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背景與成長 周芷若:金庸《倚天屠龍記》 厲勝男:梁羽生巔峰之作《云海玉弓緣》 談到人性,除了本性外,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也是極大,我們無法猜測與妄加揣度天性如何,卻能從后天環(huán)境因素來看出兩人性格上的落差。 (一)自幼孤苦的周芷若 《倚天屠龍記》自峨嵋派創(chuàng)派祖師郭襄與武當派創(chuàng)派祖師張三豐年少時寫起,接著是張無忌的生身父母武當五俠張翠山與天鷹教教主之女殷素素相識相戀過程,張無忌與周芷若已可以算是書中第三代的人物,故在小說劇情寫到四分之二時才出首次出現(xiàn)周芷若童年的身影。 書中周芷若以漢水中船家貧女的身分出現(xiàn),巧遇帶著身受玄冥神掌毒傷、性命垂危的張無忌前去求醫(yī)的張三豐,張三豐從元兵手中救下周芷若,卻來不及救回她的父親,在這里初出場的周芷若天真而溫柔,年紀幼小的她在漢水舟中哄心情郁悶的張無忌吃飯,表現(xiàn)出她溫柔善良體貼的一面: (二)魔頭遺脈的厲勝男 不同于周芷若,厲勝男的首次現(xiàn)身卻是精采得多了,她的個性單一而鮮明,一路走來都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頭疼人物,但比之周芷若曲折而復雜的心性轉變,厲勝男的直率與自信就顯得可愛得多了,只是這樣一個我行我素的「魔女」,盡管在劇情中容易令人印象深刻,但她的生命卻也因此而更加坎坷,加上她所深愛的金世遺簡直就是另一個自己,一樣的亦正亦邪,一樣的我行我素,也同樣的不見容于俠義之道,她的出身一開始作者隱而不寫,但相信讀者都可以從她的言行之中感覺出她性格中難掩的一股邪魅氣氛,其實她乃是百年前稱霸武林的大魔頭喬北溟的徒弟厲抗天的后人,或許是性格的遺傳,也或許是她所遭到不平等的異樣眼光,加上她性格里與生俱來的不服輸個性,養(yǎng)成她一種不只「我想要的東西,我就一定要得到,我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甚至是「一定『會』得到,一定『會』做到」的自信。 這種高度的自我肯定看來有些過于自負,但從厲勝男不擇手段的種種瘋狂行為來看,她能有這種自信似乎也并不令人訝異。 二、生命中的壓力 (一) 完美遭嫉的周芷若 漢水之中與張三豐、張無忌祖孫相遇之后,周芷若也成了孤兒,張三豐為了報答周芷若照顧張無忌之恩,也因心地仁慈,可憐周芷若年幼失怙,有意將她收在身邊,但是武當派向來不收女弟子,因此經由張三豐的推薦,周芷若投入了峨嵋派,成了峨嵋掌門滅絕師太的小弟子,她自小生得花容月貌,悟性又奇高,深得峨嵋掌門滅絕師太的喜愛,甚至后來還讓滅絕師太利用了她與張無忌之間的一段宿緣與她美若天仙的外表,進行一項偷刀竊劍的陰謀毒計。但峨嵋門下弟子眾多,周芷若以小弟子的位置卻備受寵愛,難免引起同門之嫉,她同門的師姐丁敏君便是一個極為明顯的例子,丁敏君生性極好名利,更是善妒,當時的周芷若又給人溫婉柔順的印象,自然是常常被牙尖嘴利的丁敏君連諷帶刺的講得低賤不堪。 在丁敏君的惡意排擠與滅絕師太的嚴正不阿、剛愎自用、不擇手段、陰險毒辣的性格調教之下,加上周芷若個性中的好勝與對情愛的執(zhí)著,漸漸的,這個原本極討人喜歡的小姑娘,在許多壓力與憤怒交相煎熬之下,慢慢走入了另一個性格層面,卻也埋下了之后自食惡果的伏線。 (二) 背負原罪的厲勝男 厲勝男是《云海玉弓緣》中的女主角,《云海玉弓緣》是梁羽生寫情愛方面極為精致的一部佳作,也是許多人所推薦必看的梁羽生代表作之一,可惜的是厲勝男這樣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角色卻罕有人加以深入研究,厲勝男的身世遭遇看來與周芷若雷同,都是父母雙亡,但厲勝男卻較周芷若更加富有悲劇性,她所歷經的是魔頭孟神通、西門牧野等人為奪得「修羅陰煞功」等邪功秘籍而造成的滅門之禍,如此悲慘的遭遇卻似乎并沒有得到太多人的諒解,就因為厲勝男的遠祖厲抗天乃是武林中非正道的人士,而厲抗天的師父喬北溟更是百年前武林中惡名昭彰的大魔頭,她承繼著這樣的身世,而背負著「魔女」的惡名,這對于厲勝男而言已經是第一個不公平之處。 再者,厲勝男雖天性自信極高,行事也乖戾自我,但江湖中奇人異事甚多,厲勝男這樣的行徑卻獨獨被武林中所謂的正道所不齒,這又是第二個不公平的地方。 總而言之,厲勝男背負著身世的原罪,以及人較為陰暗面的性格原罪,再加上從小到大的生長環(huán)境,因此她無法如同她的情敵谷之華一般,雖然有個無惡不作的大魔頭生父孟神通,卻仍然能夠受到武林正道的擁戴與敬重。 三、個性的優(yōu)缺點 (一) 周芷若 1 溫良敦厚,聰明機伶 這是周芷若一出場時給人的印象,她也將這個形象的自己維持得很好,受了辱罵也只是把痛苦往肚里吞,直到她的師父滅絕師太臨終重托加身,再加上心上人張無忌身邊出現(xiàn)了機靈貌美、又深得張無忌歡喜的趙敏,對自己的情感造成極大的威脅,這才把她帶進了另一個性格層面。 2 工于心計,令人膽寒 周芷若在全書之中最令人讀來毛骨悚然的有四個地方,第一是她為了師父遺命光大峨嵋而趁張無忌、殷離、趙敏、謝遜與自己同在孤島上之時設下毒計,偷刀(屠龍刀)竊劍(倚天劍),得到藏于刀劍之中的武林秘籍「九陰真經」與兵書「武穆遺書」之后,為制造趙敏畏罪潛逃的假象,還將趙敏遠放海中,又殺目擊的殷離滅口,這等陰險毒辣的嫁禍計謀已是令人讀來心驚,誰知她為了增加自己的可信度,不惜削掉自己一片左耳以及一大片頭發(fā),以她被囚萬安寺中險遭毀容的表現(xiàn),仍是個極在乎自己面容的小姑娘: 趙敏臉上一紅,怒道:「哼!瞧不出嘴上倒厲害得緊。是決意不肯出手的了?」周芷若搖了搖頭。趙敏道:「旁人比武輸了,或是不肯動手,我都截下他們一根指頭。這小妞兒想必自負花容月貌,以致這般驕傲,我也不截的指頭。」說著伸手向苦頭陀一指,道:「我叫跟這位大師父一樣,臉上劃二三十道劍痕,瞧還傲不驕?」... ...周芷若珠淚盈眶,身子發(fā)顫,眼見那倚天劍的劍尖離開自己臉頰不過數(shù)寸,只要這惡魔手腕一送,自己轉眼便和那個丑陋可怖的頭陀一模一樣。趙敏笑道:「怕不怕?」周芷若再也不敢強項,點了點頭。 想不到為了這個計謀,她竟寧愿自毀容貌,莫要說她要騙的是個性優(yōu)柔寡斷,耳根子輕的張無忌,就是再聰明十倍的人,只怕一樣得上這大當。 第二則是周芷若與張無忌、謝遜三人回到中土之后,因為她發(fā)現(xiàn)趙敏與張無忌依舊私會,心下不甘,因此意欲自盡,但令我感到有些愕然的,她在自盡之前,卻若有深意的先到張無忌的屬下韓林兒的房間去掉了幾滴眼淚,然后再含淚回房,周芷若了解韓林兒一直對自己的美貌驚為天人,也料定自己到韓林兒房中去演了這出戲,韓林兒一介莽夫心性,自然會很單純的特別留意她的行動,如果分析下來,周芷若這一場自殺的情節(jié),就成了她另一次精心策劃的「戲劇化行為」。 (二) 厲勝男 1 坦蕩率真,不拘禮法 這是厲勝男從頭至尾都非常鮮明的性格特色,尤其在面對金世遺時,他們曾在海外孤島上共渡了三年的時間,她的行為看來放蕩不羈,但卻是一種純真的性格: 厲勝男放蕩形骸,絲毫不拘男女禮法,比之谷之華的端莊矜持,李沁梅的純真無邪,更為接近金世遺狂放的性格,但不知怎的,金世遺卻感到有點怕她。 2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在這一點中最經典的一個例子就是在厲勝男無意間聽見金世遺對谷之華的告白之后,谷之華因心灰意冷,拒絕了金世遺,轉身奔離,她為了阻止金世遺棄自己于不顧,竟然用邪派玄功震斷自己的三焦經脈,金世遺深知這三焦經脈與心臟相連結,若是受了損傷,將有生命危險,因此果然不敢再棄她去追谷之華,厲勝男這一行為實在驚人,但卻也可以從中看出她對金世遺的依戀其實已深到不可自拔的地步。 第三節(jié) 情之所絆 周芷若愛上了優(yōu)柔寡斷的張無忌,累得她在情路上跌跌撞撞,終究還是一無所得,厲勝男愛上了跟自己像影子一般的金世遺,絕世武功卻無法讓金世遺鼓起勇氣來面對自己內心真正的愛,最后厲勝男還是在金世遺的懷中咽下最后一口氣時,才讓金世遺誠實的面對了自己,究竟這兩個男人有什么性格特色,接下來就來看一看。 一、青梅竹馬的張無忌 (一) 宅心仁厚 慈悲為懷 張無忌生就一副慈悲心腸,陳墨先生在《人論金庸》一書中將他歸為佛家之俠,《倚天屠龍記》中其實在后半段也彷佛是遍地佛理,滿天佛光,包括謝遜的皈依,看守謝遜的少林三老的言行,在座都看得出《倚天屠龍記》一書中濃濃的佛家精神,關于張無忌的宅心仁厚,慈悲為懷,在書中處處可見, (二) 處處留情 優(yōu)柔寡斷 這是張無忌人格上最為令人詬病之處,凡是武俠小說男主角總是會有不少女子癡心戀慕他,但卻極少見過像張無忌這般博愛的,當周芷若問他他究竟愛誰時,他竟然猶豫了、迷亂了:他武功雖高,性格其實頗為優(yōu)柔寡斷。 這樣的性格不只讓他自己的命運變得更為乖舛,也關乎著周芷若性格上的轉變。 二、不打不識的金世遺 (一) 自視卑微,冷傲孤僻 其實金世遺這個角色在《云海玉弓緣》一書中并不完整,《云海玉弓緣》是梁羽生天山系列小說作品中承《冰川天女傳》而下的作品,在《冰川天女傳》中其實就有提到金世遺了,在《冰川天女傳》一書中不但將金世遺的性格寫得較為鮮明,也清楚的鋪陳了他與李沁梅那段前塵往事的情緣,同時也為《云海玉弓緣》埋下了伏筆。 《云海玉弓緣》中金世遺首度現(xiàn)身就已經是個武功高強的成名人物,但他由于曾因患了皮膚病而被誤會患過當時認為無藥可醫(yī)且是傳染病的麻瘋癥,因而飽嘗了人世間人情的冷暖,因此即使后來治愈了,但他心靈中對人性的絕望已經讓他將自己放置在一個很卑下的位置,人在極度自卑的時候,會反而養(yǎng)成一種孤傲的性格來自我保護,金世遺就是這樣的人,自視卑微的他就這樣漸漸養(yǎng)成這冷傲而孤僻的個性。 (二) 行徑乖誕,亦正亦邪 金世遺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傻瓜。他對于這個世界有太多的錯誤觀念,導致他在剛面對這世界時,做了許多錯誤的決定與判斷。