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傳家寶》分為四集,每集八卷,共計三十二卷。此書雖非儒、釋、道大乘之作,亦非《菜根談》之類的禪機妙語,但卻有以事論理之功。本書著重于世事人倫之道,諸等根智,皆可閱讀受益。對于修道者,有助于修身養(yǎng)性;對普通人,可利于平泰安康;對愚頑執(zhí)迷者,可起規(guī)勸教誨之用。 本書作者,性情慈善,聰穎才智,《傳家寶》一書對世俗民風不無教化作用,對人心不無裨益,故應(yīng)被后人所尊重。最后本人要說的是,本書既然不屬于正宗的理學書籍,讀者也就大可不必拘其理、論究竟,只要隨其心,或消遣、或舒懷、或惕厲而已矣。 辛巳孟春東方陽熹 序 康熙四十六年,清明后甲子日,太常寺少卿仍管揚州府知府事界園左必蕃題并書。 甚么話 積善人家慶有余,議甚么? 皇天無親,惟德是依。
注:本人在文字錄入中沒有對原文作任何評注和改動,本文中的小字部分為原作者所標注。
貴人十反 自以為貴,恒人賤格。 心當逸而反勞,身當勞而反逸。 百姓犯些小事,也不寬恕;自己貪枉,全不知愧。 好工夫用在酒色應(yīng)酬上,理民事反嫌繁冗。 要下司清廉,卻收其饋贈。 名正言順錢,偏矯廉不取;傷天害理之錢,卻胡思亂想。夜宜臥 而飲宴,早當起而高臥不醒。 無病常服藥,及至有病時,反不肯服藥。 食物初出、味不全者喜吃,及至味全之物反不吃。 自己請客,肴饌菲薄,及至別人飲宴,卻要豐盛。 請人要人即來,及至人請卻不肯就去。
-------------------------------------------------------------------------------- 讀書十反 欲學正人,急改所為。 心里明道理,口里說話也明道理,只是行事反不明道理。末作先曉圣賢之言,而學詞狀刀筆。 文社詞壇怕到,而喜出入官府衙門。 勸人行善之文不作,而喜編造淫詞艷曲。 明師益友怕交,而喜交邪妄小人。 平時不肯讀書,及至宗師臨到,才日夜用功。 自己學問不通,就老臉教人家的子弟。 讀書做文,反好說閑話、管閑事。 正經(jīng)書不看,反好看閑雜小說。
-------------------------------------------------------------------------------- 有錢人十反 當用不用,殊為可惜。 一文錢如性命,而自己性命反看得不值一文錢。 寧可被光棍脫騙、賊盜打劫,若勸他用銀子做濟人好事,卻舍不得。米谷寧可腐爛,至于窮苦佃戶,卻不肯削讓升斗,而乞丐亦不肯施舍。田連阡陌,至于傍有貧人丘角,定要謀求方圓。 為些小沒要緊的事,卻用多金結(jié)訟爭占。 結(jié)交官宦鄉(xiāng)紳,往來宴饋,雖費多金不惜,而于貧苦親友,卻不 肯周濟。衣食雖堆食箱,自己卻粗糲不肯穿吃。日夜盤算,已到衰 老疾病之時,尚不肯放松些。 明明家資有余,見人一味哭窮。
-------------------------------------------------------------------------------- 昧心人十反 人我不除,難與談理。 我生兒子,就指望孝順,我自己卻不肯孝順父母。 凡事說人鄙吝,及到自己做事,卻一文錢也舍不得。 戒諭自家婦女,不許出頭露面;窺別人妻小,慣會巧語低聲。遠出喜人款留,居家嫌客輕造。 愛惜自己兒女,卻喜痛打奴婢。 自家好清靜,卻會到別人家去攪擾。 我欠人的子母,年月不問;人欠我的本利,絲毫必清。 惜我之花,惟恐人折一枝;他人之花,恨不連根拔來。 好借別人器物,及至人來我家假借,只說沒得。 常說人不請客,自己卻不喜設(shè)席。
注:本人在文字錄入中沒有對原文作任何評注和改動,本文中的小字部分為原作者所標注。
