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硬筆書法講座

     圖書 館員 2011-02-14
     
     
     
     
     

     

    史上最重要的書法常識(看你還有多少不知道)

    第一章 先秦書法 秦代書法

    一、知識點:
    1.甲骨文:商周時期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用于記錄占卜或祭祀活動內容的文字。1899年由王懿榮發現與河南安陽小屯村,又稱為“殷墟文字”
    2.金文:先秦時期鑄造在青銅器上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稱為“鐘鼎文”
    3.盟書:又稱“載書” 古代記載盟誓各方締約內容的文書材料,多為玉石薄片制成,
    盟書一式二份,一份藏于盟府,一份埋入地下或沉入河里,以取信于神鬼。
    4.侯馬盟書:1965年山西侯馬晉國遺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辭文玉石片,稱為“侯馬盟書”. 共5000余件。
    5.《石鼓文》:又稱“獵碣文”發現于唐代,西周時期刻在十個像鼓形柱子上邊的文字,主要記錄王公貴族們出去游獵、行樂四言的詩。
    6.小篆:《說文解字敘》云:秦始皇帝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字和者。(李斯)作(《蒼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獲取省改,所謂“小篆”也。
    7.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8.裘錫圭著作:《文字學概要》
    9.我國石器文字系統中最早的代表作《安陽殷墟婦好墓》
    10.金文的代表作:《利簋》《大盂鼎》《毛公鼎》《小盂鼎》《散氏盤》《虢(yu)季子白盤》《墻盤》
    11.許東漢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慎著《說文解字》,全書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傳為宋代徐鉉校訂本。
    12.說文四大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釋例》、《說文句讀》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13.秦漢時期,漢字完成了由(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轉化。
    14.秦代通行文字的主要書體是:小篆(標準官體文字)大篆(戰國遺存文字)隸書(民間通行文字)三體
    15.秦小篆代表作:《嶧山刻石》《瑯琊臺刻石》《會稽刻石》《泰山刻石》
    16.秦代隸書墨跡為標本,當首推1975年出土于湖北的1100余枚的《云夢睡虎地秦簡》
    17.永字八法:側:(點)勒:(橫)啄:(挑)磔:(捺)努:(豎)趯:(鉤)策:(提)掠:(撇)
    18.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第二章 兩漢書法

    一、知識點:
    1.章草:這種與隸書同步發展,帶有隸書式的波挑用筆的草書,被后人稱為“章草”
    2.隸變:漢字由篆書演變為隸書的過程。字型變圓形為方形,線條變弧線為直線,筆畫變繁雜為簡省。隸變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是漢字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變革。
    3.秦書八體: 1.大篆:是周宣王時太史籀寫的十五篇文字。
    2.小篆: 即秦朝李斯、趙高、胡母敬據大篆而省改,分別寫成《倉頡》、《爰歷》、《博學》篇,字體有別于大篆,所以稱小篆。
    3.刻符:是刻在符節上的字體。
    4.蟲書: 是寫在旗幟或符節上的字體。因這些字體有的像鳥,有的像蟲,而鳥也稱羽蟲,所以稱為蟲書。
    5.摹印:是寫刻在印材上的字體。
    6.署書:是題在匾額上的文字。
    7.殳書 是鑄在兵器上的文字。殳是一種兵器。
    8.隸書
    4.此時期書論列舉:趙壹《非草書》 蔡邕《九勢》《筆論》
    5.衛恒《四體書勢》為那四體:古文、篆書、隸書、草書。
    6.東漢碑興,東漢以篆書為載體的碑刻不多,有:《袁安碑》、《袁敞碑》
    7.東漢隸書碑刻代表作:《乙瑛碑》、《史晨碑》、《禮器碑》、《曹全碑》、《熹平石經》、《石門頌》、《西狹頌》、《張遷碑》等
    《禮器碑》筆畫以瘦硬見長,但雄健有力,結體勁拔謹嚴,整體風格清剛峻邁、端莊 秀潔。
    《乙瑛碑》點劃秀潤而不失端勁,結體扁方整肅,規矩森嚴,整體風格密麗典雅。
    《史晨碑》點劃含蓄圓潤,結構修飭整密,風格相對樸厚。
    《曹全碑》以橫為主筆,點劃嚴謹而飄逸,藏露相濟,方圓并用,結構注重疏密對比,雖嚴整而外勢極綿長,如長袖舞筵、仙鶴遠舉,是漢隸的典范之作。
    《張遷碑》筆畫方整厚重、刀味森森、斬釘截鐵,顯得極為古樸剛強;結構時出別體,而或橫或方,敦穆方嚴,飽滿厚重,與《曹全》的秀潔恰成陽剛與陰柔兩種風格的對照。