他在蛇島上受毒龍尊者的調教之下,承傳了毒龍尊者怪誕的行徑,他不拘于一般俠義中人所不屑為之的的禁條,我行我素,但毒龍尊者自從被呂四娘感化之后,喚起人性中善良的一面,金世遺雖與毒龍尊者相處不久,但后來回到中原之后,他也在一連串的事件中養(yǎng)成了心中的一股凜然正氣,也就因為這樣特異的性格交織下,也才讓個性同樣古怪之極的厲勝男漸漸對他傾心。 第三章 欲望與魔性 第一節(jié) 愛恨與癡狂 此外,在小說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發(fā)現(xiàn),周芷若在情場上徹底輸給趙敏的一個主要原因,正是她們對愛情的重視程度不同,趙敏從愛上張無忌的第一天,心中的想法就沒有改變過,她為了張無忌甘心得罪父兄,放棄蒙古郡主的高貴身份,只為了能盡量的去除掉自己與張無忌之間種族上的差異,能與張無忌廝守。 周芷若則不同,她愛張無忌,但后來她之所以為了張無忌婚宴上逃婚而瘋狂,最大的兩個原因應該是面子和好勝心問題,對于是不是能追回張無忌的愛,卻已經是其次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周芷若的言行,便不難發(fā)現(xiàn)在她文靜而嫻淑的外表之下,野心勃勃、渴望權力的那股欲望其實是十分炙熱的,《倚天屠龍記》第三十四回中,張無忌自白己身才干不足以勝任明教教主,也不想當教主,若他日明教掌握重權,定會重新再推舉出一位教主,周芷若卻道: 「你年紀尚輕,目下才干不足,難道不會學嗎?再說,我是峨嵋一派的掌門,肩頭擔子甚重。師父將這掌門人的鐵指環(huán)授我之時,命我務當光大本門,就算你能隱居山林,我卻沒那福氣呢。」 后來明教中人聊時,韓林兒提及抗元大事成后,要推舉張無忌做皇帝,屆時,周芷若就成了皇后娘娘,金庸先生寫及當時周芷若的表情卻是「雙頰暈紅,含羞低頭,但眉梢眼角間顯得不勝之喜。」 張無忌聽得韓林兒這么說,無意奪皇位的他,連忙制止并表明事成之后將功成身退、不貪富貴的決心,更立誓若有非分之想,天誅地滅,不得好死,顯得意志甚堅,這時候金庸先生又寫及周芷若的表情了: 「周芷若聽他說得決絕,臉色微變,眼望窗外,不再言語了。」 短短的兩個表情,周芷若一言不發(fā),但她那對權力欲望的著迷,卻是已經昭然若揭 小說中幾乎所有的人都被厲勝男的性格所懾,也對她訂下了許多既定的印象,卻沒有幾個人去用心瞧瞧她心靈深處那股炙熱的情感,毒害自己的情敵谷之華這件事或許有些過于辣手,但換個角度來看,她只是很單純的想經由最直接的方法得到自己要的那個結果: 厲勝男走進新房,將侍女遣開,虛掩上房門,柔聲問道:「世遺,你還在恨我嗎?」金世遺不答。厲勝男嘆口氣道:「不管你怎樣恨我,我今天總算是做成功了你的妻子,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自小孤單的她想得到的只是一種被珍惜、被愛的感覺,甚至,她只希望被記住,梁羽生在全書將要結束時所鋪陳出的厲勝男的一場告白,讀來令人鼻酸,原來她也只是個平凡的,渴望被記住的女兒家: 厲勝男忽道:「世遺,我盼望你能夠依我?guī)准虑椤!菇鹗肋z大吃一驚... ...厲勝男微笑道:「不是變卦,你別著慌,你好好聽我的說話,不管我說些什么,你都不許打岔。世遺,不管如何,咱們總是有過一場情分,難道你連聽我說幾句話的耐心也沒有了?」