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對高三家長有效文章《淺談家庭教育的誤區及對策》
誤區之一:這孩子我是管不了了,只有交給您了!認為能"管"住孩子,就是成功的教育。 教育孩子如同"大禹治水",宜"疏"忌"堵",對孩子出現的問題需要堵,但更需要導。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第二次"斷乳期",逆反心理比較嚴重,家長的種種管束如嘮叨、愛打聽行蹤等,常使他們感到心煩。長此以往,孩子與家長就會產生對立情緒,有了沖突與磨擦。家長應樹立正確的"孩子觀",把孩子當作朋友,尊重他們的人格和自主精神,多給孩子一些"自由度"。孩子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生活,感到自己的獨立要求得到理解,就能和家長格外親切,兩代人的感情就會得到協調,雙方以一種平等的方式交流思想。切忌采用簡單粗暴的家教方式。打罵會使孩子形成雙重人格,孩子怕挨打就會編瞎話,久而久之,孩子易養成說謊的毛病。家長應講清道理,讓孩子知道為什么受懲罰,使他們心服口服,甘愿受罰,有資料表明,愛護關心孩子與通情達理的父母培養出的兒童善于處理各種沖突,對自己充滿信心,能正確對待自己的得失,很少有嚴重的心理障礙。家長應多給孩子一些肯定,人都是渴望得到贊揚的,得到贊揚后,人的心情舒暢,信心倍增,他會喜歡給他贊揚的人,喜愛做給他帶來贊揚的事。 誤區之二:一開口就是“考多少分,排多少名”,而對孩子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情感世界等非智力因素則不聞不問。 許多父母只關注孩子的學業和分數,一開口就是“考多少分,排多少名”,而對孩子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內心隱秘、情感世界,以及理想、興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則不聞不問。對孩子的獎懲隨其考分高低而起伏。考好了,笑逐顏開,有求必應,出手大方;考差了,陰云翻滾,橫眉冷對,弄得許多孩子心力焦瘁,不是自暴自棄,就是弄虛作假,考試用作弊的方式來掩蓋自己的成績。 學習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除了智力因素外,還需要其它多種心理因素的配合。比如說: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家長對子女的興趣和愛好要注意保護和發展,同時要及時加以引導,由短期興趣變成長期、永久的興趣,變成學習的內在動力。 誤區之三:為了你讀重點,我們花費那么多錢,你再學習不好,怎么對得起這些錢呀!激勵孩子的辦法比較消極。 其次家長對孩子應做出恰如其分的要求。如要求過高,超過了孩子的天資或其他主客觀條件,良好的愿望難免會落空。不少家長認真分析孩子的智商、學習基礎等主客觀條件,對孩子做出了恰如其分或比較符合客觀實際的發展目標,而且按照孩子的成長規律及實際情況不斷為其制定新的發展目標,并提出合理要求,做到既嚴格要求,又耐心說服;既允許孩子犯錯誤,更允許孩子改正錯誤,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第三,家長應采取恰當的激勵方式。一些學生經過考試的打擊,大多比較懂事,能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可以換一種方式讓孩子了解到父母掙錢的不易,從而在學習上更加努力,以報答父母的一片苦心。可以安排學生假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陪父母上一天班或做一天家務,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家務活的繁重,并要求學生寫出切身感受,讓同學從中懂得今天能坐在教室里聽課,是多么來之不易,對父母也不再要求這,要求那了,還會與父母分擔憂愁,在節假日勤工儉學,以補貼家用,同時在學習上更加刻苦。這樣做,比單純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 誤區之四:孩子成績不好,花錢請家教,成績就會上去了。他們不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 家長們雖然重視子女的教育,卻不甚了解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往往得不償失。孩子成績不理想,父母便不惜重金為其請家教,甚至專人輔導。家教有時確實會使某些孩子成績提高很快,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不良后果,這是家長們萬萬沒想到的。學生因晚上家教時間占用過多,老師布置的任務只有拖到很晚才能完成,因而睡眠不足,上課打瞌睡,沒有聽懂,再請家教補,造成一種惡性循環。適當補缺補差是可行的,但如果長時間地請家教,會導致孩子的依賴心里,上課不認真聽講了,心想反正有家教輔導。我們班里好些同學初中時,都是靠家教突上來的,到了高中后,他們感到學習非常吃力。他們對高中階段的學習感到不適應。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味地強化、灌輸只會使學生被動地接受,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對于這類學生的家長,筆者首先向他們解釋課堂45分鐘的重要性,如果課堂上沒有認真聽講,課后兩個小時補不回來。其次睡眠不足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青少年階段是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時如果不注意勞逸結合,會導致體質下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并且向他們建議適當減少家教。誠然,對一些薄弱學科適當補缺補差是可以的。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課后有不懂的問題可以主動請教任課教師。今后的學習道路還很長,而且到了大學、研究生學習階段,主要靠自學,如果在中學不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進入高等院校學習后,就會感到更不適應。 誤區之五:自認孩子天資聰明,孩子若成績不好,責任全部在于學校,在于老師。 學校教育的主體是教師,家庭教育的主體自然是家長。目前的現實情況是:大多數家庭的父母對他們的子女期望值過高,同時又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這種反差是造成家庭教育狀況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家庭教育的任務是什么?家長的職責又是什么?筆者認為: 總之,孩子成才是一個復雜過程,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如同培育花朵一樣,需要精心把握育苗、培土、施肥、除草、滅蟲各個環節,需要方方面面協調一致,共同努力。若有一個環節、一個方面出了問題,就有可能功虧一簣,使花兒夭折,培養失敗,前功盡棄。因此,父母們切不可自作主張,我行我素,偏聽偏信,而應與學校,與班主任、與科任教師多加溝通,協調一致,互相配合,互相諒解。讓我們在共同的心愿和目標下,經過細致的、長期的、持之以恒的、堅韌不拔的努力,使我們的孩子在祖國、家庭和學校的陽光雨露的共同哺育下健康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