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的話題,總是每一個孩子到了適齡年齡的父母所關注的,甚至有的在寶寶很小時,就已經開始考察、關注,如何選一個好的幼兒園,如何讓孩子順利地度過入園適應期,孩子什么時候上幼兒園比較好。。。。。。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在困擾著大家。我也不例外,我也經歷過這些,于是當博友發紙條問我有關事項時,覺得這真是一個無法粗略說明的問題,承諾了會另寫篇文章來解答,可是我這慢速度,一拖又是一周多。
小米上幼兒園半年多了,半年前小米2歲9個月,上的是小托班;今年的3月1日,小米上小班了,卻又轉了一個新幼兒園。新入園、轉園、入園適應,各種階段小米大概都經歷過了。也是在這半年多的過程中,我對于入園問題,有了更深的體會。
除了對于幼兒園的選擇,個人認為,父母更該關注以下幾件事:
1、什么時候上幼兒園比較好----孩子準備好了嗎?
如果到網上一搜,你可以會看到諸如孩子晚上幼兒園的N多好處,又或是孩子早上幼兒園的N多好處。。。。。反正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也因此,很多博友最大的困擾,就是孩子到底什么時候上幼兒園比較好呢?甚至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在自己家里無事可作,到了幼兒園可能會學一點東西,可能會和別人相處得更好,于是想要把孩子早些送幼兒園去。
其實我覺得,孩子什么時候上幼兒園,還是應該看孩子的狀態,看孩子是否已經能夠比較好地適應在幼兒園獨立生活。也就是看孩子的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狀態如何。
小米生下來后,我就一直堅持能讓小米晚上幼兒園就盡量晚上,至少也得3歲以后。不過最終,小米以2歲9個月的“低齡”上了幼兒園的小托班。我考慮的因素主要是此時的小米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自理能力----能很好地控制大小便;能自己穿脫衣褲,能自己穿脫襪子和鞋子,還能準備地分清左右;能自己吃飯,熟練地運用筷子和勺子;午睡時能自己入睡,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當然舔枕頭這個習慣是非常之不良好
)。。。。。。這些基本的自理能力可以幫助她很好地適應幼兒園里的日常生活。
而在心理方面,小米在面對陌生人時,稍加引導就能夠大方地應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愿意和小朋友好分享;喜歡充當一個大姐姐的角色,對弱小者會抱以同情幫助的態度;喜歡玩角色扮演游戲;喜歡唱歌跳舞;相對來說,性格算是比較開朗的。
擁有這些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相對優勢,小米在適應幼兒園的過程中就少了許多眼淚和糾結。即使是在大家公認最困難的入園第二周的適應期時,也總是自己擦干了眼淚和我們說再見。
所以不管你是打算晚送還是早送孩子入園,先觀察一下孩子的狀態,作出判斷后再做決定吧。如果孩子在這兩方面都未能達到,入園時就會相對困難些,糾結的過程也會更長些。小米原來的班上就有一個男孩,始終無法適應,在長達半年的過程中,幾乎每天都在哭,老師們想盡辦法也無法改變。
2、上半天班還是上全天班
有的父母想早些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但又擔心孩子年齡比較小,所以就打算先讓孩子上半天班,等孩子適應后再上全天班。這也許算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但是個人認為,還是上全天班的好。在我所知道的許多地方的幼兒園,普遍都會這么建議你,孩子還是一次性上全天班比較好。先上半天,再上全天,等于要讓孩子適應兩次。當孩子習慣了中午就可以離園時,忽然又改成要全天呆在幼兒園,再一次的適應,會讓孩子對于下午的那半天感覺更難捱。所以小米上幼兒園時,還不足小班的年齡,只是先上小托班,但也是一開始就上全天了。
3、孩子初入園,家長陪還是不陪
