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與 數(shù)學 清華大學 陳 燁 從小學起,我就對數(shù)學情有獨鐘,參加了很多競賽,也在國家、省、市級的競賽上獲得了不少獎項,在高考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個人覺得數(shù)學是一門很靈活的學科,對思維的要求很高,下面就淺談一下我學習數(shù)學的一些感受。 數(shù)學不能學死了,不能只做題,那樣不但學得累,而且效果甚微。要學好數(shù)學,就得從問題的本質(zhì)入手,多思考。做題只是學好數(shù)學的一個必要條件,要真正有大幅提高,還要多思考、多總結(jié)。數(shù)學題目靈活多變,題目總做不完,關鍵要掌握方法,舉一反三。尤其對那些不會的題,一定要反復多次思考,常回去看看,俗話說:常讀常新嘛。老師講解時我們也不要只聽個答案,而是要去思考這種解法是如何想出來的,思路是怎么樣的。針對那些自己不會而同學會的題目,要多問問人家是怎么想的,自己多總結(jié)。長期積累下來,就能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對于復雜的題目,會了以后不要輕易放過,要嘗試追根究底,探究本質(zhì),把題目看透,把難的題目看得容易了,這樣就能達到更高的境界。 學數(shù)學是個長期工程,不可急于求成,要講究兩個先后: 先打基礎,后攻難題。經(jīng)歷多次考試后,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考得不好的同學并不是那些難題沒做好,而是基礎題和中檔題沒做好。能把基礎題做好,難題即使不會做,分數(shù)也不低。這其實并不奇怪,因為考試并非考解難題的水平,而是要求在有限時間內(nèi)盡可能多拿分數(shù)。試卷題目中最后一題與第一題分值差不大,填空無論難易一律五分,這就告訴我們,一定要把基礎題做好,會做的都要保證拿到分。這樣一來,難題再盡力得分,分數(shù)就不低了。與此同時,也只有把基礎打好了,才有時間解答難題,也才有能力去解答這些對思維靈活程度要求高的題目。 先求對,再求快。進入高中了,作業(yè)比較多,可能有的同學為趕時間一味追求解題速度而忽視了質(zhì)量,這其實是得不償失的。長久如此,有的同學到了高三可能陷入兩難境地:解題目一味求快,于是錯誤很多;心里著急,想把題目做好,可由于高一高二沒鍛煉,速度和正確率都明顯比別人差很多,心里更著急。這種習慣上的問題到最后往往難以解決,所以我們應當在高一高二養(yǎng)成追求正確率的習慣。平時作業(yè)當考試,不要馬虎,爭取做一道對一道,開始慢點沒事,練多了自然越來越快,到了高三便游刃有余了。 與此同時,我還認為,并非只有文科生才需要做筆記,數(shù)學也可以準備個筆記本。當然不是“傻瓜式”的抄題本,可以是錯題集合,可以寫平時積累的思考、感悟、小技巧等,也可以放些很好的題目……這里要指出的是,記錯題也要有所選擇,首先要分析錯誤原因,若是筆誤粗心之類,也無需記了。挑那些對自己有啟發(fā)的題目,記的時候也不一定要抄題,可以把經(jīng)驗精簡成一句話,自己能看懂就好。 以上是我學習數(shù)學的一點感受,謹以此和大家分享。 (陳燁同學畢業(yè)于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2010年高考總分419分,其中數(shù)學單科成績156分,被清華大學錄取。) |
|
來自: 芳紅 > 《中小學 父母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