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全冊教案
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1.綜合性。
2.開放性。教學不局限于課堂內,而是面向學生廣闊的生活空間,課內
3.情感性。教材努力創設一種能與學生對話的文本形式,與學生共同面
4.形式活潑。教材版式新穎,富于流動感;圖文并茂,充分運用圖畫、
二、學生分析
三、教學目標:1、感受中外交流帶來的共同發展,感受祖國的進步
四、教學措施:1.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
2、進上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通過藝術、活動等
五、教學進度安排:1---5周
主題一 回望20世紀的戰爭風云
課題1.不堪回首的人類災難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2.
3.
教學準備:
師生收集有關和平鴿的資料。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教師出示鴿子的圖片并提問學生:“你喜歡鴿子嗎?為什么
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2頁上方的文字。教師提問學生:“人們在什么
教師小結:“鴿子是一種美麗的鳥類,它因為美麗和溫馴而受到人們
2、閱讀與討論。
學生介紹有關和平鴿的資料,教師適時引導。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聽唱歌曲《讓世界充滿愛》,并介紹,1986
3.問題與探究:為什么要用鴿子何橄欖枝代表和平呢?
教師出示第二張圖片——畢加索,并體溫:“你知道他時誰嗎?能介
畢加索(1881-1973)是現代派繪畫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
教師提問:“我想讓大家猜一猜,畢加索與和平鴿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教師引導:“那么。畢加索為什么要創作這幅作品?讓我們一起來學
4.閱讀與思考。就教科書和師生搜集的資料,討論人們通過和平鴿表達
5.教師總結。
給教師的建議
評價建議
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并記錄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2.
3.
教學活動及過程:
1.
2.
在學生發表自己意見的基礎上,教師簡單講解,并引導學生閱讀教科
3.
4.
5.
給教師的建議:
這部分內容距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遠,因此教師在講解時要盡可能聯系
家庭作業:
預習下一課的內容。
課題2.消滅法西斯,自由屬于人民
教學目標:
1.
2.
3.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4~17頁。
教學活動及過程:
1.
2.
要點:安妮的遭遇是個別的嗎?安妮聽說的集體毒死和槍斃猶太人的
3.
4.
給教師的建議:
1.
2.
3.
家庭作業:
寫一篇學習感想。
評價建議:
對學生的感想給予書面評價。
課題3.不忘過去,放飛和平的心愿
教學目標:
1.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平鴿所代表的人類的美好愿望。
2.鞏固和提高通過學習所獲得的能力。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20~21頁。
教學活動及過程:
1.
2.
3.
4.
5.
家庭作業
利用每個小組完成的“和平的愿望”,出一期壁報。
評價建議
1.觀察學生在討論和活動中的表現。
2.對每個學生的“大事記”給予等級性評定。
3.對每個小組的“和平愿望”給予鼓勵為主的評價。
主題二
主題1.攜起手來,為了和平與安全
教學目標:
1.了解聯合國的宗旨及聯合國的組織結構。
2.知道安理會的職責。
3.知道中國是聯合國的始創國和常任領事國之一。
4.知道在維和部隊中我國戰士所作出的貢獻。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24~25頁。
教學準備:
1.
2.
教學活動及過程:
1.
2.閱讀與討論。教師朗讀教科書第10頁上方的課文,然后讓學生閱讀
3.探究與討論。閱讀教科書第11頁的內容,然后以自由發言的形式圍
4.教師總結本課的學習,布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本課題的內容比較抽象,教師要注意從新聞或其他媒體中積累信息,
2.對學生而言,本課題內容相對比較生疏,因此教師應盡心較為充分的
家庭作業
搜集有關奧運會的資料。
課題2.相聚在五環旗下
教學目標
1.
2.
