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博大精深,但并非高深莫測,而是與我們日常現代生活息息相關。比如吸煙多之人,鼻炎患者晚上睡覺前可生吃白蘿卜;肝火旺盛兩口子時常吵架的,可晚餐多生吃麻醬蔬菜;像本ID一樣咽炎嚴重的可中午生吃苦瓜;腎氣不足,沒有精神的,可吃喝黑豆漿;想提高生育質量的,早上可多喝豆漿;頭發脫落、易分叉的,可用姜水敷頭;用眼過度,輕度近視眼的,可多喝綠豆湯,等等。中醫講究平衡,五彩繽紛的環境和五味與人的健康密切相關。若調配得當,可健體益身,過之則不利健康。居室大紅,則易焦慮、疲勞;太多黃色易情緒激動;多食苦味易腹瀉、消化不良;常食甜食,可血糖上升,膽固醇增高,動脈硬化,易心血管疾病;過量食鹽會加重腎臟負擔、易高血壓。在前篇文章本ID說過:病,本質上其實根本不需要治療,因也是不可治療的。病是眾緣和合的,只要把其中的最重要的環境給改變過來了,這病自然就沒了。以后本ID開設《中醫養生》系列,哪天有時間又有心情,就寫一篇。今天第一篇:五官、五臟、五情、五色、五味、五行。
五官 五臟 五情 五色 五味 五行
目 肝 怒 青 酸 木
舌 心 喜 赤 苦 火
口 脾 思 黃 甘 土
鼻 肺 憂 白 辛 金
耳 腎 恐 黑 咸 水
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官,傷在五味。是故味過于酸,肝氣以律,脾氣乃絕。味過于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于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于苦,脾氣不德,胃氣乃厚。味過于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
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增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陰精的生成,來源于飲食五味,而貯藏陰精的五臟、常常會被不正常的飲食五味所傷。過于酸了,會使肝的功能抗竟,因為木克脾土而導致脾氣的衰竭;過量食用咸味,會使骨骼損傷,肌肉短縮,心氣抑郁;過食甜味,會使心氣滿悶,氣逆作喘,顏面發黑,腎氣失于平衡;過食苦味,會使脾氣過燥而不濡潤,從而使胃氣呆滯;過食辛味,會使筋脈敗壞,發生弛縱,精神受損。
因此謹慎地調和五味,會使骨骼強健,筋脈柔和,氣血通暢,腠理致密,這樣,骨氣就精強有力。所以重視養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確的方法加以實行,就會長期保有天賦的生命力。)
中醫據藏象學說,形成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人體自身五臟為中心的整體性和五臟與自然環境的整體性。
心屬火,主神志,主血脈,開竅于舌,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應四時之夏。“主神志”指心藏神。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雖可屬于五臟,但主要歸屬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主血脈”指全身的血脈統屬于心,由心主司;“開竅于舌”指心之精氣盛衰和功能常變可以從舌的變化中反映出來;“其華在面”指心臟精氣的盛衰可以通過面部的色澤表現出來,即“有諸內,必形于諸外”;“在志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和喜志有關,喜是對外界刺激的良性反應,但過喜則傷心,精神萎靡則使人悲哀,無志過極都可損傷心神;“在液為汗”指的是心精心血為汗液生化之源。最后一句即和自然界相統一的表現。自然界夏季以炎熱為主,在人體則心為火臟而陽氣最盛,屬火即幾因。同氣相求,即與夏氣相通應。所以心臟尤其心陽虛者,其病情往往在夏季會緩解,而陰虛陽盛的心臟病,相反在夏季有加重危險。
心,五色屬紅,五味屬苦。紅色增加腎上腺素分泌和增強血液循環、促使神經系統興奮,宜食紅小豆、犬肉、李、韭;赤色應心,故而想要面若桃花,可補以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如西紅柿、橘子、紅蘋果。苦解除燥濕、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益腎利尿以及健胃。可多吃苦味食品,鑒于心火十一點到一點最旺,可中午生拌苦瓜等。另中醫在臟腑表里上認為,心與小腸相表里,心的病變會直接影響小腸的功能。
