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是中國人記憶中最精彩的英雄時代。一時間風云際會,涌現(xiàn)出數(shù)量如此之多的智謀或勇武之士,令人有眼花繚亂之感。如果把他們各自放進別的時代里,也許都會很快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但與這么多水平相近的敵手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英雄們難免會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哀。 從早期的袁紹到后來的劉備、孫權,曹操面對的全都是不容忽視的強大敵手,他的勝利之路也絕非一帆風順,許多時候如果對手再高明一些,或者他的運氣再差一些,可能就不是后來三分天下的結(jié)局。能在這個群雄混戰(zhàn)的亂世里生存下來的人,除了必須擁有過人的才干外,還要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做好應對各種變化和挫折的心理準備,能勝能敗,百折不回,才有機會爭奪天下。曹操從起兵到坐擁北方,其間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挫折,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希望,屢次絕處逢生,重整旗鼓,才有了后來的輝煌。 曹操最成功的一步棋就是迎來了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迅速培養(yǎng)起自己的聲望和勢力。但曹操決不是只會假借虎威的狐貍,他是一條潛藏在深淵之底的蛟龍,等待著風云突變的時機,時刻準備著一飛沖天。他是個很明智的人,在看到進軍江南的不易之后,他沒有走上窮兵黷武的道路,轉(zhuǎn)回頭經(jīng)營北方,把未竟的事業(yè)留給了繼承者。能在晚年還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單憑這一點曹操就已經(jīng)可以立足于中國歷史上最優(yōu)秀的政治家之列。 ◇被人稱做亂世奸雄 和許多開國皇帝不同,曹操在世時并沒有正式登上帝位。但千百年來,人們總把他看做一位真正的開國皇帝,他的作為與能力也絕不遜色于任何一位真正的開國帝王。1954年夏天,毛澤東在著名的《浪淘沙·北戴河》中寫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半個世紀以來,許多人看到這首詞時,總難免聯(lián)想到他另一首著名的《沁園春·雪》,那里說:“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相形之下,人們總能從字里行間感到這位共和國的締造者對魏武帝曹操的另眼看待。同樣是文韜武略,豪情風發(fā),一種英雄相惜之情穿越兩千年的時空,飛揚在蒼涼遼闊的北方大地。 撥開演義的迷霧,真正的曹操究竟是怎樣一位人物? 公元155年,曹操出生在沛國譙縣,他的父親曹嵩是大宦官曹騰的養(yǎng)子。幾十年之后,在官渡之戰(zhàn)的前夕,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曾經(jīng)為袁紹起草過一份討伐曹操的檄文,其中說曹操“本乞丐攜養(yǎng)”,人們據(jù)此推測曹嵩的出身應該比較貧寒,所以才會被送去給宦官做養(yǎng)子。還有人說曹嵩本姓夏侯,和后來曹操手下的大將夏侯惇、夏侯淵屬于同一家族,曹操和夏侯兄弟其實都是親戚。 關于曹操的出世,史書上并沒有留下神異的傳說。有許多開國皇帝都喜歡給自己的身世涂抹上一些“天命所歸”、“真龍出世”的色彩,但曹操卻不同。以他比較務實的性格,大概不重視這些怪力亂神,更在乎的還是別人對他后天能力的評價。曹操出生在東漢末年,當時社會上活動著很多名士,他們很有自己的思想,喜歡清談,行為風雅,特立獨行,對社會輿論有著很大影響。其中有一個名叫許劭(字子將)的人,很喜歡評價別人的能力和品行。他每個月都要和自己的堂兄許靖共同挑一個人物來評論,當時稱為“月旦評”。有一次他們說到曹操,許子將下了一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語,年輕的曹操聽了非常開心。