3.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28~31頁
教學準備
1.師生搜集奧運會匹克運動會有關和平等方面內容的照片、資料。
2.檢查并且落實學生搜集資料的情況。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教師出示五環旗,并提問學生:“誰知道五環代表什么?今天
2.閱讀與討論。教師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12~15頁的內容,并根據
要點:你知道奧林匹克圣火代表什么嗎?在雅典奧林匹克運動會上,
3.思考與制作。將學生分成小組,互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并為
4.展示與交流。各個小組向全班展示自己設計的小報。
5.教師總結有關奧運會的知識,肯定學生的設計,布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有關“非典”時期的醫護人員事跡,現在的小學生可能比較陌生,教
家庭作業
1.搜集有關紅十字會和南丁格爾的資料。
2.向父母了解“非典”時期護士們的先進事跡。
評價建議
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
課題3.閃光的紅十字
教學目標
1.知道紅十字會的宗旨和工作內容。
2.了解南丁格爾的事跡。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34、35頁。
教學準備
搜集紅十字會組織在國內、國際各種戰爭和自然災害中所從事的救援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在追求和平的事業中,還有一個以維護人類和平、減少各種
2.閱讀與交流。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16頁的內容,然后引導學生討論
要點:紅十字會是一個什么組織?紅十字會的宗旨是什么?你聽說過
教師可結合從廣播、報紙、電視上了解到的情況啟發學生,同時讓學
3.閱讀與討論。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17頁南丁格爾的事跡,引導學生
要點:南丁格爾的選擇表明了什么?他將傷病員的死亡率由50%下
告訴學生,中國也有南丁格爾獎,人們想那些在護士行業作出了突出
要點:當整個國家面臨突如其來的“非典”威脅時,中國千千萬萬普
4.教師總結,布置家庭作業。
給老師的建議
學生可能只是聽說過紅十字會,但對具體情況卻比較生疏,因此教師
家庭作業
向家長了解法輪功的罪行。
資料庫
1.國際紅十字會的誕生
“國際紅十字協會”創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1919年,創始人
亨利·戴維遜創建這個組織的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歐洲
2.
1950年8月2日,中國紅十字會召開了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代表會議,協商改組事
1952年,周恩來總理代表政府發表聲明,承認1949年關于改善戰地傷
主題三
課題1.反擊邪教法輪功
教學目標
1.了解邪教對人類的危害。
2.進一步形成反對邪教的態度。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38~39頁。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邪教的資料。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同學們是不是知道或者聽說過法輪功?都知道些什么呢?”
2.討論與講解,先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18頁的內容。然后將學生分成
3.全班交流。各小組輪流向全世界介紹小組的討論成果,教師引導學生
4.自由討論。讓學生閱讀教科書第19頁的照片和文字,并以自由發言
5.、教師總結。
課題2.給世界兒童一個家
1.知道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兒童生活在饑餓與貧困之中。
2.知道兒童基金會是一個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兒童保健、福利和教育的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42~43頁。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教師提問學生:“除了戰爭和疾病,還有什么會影響兒童的健
2.閱讀與討論。讓學生閱讀教科書第20頁的文字及照片。教師可通過
3.全班討論。讓學生閱讀教科書第21頁的內容,教師通過提問和講解
4.思考與作業。教師朗讀教科書第21頁右下放豆博士的話,并讓學生
5.教師總結。請幾個學生朗讀自己的感想,教師小結本課內容,布置家
給教師的建議
1.教師應鼓勵學生回憶五年級學習過有關聯合國的內容。
2.教師應當準備一些有關我國在聯合國發揮作用的資料。
家庭作業
1.如果課堂上沒有完成“感想”,在課后繼續完成。
2.預習下一課的內容。
評價建議
1.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
2.對學生的感想給予等級性評價。
課題3.讓世界充滿愛
教學目標
1.理解人與人之間相互支持和幫助的價值。
2.感受人類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懷。
3.養成為他人著想和付出的態度。
教學準備
教師可以與學校少先隊聯系,配合少先隊展開手拉手之類的活動。
教科書分析
參見46~47頁。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教師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并強調教科書中呈現的是兩篇非常
2.閱讀與思考。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22頁的文章。先請幾個學生談一
要點:感受和體會人們在援助行動中普遍的、沒有國界的同情心和愛
3.閱讀與思考。請學生閱讀“瑞恩的井”一文。讓學生以自由發言的形
要點:對瑞恩的故事有什么感想?是什么力量驅使瑞恩做遮掩的事?