金世遺看她... ...厲勝男道:「我知道你歡喜谷姐姐,我也愿意你們兩人有個好結果。只望你將來在鴛鴦枕畔,月下花前,能偶然的想我一下,想起曾經有過一個非常愛你的人,那,我就、我就會感激你不盡了!」 我想,就情感部分,她是個自私卻偉大的女子,她雖然不擇手段的達到目標,但她心中也早就立下舍身成全愛人的心愿,愛情里,誰不自私呢?看著厲勝男對金世遺的付出,我卻直覺的聯(lián)想起了《倚天屠龍記》中另一個跟她性格十分神似的姑娘-殷離。 殷離出現(xiàn)的最后一個畫面,面對著眾人所說的告白,她的回應也同樣令人不勝唏噓: 「我有什么不知道好歹?放心,我才不會跟爭這丑八怪呢,我一心一意只喜歡一個人,那是蝴蝶谷中咬傷我手背的小張無忌。眼前這個丑八怪啊,他叫曾阿牛也好,叫張無忌也好,我一點也不喜歡。... ...阿牛哥哥,你一直待我很好,我好生感激。可是我的心,早就許給了那個狠心的、兇惡的小張無忌了,你不是他,不,不是他......」 個性上看來如同厲勝男一般有些偏離常軌的她執(zhí)著著自己一開始的所愛,如同厲勝男一般,從來沒有改變過,這種赤誠,令人感動。 第二節(jié) 偽裝與坦誠 關于偽裝這一點,其實平心而論,周芷若是特別勝出的,不知道金庸先生對她的描寫何以這樣現(xiàn)實,細細觀察她的性格,竟然是這樣的令人不寒而栗,金庸先生寫周芷若,竟在無形之間讓她變得比梅超風還要可怕,且看周芷若在狠心殺害殷離之后,是如何向張無忌「自白」的: 我是個最不中用的女子,懦弱無能,人又生得蠢。別說和絕頂聰明的趙姑娘天差地遠,便是小昭,她這等深刻的心機,我又怎及得上萬一?你的周姑娘是個老老實實的笨丫頭,難道到今天你還不知道么? 當真是「手里拿刀,嘴里念經」,令人不禁寒毛直豎。 接下來來看看厲勝男在「坦承」這方面的表現(xiàn),其實她的個性直率,除了為除掉孟神通與逼迫金世遺與自己成親之外,倒是沒有用過什么計謀,更遑論是為害人而害人的「毒計」了。她自信滿滿,也不屑以偽裝來掩飾自己,既然沒有偽裝,本來是談不上坦承的,但是在情感這方面,她卻的確是用了不少偽裝,這也顯示出了她在感情上另一面的脆弱與易傷,但她個性里堅強的因子讓她總是在金世遺的面前偽裝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越是這樣,在全書快要結尾時,厲勝男臨終前對金世遺的一番告白令人讀來更是感動: 世遺,我還盼望你在武學上更下苦功,你將來會成為一位超越前人的武學大師的,我曾經是你的妻子,到你成功之日,不論我在什么地方,我也會同你一樣高興。 接著在死前的最后一刻,厲勝男最后的要求也讓人看出了她對金世遺的深情摯愛; 厲勝男道:「你過來,讓我再看你一眼,啊,讓我親一親你!」金世遺本來已是憎恨她的了,不知怎的,這時卻是心情激動之極,情不自禁的親了她一下。這剎那間,厲勝男的眼角眉梢,都充滿了笑意,便似一朵盛開的玫瑰,她低聲叫道:「世遺,你其實也是愛我的啊!」突然笑容收斂,盛開的玫瑰傾刻之間便枯萎了!金世遺驚駭莫名,只覺在他懷抱之中的厲勝男已是漸漸僵冷! 第三節(jié) 心計與城府 這邊我們專談周芷若,對厲勝男而言,心計與城府自然是有的,但卻遠遠不及周芷若的可怕我想周芷若也是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表里不一的偽君子「君子劍」岳不群之外另一個成功塑造出表里不一的經典人物,偷刀奪劍、自圓其說、裝模作樣、自導自演,這樣可怕的女子哪里是雖然使壞卻光明磊落的厲勝男所可以比擬?