后來這個“亂世奸雄”的定義一直陪伴了曹操將近兩千年,直到今天,一提到“奸雄”兩個字,許多人第一反應就會想到曹操。 從后來曹操的事跡來看,他確實非常聰明機警,做事不拘一格,行為舉止也常常不符合傳統(tǒng)的思想規(guī)范。歷史上留下了許多關于少年曹操事跡的傳奇,比如《世說新語》里有一個故事說到年輕的曹操和袁紹都很喜歡胡鬧,有一次看到別人家在娶親,就想出了搶新娘的惡作劇。結(jié)果半路上被人發(fā)現(xiàn),許多人追趕過來,曹操和袁紹慌忙逃竄,結(jié)果袁紹一不留神掉進了大坑里,無論如何也爬不出來。于是曹操站在坑邊大喊:“搶新娘的毛賊在這里!”袁紹一著急,自己奮力從坑里跳出來,兩人這才脫險。從這里能充分看出曹操的機智要勝出袁紹一籌,假如這個故事屬實,官渡之戰(zhàn)的結(jié)果大概從那時起就已經(jīng)注定了。 當時并不是只有許子將一個人看出了曹操的潛力,素來很有知人之明的太尉橋玄看到曹操后也很驚奇,對他說:“如今正是亂世,非有雄才大略的人不能平定天下。莫非這個人就是你嗎?”曹操本來就很有決心和能力,又有了這些人的鼓勵,從此就更加相信自己是個能夠做大事、成大業(yè)的人,人生志向也更加遠大而堅定了。 ◇初露鋒芒的年輕官員 雖然有了時人的高度評價,但曹操還需要以實際行動來證實他的能力。東漢靈帝熹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74年,二十歲的曹操剛一登上政界,就以出色的表現(xiàn)讓所有人刮目相看。當時曹操被舉為孝廉,隨后出任洛陽北部尉一職,洛陽是東漢的首都,城里皇親國戚匯聚,幾乎人人都有后臺勢力,一般的官員都難免束手束腳,不知所措。但初出茅廬的曹操卻毫無忌憚,一上任就讓人做了十幾根五色大棒懸掛在衙門兩側(cè),聲明如果有人敢觸犯法律禁令,立即棒殺勿論。當時有個皇帝很寵幸的宦官名叫蹇碩,他的叔父違禁夜行,撞在曹操手里,曹操立即下令處死,這一下震動了京城,從此首都風氣肅然一變,再沒有人敢違禁行事。 到了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fā),曹操以騎都尉之職參與鎮(zhèn)壓,結(jié)果大獲全勝,受命擔任濟南相。濟南國本是個法紀混亂的地方,管轄的十幾個縣風氣極壞,貪污徇私一類的事情屢見不鮮,卻從來沒有人過問。曹操上任之后,又拿出當年在洛陽時的作風和手段,一下奏免了八名縣級主管,結(jié)果又在當?shù)叵破鹆艘粓鲲L暴,貪官污吏們聞風喪膽,紛紛逃到其他郡縣,當?shù)仫L氣立即大為好轉(zhuǎn)。但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扭轉(zhuǎn)不了整個時代的風氣,曹操也知道自己這些年來的行為觸動了太多利益集團,如果再在政界里待下去,在當時混亂的社會環(huán)境下,恐怕總有一天會為自己招來禍患。于是他干脆告病回家,在家鄉(xiāng)建設田園,修葺房舍,春夏讀書,秋冬游獵,倒也過得清閑自在。 三國時代的許多風云人物都有隱居的經(jīng)歷,但隱居絕不是他們的目的和歸宿,只是一種休養(yǎng)生息、更有效地洞察世事的手段。一旦機會來臨,他們就會從隱居的山野茅舍間走出來,走進更廣闊的人生舞臺?!度龂萘x》里隱居在南陽臥龍崗草廬中的諸葛亮是這樣,此時的曹操也是這樣。 中平五年,由于有鎮(zhèn)壓黃巾起義時的軍功作基礎,三十三歲的曹操被漢靈帝任命為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第二年董卓之亂爆發(fā),天下大亂,屬于曹操的時代從此來臨。剛開始時,董卓看重曹操的名聲和能力,還想要和他合作,但曹操已經(jīng)看出憑董卓的人品和能力絕沒有發(fā)展前途,于是改名換姓,逃回家鄉(xiāng)。在回家的路上,曹操因為誤會而殺死了呂伯奢一家人,這段故事經(jīng)過《三國演義》的渲染已經(jīng)廣為流傳。正是在這時,曹操說出了著名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言語中流露出的冷靜與狠辣使他身邊的人感到毛骨悚然。在即將開始人生大業(yè)的前夕發(fā)生了這樣一段插曲,似乎已經(jīng)預示了曹操一生的功業(yè)都要在一種獨特的方式下完成。 ◇英雄時代的開端 回到家鄉(xiāng)后,曹操變賣家產(chǎn),招兵買馬,很快組織起一支五千人的隊伍,當?shù)卦S多有志向的年輕人都跑來投奔他,還有不少曹操的親屬,像后來成為魏國著名將領的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仁等都在其中。 第二年,因為不滿董卓的悖逆無道,關東眾多州郡牧守一起起兵討伐董卓,其中有后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nèi)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等人。大家各自帶著自己的軍隊前來,共同推舉家世顯赫、號稱“四世三公”的袁紹為盟主,這就是著名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曹操也率部參加了義軍。 董卓聽說眾人起兵的消息,就把漢獻帝帶到長安,一把火燒掉了洛陽的宮殿。當時董卓的軍事勢力很強大,而各路諸侯又各懷打算,大家駐在河南延津北邊的酸棗一帶,躊躇猶豫,不敢前進。曹操看到他們這樣縮手縮腳,感到非常無奈。在他看來,如今董卓劫掠天子、暴行無道,正是天人同憤、海內(nèi)共怒的時候,各路諸侯竟然不抓住這樣的好機會一舉消滅董卓,真是不可理解。于是他獨自行動,率兵西行去打董卓,結(jié)果作戰(zhàn)不利,死傷了許多軍士,自己也中了流箭,差一點逃不出來,幸虧曹洪把自己的馬給他,對他說:“天下少一個我不算什么,但天下可不能沒有你!”又一路步行跟隨,總算找了艘船一起逃回來。 回到酸棗的聯(lián)軍駐地,曹操發(fā)現(xiàn)諸侯們和十幾萬大軍天天飲酒聚會,根本就沒有攻打董卓的意思,不禁更加憤怒。他向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諸軍各自據(jù)守要塞,然后分兵向西攻入武關,尋找機會消滅董卓,但根本沒有人理會。 又過了一段時間,袁紹與韓馥打算擁立幽州牧劉虞做皇帝,曹操堅決不答應。他對袁紹說,現(xiàn)在董卓挾持天子,引起人們公憤,義軍之所以廣受擁護,所到之處人人響應,正是因為站在了公理的一方。再說現(xiàn)在漢獻帝還只是被劫持,還沒有到被殺亡國的地步,大家沒有理由改立新君。最后他對袁紹說,即使所有人都擁立新君,他自己也還要奉漢獻帝為正統(tǒng)。 在這些合作接觸的過程中,曹操與諸侯們的隔閡日漸加深。他覺得這些人沒有雄才大略,很是瞧不起他們,而各路諸侯之間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利益沖突,不可能長期合作,最后分道揚鑣。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與呂布在長安殺死董卓,隨后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又殺死王允,迫使呂布出走,從此天下大亂。各州郡牧守們割據(jù)地盤,相互攻伐,一個屬于英雄的亂世揭開了帷幕。 ◇尋找一片立足之地 雖然亂世是屬于英雄的時代,但想要在群雄蜂起的形勢下獲得一片立足之地并不容易。每路諸侯都擁有自己的優(yōu)勢,有的占據(jù)有利地形,有的兵強馬壯,有的財力充足,有的出身名門,誰都在想方設法消滅別人,擴大自己的勢力,這種競爭到了最后就變成了對領導者們綜合素質(zhì)的考驗。 剛開始時,曹操的軍事實力并不強,占領的地區(qū)也有限。但他富有遠見卓識,善于把握機會,終于逐漸消滅了一個個勢力,最后終于使中國北方成為自己的戰(zhàn)略根據(jù)地。 同是在初平三年,青州的黃巾起義軍攻進兗州,刺史劉岱被殺。鮑信把曹操迎來做了兗州牧,一起攻打黃巾軍。在起初的戰(zhàn)斗中,鮑信不幸戰(zhàn)死,而曹軍士兵剛來到兗州,對當?shù)匾灿行┥?。為了扭轉(zhuǎn)局面,曹操親自巡視軍隊,明令賞罰,讓軍隊風氣為之一變。后來曹軍連戰(zhàn)連捷,一路追黃巾軍直到濟北,終于迫使他們投降。這年冬天,曹操的軍隊里接收了三十萬歸降的黃巾軍,其中精銳的力量被編成一支部隊,就是著名的青州兵。 三年以后,曹操遇上了一個絕好的機會。當時漢獻帝回到洛陽,但經(jīng)過董卓之亂后,昔日繁華的國都已經(jīng)成為一片廢墟,到處斷垣殘壁,荊棘叢生,大臣們衣食無著,根本無法維持生計。