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現在做企業許多人撐得很苦,仍在堅持,那么在堅持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呢?
堅持是對的,成功貴在堅持,但堅持不是硬撐。有時留有余地更為有利。水杯、酒杯裝上七、八分更為合適。話不要說絕,力不要使盡。在平時,不是比賽競技、不是沖鋒沖刺,就不必拼盡全力。 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也談了這樣的認知。日本知名“作家醫師”志賀貢,提出過一個關于健康與人生的關鍵數字—0.8。他認為,就健康方面而言,心臟每0.8秒跳動一下,也就是每分鐘75下,是人體循環的最佳狀態。烹飪時原來加一匙鹽,改為0.8匙,不僅最能夠引出生鮮食材的原味,而且對腎臟也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 他以這樣的分析為依據,是想說明一個觀點:人生需要一些舒緩的空間與余地,而不是讓身心一直處于緊繃狀態。凡事盡力而為,但不要過度追求完美而讓自己透支,賠上健康。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0.8之外的那兩成空間里孕育著。 去年冬,我們在杭州的靈隱寺,看到一塊石碑上寫著“不把力使盡——福”。這是佛的提醒。這句話曾讀過,但我們仍在這石碑前駐足了許久。我在想,為什么把這個石碑立在人來人往必經之路特別突出位置? 現在我們可以一起來思索。不管是0.8這樣的意思,或是留有余地這樣的觀點,都不是講不求進取,而是要表明:給自己留一些空間、一些追求、一些希望一些寄托,不讓自己過滿過溢,這樣才能走得更遠,這樣才是享福。 還曾聽到另一種認知:有些人的成功,得益于8小時之外,意思是,別人在8小時之內打拼,他們在8小時以外仍然還在想著、做著打拼的事,長期下來,為成功做了更多的積累,他們比別人做得更多更好,贏得了主動。這樣的經驗也是很可貴的。但是,我們可以對這種經驗做些修正。8小時以外的學習、思考,不一定每天都安排得那么緊張,可以換一種方式和節奏,以一種輕松的狀態。學習、積累、充電應是愉悅的,放松、休息,富有情趣的活動,換換腦筋,舒展身姿,對身心健康有利,更能保持干事業的精力,能收獲更多的人生體驗,享受和諧的人生、健康的生活、活著的快樂。 我們說的這種觀點,并不否定在事業進程中必要的加班、必要的沖刺。該拼一定要拼。閩南人說:“愛拼才會贏”。這句話已成為海峽兩岸乃至居住在世界各地的閩南人引以為豪的共識,成為共鳴的一種鄉音。打拼,已包含在創業的意思中。誰的創業沒有打拼過?打拼沒有錯。我們說的留有余地,是為了更好地打拼,更長遠地打拼。有些人在打拼中賞到了甜味,苦中有樂;有些人打拼得又苦又累又煩又氣,沒有一點幸福感。這就是區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