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蘇軾《和董傳留別》 原文:《和董傳留別》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釋義:一個人如果讀得書多、知識豐富,便自然會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氣質和風度。 理解:讀整首詩,頗有些文人自視清高、洋洋自得的樣子。現代各種書目林林總總,不勝繁多,而且這里所指的“詩書”應該是指人文社科類的書,因此我們不一定要飽讀詩書、學富五車,但至少也應該常讀讀這些書,把讀好書當成人生中一門必修課。因為讀書的確是一種高雅的事,讀書能撥高一個人精神境界,培養一個人舉止文明、談吐文雅的氣質,堅立正確的、健立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善良、樂觀、豁達、正直、積極向上、不卑不亢的性格和處事風格,從而可以讓你成為一個有內涵的、有修養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這就是為什么大學生與非大學生會讓人僅僅剛一見面就可以區別開來的原因。人們常說心靈如何如何美,這種美一方面來自于純樸的、自發的、先天的純樸、無邪的性格,而一方面還需要文化的熏陶和修煉,因此我們需要讀書,需要“腹有詩書氣自華”! 應用:這句話不應該只是文人自視清高的口頭禪,文人們應該有責任讓大眾都認識到這個道理,讓每個人都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而且,更進一步講,要讓每位家長和同學都要知道:考大學,不僅僅是謀份工作,更是素質培訓和人格提升的一個必要階段。讀書,它的直接目的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提升你應有的素質。這樣,有了這個前提,你就不會為大學畢業工作難找而過于大驚小怪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