一些有識之士敏銳地看到了迎奉天子將會帶來的好處,紛紛向自己所跟隨的領袖提出了行動計劃。 袁紹和曹操都聽到了這種意見,但袁紹很不以為然,對部下的建議置之不理,而曹操聽了謀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議以后卻迅速行動,于當年八月親自到洛陽去見漢獻帝。獻帝正處在極其窘迫的境地,曹操很順利地就把他接到了許昌,從此之后就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經(jīng)常借獻帝的中央權威向各方勢力發(fā)號施令。 這為曹操在政治上贏得了優(yōu)勢,但操縱天子的行為卻也常使他被人指斥為竊國奸賊。不過曹操本人并不在乎這些言論,許多年后,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說道:“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碑敃r的情況也確實是這樣,如果不是因為曹操在名義上保證了獻帝的權威,多少挽回和維持了一些秩序,東漢末年的中國將會是一種更加混亂的狀況。 看到曹操迎奉獻帝帶來的好處后,袁紹這才后悔起來。他回憶起當年和曹操共同起兵時的往事,憤怒地說:“要不是因為我,他曹操早不知道已經(jīng)死過幾回了!”但不論他如何不情愿,曹操的力量終究是慢慢強大起來了。幾年之間,曹操先后消滅了袁術、陶謙、呂布等勢力,到了公元200年,他在北方已經(jīng)成為僅次于袁紹的一支力量。一山難容二虎,這兩位曾經(jīng)交往多年的亂世豪杰終于要展開生死決戰(zhàn)了。 ◇官渡之戰(zhàn)·統(tǒng)一北方 雖然此時的中國北方是袁曹兩大勢力并立,但袁紹的實力要遠遠強于曹操,他占據(jù)了幽、并、青、冀四州地界,而曹操擁有的只有豫、兗二州。官渡之戰(zhàn)開始時,袁紹統(tǒng)帥十萬大軍,戰(zhàn)馬萬匹,而曹操只有兩萬兵力。當時徐州還有劉備的勢力,他和袁紹聯(lián)合,對曹操造成了很大威脅。為了避免兩面受敵,曹操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先向東攻打徐州,消滅了劉備部,然后才轉(zhuǎn)而進軍官渡。 在攻打劉備之前,許多人都擔心袁紹會趁曹軍后方空虛之機來攻打許都,但曹操很熟悉袁紹的個性,知道這個人優(yōu)柔寡斷,很不善于決策行動,于是趁劉備在徐州立足尚未穩(wěn)之機迅速突破,迫使其遠走投奔袁紹。 官渡之戰(zhàn)開始時,袁紹首先派大將顏良包圍了白馬。曹操采取謀士荀彧的計策,做出要襲擊敵后的架勢,將袁紹軍調(diào)開后,自己率軍出擊白馬,殺死顏良。等到袁紹聞訊追來時,曹操又沿途放置輜重,吸引袁紹軍搶奪,趁著他們陣型混亂的機會突然沖出來,又殺死了另一名袁軍大將文丑。 顏良和文丑先后被殺,讓袁紹軍震動不小。這一戰(zhàn)后曹軍屯駐官渡,與袁軍進入相持階段。到了八月,袁紹軍逼近官渡,軍營連結(jié)數(shù)十里,給曹軍造成很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曹操采取防御戰(zhàn)術,但由于糧食儲備不足,處境越來越艱難。曹操也曾經(jīng)想要退兵,但受到荀彧勸阻,決定還是留下來尋找新的戰(zhàn)機。 到了十月,這個機會終于來了。袁紹軍大將淳于瓊押送大量糧草,囤積在袁軍大營以北四十里的烏巢,謀士沮授勸袁紹增加烏巢的守備兵力,另一名謀士許攸也勸袁紹趁曹軍后方空虛之時攻打許昌,但袁紹都不聽從。許攸失望之余去投奔曹操,向他說明烏巢守備空虛的情況,曹操立即決定親自率領五千精兵連夜前去偷襲,同時命令曹洪和荀彧堅守大營。 曹操率軍到達烏巢以后四面放火。袁軍看守糧草的大將淳于瓊是個愛喝酒的人,他當晚喝得醉醺醺的,根本沒料到曹操會來這一手,只好倉皇抵抗。袁紹接到烏巢糧草被燒的消息,覺得曹操一定帶了不少人馬去烏巢,大營的兵力一定不足,因而只派了很少的援軍去幫助淳于瓊,而錯誤地命令全軍攻打曹軍的陣地。結(jié)果曹軍根本不去防備援軍,集中力量攻打淳于瓊,淳于瓊抵擋不住,死在亂軍之中。而這時曹軍大營拼死抵抗,袁紹大軍進攻遲遲不能得手,而烏巢失守的消息卻很快傳來,在這決戰(zhàn)的關鍵時刻,袁軍的士兵頓時失去了斗志,開始四散潰逃。