4.教師總結。
給教師的建議
1.在學生朗讀時。可以為烘托氣氛準備一些背景音樂,如《讓世界充滿
2.可以將這一課的學習與少先隊或班級活動結合起來,將課堂學習與學
評級建議
觀察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并做好記錄。
第五單元
導入課
教學目標
1.感知地球是浩瀚的宇宙中的一顆恒星,是人類共同的家園。知道地球
2.通過我國宇航員乘坐“神舟”5號和6號飛船遨游太空的事例,對學
3.通過識圖,形象地感知地球的生物多樣性。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52~53頁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太陽系、地球儀和我國宇航員乘坐“神舟”5號和6號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我們知道,人類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這就是地球。在浩瀚
2.演示與講解。教師演示地球儀,但本節課并不詳細地介紹地球的形狀
雖然只是簡單的演示,但教師一定要注意地球儀的擺放和轉動要科學
3.閱讀與討論。組織學生閱讀教科書第24頁的課文,然后自由討論。
4.探究與講解。“從太空中觀察,地球是一顆藍色的星球;在地球上觀
5.講述與演示。“平時,我們只是根據自己所處的位置知道地球某一地
乘坐“神舟”5號飛船進入太空的我國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這樣描述
教師和學生出事報刊上有關楊利偉遨游太空的資料。
6.觀察與討論。閱讀教科書第24~25頁的圖畫,請學生發表意見:
7.總結。“這節課,我們對人類所生活的地球有了一個概括的了解,知
主題一
課堂1﹒認識我們的星球
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上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地球不僅是人類的家園,也
2.了解并初步認識世界政區圖和兩半球圖,知道世界上陸地和海洋分布
3.進一步培養探究、收集資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58~61頁。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各種動物、植物、人物和各種地理事物的圖片,并確定每一
2.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3.地球儀。如果可能,按照小組數目做準備。
4.了解魏格納學說的有關內容。
教學活動及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地球是我們已知的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
2.制作活動。組織學生開展“給動物、植物、人物和各種地理事物找家
學生完成后,全班一起檢查貼得是否正確,教師指出錯誤并且糾正,
3.閱讀與討論。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26頁的課文,討論古人對地球的
4.觀察與演示。閱讀教科書第26頁的插圖和豆博士的敘述。將學生分
5.教師總結。
第二課時
1.導入,“地球儀可以幫助我們對地球有一個比較形象的了解。”
2.閱讀與探究。
閱讀教科書第27頁的第一段課文。
閱讀教科書第27頁的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和右下方的文字。
讀圖要求:
(1)
(2)
3全班交流。各小組發表讀圖結果。教師要保證學生能正確地說出一些
4.拓展學習。閱讀教科書第29頁的“魏格納的膽識”一文。教師可以
5.教師總結本課題的學習,布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在課前要準備好動物、植物、人物和各種地理事物的圖片。
2.在課前要準備好地球儀、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3.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
家庭作業
1.讀圖練習:在世界地圖或兩半球圖上找到七大洲、四大洋。
2.閱讀教科書第26頁豆博士的話。
評價建議
就學生在教學活動和讀圖、識圖活動中的表現和能力給予評價,并做
課題2.不同的環境,不一樣的生活
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的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氣候和環境。
2.了解在不同的環境狀況,人們有著不一樣的生活。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66~67頁。
教學活動及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閱讀教科書第30頁第一段的課文。
2.交流與講解。根據上次課所分配的探究任務,以及課后的準備,各小
知識要點:(1)由于地球是一個球體。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陽光照
3.教師總結。
4.
