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管風琴我在一個冬天的下午來到西什庫教堂,像往常一樣,這里靜悄悄的?;蛟S幾年之后,這里能傳出管風琴的聲音。西什庫教堂正計劃重建管風琴,這個下午,德國管風琴中心的宋泰克先生來現場考察。 宋泰克的體型和臉型都有點兒像施拉普納,沿著生鐵鑄成的旋轉樓梯,我們爬上唱經樓,已經看不到原有管風琴的一 點痕跡。“文革”期間,這座教堂劃歸北京第三十九中學,用作音樂教室和體育館,中央音樂學院把管風琴的每一個部件都編上號,小心翼翼地拆走,想找個地方重新組裝起來,但這東西體積龐大,結構復雜,那些編號的部件在音樂學院的倉庫里積滿了灰塵,最終丟失。如今宋泰克手里只拿著一張A4打印紙,上面是模模糊糊的老照片,只能看到老琴的影子,照片下注明了老琴的規格。宋泰克再三追問:“有沒有更清楚的照片?我要看到細節,如果有細節,我們就能重現老琴的樣子。” 宋泰克在青島已經恢復了4架管風琴。項目起始于2008年之前,青島要舉辦奧運帆船比賽,一些老教堂開始恢復管風琴。但西什庫這臺琴,體積更大,造價更高,他們已經找過捷克的一 家琴廠和加拿大的一家琴廠,希望三家廠提出方案和價格,比較一下。招標方案中還有一條:希望這臺琴是“法國音色”,而 不是“德國音色”。 發起管風琴修復的,是幾個熱愛音樂的年輕人,這個項目的價格至少要幾百萬,也許會達到1000萬以上,但他們不擔心籌措資金的問題,反而一再向我解釋什么叫“法國音色”,講西什庫教堂是由法國人建造的,所以重建的管風琴最好能是“法國音色”。我對管風琴的了解只限于巴赫的管風琴作品專輯,從來沒有現場聆聽過管風琴。2月10日,天津西開教堂的管風琴落成,他們用的是捷克的產品。唱詩班和捷克樂手合作了一曲巴赫。 與巴赫的作品相比,與管風琴的歷史相比,用幾年的時間拆毀一臺琴,或者用幾年的時間重建一臺琴,都不算太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