趙敏一向詭計多端,卻也中了她算計,也怪不得連一向敬重她的張無忌都曾經對她感到有些恐懼: 張無忌情知跟她擊掌立誓之后,便是在自己身上套了一道沉重之極的枷鎖,這個周姑娘外表溫柔斯文,但心計之工,行事之辣,絲毫不在趙敏之下,一時提起了手掌,拍不下去。 可見她的心計之深,已到了什么樣的地步。 第四章 我看周芷若與厲勝男 第一節(jié) 人性的沖突、善與惡的分際 周芷若本性純良,在師父滅絕師太的門下,巨大的壓力扭曲讓她內心潛在的欲望蘇醒,蒙蔽了她的善念,讓她漸入歧途,厲勝男在心上人金世遺的身邊,行事作風也慢慢受到金世遺的潛移默化,人性就在這時候又陷入了不絕對,何謂善?何者又是惡?我們該說周芷若善嗎?她殺人不眨眼、心計狠毒,甚至不惜用「九陰白骨爪」欲取趙敏性命,說她惡嗎?自從殺了殷離,她夜夜難以安眠,甚至在誤以為殷離鬼魂現(xiàn)身時,她的表情卻是一點假不得: (張無忌)閃身便進殿中,只見周芷若雙目緊閉,臉上無半點血色,兀自未醒。 這樣犯錯之后深受良心譴責的女子,又怎么說她惡呢?該說厲勝男惡嗎?在明明可以將唐曉瀾斃于手下的那一刻,她猶豫了,若不是當下對金世遺打她的一個巴掌記恨在心,硬是說服自己眼前所要殺的人不是唐曉瀾而是金世遺,面對一個跟自己其實沒有直接仇恨的天下第一武學宗師,她幾乎就要下不了手。說她善嗎?在她要取仇人孟神通的性命時,她用了家傳的「百毒真經」中最毒的「五毒散」與「蛇牙索」,雖然是滅門仇人,但如此殘酷狠毒的報復方法,卻也令人看了膽顫心驚。 如此看來,善與惡之間,似乎真的充滿著不絕對,表面看來冷酷無情、任性妄為的厲勝男在對于金世遺的愛上所做的付出是這么可愛、可敬;貌如天仙、溫順優(yōu)雅的周芷若確是這般心如蛇蝎,對人性的觀察,果然是一門極深的學問。 第二節(jié) 生命的價值-毀滅?存在?得?失? 生命中本來就充滿著不絕對性,單就周芷若與厲勝男的結局來看,周芷若在鑄成大錯的前一刻終究良心發(fā)現(xiàn)而悔悟了,她保全了生命,而失去了愛情,她不了解自己,在她懺悔的時候,她告訴張無忌自己始終對他都是銘心刻骨的相愛,但周芷若自始至終所在意的卻都是權利與成功,也因此對她而言,她失去了,她苦心經營的一切毀滅了,我想她難受的不是張無忌原來不愛她,而是這個「武功高強,一教之主」的張無忌原來不愛她。 而厲勝男的一意孤行,讓她一直到死前的最后一刻依舊堅持的走著自己的路,她終究失去了生命,但她得到了愛情 站在厲勝男的角度來看,她做任何事情之前,總是會百般算計,等到有百分之百的勝算時她才會去做,因此她一出手總是有辦法達到自己要的目的,而她自己雖然或多或少有所犧牲,但卻不曾賭上生命,而這一次她臨終前那一句「世遺,你其實也是愛我的啊!」除了滿足之外,從她漸漸湛開如玫瑰般的笑容,更可以感覺到她深深的歡喜,若是這個答案對她來說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我想她是不會選擇這樣的方式來接受這個答案的,這句遺言和這個笑容說明了這個婚禮是一個賭注,或許她對金世遺鍾情自己有一定程度的自信,但這婚禮與這個計謀是她人生最大的賭,終究她還是勝利了,就生命觀點來看,她是沒有辦法與金世遺長相廝守了,但她究竟有沒有得到愛情的歸宿呢?