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分
- 1663
- UID
- 201109
- 閱讀權限
- 180
- 在線時間
- 63小時
- 論壇幣:
- 709 元
- 最后登錄
- 2011-2-28
- 精華
- 0
- 好友
- 21
- 帖子
- 98
- 職務
-
- 論壇幣:
- 709 元
|

牛羊寄生蟲病防治程序化的初探 牛羊寄生蟲病程序防治模式是一項綜合防治新技術, 改變了過去傳統的防治方法 , 使單寄生蟲防治改為主要寄生蟲整體的有序防治零星間斷的治療改為組織連片的預防措施牛羊群的寄生蟲得到面驅治和預防,提高了合防治效果。 1寄生蟲的流行規律 寄生蟲的傳播和流行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動物三個方面的條件,同時還受 自然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2寄生蟲的生活史 寄生蟲寄生蟲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全部過程稱為生活史。體內的各種寄生蟲,常常是通過牛羊的血液、 糞便、尿液及其他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將寄生蟲生活史的某—個階段(如蟲體、蟲卵或幼蟲)帶到外界環境中,再經過一定的途徑侵入到另一個宿主體內寄生,并不斷地循環下去,經口、皮膚、接觸(如羽螨虱)及卵內等感染。 3診斷要點 3.1臨床癥狀 一般表現消瘦、貧血、黃疸、水腫、營養不良、發育受阻和消化障礙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癥狀,雖然不具有特異性,但可作為發現寄生病的參考。 3.2流行因素 了解發病情況,為確立診斷提供依據 3.3尸體剖檢 寄生蟲病的傳播和流行動剖檢觀察其病理變化,尋找病原體,分析致病和死亡原因, 有助于正確診斷。 3.4發生和流行條件 包括傳染源(帶蟲者、保蟲宿主、延續宿主等)、 易感動物以及相應的外界環境條件(溫度、濕度、光線、土壤、植被、飼料、飲水、衛生條件、飼養管理,宿主的體質、年齡,中間宿主及保蟲宿主存在等)。 4藥物選擇 目前市場上有伊維菌素、阿維菌素、丙硫咪唑等藥物,其特點是抗蟲譜廣,對絕大多數線蟲、外寄生蟲及其它節肢動物有很強的驅殺效果,但對蟲卵無效。在臨床應用中具備以往抗寄生蟲藥不可替代的優點,其一是通過內服防治體內外寄生蟲;其二是不與其它驅蟲藥產生交叉抗藥性。 近年獸醫科技工作者進一步研制,采用阿維菌素和伊維菌素與苯丙咪唑合劑,擴大了驅蟲范圍和驅蟲效果。 阿維菌素和伊維菌素分為片劑、針劑、粉劑等。片劑是5毫克/片,采用口服,每35千克體重用藥2片;針劑一般為5毫升(0.05克)裝的油劑,采用皮下和肌肉注射(切勿靜脈注射)每千克體重0.02毫升;粉劑通常灌服或拌料,每千克體重0.3克。 5使用程序 每年堅持對大群驅蟲2次,春季(2-3月)采取幼蟲驅蟲技術,阻止“春季高潮”的出現;秋季(8-9月)驅蟲,防止成蟲“秋季高潮”出現并且減少幼蟲的“冬季高潮”。寄生蟲嚴重的地區,在 5-6月可再增加1次驅蟲,避免冬春季發生體表寄生蟲病。 幼畜一般在當年8-9月進行首次驅蟲,保護羔 羊和犢牛的正常生長發育。另外,由于斷奶前后的幼畜受到營養應激,易受寄生蟲的侵害,因此,此時要進行保護性驅蟲。 母畜在接近分娩時進行產前驅蟲,避免產后 4~8 星期發生糞便蠕蟲卵“產后升高”現象。寄生蟲污染嚴重地區必須在產后 3~4星期進行驅蟲。 6注意事項和建議 阿維菌素和伊維菌素針劑是油劑而非水制劑,所以注射器內不得有水,切忌與水針劑配伍和大劑量使用,以免發生中毒,一旦中毒應及時進行搶救。孕畜用藥應嚴格控制劑量,按正常劑量的2/3給藥比較安全,并且避免擠壓等機械性流產因素。為慎重起見,牛和羊用藥 14日后方可宰殺食外寄生蟲7-10日后重復用藥1次,感染特別嚴重的14天后還可以再重復用藥一次,以鞏固和提高療效,同時搞好病原的鑒別診斷,視牛羊體重,準確用藥。 畜群有吸蟲和絳蟲但無體外寄生蟲感染時, 可直接需選用丙硫苯咪唑片進行驅蟲, 經濟又高效。如果畜群有吸蟲和絳蟲又有體外寄生蟲感染時,選擇阿維菌素和伊維菌素與苯丙咪唑合劑效果較好。一般認為,寄生蟲嚴重感染時,采取針劑療效更為顯著。因此使用時應當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選擇適當地劑型。 作為程序化防治必須強調整體性。研究表明,同群中亞臨床的寄生蟲的侵襲也同樣引起相應的損失。因此,不能只對生長不良、已表現寄生蟲病臨床癥狀的動物驅蟲。驅蟲后含有崩解蟲體的排泄物任意散布,會嚴重污染環境。為保證驅蟲效果、防止環境中寄生蟲卵的重復感染,發揮驅蟲藥的最大經濟效益,驅蟲時必須注意環境衛生,妥善處理畜群排泄物,對糞便中的寄生蟲卵進行定期監測和堆積發酵處理,徹底打斷寄生蟲的生物鏈。 牛羊寄生蟲病程序化防治模式采取了最新的抗寄生蟲藥,安全高效、使用方便,同時根據寄生蟲 自身的繁育特點進行程序化驅蟲,效果更為明顯,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建議大面積使用。 舍飼養殖牛羊每個季度堅持選擇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驅蟲一次,使用后牛羊毛色光亮,生長發育良好,還可降低牛羊外寄生蟲病的發病率,減少牛羊皮張的經濟損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