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皤灘古鎮(zhèn)位于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皤灘鄉(xiāng),距仙居縣城西約 25千米處。早在公元998年前,這里就因水路便利成為永安溪沿岸一個繁華的集鎮(zhèn)。皤灘古鎮(zhèn)是我國古代江南山區(qū)農(nóng)村古鎮(zhèn)文化的典型縮影,也是研究我國古代農(nóng)村集繁榮興衰的不可多得的典型資料。
交通指引: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皤灘鄉(xiāng)省道公路臨石線。
景點介紹:皤灘古鎮(zhèn)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qū),是一個保存完整的商貿(mào)古鎮(zhèn),現(xiàn)存一條東西長2公里,呈“龍”型彎曲有致的古街,街兩旁唐、宋、元、明、清等古代風格的建筑保存完整,店鋪、碼頭、客棧、戲臺、妓院、賭場、當鋪、書院義塾、祠堂廟宇一應俱全。皤灘乃永安溪獨一無二的五溪匯合點,即朱姆溪、萬竹溪、九都坑溪、又黃榆坑同點匯入永安溪,故皤灘有夜觀五月(指五個月亮倒影)之景。皤灘又是水陸交匯之地。沿靈江、永安溪的水路在皤灘攏岸,通往浙西的蒼嶺古道也在皤灘起步, 這種連接東南沿海與浙西內(nèi)陸的優(yōu)越地理位置,它是鼎盛的清朝中期,皤灘古鎮(zhèn)頗具規(guī)模,主街道呈“龍”形,鵝卵石鋪嵌,彎曲有致,長達2公里,街面石板柜臺比比皆是:除“水埠頭”外,鎮(zhèn)內(nèi)還分布著“埠頭”五處:武義埠、東陽埠、縉云埠、永康埠和公埠。古鎮(zhèn)區(qū)集中大量明清古建筑群,豐富多樣,有商家老店、民居古宅、妓院賭場、書院義墊、祠堂廟宇。自民國初期起,由于交通條件的變異及天災人禍,皤灘古街逐漸蕭條,特別是鐵路通車,使皤灘鹽路失去了原有的功能,皤灘市面也風光不再,但主體建筑與結(jié)構(gòu)卻保持完好。
春花院位于皤灘中間最繁華的地段,是一處開張于明清時期,至今保存完好的妓院。有房30多間,大小天井三個,后花園一個,占地五畝多。臨街正門旁的柜臺一側(cè)還豎著“色賽春花”的招牌。“色賽春花”四字的意思是:這里的小姐容貌秀麗嬌美,賽過春天盛開的花朵。 春花院的建筑與古街上別的建筑不同,帶有古代妓院的特色。 正堂屋檐下的地面上,用鵝卵石鑲嵌成九個銅鈿,環(huán)環(huán)相扣,暗示這里是有錢人來的地方,中間是一朵鮮花,暗示這里的姑娘十分漂亮;還有一種說法,這朵鮮花,象征著姑娘的芳心,只要你有錢,就能得到它。 正堂檐下的角柱上雕飾著雙喜字樣,意思是你踩上腳下的九連環(huán),得到小姐的芳心,你一定會大喜過望的。 正堂八扇大門上的漏窗交條中心都有一組雄雌配對的動物,也反映了古代妓院的建筑特色。 中院的廂房為喝茶聽歌的廂房,相當今天的包廂。梯形的天井用鵝卵石鑲嵌成雙獅爭錢的圖案。后花園過道的天井又是一幅九連環(huán)疊錢圖案,其銅鈿直徑為一米以上。這些圖案都意味著這里是有錢人才來的地方。
古街形似一條龍,西龍頭,東龍尾,中段彎曲成龍身。龍頭所對是五溪匯合點,這究意是巧合還是古人的圖騰崇拜“臆造”,還有待考證。而龍尾所在處至令還矗立著一座國內(nèi)罕見的磚雕 坊,高3.5米,跨度8米,磚頭的外表上刻著一組組玲瓏剔透、栩栩如生的龍鳳、麒麟、仙鶴、仙 鹿、花卉、人物等圖案。古街兩旁至今還保保存著二百六十多家店鋪,其中當時勾欄院招牌“色賽春花”四個大字還隱約可見。古街除了店鋪外,還有不少書香門第,其中以長門堂和何氏里門堂為突出。長門堂門庭結(jié)構(gòu)整齊大方,在正堂屋檐下懸掛著一塊清雍正年間的匾——“貽厚堂”,堂屋里還懸掛著一塊由清吏部待郎齊召南書寫的“洛社名高”的匾額。何氏里門堂,其地域代表性不亞于北京的四合院。整座建筑樓軒相連,廊廡回環(huán),雕梁畫棟,古樸典雅。原廳堂正中懸掛一塊鑲貼真金的“大學士”匾。現(xiàn)今何氏家族還珍藏著清代“大學士頂冠”與“服飾”。
門票 :
50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相關(guān)文章 江南古鎮(zhèn)系列
青浦金澤 七里山塘 高遷古民居 江蘇震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線路圖
門口售票處

這是出口,也可以當“進口”的。
檢票處


這個地方也許沒有人檢票
龍型街道
春花院內(nèi)部
春花院



春花院

隨便走走
仙居八大碗分別是采荷蓮子、湘子海參、鐘離翻碗肉、國舅泡鲞、洞賓大魚、鐵拐敲肉、仙姑肉皮泡、國老豆腐. 仙居傳統(tǒng)“八大碗”歷來是仙居民間招待賓朋的正統(tǒng)菜譜,它選料地道,制作講究,排列嚴謹,適用廣泛,文化淵源深遠,是仙居地方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精典。 “八大碗”分上四碗和下四碗,上四碗分別為:蓮子(或白扁豆)、海參(或肉參)、魚膠即魚瓢(或敲肉)、翻碗肉;下四碗分別為:筍(或茭白、筍干)、炒肉(即豆腐條炒肉絲或香菇)、羊肉(或墨魚絲)、大雜燴(也稱腸什即豬肚、豬腸等加豆腐:切成不規(guī)則形狀)。具有仙居特色的泡鲞和肉皮泡在“八大碗”之外,菜肴上齊后用青菜洗口。 稱仙居傳統(tǒng)菜譜為“八大碗”,寓意吉祥,“八”在中國文化中為吉祥之數(shù)。中國的古典文化中以陰陽、五行、八卦為綱,從而在后天八卦中延生出第八卦為坤(≡≡),坤為地、為母、為牛、為眾多,又加上“八”是偶數(shù)中的最大數(shù),所以寓意出眾多的吉祥之說。道教文化源遠流長,塑造出具有多方代表的“八仙”,吃飯的桌稱為“八仙桌”,正方形,邊長三尺六 (魯班尺)即 1公尺,坐的四條凳長四尺(魯班尺)稱四尺凳,每方坐二人,共座八人,上一席菜“八大碗”,上十六至二十四個菜,民間統(tǒng)稱“八大八細”。
米行

古街

水埠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相關(guān)文章 江南古鎮(zhèn)系列
青浦金澤 七里山塘 高遷古民居 江蘇震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