    8.摩崖刻石的隸書代表作:《石門頌》《西狹頌》《楊淮表記》
    9.此時期書家:1.崔瑗:崔瑗是漢代名書法家,尤善草書,師法杜度,時稱“崔杜”。著有書論《草書勢》
    2.張芝:字伯英,東漢大書法家,人稱之為“草圣”。代表作《八月貼》
    3.蔡邕:字伯喈(jiē)代表作:《熹平石經》書論《九勢》《筆論》首創飛白書。飛白書:亦稱“草篆”。一種書寫方法特殊的字體。蔡邕得到啟發而作飛白書。黑色中隱隱露白的筆道,即“飛白書”。
    4.梁鵠:東漢書法家。字孟皇,安定烏氏人(甘肅)。代表作《孔羨碑》、《修孔子廟碑》、《受禪表》善“八分書”。八分書:東漢王次仲創造“八分書”,據記載說是割程邈隸字的八分取二分,割李斯的小篆二分取八分,故名八分。后又演變成為今天的楷書,也稱為“真書”。
    5.杜渡:原名操,善章草
    6.王次仲:名王仲,字次仲,東漢書法家。傳為”楷書鼻祖”。
    7.劉德升: 字君嗣,潁川(今禹州市)人因創造了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行書”字體,又被后世稱為“行書鼻祖”。
    10.鴻都門學:主要是教授、從事辭賦創作與文字書寫等內容,而不是儒家文學,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所文學藝術大學。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書法

    一、知識點:
    1.鐘繇: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代表作:鐘繇四表:《宣示表》、《薦季直表》、《賀捷表》》《力命表》。
    2.鐘繇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所謂“銘石書”,即指正楷,“章程書”即隸書(八分書),“行押書”指行書。
    3.西晉最著名的兩個以草書為名的書家:衛瓘和索靖。衛瓘:字伯玉,河東安邑人(今山西夏縣北)。作品:《州民貼》。索靖:字幼安,敦煌龍勒(今甘肅省敦煌市)人。書論:《索子》、《草書勢》作品:《七月貼》《出師表》《月儀帖》《急就章》
    4.陸機:代表作:《平復帖》是草書演變過程中的典型書作,最大的特點是猶存隸意,但又沒有隸書那樣波磔分明,字體介與章草、今草之間。是存世最早的書法名家真跡。
    5.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屬山東)人,東晉書法家,有書圣之稱。后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
    6. 王羲之代表作:楷書:《黃庭經》《樂毅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得示帖》《蘭亭集序》《初月帖》。草書《十七帖》《寒切帖》。其中行書《蘭亭序》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7.天下三大行書:1.王羲之《蘭亭序》2.顏真卿《祭侄稿》3.蘇軾《黃州寒食帖》
    8.三希堂法帖指的是那“三希”:1.王珣《伯遠帖》2.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3.王獻之《中秋帖》
    9.王羲之書法成就:1.王羲之簡介(同5、 6)王羲之樹立了行書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里程碑。“王體”書法,行草最為強項。在完成漢字書體演變,真、行、草三體俱備的魏晉時代,王羲之的主要成就和貢獻還是表現在行書和草書上。他的行書開宗立派,在行書的定型、美化和完善的發展過程中,承上啟下,揭開了新的一頁。
    10.王羲之《蘭亭序》行書書法特點:一是具中和之美,他的行書方圓并用,濃纖折中,修短合度,寓其于正,有進退憲章,耀文含質,推方履度,動必中庸之妙,二是具自然之美,王羲之的行書天資自然,風神蓋代,如絕色佳人,雖粉黛無施,而國色天資,光輝動人,三是具變化之美,王羲之的行書,如絳云在天,因風變化,于千變萬化中妙合自然,不失主調,處處流露出一種飄逸灑脫,平和簡靜之風度。
    11.王獻之:字子敬。東晉瑯琊臨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在書法史上被譽為“小圣”,與其父并稱為“二王”。;
    12.王獻之代表作:草書有《鴨頭丸帖》、《中秋帖》楷書:《洛神賦十三行》行書:《二十九日貼》
    13.魏晉時期的碑刻代表:“二爨”《爨龍顏碑》《爨寶子碑》。
    14.魏碑:北朝書法成就主要在于石刻,史稱“北碑”,又稱“魏碑”北碑以類分,有碑碣、摩崖、造像記、墓志。以字體分,則多為未成熟的楷書,以風格分,則大約有奇崛、端莊、俊麗三類。奇崛者如《石門銘》,端莊者如《鄭文公碑》《龍門二十品》,而介乎兩者之間如《張猛龍碑》、《始平公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等,俊麗者如《張黑女墓志》。
    15吳,皇象作品:章草《急就章》,《天發神讖碑》。