癡人十反 迷而不悟,后悔何及! 不孝順父母,反去禮拜佛。 弟兄手足不和,而反結(jié)交異姓朋友。 有好子孫,聽其嬌傲,卻不肯嚴訓(xùn)。 貧窮人家,卻苦折揭要,仿效富貴人家的體面。 聰明性格,卻不肯讀書勤學,而游忽度日。 家資有余,乃終日盤算無休,卻不肯安樂享福。 費錢教歌童舞女,而訓(xùn)子之師,卻不肯厚待。 有病不請醫(yī)服藥,而反信巫騙。 作惡全無顧忌,卻思量請僧道念經(jīng)懺侮。
-------------------------------------------------------------------------------- 淺見人十反 胸中欠大,所以量窄。 自己聰明,文墨卻笑人愚魯;自己蒙昧,卻恨人談文。 自己體貌整齊,卻笑人丑陋;自己殘缺,卻忌人美好。 自己有余,卻笑人淡薄;自己貧窮,卻妒人富足。 自己清廉,卻罵人貪濁;自己贓污,卻笑人有錢不會取;自己杜門,卻嫌人出路;自己喜游,卻鄙人看家。 自己吃蔬,卻看不得人吃葷;自己吃葷,卻駁削人吃蔬;自己好,卻說人倒霉;自己困頓,卻恨人道達。 自己有過,怕人談?wù)摚瑓s專好說人過失。且更捏造是非。 自己喜人奉承,卻不肯奉承人。且更驕傲自大。 自己不飲酒,卻強勸人多飲;自己好飲,卻怕別人貪杯。
-------------------------------------------------------------------------------- 俗人十反 塵埃苦惱,救之莫緩。 目不識丁之人,對人亂談詩書。 對美景不知玩賞,而反憂慮俗事。 有好書不讀,而反置塵封。 人說妙談,而反以粗言問斷。 自己本是粗形,而偏妝出許多秀媚。 不通文理之人,見詩文書籍專好囫圇亂看。 不知字畫,卻信口亂指批評。 不敬正人君子,反交往無恥下流。 本分事不用心勤習,反學無益的壞事。 俊美童婢,反專驅(qū)使粗重事。
-------------------------------------------------------------------------------- 常人十反 舉世如此,可笑可憐。 真心愛妻子,反假意待父母。 父母師長之教訓(xùn),多有不依,而妻令不敢不從。 一父母能養(yǎng)活數(shù)子,有數(shù)子你推我謗。反不能奉養(yǎng)一父母。厭己妻妾,反偷情別人家婦女。 和尚道士葷酒都吃,而在家人反齋戒。 有錢富翁不肯施舍,而貧人反肯用錢做好事。 有才人怕讀書談文,而不讀書人反好說文話。 老年人奔波勞苦,而少年人反安閑自在。 在外酒食風流,而家中柴米有無反置不問。 讀書人好歪著心腸不明理,而粗魯人反直率。 清夜鐘 陳眉公格言詩云:“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yù)思量。只今只享只今樂,一枕南窗午夢長。”又云:“不會謀生不讀書,數(shù)竿修竹是吾廬。近來學得長生法,賣盡癡呆又賣愚。”不癡不慧,不慧不癡。 蘇東坡述懷《行香子》詞云:“清夜無塵,月色如銀。最難得之。良宵不可輕看。酒斟時、須滿十分。莫辭盞酒十分勸。浮名浮利,休苦勞神。極是虛幻。似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取天真。現(xiàn)前受用。幸今歸來,做個閑人。若能放下,即時解脫。背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趙秉文詞云:“風雨替花愁。風雨罷,花也應(yīng)休。勸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乘興兩三甌。在溪山好處尋游。不必問他。但教有酒身無事,有花也好,無花也好,管甚春秋。”不必選日,不必待時。 辛幼安《譴興》詞云:“醉里且貪歡笑,要愁哪得工夫。近來始覺圣賢書,只在心存正處。”一言蔽之。