第二課時
1.導入。“我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區生活的人們,由于環境的差
、生活有著很大的差別。地球上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
2.交流與講解。有關小組根據所分配的任務匯報對地球不同地區的探
知識要點:(1)生活在北寒的因紐特人,由于這一地區終年氣候寒
3.教師總結。“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在地球上不同地區生活的人們由
給教師的建議
1.
2.
3.
評價建議
1.
2.
課題3.勇敢者的足跡
教學目標
1.知道人類對生活的探究、對我們所生活的地球的探究是永無止境的,
2.在探險者隊伍之中有很多中國人的身影,他們是我們民族、國家的驕
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72~75頁。
教學準備
地球儀、世界政治區、兩半球圖和反映從事地球科學探究人員光輝事
教學活動及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人類生活的地球時豐富多彩的,人類對地球的了解還有很多
閱讀教科書第32頁第一段的文字。
2.與思考。閱讀教科書第32頁的課文,并欣賞圖片。以自由發言的形
要求:(1)了解我國北極探險的重要事件。(2)了解北極地區的
3.
教師強調:“科考隊員是執著、無畏的勇敢探索者。他們是我們民族
思考與討論要點:(1)北極地區的環境特點,因紐特人的生活特點
4.
第二課時
1.
2.
3.
要點:(1)南極地區的環境特點。(2)考察隊的科學家們乘坐我
4.講解與討論。教師提問:除了南極、北極,地球上還有一個第三極
閱讀教科書第34頁的課文,欣賞教科書上的珠穆朗瑪峰和中國登山
教師講述中國登山英雄攀登珠峰的光輝事跡。
5.教師總結本課,布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要準備好與本課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和資料。
2.要準備好地球儀、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3.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
家庭作業
1.閱讀教科書第35頁介紹的兩位探險家。
2.完成教科書第35頁“我最佩服的探險家”。
評價建議
1.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并記錄下來。
2.對學生的書面作業給予評價,并且可以擇其優秀者在后面的課上宣讀
主題二
課題1 到純子學校看一看
教學目標
1.透過一所普通的日本小學校,了解日本的社會概況、日本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意識和國際理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78~79頁。
教學準備
1.有關日本社會發展、民俗、民情的圖片和資料。
2.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教學活動及過程
2.識圖練習。從地球儀、世界政區圖或兩半球圖上找到日本的位置,
3.閱讀與思考。閱讀教科書第36頁的課文,欣賞教科書第36~3
4.閱讀與交流。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37頁上方的文字資料。引導他
師生共同交流。學生根據探究的成果介紹教科書呈現的資料中所涉及
5.教師總結/
給教師的建議
1.教師準備一些有關日本社會的發展、民俗、民情的圖片和資料。
2.準備好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3.教學中要注意幫助學生認識到日本傳統文化中有很多都是受到中國
家庭作業
預習與探究有關西亞、北非阿拉伯地區的社會狀況。
評價建議
就學生對日本的了解程度給予評價。
課題2.和阿里一同發現
教學目標
1.了解阿拉伯國家的社會概況、人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
2.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意識和國際意識和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82~83頁。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一些有關阿拉伯地區社會發展、民俗、民情的圖片和資料
2.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上一節課,我們了解了我國的東鄰日本的情況。這節課,
2.識圖練習。從地球儀、世界政區圖或兩半球圖上找到西亞、北非地
3.閱讀與探究。讓學生閱讀教科書第38~39頁的文字,欣賞教科
思考:(1)阿拉伯人從事什么農業?(2)阿拉伯地區最發達的工
(3)
4.交流與講解。學生根據前面活動的結果,盡可能充分地討論有關阿
5.教師小結,布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要準備好有關阿拉伯地區農業、工業經濟發展和發達的古老文明傳
2.要準備好地球儀、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家庭作業
預習與探究關于非洲地區的社會狀況。
評價建議
就學生對西亞、北非阿拉伯國家的了解程度給予評價。
課題3.漫步神氣的非洲熱土
教學目標