    第四章 隋唐 五代書法

    1.隋代的石刻:《龍藏寺碑》《啟法寺碑》《曹植廟碑》《董美人墓志》
    2.智永:陳、隋間僧人,名法極,姓王,會稽人,善書法,尤工草書。為王羲之七世孫,代表作:《真草千字文》
    3.李世民:歷代帝王中對書法史影響最大,倡導了唐一代書風。獨尊王羲之書法。本人工行草,善飛白。代表作:《晉祠銘》《溫泉銘》
    4.初唐四家:歐陽詢 褚遂良 虞世南 薛稷
    歐陽詢:字信本,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代表作:楷書:《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夢奠帖》、《張翰帖》
    褚遂良:唐朝著名書法家,字登善。祖籍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又稱“褚登善”代表作:《倪寬贊》《雁塔圣教序》《大字陰符經》》、《孟法師碑》
    虞世南:字伯施。代表作:《孔子廟堂碑》《汝南公主墓志》
    薛稷:代表作:《信行禪師碑》
    5.歐陽通:唐代著名書法家。字通師,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歐陽詢子。代表作:《道因法師碑》《泉男生墓志銘》
    6.孫過庭: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名虔禮,字過庭。代表作:草書:《書譜》《草書千字文》
    7.李北海(李邕):唐代書法家。字泰和,漢族,廣陵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人。代表作:《麓山寺碑》《法華寺碑》《岳麓寺碑》《李思訓碑》
    8.顛張醉素:張旭、懷素
    張旭:字伯高,吳郡(江蘇蘇州)人,張旭的書法,始化于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史稱“草圣”。代表作:《肚痛帖》《古詩四帖》《冠軍帖》
    懷素:字藏真,僧名懷素,代表作:《自敘帖》《苦筍帖》《圣母帖》、《論書帖》《小草千字文》
    9.賀知章:字季真,號四明狂客。代表作:《孝經》
    10楷書四大家:唐:顏真卿 歐陽詢 柳公權 元:趙孟頫
    11.顏真卿:字清臣,又稱“顏魯公”唐代中期杰出書法家。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并稱:“顏筋柳骨”。代表作品:楷書:《東方朔畫像贊》《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顏勤禮碑》《大唐中興頌》《自書告身帖》行書:《祭侄文稿》《爭座位帖》
    12.顏真卿楷書特點: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范。
    13.顏真卿藝術特色:顏真卿的書法初學禇遂良,后又得筆法于張旭,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范,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真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后為行草書開一生面。
    14.柳公權:字誠懸,唐代著名書法家,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代表作:《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神策軍碑》。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
    15.柳公權書法特點: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茍。在字的特色上,初學王羲之,后師顏真卿,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
    16.唐代篆書復興,李陽冰:代表作:《三墳記》
    17.晚唐杜牧作品:《張好好詩》
    18.五代書法:楊凝式:他的書法初學歐陽詢、顏真卿,后又學習王羲之、王獻之,一變唐法,用筆奔放奇逸。無論布白,還是結體,都令人耳目一新。其代表作有《韭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神仙起居法》和《夏熱帖》等。
    19.書論方面:①智永確立了“永字八法”和智果的《心成頌》歸納總結了書法用筆結構的規律,初唐傳為歐陽詢的《八決》《三十六法》更進一步充分表現。
    ②孫過庭《書譜序》開啟初唐書論、文字并舉的論述杰作。李嗣真《書后品》
    ③張懷瓘《書斷》以神、妙、能三品論書。張彥遠《法書要錄》
    20.張懷瓘的《書斷》《書估》《書議》等堪稱古代書論史上體系最完備的書學文獻。