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醉鄉(xiāng)廣大,人間少。 白樂天《對酒》詩云;“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隨喜,透徹,造化。不開口笑是癡人。”又云;“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guān)第四聲。”又云:“昨日低眉問疾來,今朝收淚吊人回。眼前現(xiàn)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 唐伯虎《自勉》詩云:“寒暑潛催歲月流,剎江堆里莫尋求。終須白骨埋青冢,難把黃金買黑頭。死后空余千古恨,生前誰肯一時休。出門長嘯乾坤老,且弄江云送白鷗。” 洪覺范《浪淘沙》詞云:“城里久偷閑,塵宛云衫。此身已是再眠蠶。隔岸有山歸去好,萬壑千巖。霜晚更憑欄,滅盡晴嵐。悟境。微云生處是茅庵。試問此生誰作伴,云水同龕。” 楊升庵《古今詞話》詩云:“野草閑花滿地愁,龍爭虎斗幾春秋。抬頭吳越齊秦楚,轉(zhuǎn)眼梁唐晉漢周。舉世盡從忙里老,誰人肯向死前休。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又云:“世上生靈作業(yè)多,功名富貴轉(zhuǎn)成魔。常懷杞國憂天悶,不見康衢擊壤歌。仗劍提刀爭日月,伏尸流血換山河。白頭釣叟秋江上,笑指清鷗下碧波。”又云:“馬力牛筋為子孫。龍爭虎斗鬧乾坤。戰(zhàn)塵摩擦英雄老,殺氣蒸蒸日月昏。千載幾人興后代,百年總是幻游魂。孔明若曉其中意,高臥南陽緊閉門。” 楊升庵《臨江仙》詞云:“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清平樂》詞云:“閑行閑坐,不必爭人我。百歲光陰彈指過,成甚么功果。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疏柳啼鴉。王謝堂前燕子,不知飛入誰家。”《西江月》詞云:“山色消磨千古,水聲流盡年光。翻云覆雨數(shù)興亡,回首一般模樣。清景好天涼夜,賞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細思量,不及樽前席上。” 昔人題驛亭詩云:“帆力剪開千頃浪,馬啼踏破五陵云。浮名浮利過于酒,醉得人間死不醒。” 唐子畏云:“佛祖無奇,但作陰功莫作孽。神仙有法,只生歡喜不生愁。無藥可延卿相壽,求醫(yī)也是徒然。有錢難買子孫賢,積財總為無用。”喚醒一切昏迷。 范石湖《重九日經(jīng)營壽藏之地因為詩》云:“家山隨處可松榴,荷鋤攜壺似醉劉。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 白樂天《卜居》詩云;“莫嫌地窄園亭小,莫厭家貧活計微。許多高門鎖空屋,主人到老未曾歸。” 錢起《蜜脾》詩云:“年年花事幾曾淹,斟暖量寒日日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為誰甜。” 大慧師云:“夕陽曉月,無久駐之光。春雪秋花,只暫敷之景。今人鄰雞未唱,出戶爭先,街鼓遍聞,歸除恨早,盈箱珠玉。病來著甚支吾?繞膝兒孫氣急喚,誰替代?立刻收韁已晚,臨期補漏應(yīng)遲。” 云棲寺每晚警語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此警語,予刪繁改減,不惟每晚記誦,更須時加憶念,則不因循矣。 中峰《樂住辭》云:“玉殿瓊樓,金鎖銀鉤。總不如巖谷清幽。蒲團紙帳,瓦缽磁甌。卻不知春,不知夏,不知秋。萬事俱休,名利都勾。罷攀援,永絕追求。溪山作伴,云水為儔,但樂清閑,樂自在,樂優(yōu)游。頓脫塵羈,深處幽棲。