故事的最后,那塊題上「愛妻厲勝男之墓」的石碑應該給了所有的讀者最好的答案了: 他燒了秘籍,獨立墓前,宛如一尊石像,陽光把他的影子拉得長長的。他呆呆的望著自己的影子,那影子突然變了厲勝男的影子,他是生生死死也擺不開這個影子了。 最后,梁羽生這樣為金世遺與厲勝男的愛情畫下句點。 第三節(jié) 原罪 這一方面,我所要討論的原罪,與西方圣經之中所提的原罪論并不是太相同,在西方的圣經中,「罪惡感」就是原罪的表征,罪惡感是必然也必要的,所以人存在著原罪。但我在這里所要討論的卻是中國佛家常說的「貪、嗔、癡」。「貪、嗔、癡」,是每個人都會背負 然而厲勝男卻在這貪、嗔、癡之外,更背負了身世的原罪,這里所謂的原罪便又是另一層意思了,反而較為偏向西方中的原罪,指的是一種罪惡感,因為無法決定的身世來歷而注定被貼上魔女的標簽,對某部份的厲勝男來說或許并不過分,但若是我們細細看透厲勝男,會發(fā)現(xiàn)或許「魔女」這標簽并不適合她,相較之下,周芷若似乎更能夠得上資格被稱一聲「魔女」。 第四節(jié) 影子意識 這是在《云海玉弓緣》中,梁羽生先生針對金世遺與厲勝男的一段凄苦愛情一再提及的一種情感牽絆效果,在小說中金世遺看待厲勝男,就如同自己的影子一般,在《冰川天女傳》中首次出現(xiàn)的他,因為患了一種癥狀類似于麻瘋病的皮膚病,而被世人所唾棄、嫌惡,后來因緣際會在欲自盡之時巧遇毒龍尊者,治愈了自己的皮膚病,雖然生理上的疾病是治好了,但他患病之時人們對他的唾棄與遺棄早已經讓他在心靈上有一層難以抹滅的陰影,他已經下意識的將自己擺在一個低等的社會地位,他給自己改名為金世遺,意思就是被世界所遺棄,這種嚴重自卑的感覺即使在他完全治好病,恢復了英挺俊朗的外表之后依然沒有消失,他就曾經對自己心儀的谷之華做了這么一番自白: 那是真的,我是一個容易激動的人,這個世界對我很奇異,我也好像總想要追尋一些新奇的東西,所以有時候我又覺得這個世界好像對我格格不入。」 也就因為這樣,當他對厲勝男從相識到相知時,他對她卻越來越是恐懼,因為厲勝男就像他自己的影子一般: 至于這個姓厲的女子呢,奇怪得很,金世遺覺得她邪氣十足,對她有說不出的憎厭,但卻又忍不住去想她,好像她是自己一個很熟悉的人一樣,甚至于在她的身上,可以看見自己過去的影子。」 梁羽生先生說得很好: 一個人可以擺脫任何東西,卻總不能擺脫自己的影子,這也許就是金世遺既憎恨她,而又想念她的原故吧。 其實在這里就已經注定了金世遺與厲勝男兩人今生糾纏不休的愛戀。 但是我卻發(fā)現(xiàn)這個影子意識不只可以套用在金世遺與厲勝男身上,竟似也可以套用在張無忌與周芷若身上,甚至是殷離對于童年時的張無忌的深深愛戀也有那么一點影子意識的存在。 張無忌與周芷若都是年幼就失去了親人,但周芷若很明顯的較張無忌更為成熟,但那畢竟是童年之事,周芷若長大之后卻是越來越軟弱(雖然有一大段時間這軟弱是一種刻意偽裝的面具),張無忌對她,除了敬重、報恩和一種男人保護弱女子的責任感之外,我想總是存在著一種同病相憐的憐惜吧!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影子意識呢?我想這也是張無忌之所以明明深愛趙敏,卻放不下周芷若的其中一個原因吧! 