這同樣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家長相陪,讓孩子在適應新環境時能更快地融入,也不會有太多的害怕。可是家長相陪總有一個階段,總需要脫離這個階段。而當孩子發現家長不再相陪時,又是重新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所以如果能不陪就盡量不陪。當然,如果讓我選擇,如果幼兒園有這個制度,同意讓家長陪園幾天,估計我即使覺得不好,也還是會忍不住相陪啊!這就是天下父母心,在理智與情感之間,估計還是會選擇情感吧。
最好的方式,是盡量能讓孩子在入園前先了解一下幼兒園的環境、老師等。孩子事先了解了,適應起來就會更快。有的孩子在入園前有上親子班,這是最好的。可是沒有上親子班的小朋友,如果能建議幼兒園組織一些聯誼活動,讓孩子熟悉一下老師,也是幫助孩子更快適應的一個辦法。比如DUDU的幼兒園,在入園前就組織了待入園的小朋友參與園外活動;又比如小米現在的幼兒園,在開園前也是組織了幾場聯歡活動,讓孩子和家長先參觀教室、一起親子互動,這也是小米心心念念想去新幼兒園的原因之一,甚至為了想在幼兒園玩而不惜放棄和我們一起去看燈會。。。。。。
4、入園前與入園后的生活
入園前,父母最好先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這樣孩子在幼兒園里遇到問題時,也能及時主動地和老師溝通。而基本的自理能力也是必須自備的,如果你總是尿褲子,總是哭鬧,再好的老師也會煩吧。
此外,讓孩子對幼兒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期待,也是很有必要的。對于陌生的環境,孩子難免會感到害怕,如果在選定幼兒園后,哪怕只是帶孩子到幼兒園門口看看小朋友們上下學的情況,用充滿期待的口吻告訴孩子,上幼兒園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只有懂事的長大了的孩子才能上幼兒園。我常常會指著那些躺在小推車里的小baby告訴小米,“這些小寶寶想上幼兒園都上不了呢,只有象小米這樣,長大了,懂事了,能自己做很多事的小朋友,幼兒園的老師才會讓他們上學,幼兒園里有很多小朋友,有老師,大家可以一起玩游戲,一起聽故事,每個小朋友還有自己的小椅子、小床,多有趣啊!”。。。。。。在種種的描述,讓小米感覺到,上幼兒園是一件驕傲的事,而不是分離。
在臨近上幼兒園前,最好能把孩子的作息時間與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調整一致,畢竟在幼兒園里,吃喝睡的時間連得都很緊,通常在下午5點之間就把所有的事都解決了。調整好作息時間,也能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入園前最好能夠多帶孩子四處走走,讓孩子接觸不同的環境、人群,盡量讓孩子在各種場合里能夠大方應對,也有助于孩子日后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很多博友在看到小米的入園適應,都認為她的陽光心態,和經常與我一起四處游玩有莫大的關系。
待孩子入園后,要更關注孩子的情緒,但也不能太驕慣孩子。讓孩子覺得和平常的生活沒什么變化是最好的。剛入園的孩子難免面臨分離焦慮,多和孩子聊聊天,多和老師、其他家長溝通,最重要的,是如果能夠幫助孩子在幼兒園里找到一個新朋友,孩子的分離焦慮就會減輕許多,在幼兒園里的日子也會快樂許多。小米上小托班時,看到一個比她小的小朋友天天哭,小米同學就去安慰她、照顧她,然后兩人成了好朋友。每天上幼兒園可以見到新朋友,這成了她在初入園時期去幼兒園的一個最大動力。而現在轉園后,小區里的孩子們多半也都轉到了新的幼兒園來,雖然平時玩得比較少,但至少是認識的,也讓小米在新園里的生活不孤單。
而當孩子因為分離焦慮而哭時,只要沒有意外,父母盡可能地堅持送孩子上幼兒園,過來人都知道,這是必經的一個階段,如果幼兒園的生活吸引孩子,孩子的分離焦慮就會很快消失,如果沒那么吸引,分離焦慮消失得就慢些,但只要堅持,也讓孩子知道,每天只是和父母分開一段時間,等放學時間一到,就又可以看到家人,孩子就會慢慢適應,跨出這一步的。最怕的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讓孩子永遠有個期盼,今天也許可以不用上幼兒園,那么適應的過程就會很漫長,甚至可能一直都適應不了。小米原來的幼兒園就有這么一個孩子,一個月上不到十天,半年多過去了,還無法適應。而小米在上幼兒園初期,我在老師口中聽到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沒事的,堅持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