曹操抓住時機迅速指揮軍隊轉(zhuǎn)入反攻,袁軍兵敗如山倒,被殺的有七萬多人,其余大多被俘虜或逃散,袁紹最后只帶了七百多騎兵逃回河北老家。 官渡之戰(zhàn),曹操的兵力不過一萬多人,糧草匱乏,卻在絕境中堅守不退,主動創(chuàng)造戰(zhàn)機,戰(zhàn)勝了比自己強大十倍的袁紹,顯示出他非凡的軍事才能。當時曹操的處境非常緊張,他手下有不少人都在和袁紹秘密商談投降,曹操戰(zhàn)勝袁紹后,來往的書信都被繳獲。將領們要求把那些人都抓起來,曹操卻說:“當時連我尚且不能自保,又何況這些人呢!”命人將書信一把火燒掉了。 官渡之戰(zhàn)后,河北的局勢已經(jīng)基本被曹操控制,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袁譚都是沒有什么抱負的人,遠遠不能和他們的父親相比,他們沒有能力抵擋曹操,相互又發(fā)生了內(nèi)訌,袁譚被殺,袁尚逃往遼東。 整個華北地區(qū)雖然已經(jīng)被平定了,但是曹操卻還沒有徹底放心。當時中國的東北生活著一個強大的少數(shù)民族——烏桓,他們的首領蹋頓野心勃勃,收留了袁尚等人,不斷地騷擾邊境,殺掠人民。曹操為了解除邊患,消滅袁氏的殘余勢力,決心帶領精銳部隊跨越塞北,進攻烏桓。曹操出兵的時間在五月份,那時快到夏季,雨水很多,道路泥濘,無法行走。曹操聽從當?shù)厝颂锂牭慕ㄗh,繞道走荒無人煙的小路,從今天河北的喜峰口長城一帶翻過山嶺,直指烏桓的老巢柳城。蹋頓根本沒想到曹操的軍隊來得這么快,只得和袁尚等人調(diào)集軍隊來迎戰(zhàn)。蹋頓的士兵雖然多,但訓練很差,事先完全沒有準備;而曹操的軍隊都是精銳,經(jīng)歷過和袁紹的大戰(zhàn),這次跋涉萬里,深入敵境,更是抱定了必死的決心,那些平時以剽掠為生的烏合之眾又怎么會是他們的對手。曹操把軍隊布置在山上,乘蹋頓還沒有把陣型整頓好,派大將張遼帶著騎兵直沖而下,喊聲震天,蹋頓猝不及防,隊伍一下子被沖得七零八落,他自己也死于亂軍之中。烏桓的二十多萬民眾都愿意歸降曹操。袁尚等人見大勢已去,連夜繼續(xù)逃亡,投奔割據(jù)遼東的公孫康等人。曹操手下的將領都建議追擊,但曹操不同意,他說:“如果我緊追不舍,公孫康就會和袁尚他們聯(lián)合起來抵抗我;如果我放棄追擊,日子一長,公孫康就會不信任袁尚而把他殺了。”下令班師。果然沒過多久,遼東就派人送來了袁尚等人的頭顱,諸將不得不佩服曹操過人的見識。 在班師的時候,曹操經(jīng)過面臨渤海灣的碣石山,想到經(jīng)過多年的征戰(zhàn),整個北方終于完全平定,不由得感慨萬千,留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詩篇《觀滄?!罚?/p>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建安十三年,曹操恢復了東漢久已不行的丞相制度,自己擔任丞相,掌握了全部的軍政大權。他還在鄴城大興土木,修建了著名的銅雀臺。官渡之戰(zhàn)后的七八年時間,是曹操事業(yè)上的巔峰時期。這個時期,南方尚有荊州的劉表、劉備,江東的孫權,四川的劉璋這幾股割據(jù)勢力。他雄心勃勃,要打過長江,完成統(tǒng)一中國的宏愿??墒钦l又能想到,僅僅半年以后,他就和袁紹一樣,被弱小的對手擊敗,而使宏愿成為泡影。 ◇赤壁之戰(zhàn)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大起馬步三軍,開始為統(tǒng)一中國而南征。南征的第一個對象是荊州的劉表。劉表在南方所有這些軍閥中,兵馬最多,勢力最強,但劉表自己卻是個老弱的文人,在亂世中無心進取,只想保住自己的地盤。他聽到曹操大軍離開許都的消息以后,就一病不起,八月中就死了。他的兩個兒子,長子多病,次子年幼,最后由他妻子蔡氏主持局面,立幼子為主,帶著荊州的七萬多士兵向曹操投降。曹操的軍士都是北方人,剛到南方,不習慣在船上作戰(zhàn),這次整個荊州不戰(zhàn)而降,一下子得到這么多戰(zhàn)船水手,令曹操大喜過望,就命令降將蔡瑁、張允等人訓練水軍。 曹操的另一個老對手劉備,本來寄居在屬于劉表勢力范圍的新野縣。曹操大軍南下,劉備倉皇撤退,在當陽縣長坂坡附近被曹軍的騎兵追上,打得潰不成軍,除了關羽的水軍還算完整外,身邊只有幾千人跟著他逃跑。