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歸真堂被爆上市募集資金用于年產4000公斤熊膽粉、年存欄黑熊1200頭等項目。眾所周知"活熊插管采膽汁"是極其殘忍的行為;而熊膽的成分其實也沒有傳聞中那么有效,不但可以通過人工合成獲得,還有大量的植物可替代熊膽功效。圈養黑熊并對其取膽汁完全沒有必要,這只是人類對天然藥物的迷信以及貪婪。
熊膽性寒,在傳統中醫藥中常被用來醫治各種疾病,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清肝名目、緩解痙攣和治療眼疾等療效。在西藥中,熊膽中含有的活性成分——熊去氧膽酸(UDCA),能促進膽固醇的轉化和排泄,常被用于治療膽結石、膽汁性肝硬化和肝癌。
|
|
 |
福建歸真堂被爆上市募集資金用于年產4000公斤熊膽粉、年存欄黑熊1200頭等項目。
|
 |
中藥學認為棕熊膽的功能最強,其中產于云南者稱"云膽",品質最優。
|
|
|
中醫認為膽汁性苦寒,將熊膽奉為名貴藥材
中醫認為眼睛是肝的開口、膽的精華,膽汁減少了,眼睛就會黯淡。根據以形補形的原則,中醫認為吃膽就被認為能明目,能治眼病。膽吃起來極苦,還有點清涼,所以它的中藥性味屬于"苦、寒"。中醫認為苦寒的東西都能降火,作為肝之外府的膽,吃了當然最能降"肝火"。所以所有動物的膽都被中醫認為具有 "明目"、"清熱(或清肝)"的功能,不管吃的是什么膽,不管是熊膽、豬膽、羊膽、牛膽,還是蛇膽、魚膽,都應該差不多。《中藥學》認為棕熊膽的功能最強,其中產于云南者稱"云膽",品質最優;"夏秋季獵取為宜,迅速取出膽囊,干燥。去凈膽囊皮膜,研細用"。但是為什么熊膽名聲最響,被視為名貴藥材,除了其難得之外,恐怕還是熊的勇敢形象引起的聯想。
西方臨床試驗發現膽汁酸可治肝臟疾病
西方對于熊膽膽汁的研究要追溯到1900-1901年。瑞典和丹麥分別組織了兩支探險隊到格陵蘭考察,在那里得到了一些北極熊的膽,送給瑞典生物化學家哈馬斯登研究。哈馬斯登從熊膽汁中分離出一種未知的膽汁酸。25年后,這種膽酸被另一位生化學家從黑熊膽粉中分離、結晶出來,發現它是常見的去氧膽酸的異構體,就把它命名為熊去氧膽酸。
上個世紀70年代國際醫學界做了一系列臨床試驗,發現口服熊去氧膽酸對某些類型的膽結石有一定的效果。80年代以來,國際醫學界又開始研究熊去氧膽酸在治療肝臟疾病方面的應用,例如用于治療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是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準的唯一用于治療這種疾病的藥物。
|
|
|
|
崇尚傳統中醫的亞洲是熊膽的主要產地和消費地,但韓國、日本和越南等國已陸續立法禁止熊膽制品的使用,除情況不明的朝鮮外,中國是唯一一個合法使用活熊取膽的國家。熊膽并非特效藥,或是針對致命疾病的獨門藥物,其主要療效是清熱、解毒,用得最多的是治療肝炎、結石等疾病,而取得這些熊膽汁手段卻很殘忍:植入導管或"無管引流"的外科手術既殘酷又不衛生,許多熊因此喪命。
|
|
 |
亞洲動物基金解救的一頭黑熊死亡后被發現因抽膽汁導致體內生長眾多腫瘤。
|
 |
福建歸真堂創始人說“我們的熊非常健康,又能繁殖,像在幼兒園一樣非常舒服”。
|
|
|
黑熊取膽極其殘忍,病熊膽汁不安全
在中國人們把導管插入黑熊腹內,或實施所謂的先進"無管引流法"。活熊取膽的方法是將一個金屬管永久地插入熊的膽囊,另一端露在熊的腹部外面,傷口裸露在外,永不痊愈。熊場的人為了防止黑熊自殺,把他們分別關在狹小的鐵籠里,小得無法轉身,甚至為它們特意定制了鐵馬甲,穿在熊的腹部,熊就無法掏出自己的肚腸自殺。而福建歸真堂藥業創始人邱淑花稱其養熊場采用的是“無管引流”技術:“我們的熊非常健康,又能繁殖,像在幼兒園一樣非常舒服。”亞洲動物基金創辦人兼CEO謝羅便臣女士說,政府應該質疑這種從病熊體內抽取的膽汁對服用者的健康會產生何種影響。“這些熊的肝臟和膽囊常常患有嚴重的疾病,膽汁也會被膿水、血甚至糞便污染。健康熊的膽汁是明亮的橙黃色或綠色的液態物質。而我們的獸醫卻觀察到從我們所救助的黑熊的膽囊里流出的是‘黑色黏稠’的物質。”
熊膽成分治療膽結石溶石率為30%-60%