接下來看看殷離對張無忌的依戀,這是我第二次大篇幅的提及殷離了,其實有些離題之虞,但就她脫于世俗、行事詭的特色上來看,她確實跟厲勝男很像,她與厲勝男一般,跳脫了一個傳統(tǒng)女性的溫婉柔順性格,至少在情感上的某個層面是這樣的,在我看來,《倚天屠龍記》中的四個女孩里,她比趙敏、周芷若都要可愛,在她與張無忌幼年時的巧遇被她幻想出來成一場童話式的愛情之后,在這愛情里,自始至終,她扮演了金世遺的角色,她遠比金世遺更加勇敢,更加堅強,她很誠實的去面對自己的感情,她在尋找,尋找她記憶里那個很像自己、狠心短命的小張無忌: 阿牛哥哥,你不懂的。在西域大漠之中,你與我同生共死,在那海外小島之上,你對我仁至義盡。你是個好人。不過我對你說過,我的心早就給了那個張無忌啦。我要尋他去。我若是尋到了他,你說他還會打我、罵我、咬我嗎? 她不待張無忌回答,就自顧自的去了,其實她根本不需要張無忌的回答,她自己很清楚,若是再遇到那個狠心短命的張無忌,她寧愿他再咬她一次,畢竟,那才是她所深愛,所一直在尋找的很像自己的張無忌啊! ※ 終點 《云海玉弓緣》是梁羽生先生的寫情精品,《倚天屠龍記》也是金庸先生在寫情方面刻劃非常成功的一部作品,曹正文先生在《俠客行》一書中提到《云海玉弓緣》塑造了一個正直孤獨的俠客形象,金世遺的性格不像張丹楓那么狂放,在李沁梅、谷之華、厲勝男三個不同性格女子面前的感情起伏,使金世遺個性立體化。厲勝男的好勝與熱情,也使她光彩四溢,這個妖女式的人物形象豐滿,個性突出,使全書的情節(jié)一次次跌落起伏,這可以顯示出新派武俠小說的藝術特點。」梁羽生先生在這部書里用厲勝男失去生命的遺憾來做結束,卻寫出了毫無遺憾的愛情境界,原本癡戀金世遺的李沁梅在日久生情之后,嫁給了自己的師兄鍾展,金世遺對谷之華的戀慕也在厲勝男死后,因為金世遺終于誠實面對自己的愛情,而升華成為一生的相知相惜之情,對于厲勝男,金世遺也終于坦白的面對那種深刻的愛,這么看來,這個遺憾其實是完美的。 《倚天屠龍記》的結局里,張無忌為趙敏畫眉,證明兩人的愛情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看似完美的結局,卻存在著無限的遺憾。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的后記中提到「中國成功的政治領袖,第一個條件是『忍』,包括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對付政敵的殘忍。第二個條件是『決斷明快』。第三是極強的權力欲。張無忌半個條件也沒有。周芷若和趙敏卻都有政治才能,因此這兩個姑娘雖然美麗,卻不可愛。我自己心中,最愛小昭。只可惜不能讓她與張無忌在一起,想起來常常有些惆悵。所以這部書中的愛情故事是不大美麗的,雖然,現(xiàn)實性可能更加強些。」 張無忌對情感始終做不到義無反顧,在聽到周芷若提醒他還有一件事會要他去做時,他手上毛筆落地,心中卻是百感交集,唉!也許趙敏的選擇也不見得就是正確的。周芷若繞了一大圈,最后回到了原點,她什么也沒有得到,更失去了張無忌。殷離走了,她去找自己心目中的小張無忌,她是永遠也找不到了。至于金庸最愛的小昭,我認為她對張無忌的愛是最純潔的,只可惜為了救母親,她只能放棄了自己的愛。這個看似完美的結局背后,隱藏的卻是這么多的不完美。 誰還記得《神雕俠侶》中,那個同樣癡心的魔女李莫愁在初出場與自焚時所唱的那句詞呢?問世間...情為何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