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埃及(4)金字塔與獅身人面像結束了博物館的參觀,已是中午時分,阿杜帶我們去一家叫“王府”的中餐館吃飯,味道馬馬虎虎。不過出門在外,不求吃好但求吃飽。不能以國內的標準要求一家身處非洲的中餐館。吃罷,我們駛向著名的吉薩金字塔游覽區。 如果不游覽一下金字塔,就不能說是到過了埃及。從開羅西行數公里,來到吉薩,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跡之一的金字塔,便屹立眼前。作為世界七大奇跡之首的金字塔,我們從小到大看過了太多關于它的傳說,而當它赫然映入眼簾時,還是被它偉岸的身姿和雄渾的氣魄所震憾。
金字塔在英文中叫作Pyramids,只因形似漢字的“金”字,所以才譯作“金字塔”。 埃及吉薩的10座金字塔是古代七大奇跡之一,它們聳立在尼羅河兩岸的沙漠之上,在離當時的首都孟菲斯(Menphis)不遠(開羅西南80km)的吉薩(Giza)建造,是古埃及時期最高的建筑成就。金字塔如此高大,使人們很容易相信它們是神或巨人所建造的古代傳說。三座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金字塔是由第四王朝的3位皇帝胡夫(Khufu)、海夫拉(Khafra)和門卡烏拉(Menkaura)在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500年建造的。胡夫金字塔高146.6m,底邊長230.35m;海夫拉金字塔高143.5m,底邊長215.25m;門卡烏拉金字塔高66.4m,底邊長108.04m。
胡夫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開羅西南約10公里吉薩高地,是埃及現存規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統治時期(約公元前2670年),被認為是胡夫為自己修建的陵墓。胡夫大金字塔是一座幾乎實心的巨石體,大約由230萬塊石塊砌成,外層石塊約115000塊,平均每塊重2.5噸,像一輛小汽車那樣大,而大的甚至超過15噸。假如把這些石塊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塊,把它們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長度相當于赤道周長的三分之二。在四千多年前生產工具很落后的中古時代,埃及人是怎樣采集、搬運數量如此之多,每塊又如此之重的巨石壘成如此宏偉的大金字塔,真是十分難解的謎。
在古埃及,每位法老從登基之日起,即著手為自己修筑陵墓,以求死后超度為神。胡夫大金字塔的4個斜面正對東、南、西、北四方,誤差不超過圓弧的3分,底邊原長230米,由于塔外層石灰石脫落,現在底邊減短為227米,傾角為51度52分。塔原高146.59米,因頂端剝落,現高136.5米,相當于一座40層摩天大樓,塔底面呈正方形,占地5.29萬平方米。整個金字塔建筑在一塊巨大的凸形巖石上,占地約52900平方米,體積約260萬立方米。它的四邊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海夫拉金字塔是埃及第二大金字塔,高143.5米,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約公元前2575年至公元前2465年)的第四位法老海夫拉的陵墓。塔尖上不曾風化的光滑表面好像給金字塔戴了帽子,所以這一座也被埃及人稱為戴帽子的金字塔。舉世聞名的獅身人面像便緊挨著海夫拉金字塔,據傳人面是海夫拉的模擬像。長期以來,由于該金字塔內的濕度過大、通風較差,墓室內部的墻壁出現裂縫。1992年,海夫拉金字塔又經歷了一次強度為5.4級的地震,受到了部分損壞。此后經過兩年多的全面修繕,于2001年7月重新開放。
門卡烏拉金字塔比胡夫金字塔和海夫拉金字塔小的多。除此之外,它的基部建筑全部用的花崗巖。石階的盡頭就是金字塔入口,通過幾階石階進入梯型通道。
建造原因 排列原因 測量及星座
在最大的胡夫金字塔東側,便是獅身人面像,它以誘人的魔力,吸引了各地的游客。“怪物”--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的頭像,真的是以胡夫作模特兒的嗎?不過比較可惜的是獅身人面像的鼻子由于自然風化破碎了,所以現在不管怎么看都是會很別扭,也有人曾想過修繕,但由于技術和修繕后的效果都不敢保證,所以才有現在的樣子。 獅身人面像(又譯“斯芬克斯” sphinx)坐落在開羅西南的吉薩大金字塔近旁,是埃及著名古跡,與金字塔同為古埃及文明最有代表性的遺跡。像高21米,長57米,耳朵就有2米長。除了前伸達15米的獅爪是用大石塊鑲砌外,整座像是在一塊含有貝殼之類雜質的巨石上雕成。面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即國王)海夫拉的臉型。相傳公元前 2611年,海夫拉到此巡視自己的陵墓——海夫拉金字塔工程時,吩咐為自己雕鑿石像。工匠別出心裁地雕鑿了一頭獅身,而以這位法老的面像作為獅子的頭。在古埃及,獅子是力量的象征,獅身人面像實際上是古埃及法老的寫照。雕像坐西向東,蹲伏在海夫拉的陵墓旁。由于它狀如希臘神話中的人面怪物斯芬克斯,西方人因此以“斯芬克斯”稱呼它。 原來的獅身人面像頭戴皇冠,額套圣蛇浮雕,頦留長須,脖圍項圈。經過幾千年來風吹雨打和沙土掩埋,皇冠、項圈不見蹤影,圣蛇浮雕于1818年被英籍意大利人卡菲里亞在雕像下掘出,獻給了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胡子脫落四分五裂,埃及博物館存有兩塊,大不列顛博物館存有一塊(現已歸還埃及)。像的鼻部已缺損了一大塊,據說是拿破侖士兵侵略埃及時打掉的,實為訛傳,它是被朝圣游客中世紀伊斯蘭蘇菲派教徒砸掉的。歷經4000多年的獅身人面像,現已痼疾纏身,千瘡百孔,頸部、胸部腐蝕的尤其厲害。1981年10月,石像左后腿塌方,形成一個2米寬3米長的大窟窿。1988年2月,石像右肩上掉下兩塊巨石,其中一塊重達2000公斤。 建造之謎 埃德加·凱西的研究結果 建造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