他本來打算向南一直逃到荊州南部,進入廣東,但這時候,東吳政權已經(jīng)知道曹操大軍的兵鋒要指向江南,急忙派謀士魯肅來找劉備,勸說他聯(lián)合起來一道抵抗曹操。半路上劉備遇到了魯肅,聽從了他的建議,派諸葛亮前往東吳一起參加軍事會議。 當時,曹操已經(jīng)占領了長江中游,順流而下就可以到達東吳,兵力有三十多萬,戰(zhàn)船、糧草都很充足;而孫劉聯(lián)軍一共才五六萬人,強弱對比十分懸殊。但曹操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沒有經(jīng)過水戰(zhàn)的訓練,上船以后容易暈船,站都站不穩(wěn),怎么能打仗呢。士兵們千里迢迢從中原開赴江南,為追擊劉備的軍隊,騎兵一天要趕幾百里路,已經(jīng)精疲力盡。投降的劉表舊部士卒,又大多不愿意為曹操賣命。而且秋冬之際已經(jīng)來臨,士兵缺少棉衣,瘟疫流行,非戰(zhàn)斗減員大大增加。因此數(shù)量雖多,卻遠不如孫劉聯(lián)軍來得精悍。但是曹操當時卻滿以為自己人多勢眾,即將大功告成,所以并不在意對手的舉動,有時候還坐船在大江上飲酒賦詩,等待對岸陸續(xù)來投降的人。 但是他的對手卻遠比他想象的高明。兩軍剛剛在湖北赤壁山附近交鋒了一下,曹操就吃了虧,不得不放棄到南岸扎營的計劃,退到烏林的江北。這時東吳的統(tǒng)帥周瑜設反間計,使曹操懷疑蔡瑁等荊州降將要做內(nèi)應,而把他們誤殺。周瑜又命部將黃蓋假裝投降,帶著小船裝滿引火之物,乘起東南風之時,接近曹軍水寨放火,曹操的戰(zhàn)船躲避不靈,被燒掉很多,大火又蔓延到岸上,烏林附近的北岸營寨大片起火。周瑜催動大軍趁機發(fā)動進攻。曹操從華容道逃回江陵,他看到自己的精銳主力已經(jīng)被擊潰,知道再打下去也沒有什么意思,不得不下令燒掉所有戰(zhàn)船和營寨,全軍撤回北方。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 這一戰(zhàn)后,曹操認識到自己的實力還遠不足以平定南方,而劉備和孫權也松了口氣,各自開始擴大地盤,三國時期的分裂局面,從這時開始才算大致定型。曹操回到鄴城后,采取了很多措施恢復元氣,發(fā)展生產(chǎn),發(fā)布《求賢令》,規(guī)定“不拘品行,唯才是舉”的方針,招攬了很多士人在自己周圍,北方的局面才穩(wěn)定下來。然而這時,關中卻傳來了馬超、韓遂起兵造反的消息。 ◇關中之戰(zhàn) 馬超、韓遂等人為什么會造反呢?原來,在這之前,建安十五年,曹操為消滅盤踞在漢中一帶的軍閥張魯?shù)膭萘?,曾派鐘繇、夏侯淵等率軍經(jīng)過關中,引起了馬超、韓遂等懷疑,擔心這樣的命運不久以后也會落到自己的身上,所以索性先下手為強,派兵占據(jù)潼關,與曹操為敵。關中位于中原的背后,如果關中不平定,則曹操統(tǒng)治的中心地帶將永無寧日。于是他決定親自率領大軍討伐馬超、韓遂。 馬超把大部分軍隊都駐扎在潼關,以為這樣就可以扼制住曹軍前進的要道,但是曹操卻命令大將徐晃悄悄北上,繞開潼關,從蒲坂津渡過黃河,建立營壘。而馬超的大軍卻因為曹操大軍的正面壓力,無法分兵擊退徐晃的過河之軍。曹操見徐晃得手,迅速率大軍北上,隨后過河,順利進入了關中平原,與馬超軍隊夾渭水對峙。在關中平原上,西涼的騎兵和長矛十分厲害,曹操只能依靠堡壘和柵欄步步為營以求前進。曹軍多次強渡渭水,都因為關中沙土松散,過河后不能馬上筑成營壘,而被馬超的騎兵趕回北岸。這時將屆九月,忽然天賜寒流,曹操抓住機會,派兵偷渡過河,用水澆土,一夜之間筑起了堅固的冰壘,馬超徒呼奈何。曹軍終于在渭河南岸扎下了根。 曹操渡過渭水后,仍然保持堅守不出的姿態(tài),任憑馬超挑戰(zhàn),不予理睬。馬超本來打算率部撤往西涼的,見曹操總是處于守勢,以為曹軍怯戰(zhàn),所以不但沒有撤軍,反而把各地的部隊又陸續(xù)調(diào)來很多。曹操聽了以后不禁大喜,他對部將說:“這次如果讓他們逃回去,以后就難以收拾了;不如讓他們都集中起來,這樣一次解決,以后就省事許多。”一面他暗中行反間計,勸說韓遂不要幫助馬超,一面約馬超決戰(zhàn)。等到?jīng)Q戰(zhàn)的那一天,曹軍和馬超的軍隊混戰(zhàn)在一起,雙方不分勝負,而韓遂卻沒有盡力幫助馬超。曹操看得一清二楚,下令派精銳的騎兵對馬超的兩翼進行夾擊,將其一舉擊潰。馬超、韓遂不得不逃回涼州。曹操進軍攻克長安西北的屏障安定郡,整個關中地區(qū)遂告平定。 ◇再戰(zhàn)孫劉 曹操平定關中后,建安十八年,他的江南夢又開始膨脹起來,決心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平定孫權的勢力。這一次,北方已無后患,南征的兵力也比上次充足,達到四十萬之眾,起初進行得很順利,一直打到安徽的長江邊上。孫權的據(jù)點大部分被摧毀,只剩下巢縣一帶尚在控制中,于是孫權親率大軍七萬,前進到濡須口與曹操對峙。雙方在那里僵持了一個多月,曹操暗中觀察孫權的陣營,始終衣甲鮮明,旌旗獵獵,士氣高昂,竟找不到一絲破綻。曹操知道,這輩子他東征西討,沒有遇上過幾個對手,只有江東的孫權,讓他屢次受挫。他想起第一次南征劉表的時候,劉表父子坐擁七萬大軍,松松垮垮,不戰(zhàn)而降,相比起眼前的對手,不啻是天壤之別啊。他不禁感慨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這一年,曹操已經(jīng)五十八歲了,歲月催人老,已經(jīng)再也見不到當年臨江賦詩的豪情了,遂下令班師回朝。這一年,漢獻帝封曹操為魏王。從此以后,直到去世,他再也沒有踏上江南的土地。 東吳的這一頭大家相安無事了,西邊的劉備也是亂世梟雄,正在積極擴張勢力,準備將來進攻中原,重新恢復漢家的光榮。劉備的才能和手下的兵力絲毫不弱于孫權,這使得曹操頭痛不已。建安二十年,曹操看到劉備已經(jīng)奪取了四川劉璋的土地,將來一定會進兵漢中作為攻取長安的基地,而漢中的軍閥張魯又是個只知道貪財?shù)臒o能之輩,因此決定先下手為強,搶先一步發(fā)兵漢中。這次出兵非常輕松,只花了四個月,張魯就開城投降了。曹操留下夏侯淵等人駐守漢中,帶著主力返回長安。 哪知曹操前腳剛走,劉備后腳就跟了進來,兵分兩路向夏侯淵進攻。曹操只好派曹洪等人率軍返回漢中。曹洪順利地擊敗了馬超、張飛率領的一路蜀軍,但是夏侯淵卻中了另一路蜀軍的計謀,把自己的大半兵力派去增援張郃。劉備命黃忠等人乘夏侯淵正在修理鹿角、疏于防備的時候,突然從山上沖下來,將其砍殺,一舉攻克了漢中的門戶陽平關。曹操看到大將被殺,不得不親自回到漢中指揮作戰(zhàn)。劉備此時士氣正旺,雖然雙方各有勝負,但曹操年事已高,無心戀戰(zhàn),趙云等人又偷襲曹軍糧道,燒掉了萬余斤糧草。曹操覺得支持下去已經(jīng)沒有必勝的把握,于是決定放棄漢中,帶著七八萬百姓緩緩撤回長安。漢中之戰(zhàn),這位英雄親自指揮的最后一場大戰(zhàn),就這樣黯然落幕了。從此以后,在生命的最后半年里,他再未踏上過戰(zhàn)場。 ◇英雄遲暮 建安二十四年秋天,曹操拖著疲憊之軀從漢中返回長安。劉備雖然沒有追趕,但他手下的大將關羽卻在荊州向曹操的領地樊城發(fā)動了進攻。 關羽的智勇雙全是很有名的,曹操派去增援樊城的七支軍隊浩浩蕩蕩而來,關羽卻看準了他們扎營的地方地勢低洼,乘大雨的時候決堤放水,把那七路兵馬都淹沒在大水中,生擒了曹軍的主將于禁。他又趁勢進兵,圍住樊城,一時整個關中被關羽的威名所震動。可是關羽雖然很厲害,但還是沒有曹操聰明,他沒想到曹操自己不直接出兵來抵抗進攻,卻暗中聯(lián)結(jié)東吳,叫孫權抄關羽的后路。東吳很早就想奪取荊州,這時關羽的精兵都北上攻打曹操去了,荊州只留著少數(shù)的老弱士卒。東吳的大將呂蒙采用偷襲的辦法,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荊州。而這時死守樊城的曹軍得知這個消息,士氣越發(fā)高漲。關羽進不能進,退不能退,士兵們都無心作戰(zhàn),散去大半,他自己也在麥城被東吳的伏兵捉獲斬首。曹操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加封孫權為驃騎將軍、荊州牧,孫權卻寫了一封信給曹操,勸他早點廢掉漢獻帝自己當皇帝。曹操接到書信后,遍示群臣,說道:“孫權小兒是想把我放在爐火上烤啊!”大家趁機一起勸曹操代漢稱帝,曹操卻始終不愿意,他回答說:“如果天命真的眷顧我們曹氏,那我就當周文王吧?!币馑际窍胱屪约旱膬鹤臃Q帝。 在曹操的的幾個兒子中,以曹丕、曹植兄弟二人最有才華,做繼承者的可能也最大。曹植是個很有詩人氣質(zhì)的人,無論作詩還是寫文章都非常漂亮。曹操很喜歡曹植,本來想立他為繼承人的,但是后來曹操交了幾件事給曹植辦,就發(fā)現(xiàn)他雖然很有才氣,但沒有什么心計,行為浪漫,不會約束自己,對政治和軍事也不大在意,反而不如他的兄長,處心積慮地表現(xiàn)出很誠懇努力的樣子。