肝屬木,主疏泄,主藏血,在體合筋,開竅于目,其華在爪,在液為淚。應四時之春。“主疏泄”,疏,疏通;泄,發泄、升華。主疏泄,反映了肝為剛臟,主升、主動的生理特點,是調暢全身氣機,推動血和津液運行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藏血”指肝作為血之存庫,是藏血的地方,對血液進行清潔凈化。其解毒過程即清潔血液之過程,鼓起為最主要排毒器官。“在體合筋”指筋的機能失調于肝功能失調有密切關系。表現為肌腱、韌帶和筋膜出現病變,血不養筋,關節活動不利,易于疲勞或肢體麻木,屈伸不利,手足震顫。“開竅于目”指肝臟與眼睛只重要關心——肝陰不足→兩目干澀,肝陽不足→視物不清,肝經風熱→目赤癢痛,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其華在爪”指肝功能失調會導致指甲病變,反之通過指甲以上變化也可以推斷出身體內肝功能失調。“其液為淚”指兩目干澀,流淚增多或目眵。
肝,五色屬綠,五味屬酸。青綠色可調節體內平衡,消除緊張情緒,起鎮靜作用,有助于減輕頭痛、發熱、暈厥失眠,宜食綠豆湯(7分鐘綠湯水)、牛肉、棗、葵,鑒于肝在凌晨一點到三點代謝最旺盛,肝火最大,宜于晚餐吃各種生蔬菜;青色應肝,所以想要面色紅潤,不宜以素食為主。酸食能開胃,增強肝功能,利于鈣、磷的吸收,如醋。另中醫在臟腑表里上認為,肝膽相照。
脾屬土,后天之本,主運化,在志為思,在液為涎,在體合肌肉,主四肢,在竅為口,其華在唇。四季皆養。“后天之本” 指脾乃氣血化生之源;“主運化”指運化失調,腹脹,食欲不振,大便溏爛,疲倦,消瘦,濕癥、痰癥、飲癥,甚至水腫;“在志為思”指思慮過度,出現氣結,氣滯→不思飲食,頭目眩暈,脘腹脹滿。“在液為涎”指口液分泌增多,流涎。“在體合肌肉”指主四肢虛胖、消瘦。“在竅為口”指脾運失健,口淡無味,食欲減退;濕熱困脾:口甜、口粘、口臭、口干、舌兩側有明顯牙齒印;口腔癥狀:口中多現潰瘍,潰爛或牙齦腫痛,嘴角潰爛等。“其華在唇”脾運失健:唇色淡白;脾火上炎:唇色血紅;濕熱困脾:唇燥褪皮。
脾,五色屬黃,五味屬甜。脾最怕涼。可導致經期不調,懷孕率降低,不孕不育急各種生育疾病。黃色刺激神經和消化系統,加強邏輯思維,宜食大黃豆、豆腐、豆漿、玉米、小米、山藥;黃色應脾,所以面色暗沉的人,可輔以黃色味甘的食物,如胡蘿卜、蛋黃、各種水果(除西瓜外)等。甜食補熱量、養氣血、緩解疲勞、調和脾胃、解除毒素。另中醫臟腑表里認為脾與胃相表里。
肺屬金,主氣,司呼吸,朝百脈,主宣肅,通調水道,主治節。在液為涕,其華在皮毛。應四時之秋。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胸悶、鼻塞、呼吸淺表、短促、咳痰、咳嗽、氣喘、呼吸不暢、無力。在體合皮其華在毛:皮毛防御功能減退,容易感冒,皮毛憔悴枯槁,皮膚易發炎,毛竅多閉塞現痤瘡粉刺,膚質差,疤痕難消等膚質問題。 開竅于鼻在液為涕:肺氣失宣→鼻塞流涕,嗅覺失靈,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肺熱→鼻塞,涕黃濁,嗅覺減退。肺燥→鼻腔干燥,肺寒→鼻流清涕。
肺,五色屬白,五味屬辣。宜食大白蘿卜(生吃)、白果、梨、銀耳、羊肉、杏、韭;白色應肺,想肌膚美白,可常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豆漿。辣入肺,可發散、行氣、活血,辣味能刺激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機體代謝,可祛風散寒、解表止痛。另,中醫在臟腑表里上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
腎屬水,主藏精,主生長、發育和生殖,主水,在志為恐,在液為唾,在體為骨,主骨生髓通于腦,其華在發,開竅于耳和兩陰。應四時之冬。主藏精,指主生長發育和生殖。腎精虧損:生殖機能減退,如男子陽痿、早泄、遺精,女子月經不調,無性欲,易衰老,重則不孕不育。主水液指體液代謝異常,甚至水腫。在志為恐:“恐則氣下,驚則氣亂” 下焦脹滿,甚而失禁。在液為唾:唾為腎精所化生。在體為骨,主骨生髓,其華在發:腿軟無力,腰酸背疼,骨質疏松,易骨折,小兒發育遲緩,記憶力減退。“齒為骨之余”:小兒牙齒生長緩慢成人牙齒早脫。“發為血之余”:頭發枯槁、泛黃,發質差,易斷裂分叉,早脫早白。開竅于耳和二陰:腎精不足:聽力減退、耳鳴、耳聾、耳炎癥、耳癢;腎氣化失常:小便、大便異常,如尿頻、夜尿、遺尿、尿閉,大便稀溏頻繁。
腎,五色屬黑,五味屬咸。宜食黑豆、黑芝麻、黑木耳、板栗、桃、蔥;黑色應腎,所以膚色較深的人少吃色素添加過多的食物咸味能軟堅潤下,能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壓平衡及水鹽代謝,可增強體力和食欲。在嘔吐、腹瀉及大汗后,適當喝點淡鹽水,可防止體內微量元素的缺乏。另,中醫在臟腑表里上認為,腎與膀胱相表里。
![[轉載]中醫養生(一):五官、五臟、五情、五色、五味、五行 [轉載]中醫養生(一):五官、五臟、五情、五色、五味、五行](http://image24.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3/0512/9704431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