1.了解非洲的社會概況和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開放意識和國際理解
3.通過對小蒂皮事跡的了解,樹立愛護人類生存環境的意識。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86~87頁。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一些有關非洲的環境、社會狀況的圖片和資料。
2.世界政區土、兩半球圖。
教學內容及過程
1.導入。“上一節課,我了解了西亞和北非的阿拉伯國家和地區的情
2.識圖練習。在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上查找蘇伊士運河埃及、非洲
3.閱讀與探究。閱讀教科書第40頁的課文,欣賞教科書第40頁的
思考:(1)赤道橫穿了非洲大陸,那么非洲應該是什么樣的氣候特
4.交流與講解。學生根據前面的活動開展討論:非洲的氣候環境特點
5.自由交流。根據平時從課外書籍或影視節目中了解的知識,談談非
6.閱讀與討論。閱讀教科書第41頁的課文,欣賞本頁出示的圖片,
7.教師小結本課內容,布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要準備好有關非洲環境、社會狀況的圖片和資料。
2.要準備好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3.教師中要注意訓練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
家庭作業
預習與探究關于歐洲地區的社會狀況。
評價建議
就學生對非洲,尤其是對非洲野生動物的了解程度給予口頭評價。
課題4.走訪格林和安徒生的故鄉
教學目標
1.了解歐洲的社會概況和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開發的國際意識和國際理解。
教科書分析
參見92~93頁。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一些有關歐洲環境、社會狀況的圖片和資料。
2.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從遼闊的非洲大陸向北穿過地中海,就來到了歐洲。作為
2.識圖練習。閱讀教科書第42頁最上方的文字,在世界政會圖、兩
3.閱讀與探究。閱讀教科書第42~43頁的課文,欣賞教科書第4
思考:(1)歐洲有怎樣的氣候特點?(2)德國的環境和社會風貌
4.交流與講解。學生根據前面的活動,對以下問題充分展開討論:(
5.自由討論。通過閱讀教科書第43頁豆博士的話展開討論,也可以
6.教師總結,布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要準備好有關歐洲環境、社會狀況的圖片和資料。
2.要準備好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3.教學中對歐洲其他國家的介紹,不要搞成地理知識介紹;只要側重
家庭作業
1.完成教科書第43頁“我所了解的歐洲國家。”
2.預習與探究關于俄羅斯的社會狀況。
評價建議
對學生的“我所了解的歐洲國家”給予等級評價。
課題5.雙頭鷹瞭望的國土
教學目標
1.了解俄羅斯的社會概況、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意識和國際理解。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96~97頁。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一些有關俄羅斯經濟發展、社會狀況的圖片和資料。
2.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上一節課,透過格林和安徒生的家鄉,我們了解的只是部
2.識圖練習。在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上查找俄羅斯的位置和范圍。
3.閱讀與探究。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44~45頁的課文,欣賞教科
思考:(1)俄羅斯的國旗、國徽有什么含義?(2)俄羅斯有怎樣
(4)
4.交流與講解。讓學生根據前面活動充分展開討論,教師根據學生討
5.自由討論。教師引導:“俄羅斯是我國的近鄰,兩國人民有著長久
6.教師總結,布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要準備好有關俄羅斯經濟發展、社會狀況的圖片和資料。
2.要準備好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3.教學中對俄羅斯的介紹,不要搞成地理知識介紹,也不要面面懼到
家庭作業
預習與探究關于北美洲的社會狀況。
評價建議
就學生對俄羅斯的了解程度給予口頭評價。
課題6.遼闊的北美大陸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北美的社會概況和人民的生活,了解北美大陸有著眾多民
2.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意識和國際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02~103頁。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一些有關美國、加拿大經濟發展、社會狀況的圖片和資料
2.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在大西洋的西海岸,還有兩個大國——美國和加拿大。那
2.識圖練習。在世界的政區圖、兩半球圖上查找北美大陸美國和加拿
