夠改變的只是我們的心態。要在內心堅守信念,保持內心的寧靜和純真。目光要放長遠一些,不要斤斤計較于眼前的得失。要培養自己的寬廣的胸襟。最近我讀一篇文章,里面說我們閱讀不是為了讓知識把我們的心靈占滿,而是為了讓我們的心胸得以蕩滌因而空曠清澈。這話說得真好。我們就是要有擁有一種博大的胸襟,長遠的目光,讓自己更加高尚,更加純凈,更加豁達,這樣我們才能擁有真正幸福的精神世界。 兩年過去了,這幾位年輕老師都發展得很好。我很欣慰。 我特別愿意和年輕老師聊天。我校有一個“青年教師沙龍”,每個月都要搞一次活動。每次聚會,我都會和他們談讀書,談教育故事,也談我的經歷。我從他們青春的面容上看到我的過去,我也希望他們到了我這個年齡,依然能夠保持著單純的教育情懷。 在我回憶我近三十年教育歷程的時候,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那就是我一直保持著一顆樸素的教育心——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顆“教育心”,就是一顆童心。說到教育,我們可以想到很多詞:“觀念”啊,“智慧”啊,“技巧”啊,“愛心”啊,等等,我覺得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可能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童心”。這童心,意味著“理想”、“純真”、“熱情”、“好奇”、“良知”……我還曾對年輕教師們說過,一個平庸教師和一個優秀教師的區別可以體現在許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平庸教師的童心很快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泯滅,而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就是直到最后一次站在課堂上,他依然懷著一顆純潔的童心。 我的教育歷程——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都可以成為某種意義上的“財富”。我最想說的是,無論如何,永遠守住一顆樸素的教育心!——我愿以此與千千萬萬年輕的教育同行們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