于是最后決定,還是把位子交給曹丕來坐。歷史上,曹操和曹植、曹丕三人都是著名的文學家,都很喜歡寫詩論文,父子三人并稱“三曹”,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曹操有頭風病,當時他聽說只有名醫(yī)華佗才能治好自己的病,就把他請到身邊來。華佗稍微用了一下針灸,病情就能減輕很多,但是要根治需要做手術,曹操是個疑心很重的人,不放心交給華佗來動手術,就把他時時留在身邊,隨時醫(yī)治。華佗不愿意使自己的醫(yī)術只為一人所用,就借回家看母親的名義請求離開,曹操一怒之下把華佗下了獄,華佗就死在了監(jiān)獄中。曹操的病情沒人再為他醫(yī)治,就一天天嚴重起來。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死在洛陽。同年十月,曹丕正式廢掉漢獻帝,改國號為魏,是為魏文帝,他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有人說曹操死后,為了防止別人盜墓,立了七十二座疑冢。實際上,他是一個很開明節(jié)儉的人,不可能花費那樣大的財力去做這些事情。但曹操的墓地在哪,至今仍是一個謎。 曹操在歷史上是個很有爭議的人物,由于元朝文人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影響實在太深入人心,以至于人們想到曹操就會浮現(xiàn)出一個狡詐陰險不擇手段的奸雄形象。事實上,從三國到唐代,曹操一直是被人稱頌的英雄。北宋的大文豪蘇東坡也滿懷激情地贊揚曹操,說他“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酌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敝皇堑搅撕髞恚纤纹步?,尊蜀漢為正統(tǒng),才開始把曹操貶低,說他是篡漢自立。若還曹操以真實的歷史面貌,我們可以看到他在促進國家的統(tǒng)一,發(fā)展北方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對推動歷史進步起到了正面的作用。就個人而言,他也是一個胸懷大志、飽讀詩書、精通兵法權謀的人。正是因為有一個個像曹操這樣的英雄人物,所以數(shù)千年來的神州大地上才演出了一幕幕有聲有色的歷史活劇。 ◇結(jié)語 曹操屬于外向型性格的領導者,他積極、自信、樂觀、向上,從小就充滿理想和冒險精神,這些都為他日后的人生奠定了基調(diào)。在以往的文學作品中,他往往以白臉奸臣的形象出現(xiàn),但當個性解放成為當代中國人的一種趨勢和潮流之后,曹操的人格魅力日漸為更多人所接受、認可。在當今社會中,成功人士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他們的個人魅力往往和其事業(yè)成就同時擺在人們面前迎接評判,而許多時候前者會更吸引人們的眼球。在注意力經(jīng)濟時代,這是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者不應當僅局限于發(fā)揮自己處理日常事務的基本能力,在與合作者和競爭者的相處中,獨特而富有吸引力的人格力量也表現(xiàn)出一個領導者的號召力。曹操所具有的幽默、豪爽、樂觀是他特有的品牌和標志,這種吸引力和親和力會為合作者提供一種不自覺的依附感和安全感,使他們對合作的前途充滿信心,這種力量有時比單純的經(jīng)濟和軍事實力顯得更重要。 曹操是個雙重性格的人,“生性多疑”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矛盾在他身上體現(xiàn)得極為明顯,但后者顯然占了上風。其實一個人并不在乎多具備幾種性格因素,關鍵還在于能否將它們合適而有利地表達和流露出來。作為一個并沒有在有生之年坐上帝位的領導者,曹操能夠與后世創(chuàng)下最宏大功業(yè)的開國帝王們并肩而立而毫不遜色,也正驗證了他的成功。千載之后,當人們看到曹操這個名字時,似乎依然能看到他熱烈而充滿狡黠的笑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