3.閱讀與探究。閱讀教科書第46~47頁小文的表姐——玲華的來
思考:(1)美國的首都華盛頓和大城市紐約的情況。(2)美國的
4.交流與講解。學生根據前面的活動充分展開討論,教師根據學生討
5.自由討論。閱讀教科書第47頁的“資料標識”的內容,以自由發
6.教師總結,布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要準備好有關美國和加拿大經濟發展、社會狀況的圖片和資料。
2.要準備好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3.教學中對北美大陸的介紹,不要搞成地理知識介紹,也不要面面俱
家庭作業
讀圖練習:在世界地圖或兩半球圖上熟悉查找“環繞地球看世界”中
評價建議
就學生對美國和加拿大的了解程度給予口頭評價。
課題7.足球和桑巴舞的熱土
教學目標
1.了解巴西的社會概況、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意識和國際理解。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06頁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一些有關巴西經濟發展、社會狀況的圖片和資料。
2.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如果從中國的東海乘船出發,向東南航行,就到了位于太平
2.識圖練習。在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上查找巴西的位置和范圍,教
3.閱讀與探究。閱讀教科書第48頁的課文和其他文字,欣賞照片和
思考:(1)巴西有怎樣的氣候特點?(2)巴西的環境和社會風貌
4.交流與講解。學生根據前面的活動,充分展開討論:(1)我所熟
5.自由討論。閱讀教科書第48頁豆博士的話,可以分別就南美洲其
6.教師總結本課,布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要準備好有關巴西環境、社會狀況的圖片和資料。
2.要準備好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3.教學中對巴西和其他南美國家的介紹,不要搞成地理知識介紹;只
家庭作業
預習與探究關于澳大利亞的社會狀況。
評價建議
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
課題8.羊背上的國家
教學目標
1.了解澳大利亞的社會概況、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意識和國際理解。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11頁。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一些有關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社會狀況的圖片和資料。
2.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在世界七大洲中,大洋洲基本處于南半球,誰知道在大洋洲
2.識圖練習。在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上查找澳大利亞的位置和范圍,
3.閱讀與探究。閱讀教科書第49頁的課文和其他文字,欣賞照片及說
思考:(1)澳大利亞有怎樣的氣候特點?(2)澳大利亞的環境和
4.
5.
6.
給教師的建議
1.要準備好有關澳大利亞環境、社會狀況的圖片和資料。
2.要準備好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3.教學中猤澳大利亞和其他大洋洲國家的介紹,不要搞成地理知識介
家庭作業
1.總結這一主題的學習內容。
2.搜集有關滅絕動植物的資料。為下一課作準備。
評價建議
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
主題三
課題1.地球屬于誰
教學目標
1.學習簡單的食物鏈知識。
2.初步了解物種滅絕的事實。
3.理解自然界不同事物之間普遍的相互依賴關系。
4.思考并且形成人類對自然界的正確態度。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18~120頁。
教學準備
1.在課前,可以請全班或部分學生找一找有關動植物滅絕的資料(也
2.教師準備一些有關動植物滅絕的資料。
3.教師應當聯系本地區實際,找一找在本地區已經消失或者已經瀕危
第一課時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教師朗讀教科書第50頁的課文,然后說明:課文中提到
2.閱讀與討論。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50頁的課文,然后通過下列問
3.小組討論。教師朗讀教科書第50頁下方的“令人深思的數學”,
4.全班交流。每個小組輪流向全班介紹。教師也可以向全班做介紹,特
5.全班討論。全班學生自由討論,教師應特別引導學生思考:隨著物種
6.教師簡單小結本課內容,布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目前,多種科普讀物中都有關于動植物滅絕的介紹,教師可以實現
2.學生介紹的物種中,有的物種滅絕的原因可能與人類活動無關,比
3.有關“怎樣與其他生命友好相處”的討論是開放式的,事實上,至
家庭作業
1.布置學生寫一篇感想。
2.預習教科書第51頁有關生物鏈的內容。
評價建議
1.對學生的小組介紹進行評價。
2.對學生所寫的感想給予書面等級評價,并選擇優秀的后面的課上向
第二課時
教學活動及課程
1.