兀騰騰絕慮忘機。繩床草枕,竹榻柴扉。卻也無憂,也無喜,也無悲。淡飯黃齏,寂寞相宜,浪孤云野鶴誹。策筇峰頂,巖洞閑嬉。但看青山,看綠水,看云飛。閬苑瀛洲,金谷陵樓。算不如茅舍清幽。野花繡地,莫也風流。也宜春,也宜夏,也宜秋。酒熟堪酌,客至堪留。更無榮,無污,無憂。退后一步,著甚來由。但倦時眠,渴時飲,醉時謳。短短橫墻,矮矮疏窗。小小池塘。高低疊障,綠水邊旁。也有些花,有些月,有些涼。日用家常,竹幾藤床。靠眼前水色山光。客來無酒,清話何妨。但細烹茶,熱烘盞,淺燒湯。水竹之居,吾愛吾廬。石磷磷亂砌階除。軒窗隨意,小巧規(guī)矩。卻也清幽,也瀟灑,也寬舒。懶散無拘,此等何如?倚欄桿臨水觀魚。風花雪月,嬴得工夫。好焚些香,說些話,讀些書。靜掃塵埃,惜爾蒼苔。任門前紅葉鋪階。也堪圖畫,還也奇哉。有數(shù)株松,數(shù)竿竹,數(shù)枝梅。花木栽培,取次教開。明朝事天自安排,知他富貴幾時來。且優(yōu)游,且隨分,且開懷。” 《錢塘夢》小詞云;“試問水歸何處?無明徹夜東流。滔滔不管古今愁。浪花如噴雪,新月似銀鉤。暗想當年富貴,掛錦帆直至揚州。風流人去幾千秋,兩行金棉柳依舊。纜扁舟,青山無數(shù),綠水無數(shù),那更白云無數(shù)。灞陵橋上望西川,動不動八千里路。去時節(jié)春暮,來時節(jié)秋暮,急回頭,又早冬暮。想人生,會少離多。嘆光陰,能有幾度。” 張君壽浪游江湖間,八月十四夜,皎月澄空。忽見上流一舟如雀,獨一老翁蕩槳歌云:“郎提密網(wǎng)截江圍,妾把長竿守釣磯。滿載魴魚都換酒,輕煙細雨又空歸。”君壽異之,刺舟與語。翁又歌云:“蓼香月白醒時稀,潮去潮來總不知。除卻醉眠無一事,東西南北任風吹。” 生公于虎丘說法,聚石為徒。雨花亂墜,石俱點頭。一夜聞鬼嘯不絕,生公元:“何不為人去?”明日,見石上大書一絕云:“做鬼今經(jīng)五百秋,也無快樂也無愁。生公我為人去,只恐為人不到頭。”達哉!此鬼仙也。 鷸蚌爭珠,漁翁得利。詩云:“老蚌朝陽為卻寒,野禽何事苦相干。身離海窟珠胎損,力戰(zhàn)沙灘翠羽殘。開口不如緘口好,入頭方信出頭難。早知共落漁人手,云水飛潛各自安。” 清夜鐘 陳眉公格言詩云:“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yù)思量。只今只享只今樂,一枕南窗午夢長。”又云:“不會謀生不讀書,數(shù)竿修竹是吾廬。近來學得長生法,賣盡癡呆又賣愚。”不癡不慧,不慧不癡。 蘇東坡述懷《行香子》詞云:“清夜無塵,月色如銀。最難得之。良宵不可輕看。酒斟時、須滿十分。莫辭盞酒十分勸。浮名浮利,休苦勞神。極是虛幻。似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取天真。現(xiàn)前受用。幸今歸來,做個閑人。若能放下,即時解脫。背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趙秉文詞云:“風雨替花愁。風雨罷,花也應(yīng)休。勸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乘興兩三甌。在溪山好處尋游。不必問他。但教有酒身無事,有花也好,無花也好,管甚春秋。”不必選日,不必待時。 辛幼安《譴興》詞云:“醉里且貪歡笑,要愁哪得工夫。近來始覺圣賢書,只在心存正處。”一言蔽之。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醉鄉(xiāng)廣大,人間少。 白樂天《對酒》詩云;“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隨喜,透徹,造化。不開口笑是癡人。”又云;“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guān)第四聲。”