    第五章 宋金元書法

    1.徐鉉:字鼎臣,廣陵(今江蘇揚州)人。曾受詔與句中正等校定《說文解字》。工于書,好李斯小篆。
    2.王著:宋初主事編輯《淳化閣帖》
    2.王著:宋初主事編輯《淳化閣帖》
    3.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詞開豪放一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豐月亭記》《獲見貼》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小字行書以《嬰香方》、《王長者墓志稿》、《瀘南詩老史翊正墓志稿》等為代表,書法圓轉流暢,沉靜典雅。大字行書有《蘇軾黃州寒食詩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風閣詩》等,都是筆畫遒勁郁拔,而神閑意秾,表現出黃書的特色。草書有《李白憶舊游詩卷》、《諸上座帖》等,結字雄放瑰奇,筆勢飄動雋逸,在繼承懷素一派草書中,表現出黃書的獨特面貌。此外黃庭堅的書法還有《伯夷叔齊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詩》、《龍王廟記》、《題中興頌后》等。
    米芾,字元章,號襄陽居士、海岳山人等。書法墨跡有《向太后挽辭》、《蜀素帖》、《苕溪詩帖》、《拜中岳命帖》、《虹縣詩卷》、《草書九帖》、《多景樓詩帖》《珊瑚帖》等。書論:《海岳名言》《書史》
    蔡襄,擅長正楷,行書和草書,代表作:《腳氣帖》《淘生帖》
    4.宋徽宗(趙佶):趙佶書法在學薛曜、褚遂良的基礎上,創造出獨樹一幟的“瘦金體”。擅長草書,代表作:《草書千字文》
    5.朱熹:宋代理學大師,所創學派稱“閩學”或“程朱理學”
    6.元代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作孟俯,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人。代表作:《洛神賦》《道德經》《膽巴碑》《歸去來兮辭》《玄妙觀重修三門記》書論:《蘭亭十三跋》
    7.鮮于樞:元代著名書法家。字伯機,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經卷上》、《蘇軾海棠詩卷》、《韓愈進學解卷》、《論草書帖》等。
    8.趙孟頫書法特點:趙孟頫的書法,因熟而俗。以楷書、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
    第一,趙氏在繼承傳統書法的基礎上,削繁就簡,變古為今,其用筆不含渾,不故弄玄虛。第二,外貌圓潤而筋骨內涵,其點畫華滋遒勁,結體寬綽秀美,點畫之間彼引呼應十分緊密。外似柔潤而內實堅強,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 第三,筆圓架方,流動帶行。書寫趙體時,點畫需圓潤華滋,但結構布白卻要十分注意方正謹嚴,橫直相安、撇捺舒展、重點安穩。
    9.康里巎巎(nao):字子山,號正齋,如叟,康里人。元朝書法家。代表作:《草書張旭筆法卷》
    10.宋代刻帖:《潭帖》《絳帖》《臨江帖》《大觀帖》
    《絳帖》:絳絳帖為北宋潘師旦摹刻,因刻于絳州,故名。是以《淳化閣帖》為基礎,所收佳帖極多,有李斯、諸葛亮、王羲之、王獻之、衛夫人、張旭、懷素、李白、顏真卿等人的名作。

    第六章 明、清書法

    1.三宋二沈:宋克、宋廣、宋璲;沈度、沈粲
    宋克:字仲溫,一字克溫,自號南宮生,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代表作:《急就章》、《七姬志》、《杜子美詩》、《定武蘭亭跋》
    宋廣:代表作:《風入松洞》、《太白酒歌》
    宋璲:善篆、草。代表作:草書:《敬覆帖》
    沈度:代表作:《教齋箴》、《四箴銘》
    沈粲:代表作:《千字文卷》、《重建華亭縣治記碑》
    2. 臺閣體(館閣體):流行于館閣及科舉考場的書寫風格,雖方正光潔但拘謹刻板。是明、清科舉取士書體僵化的產物。明代稱“臺閣體”,清代改稱“館閣體”。 館閣,指掌管圖書經籍和編修國史的官署,始于宋代;明、清兩代翰林院亦稱館閣。
    3臺閣體(館閣體)代表書家:沈度、沈粲、宋燧、朱芾
    4.解縉:代表作:《自書詩卷》、《書唐人詩》、《蝶戀花詩軸》
    5.明代中期吳門四家:祝允明 文徵明 王寵 陳淳
    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善草書,代表作:草:《曹植詩冊》、《琴賦卷》、《草書卷》、《杜甫詩軸》小楷:《關公廟碑》《赤壁賦》
    文徵明:原名壁,字征明。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稱“吳中四才子”。代表作:《醉翁事記》、《漁父辭》、《離騷》、《北山移文》、《西苑詩卷》
    王寵: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善小楷,行草。代表作:行草:《送陳子齡會試詩》、《白雀寺詩》、《草書冊頁》、《千字文》;小楷:《游包山集》
    陳淳:字道復,號白陽山人。代表作:《七絕詩軸》《白陽山詩》《山居雜賦卷》
    6.晚明四大家(“邢張米董”):董其昌 張瑞圖 邢侗 米萬鐘
    7.徐渭: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代表作:《夜雨剪春韭師圖》、《春天歌卷》
    8.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翁,明代后期著名畫家、書法家、書畫理論家、書畫鑒賞家,“華亭派”的主要代表。代表作:《五言詩軸》、《唐柳宗元詩》《東方朔答客難卷》
    9.張瑞圖:字長公,又字無畫,號二水,別號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代表作:《圣壽無疆詞卷》《承天寺十奇詩》
    10.黃道周:字幼玄(或幼平),又字螭若,螭平,號石齋。代表作:《孝經卷》、《張溥墓志銘》、《五言古詩軸》
    11.倪元璐:字汝玉,一作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人。代表作:《杜牧詩軸》