2.
3.
4.
給教師的建議
1.
2.
3.
家庭作業
如果探究和辨論的時間較長,可以將教科書上“藏羚羊的守護神”的
評價建議
觀察學生在各項活動中的表現并做記錄。
課題2.水的危急
教學目標
1.
2.
3.
4.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27~129頁。
教學準備
1.
2.
3.
教學活動及過程
1.
2.
3.
教師強調,介紹時要能夠詳細具體地加以說明。
例如:我是海河,發源與太行山和燕山,流入渤海,在我地流域中,
4.
5.
布置家庭作業:每個學生自己創作一條(幅)宣傳節約水、珍惜水的
給教師的建議
1.
2.
3.
家庭作業
完成節約水、愛護水的宣傳標語或者圖畫。
評價建議
1.
2.
課題3.播種綠色
教學目標
1.
2.
3.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34~137頁
教學準備
1.
2.
教學活動及過程
1.
2.
(曾經聽說過或者經歷過沙塵暴嗎?能夠就聽說的或者自己的經歷描
(這些羊怎么了?許多媒體曾經報道這些羊的事情,有同學聽說過嗎
總之,沙塵暴和羊穿衣,都食對我們人類的警告:對綠色的破壞已經
3.
以前聽說過馬永順的故事馬?
人們為什么咬為馬永順修建塑像和墓碑?
教科書上講的“曾經的教訓”是指什么?(教師提示學生,其實過去
以前聽說過牛玉琴的故事嗎?(或者事跡相似的其他人。)
牛玉琴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環境變化過程?(曾經是“風吹草
牛玉琴的事跡說明了什么?(人類能夠破壞環境,但也可以保護和恢
4.馬永順和牛玉琴的行為,不僅播種綠色,也播種了希望。
給教師的建議
1.如果有可能,請當地有關部門來介紹本地區的有關情況,如林業部
2.盡可能搜集一些本地區的有關情況,穿插進教學活動之中。
家庭作業
觀察家中垃圾的種類。
評價建議
觀察學生在教學中的表現,并做記錄。
生活中的垃圾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R”符號,并了解其所代表的含義。
2.進一步形成對待垃圾的正確態度和行為習慣。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40~141頁。
教學準備
1.教師在課前檢查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情況,要保證有半數以上的學
2.教師準備一些關于垃圾對環境危害的資料,供學生在小組討論時參
3.與大隊輔導員或班主任聯系,與當地垃圾處理機構或者環境保護部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垃圾對于學生來講并不陌生,但學習有關垃圾的內容時,教
2.小組探究。將學生分成小組,根據家庭作業的觀察結果展開討論,
3.全班交流。每個小組向全班報告自己的討論結果。教師適當提示,
4.閱讀與討論。請學生觀察教科書第61頁的垃圾處理圖,以自由發
現代化的垃圾處理過程運用許多高新技術,工藝復雜,六年級學生尚
5.問題解決。閱讀教科書第61頁的3個“R”,教師依此與學生討
6.教師總結。對本課學習進行總結,特別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
給教師的建議
1.如果可能,可以與少先隊和班會活動結合進行,帶學生去比較先進
2.可以從環境保護部門或者大學、研究機構邀請專門從事有關工作的
家庭作業
1如果可能,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了解本地區的空氣質量預報。
2.向家長介紹3個 “R”及其含義。
評價建議
1.針對每個小組的發言進行評價。
2.對學生在小組活動和全班討論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課題5.凈化空氣,保護環境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空氣質量的知識。
2.提高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3.初步了解和接受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46~149頁。
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了解本地區空氣質量狀況,特別是主要污染物的來源。
2.檢查學生完成家庭作業1的情況。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62頁上方的文字,并提問學生:“本
2.小測驗。請學生完成教科書第62頁的小測驗——寫在另外的紙上
3.閱讀與理解。教師說明,就在十年前,“空氣質量報告”還是個新
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62頁的兩個小故事,并讓學生以自由發言的形
4.小辯論。讓學生閱讀教科書第63頁的幾段說明文字。教師講解:
教師說明,以該不該發展家庭汽車為題,全班進行一次辯論活動。正
具體的做法是:同桌的兩個同學為一組,選擇任何一方,參考教科書
