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學復習題 一、填空 1、
關于心理的本質,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心理是 大腦 的機能,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2、現代心理學是以科學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以及他們活動規律的科學。 3、從信息加工的角度考察知覺,可以認為知覺是人腦對感覺信息的組織和解釋過程。 4、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稱為感受性。 5、整個記憶過程包括識記、保存、再現三個基本環節。 6、按照信息加工理論,記憶就是人腦對得到的信息進行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 7、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揭示了遺忘過程的規律,即:遺忘過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之后的最初時間遺忘的最快,之后逐漸減慢,最后幾乎不再遺忘,即遺忘速度“先快后慢” 8、思維作為認知過程的高級階段,具有間接性、概括性兩個特征。 9、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選擇性和集中性。 10、要產生感覺,刺激必須達到一定的程度,這種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叫絕對感覺閾限,對這種最小刺激量的感覺能力叫絕對感受性。 12、情緒與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與自身需求之間關系的反映。 13、斯皮爾曼提出的能力的二因素說認為,能力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構成的。 14、性格是個人對待客觀現實的穩固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 15、社會和教育向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青少年原有心理水平之間的矛盾,構成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內部矛盾,形成其心理發展的動力。 16、在青少年的思維發展中,抽象邏輯思維日益占主導地位。 17、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服從的產生有兩大基本原因,一是合法權利 ,二是責任轉移。 18、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選擇性和集中性。 19、氣質是人的心理活動動力方面的特征。 20、英國心理學家斯皮爾曼提出,能力是有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構成,故其觀點被稱為二因素說。 21、心理發展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穩定性和可變性幾個基本特征。 二、單項選擇題 1、在研究者控制的情境下系統地操縱某種變量,考察此種變量對其他變量產生的影響,從而探索心理活動規律的研究方法是( B
)。 A.觀察法 B.實驗法
C.調查法 D.測驗法 2、以下心理現象中,不屬于心理過程的是( B )。 A.意志 B.動機
C. 感覺 D.情緒 3、在色覺中,紅、黃、橙等顏色容易引起人們溫暖的感覺,這是感覺的(
D )現象。 A.適應 B.對比
C.相互影響 D.聯覺 4、廚師做菜時由于經常品嘗,后面做的菜會越來越咸,這是(
A )作用的結果。 A.感覺適應 B.感覺對比
C.感覺相互作用 D.聯覺 5、研究表明,解決問題的效率和動機強度之間的關系呈(
D )曲線。 A.正相關 B.負相關
C.U型 D.倒U型 6、在看了小說《紅樓夢》后,人們頭腦中都會出現賈寶玉、林黛玉的形象,這是(
C ) A.無意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創造想象 7、人處在(
B )狀態下時,往往會產生“意識狹窄”的現象。 A.心境 B.激情
C.應激 D.理智感 8、在看過小說《紅樓夢》后,我們的頭腦中出現了賈寶玉、林黛玉等形象,這種想象是( D
) A.幻想 B.理想 C.創造性想象
D.再造性想象 9、學生上完語文課后,需要迅速將心理活動的對象改變到下一節的數學課的內容上,這是注意的( D )現象。 A.穩定 B.分散 C.分配
D.轉移 10、遭遇挫折后,屬于妥協的表現形式的是( D ) A.補償 B.逆反 C.退化行為
D.自我安慰 11.“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反映了( A )類型的動機斗爭。 A.雙趨 B.雙避 C.趨避
D.回避 12.大學生上課時可以一邊聽講一邊記筆記,這反映了注意的(
C )特性。 A.廣度 B.穩定
C.分配 D.轉移 13、性格是由許多個別特征組成的,根據性格的本質,這些性格特征可以分為性格的( A )兩大方面。 A.態度特征和行為特征 B.理智特征和情緒特征 B.意識特征和無意識特征 D.外在特征和內在特征 14、強、平衡、不靈活的高級神經活動特點表現出的氣質類型是(
C )。 A.膽汁質 B.多血質
C.粘液質 D.抑郁質 15、“三個和尚沒水吃”描述的是( C )現象。 A.去個性化 B.個體社會化
C.社會懈怠 D.從眾 16、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謂的“隨大流”,即在行為和認知上傾向于與群體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現象,心理學上稱為( B )現象。 A.服從 B.從眾
C.去個性化 D.社會化 17、以下不屬于群體的是( C )。 A.同一個班級的同學 B.一支足球隊的成員 D.一輛公共汽車上的乘客
C.班級中幾個談得來的同學組成的“小圈子” 18、青少年期是指( D )這個年齡階段 A.15~18 B.12~ 19、“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屬于( A )式的動機斗爭。 A.雙趨 B.雙避
C.趨避 D.利弊 20、心理學研究表明,短時記憶的容量大約為(
D )組塊。 A.5~7 B.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