    12.考據學:是一種治學方法,又稱考證學或樸學,主要的工作是對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輯佚等。
    13.碑學:以金石碑刻書法為學習典范,崇尚樸拙雄厚,清代以來,碑學逐漸興起,帖學逐漸衰弱。
    14.帖學:以前人的書札墨跡為學習的典范,尤以晉人書法王派一條為楷模研究考訂法帖的源流和優劣、拓本的先后好壞以及書跡的真偽和文字內容等的一門學問。
    15.帖學重要書家代表:劉墉 梁同書 王文志 翁方綱 成親王
    16.碑學重要代表書家:包世臣 何紹基 康有為 吳昌碩 楊守敬
    17.王鐸: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號嵩樵。代表作:《五言古詩軸》、《思臺州詩軸》、《杜甫律詩卷》《石湖詩軸》
    18.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山西陽曲人。明末清初書法家、遺民書家代表。代表作《草書軸》《仙游詩十二屏》
    19.傅山四寧四毋:書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
    20.遺民書家代表:(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書法家,思想上定位自己為明朝書家)傅山 陳洪綬 歸莊 石濤 朱耷
    21.朱耷(八大山人):號八大山人,又號雪個、個山 、入屋、驢屋等。代表作:《手扎十三通冊》
    22.帖學四大家:劉墉 梁同書 王文志 翁方綱
    23.金石學:金石學是考據學的一個分支,主要是以考證金石文字為主,起初服務于考證經史。
    24.金農:浙江仁和或錢塘(今杭州)人,久居揚州。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代表作:《度量如海帖》、《盛仲交贊》。金農是揚州八怪的核心人物
    25.揚州八怪:李鱓(復堂)、汪士慎(巢林)、高翔(西唐)、金農(冬心)、黃慎(癭瓢)、鄭燮(板橋)、李方膺(虬仲)、羅聘(兩峰)。
    26.鄭板橋(鄭燮):代表作:《劍南詩軸》《判詞冊》善“六分半書”
    27.鄧石如:代表作:《七言詩軸》《白氏草堂記》《文軸》
    28.西泠八家:丁敬、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錢松
    29.楊沂孫:清代書法家。字子輿。代表作:《夏小正》
    30.吳熙載:原名廷揚,字熙載,號讓之。代表作:《臨完白山人書軸》
    31.徐三庚:代表作:《兒寬傳及張湯傳》
    32.趙之謙:代表作:《急就章軸》、《符瑞志四條屏》
    33.吳昌碩:代表作:《吳昌碩臨石鼓文》、《五言詩軸》
    34.阮元書論:《南北書派論》、《北碑南帖論》
    35.包世臣書論:《藝舟雙輯》
    36.康有為書論:《廣藝舟雙輯》

    第七章 書法基礎
    1.五指執筆法:擫、押、鉤、格、抵
    2.書法三要素:用筆、結字、章法
    3.臨帖方法:正臨、背臨、意臨
    4.書法樣式(形式):中堂 對聯 條幅 條屏 橫幅 長卷 斗方 冊頁 扇面
    5.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6.毛筆四德:尖 圓 齊 健
    7.清代制墨名家:曹素功 胡開文 汪近圣 汪節庵
    8.四大名硯:廣東肇慶的端硯 江西歙硯 甘肅洮硯 山西絳州澄泥硯
    9.墨的種類:油煙墨 松煙墨 造煙墨
    10.墨分五色:濃、淡、潤、渴、白

    第八章 書論(典型試題)