如果學生回答有明顯遺漏,教師給予補充。
教師宣布:“全班同學基本正確地完成了這個小測驗,說明同學們對
5、教師講解。教師對學生的辯論發言進行評價,肯定學生的各種不同
6.教師小結,布置家庭作業。
家庭作業
1.根據教師在黑板上的板書,將小測驗的正確結果填寫在教科書上。
2.向家長或其他成人了解什么是可持續性發展。
第六單元
主題一
課題1.對立,還是溝通
教學目標
1.知道家庭成員之間應該相互溝通、相互關愛、平等對待。
2.學習正確處理自己與家長之間的矛盾。
3.初步掌握一些溝通的技巧。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56~159頁。
教學準備
教師事先了解所教班級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家長之間的主要矛盾及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可以讓學生閱讀教科書第66頁的文字,然后向學生提出問
2.教師講解:“同學們有這樣的感受并不奇怪,部分原因是父母對你
3.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科書第67頁上的六條解決問題的方法
4.同桌討論。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科書上小文的做法和樂樂的父母寫
5.全班交流。請學生說說他們解決類似問題的一些做法。
6.總結。教師講解:“心靈的溝通是解決矛盾的重要渠道,歲著年齡
家庭作業
1.根據課堂上的討論,完成教科書第69頁下方的填空作業。
2.完成教科書第69頁的“愛家三字經”。
評價建議
對學生的家庭作業2進行等級性評價。
課題2.煩惱,還是化解
教學目標
1.
2.
3.
教科書分析
1.
2.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教師講解:“隨著年齡的增長,同學們不僅在家庭生活中感
2.閱讀與討論。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70頁的課文——“小文的煩惱
3.講解與作業。“在生活中,每個同學都會有高興的時候和不高興的
4.全班交流。以自由發言的形式,交流自己所完成的表格。
5.自由討論。教師引導:“從同學們的發言中可以看到,積極的情緒
6.教師小結,布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男女同學相處的問題是比較敏感的,教師應
2.在自由討論時,教師可以用“自己”的經驗參與討論,向學生介紹
3.教師可以用提問方式,要求學生對小文的煩惱給出有益的方法,說
4.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調節情緒的方法,教師要做出及時反饋,特別
家庭作業
根據討論,完成教科書第72頁的填空。
評價建議
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書面評價,可以鼓勵為主。
課題3.接受,還是拒絕
教學目標
1.
2.
3.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69~171頁
教學準備
1.
2.
教學活動及過程
1.
2.
小組討論:當你遇到這樣的事情會如何面對?請各小組表演出來供大
閱讀教科書74~75頁的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參與”虎子小組的討論,對他們的意見和
3.
給教師的建議
1.
2.
3.
家庭作業
課后與自己的親友交流學習本課的感受。
評價建議
觀察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學習進展,對認識有提高的學生給予表揚。
課題二 學做有道德的小公民
課題1.為我尊敬的人畫像——小畫家在行動
教學目標
1.
2.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74~175頁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活動所需要的材料。
教學活動及過程
1.
2.
3.
4.
5.
給教師的建議
1.
2.
3.
課題2.尋找生活中的道德細節——小記者在行動
教學目標
1.
2.
3.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78~179頁
教學準備
教師在課前通過“不是我扔的”這一故事,了解學生可能產生的想法
教學活動及過程
1.
2.
3.
4.
5.
給教師的建議
1.學生對“不是我扔的“這一故事的理解,很可能會十分關注叔叔是“
1.認識水平受局限,針對學生的相互評價,可能會出現偏激或不屬實的
家庭作業
看了同學給自己寫的評價,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評價建議
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并做記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