又云:“昨日低眉問疾來,今朝收淚吊人回。眼前現(xiàn)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 唐伯虎《自勉》詩云:“寒暑潛催歲月流,剎江堆里莫尋求。終須白骨埋青冢,難把黃金買黑頭。死后空余千古恨,生前誰肯一時休。出門長嘯乾坤老,且弄江云送白鷗。” 洪覺范《浪淘沙》詞云:“城里久偷閑,塵宛云衫。此身已是再眠蠶。隔岸有山歸去好,萬壑千巖。霜晚更憑欄,滅盡晴嵐。悟境。微云生處是茅庵。試問此生誰作伴,云水同龕。” 楊升庵《古今詞話》詩云:“野草閑花滿地愁,龍爭虎斗幾春秋。抬頭吳越齊秦楚,轉(zhuǎn)眼梁唐晉漢周。舉世盡從忙里老,誰人肯向死前休。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又云:“世上生靈作業(yè)多,功名富貴轉(zhuǎn)成魔。常懷杞國憂天悶,不見康衢擊壤歌。仗劍提刀爭日月,伏尸流血換山河。白頭釣叟秋江上,笑指清鷗下碧波。”又云:“馬力牛筋為子孫。龍爭虎斗鬧乾坤。戰(zhàn)塵摩擦英雄老,殺氣蒸蒸日月昏。千載幾人興后代,百年總是幻游魂。孔明若曉其中意,高臥南陽緊閉門。” 楊升庵《臨江仙》詞云:“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清平樂》詞云:“閑行閑坐,不必爭人我。百歲光陰彈指過,成甚么功果。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疏柳啼鴉。王謝堂前燕子,不知飛入誰家。”《西江月》詞云:“山色消磨千古,水聲流盡年光。翻云覆雨數(shù)興亡,回首一般模樣。清景好天涼夜,賞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細思量,不及樽前席上。” 昔人題驛亭詩云:“帆力剪開千頃浪,馬啼踏破五陵云。浮名浮利過于酒,醉得人間死不醒。” 唐子畏云:“佛祖無奇,但作陰功莫作孽。神仙有法,只生歡喜不生愁。無藥可延卿相壽,求醫(yī)也是徒然。有錢難買子孫賢,積財總為無用。”喚醒一切昏迷。 范石湖《重九日經(jīng)營壽藏之地因為詩》云:“家山隨處可松榴,荷鋤攜壺似醉劉。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 白樂天《卜居》詩云;“莫嫌地窄園亭小,莫厭家貧活計微。許多高門鎖空屋,主人到老未曾歸。” 錢起《蜜脾》詩云:“年年花事幾曾淹,斟暖量寒日日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為誰甜。” 大慧師云:“夕陽曉月,無久駐之光。春雪秋花,只暫敷之景。今人鄰雞未唱,出戶爭先,街鼓遍聞,歸除恨早,盈箱珠玉。病來著甚支吾?繞膝兒孫氣急喚,誰替代?立刻收韁已晚,臨期補漏應(yīng)遲。” 云棲寺每晚警語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此警語,予刪繁改減,不惟每晚記誦,更須時加憶念,則不因循矣。 中峰《樂住辭》云:“玉殿瓊樓,金鎖銀鉤。總不如巖谷清幽。蒲團紙帳,瓦缽磁甌。卻不知春,不知夏,不知秋。萬事俱休,名利都勾。罷攀援,永絕追求。溪山作伴,云水為儔,但樂清閑,樂自在,樂優(yōu)游。頓脫塵羈,深處幽棲。兀騰騰絕慮忘機。繩床草枕,竹榻柴扉。卻也無憂,也無喜,也無悲。淡飯黃齏,寂寞相宜,浪孤云野鶴誹。策筇峰頂,巖洞閑嬉。但看青山,看綠水,看云飛。閬苑瀛洲,金谷陵樓。算不如茅舍清幽。野花繡地,莫也風流。也宜春,也宜夏,也宜秋。酒熟堪酌,客至堪留。更無榮,無污,無憂。退后一步,著甚來由。但倦時眠,渴時飲,醉時謳。短短橫墻,矮矮疏窗。