    填空、名詞解釋

    孫過庭《書譜》云:“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 )一合也;( )二合也;( )三合也;( )四合也;( )五合也。( )一乖也;( )二乖也;( )三乖也;( )四乖也;( )五乖也。”
    2. 名詞解釋
    古質今研 文質彬彬 博涉多優 翰墨功多 同源異派

    答案:神怡務閑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
    紙墨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
    心遽體留一乖也;意違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
    紙墨不稱四乖也;情怠手闌五乖也。

    2.名詞解釋
    古質今妍:漢魏以前書風質樸,晉以來書風妍美。
    文質彬彬:禮樂為文,仁義為質,兩者相配合才能稱君子。
    博涉多優:涉獵面廣,王羲之書法兼擅諸體。
    翰墨功多:指書法筆墨功夫下的到位、扎實。
    同源異派:指書法,雖同出一源,但又多形成各自的風格。

    1、孫過庭云: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 )、( )之絕,晉末稱( )( )之妙。

    2、秦“八體”、新莽“六書”中:其“六書”指( )、( )、( )、( )、( )、( )。
    3、名詞解釋:翰墨丹青 雅俗共賞 意先筆后 心手雙暢 智巧兼優
    答案:鐘(繇)、張(芝)、王(羲之)、王(獻之)
    1、 古文、奇字、篆書、左書、繆篆、蟲書

    名詞解釋:
    1、 翰墨丹青:一般指書法與繪畫。
    2、 雅俗共賞:指藝術作品,既有高的格調,又為人所喜聞樂見。
    3、 意先筆后:指書法用意在下筆之前,早在魏晉時期的書論中就提出,即書家之意,在下筆之先醞釀構成。
    4、 心手雙暢:創作藝術作品,非眼高手低,如同鄭板橋畫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一樣表達。
    智巧兼優:與“心手雙暢”較為相同,智慧與技巧要兼而有之,協調配合,創作出最佳作品。、名詞解釋:
    1、勢和體均:指筆(字)勢中和、字之體態筆畫均勻。
    2、守正循檢:檢,即規矩;正,即大法。
    3、矩折規旋:寓運筆,遇矩則折,見規即轉。
    4、紓體放尾:指的是篆書的體勢,紓是緩和、解除,即緩抒體勢,放展收尾。
    5、長短復身:復,亦當副講,即篆書結字長短合度。

    簡答題
    1.衛夫人《筆陣圖》一文,開筆就說:“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其中“三端”指什么?“六藝”又指什么?
    2.以衛夫人《筆陣圖》中“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為之墨豬;多骨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為論題,試作論述。(層次分明,不少于300字)
    3. 傅山“作字先作人”立論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1.立論
    2.在歷史上的作用
    3.對現實指導如何
    4.簡論“書為心畫”
    1、原話為:“書,心畫也。”出自漢辭賦家楊雄《法言?問神》之中,原意并非直接指書法來說的。原指的是“書面語言”。
    2、最早把它引用到書法中,是宋之朱長文在《續書斷》中,用它來說明顏真卿的書法,“… …揚子云以書為心畫,于魯公信矣。”
    3、書為心畫,應該成為,書為其人說的最早理論淵源。書為心畫,正是“書”作為書家的心里寫照是無可走樣的。
    5. 簡述“書肇自然”
    首先,“書肇自然”之命題出自漢蔡邕《九勢》之中。其意為,書法來自于自然,無論從造字方面,還是作書方面都是如此。從書法創作角度說,書法雖不是描摹自然,但書作者要有對自然物象之理解,有自然造化之境界。
    再是“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意味著,有自然,即由陰陽,有陰陽,即有形象。
    最后,書作形象之中有剛柔,剛柔運用即自然,是為結論。


     
    優秀硬筆書法行書作品欣賞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国产原创国产| 四虎成人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片2022|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四虎库影成人在线播放| 日韩AV高清在线看片| 婷婷五月综合丁香在线| 2020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禽2O2O性论交| 无码人妻斩一区二区三区|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 四川丰满少妇A级毛片| 亚洲乱码在线卡一卡二卡新区|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漫画|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热精品毛片全部国产无缓冲|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 欧美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 欧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男男| 国产在线中文字幕精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5发布| 加勒比无码人妻东京热|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 欧美韩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V电影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软件| 白色丝袜国产在线视频| 99精品热在线在线观看视| 18禁裸体动漫美女无遮挡网站|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APP| 岛国岛国免费v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男同 |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国内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