抽取的膽汁做成熊膽粉,一部分用于做"明目清肝"的中藥,一部分用于提取熊去氧膽酸。方舟子認為:在現代醫學看來,這些關于熊膽的藥效都是沒有依據、牽強附會的臆想。熊膽粉具有保肝、利膽溶石作用。就算西方科學研究發現膽汁中的熊去氧膽酸成分,也沒有多么有效,它對膽結石的溶解率大約30%~60%;該成分比較昂貴,而且必須終身口服,一旦停服就會復發,并不是理想的法。
熊膽價值大于藥效,其制品成為謀利工具
熊膽汁中的"熊去氧膽酸"這一部分還被制成各種熊膽制品,如各種品牌的熊膽粉、熊膽眼藥水、熊膽痔瘡膏和牙膏,而這些功能很多都可以用金銀花等中藥替代。2007年曾有媒體曝光哈爾濱很多藥房的處方藥"熊膽膠囊"可解酒護肝,一度成為不良商家的謀利工具。此外,亞洲動物基金會(關注微博)外事部總監張小海也稱,熊膽的價值大于藥效,由于其獲得難度大,近年來通過市場推廣,包裝精美的熊膽制品成了高檔商業禮品,在名貴中藥的概念炒作下,市場上甚至出現了熊膽牙膏和熊膽面膜。
|
|
|
|
熊膽中的成分"膽酸"其實早在1954年就已經在日本被人工合成出來了,美國研究也發現合成膽酸甚至不需要從動物身上獲取;中國香港的醫學協會報告顯示其實有54種植物是可以取代熊膽功效的,這一點也早已得到美國醫學家的認同。隨著科技發展合成膽酸量也非常大,中國、日本和韓國每年消費的合成膽酸高達100噸,但在中國、韓國和越南建了很多熊場,養了上萬頭黑熊進行"活熊取膽"。
|
|
 |
黃柏、黃連和黃芩三種中藥抑制肝癌細胞增生和擴散的功效都比熊膽理想。
|
 |
致力于解救黑熊工作的亞洲動物基金會CEO謝羅便臣女士與一頭被解救的黑熊。
|
|
|
中華國醫協會報告顯示:54種植物可替代熊膽功效
東方傳統醫學使用脫氧熊膽酸已有3000年歷史,而熊是唯一能大量產生膽酸的哺乳動物。但研究表明,熊膽完全可以用更便宜有效的人工藥品和更容易采集的草藥來替代。中華國醫醫藥協會香港地球仁協會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至少有54種草藥具有與熊膽相似的功效,包括:常春藤、蒲公英、菊花、鼠尾草、大黃等。這些草藥作為熊膽替代品,既便宜又有效。2008年初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助理教授馮奕斌及其同事就開始進行熊膽的中草藥替代品研究,他們發現:黃柏、黃連和黃芩三種中藥同熊膽及熊膽中提取出的活性成分做了比較,發現這三種中藥抑制肝癌細胞增生和擴散的功效都比熊膽理想。
美研究稱熊膽成分完全可人工合成,且生產成本低廉
2002年,美國的一項新的醫學研究表明:膽酸可以穿透血腦屏障,可能有助于醫治帕金森氏綜合癥、亨廷頓綜合癥以及老年癡呆癥等疾病。但是研究者也特別強調,這種膽酸能夠人工合成。早在1954年日本的化學家就已能用膽酸合成熊去氧膽酸,屠宰場廢棄的豬膽、牛膽、羊膽都能用來做原料。國際上用的熊去氧膽酸藥物大都是合成的。明尼蘇達州大學的斯迪爾教授是醫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及其發展方面專家。他證實:脫氧熊膽酸完全可以人工合成,無需從動物身上獲取,生產成本低廉。
亞洲合成膽酸100噸/年,完全沒必要取活熊膽汁
在亞洲,合成膽酸的消費量遠遠超過真正的熊膽。日本、韓國、中國每年消費的合成膽酸是100噸。全球消量大約為這三個國家的2倍。 從死雞體內提取的脫氧熊膽酸,經證明,可以有效治療肝病。人工合成的脫氧熊膽酸(從豬牛膽汁中提取,甚至無需從動物身上提取),是一種沒有副作用的安全藥物,在全世界廣泛用于治療膽結石、原發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結腸癌等疾病,效果顯著。
|
|
|
|
|
中國于1993年停批新建養熊場,但十幾年來熊場數量不變。圈養黑熊的數量一直在增加。據亞洲動物基金會的不完全統計,中國養熊場內存欄黑熊數量已經增長至1萬頭以上。盡管目前中國新的黑熊養殖場已經可做到“熊體無痛,技術科學”地取膽汁,但在物美價廉地人工合成和植物替代面前,活熊取膽仍是不必要和不人道的選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