小小池塘。高低疊障,綠水邊旁。也有些花,有些月, 青陽祖師醒世語 莫道天高遠,不見人作為。 天只在頭上,昭然不可欺。 白頭堂上親,莫把言相觸。 但盡生前孝,強如死后哭。 父是人之天,母是人之地。 人能孝父母,即是敬天地。 買食喂妻兒,用錢都不論。 勸他學爺娘,一文如性命。 人若近賢良,譬如紙一張。 以紙包蘭后,因香而得香。 人若近邪謬,譬如一枝柳。 以柳穿魚鱉,因臭而得臭。 作善如造塔,一層高一層。 積累功成就,青霄有路登。 作惡如開井,一鍬低一鍬。 陷身應(yīng)有分,無路上青霄。 要做快活人,切莫尋煩惱。 煩惱與快活,都是自家討。 人人心地上,善惡種皆可。 若開如是花,便結(jié)如是果。 十分乖與能,只可用三分。 生前用不盡,遺后有七分。 莫道舌頭軟,傷人快似刀。 教君安樂法,緘口最為高。 財色兩個字,陷身萬丈井。 前頭人失腳,后面猶不醒。 點石成黃金,指山為白玉。 更將沙變珠,未滿人心欲。 道理般般曉,心口要相應(yīng)。 口說心不行,正是聰明病。 我見人瞞人,兩般用斗秤。 便宜由人討,只恐天不肯。 心上添個刀,此字呼為忍。 觸著心動時,還被刀傷損。 身安茅屋稔,性定菜羹香。 識破世間事,淡中滋味長。 一杯亂性湯,少吃終是好。 吃多生出事,明朝還自懊。 長憐醉者狂,反為醒者笑。 不如少吃些,省事省煩惱。 氣是無名火,不可不忍耐。 忍則身無辱,耐則身無害。 不忍或不耐,小事翻成大。 爭訟向衙門,未知成和敗。 費了許多錢,煩惱做一塊。 何不忍耐些,快活好自在。 堪嗟積財人,眉頭不展開。 多少有財者,臨死欠棺材。 言是行之樞,行是言之符。 行過言是實,言過行是虛。 專行專言者,圣賢可同居。 專言不專行,空讀古人書。 我愛知足好,復(fù)作知足吟。 知足不知足,都由自己心。 知足福無量,不知禍尤深。 讀我知足吟,煩惱不相尋。 屋不在高堂,安穩(wěn)便為好。 妻不在容貌,賢德便為好。 衣不在錦繡,溫暖便為好。 食不在珍饈,腹飽便為好。 我這醒世言,句句無文藻。 大意別無他,只勸人學好。 有些涼。日用家常,竹幾藤床。靠眼前水色山光。客來無酒,清話何妨。但細烹茶,熱烘盞,淺燒湯。水竹之居,吾愛吾廬。石磷磷亂砌階除。軒窗隨意,小巧規(guī)矩。卻也清幽,也瀟灑,也寬舒。懶散無拘,此等何如?倚欄桿臨水觀魚。風花雪月,嬴得工夫。好焚些香,說些話,讀些書。靜掃塵埃,惜爾蒼苔。任門前紅葉鋪階。也堪圖畫,還也奇哉。有數(shù)株松,數(shù)竿竹,數(shù)枝梅。花木栽培,取次教開。明朝事天自安排,知他富貴幾時來。且優(yōu)游,且隨分,且開懷。” 《錢塘夢》小詞云;“試問水歸何處?無明徹夜東流。滔滔不管古今愁。浪花如噴雪,新月似銀鉤。暗想當年富貴,掛錦帆直至揚州。風流人去幾千秋,兩行金棉柳依舊。纜扁舟,青山無數(shù),綠水無數(shù),那更白云無數(shù)。灞陵橋上望西川,動不動八千里路。去時節(jié)春暮,來時節(jié)秋暮,急回頭,又早冬暮。想人生,會少離多。嘆光陰,能有幾度。” 張君壽浪游江湖間,八月十四夜,皎月澄空。忽見上流一舟如雀,獨一老翁蕩槳歌云:“郎提密網(wǎng)截江圍,妾把長竿守釣磯。滿載魴魚都換酒,輕煙細雨又空歸。”君壽異之,刺舟與語。翁又歌云:“蓼香月白醒時稀,潮去潮來總不知。除卻醉眠無一事,東西南北任風吹。” 生公于虎丘說法,聚石為徒。雨花亂墜,石俱點頭。一夜聞鬼嘯不絕,生公元:“何不為人去?”明日,見石上大書一絕云:“做鬼今經(jīng)五百秋,也無快樂也無愁。生公我為人去,只恐為人不到頭。”達哉!此鬼仙也。 鷸蚌爭珠,漁翁得利。詩云:“老蚌朝陽為卻寒,野禽何事苦相干。身離海窟珠胎損,力戰(zhàn)沙灘翠羽殘。開口不如緘口好,入頭方信出頭難。早知共落漁人手,云水飛潛各自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