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提出的嚴肅課題鳳凰網評論專欄作家 俞天任2011年03月14日 08:35 鳳凰網專稿
![]() 作者:俞天任核心提示:阪神大地震之后提出了一個“不讓阪神大震災的教訓風化”的口號,各地都在研究阪神大震災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教訓,找出解決的方法并且做了相當多的工作。從這次日本的大地震就看出來了這些工作的成果。這次日本地震又給人們提出了核電站和海嘯這兩個嚴肅的課題。 “和自然共存”當然是人類所向往的最高境界,但在這個最高境界到達之前人類和自然間的摩擦也是個無限的過程。所謂“防災救災”實際上就是人類在企圖和自然共存的過程中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行為規范的一個過程。 日本是自然災害的多發國,尤其是是地震。日本人在防災救災方面也有一套比較健全的做法和機制,但是這些做法和機制也是在不斷和自然災害的斗爭的過程中逐步建立完善起來的,同時會因為這些做法和機制的不斷完善從而使得更多的問題受到人們的注意。 從近十幾年來日本政府對地震災害的對應就可以明顯地看出這個趨勢。日本雖然是地震的多發國家,但是實際上在進入上世紀50年代之后,造成重大損失的地震并不多,傷亡最為慘重的一次是1960年由于智利地震而誘發的海嘯,所以造成了一種事實上的渙散,這種渙散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時候表現的尤為明顯。當時的日本政府和兵庫縣在請求自衛隊出動救災,在災害的預想和防災物資的貯備以及分配中有相當多的問題。 阪神大地震之后提出了一個“不讓阪神大震災的教訓風化”的口號,各地都在研究阪神大震災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教訓,找出解決的方法并且做了相當多的工作。從這次日本的大地震就看出來了這些工作的成果。 在沒有遭到海嘯襲擊的地區,救災工作基本上還是有條不紊地在進行,到現在為止的報道沒有發現有大的問題,各地所儲備的救災物資都發揮了作用,當然各地儲備的救災物資所能支撐的時間有限,但只要能度過最初的幾天就能想辦法了。 在出動自衛隊的問題上,各地都是在第一時間就立即請求自衛隊出動支援,到現在自衛隊出動的規模已經達到10萬人,自衛隊全人數的一半左右投入了救災。在請求國際支援的問題上,日本政府不僅主動向聯合國和其他國家提出了支援要求,還向駐日美軍提出了支援要求。 為了安定人心和杜絕流言擾亂人心,政府在信息公開方面也做的不錯,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和經濟產業大臣海江田萬里一直在就各種人們關心的問題召開記者招待會及時公開各種信息和政府的各種決策和方案,有關的政府機構和民間公司也都在及時公開各種信息。 但是新情況是永遠出現的,現有的解決方案永遠不能滿足將要出現的事件。這次地震的震級雖然高達九級,是日本在開始地震觀測之后最大震級的地震,但比地震造成更大傷亡和損失卻是地震誘發的海嘯,在這種最高達七米多的海嘯面前,原來所想定的對應措施完全失去了效用。 海嘯造成了大量的生命財產損失,而東京電力公司在福島縣所擁有的兩座核電站所發生的問題更令人不安。核電站要求的幾乎是“絕對安全”,應該說地震國家日本在設計核電站的時候對安全性給予了充分的注意,這次地震對核電站本身并沒有造成物理性的損害就是例證,但是日本人對于核電站安全的理解僅僅停留在了物理性上,卻沒有注意到地震會破壞電網,受到地震后自動停機的核電站沒有了電源從而無法操縱和控制反應堆,無法冷卻從而造成了反應堆融芯的大事故,到現在核電站還沒有完全受控。 雖然比起地震起來,較少發生的海嘯更加難以預防,但一經發生,危害也比地震更大,實際上這次發生海嘯的巖手縣三陸沿海實際上從1896年之后的一百余年內連這次已經是第四次受海嘯的襲擊了。1896年的“明治三陸地震”誘發的高達38米的海嘯造成了兩萬多人的死亡,此后在1933年發生的“昭和三陸地震”也誘發了高達28.7米的海嘯,造成了三千余人的死亡。 經過了這兩次大海嘯,三陸人不是沒有采取措施,到1982年為止,他們花了三十年時間在巖手縣宮古市的田老町建成了一條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長2,433米,高達十米的防波堤,因為當年的田老村在1933年的昭和三陸地震時全部被毀滅,他們不想讓悲劇重演。 1960年智利地震所引起的海嘯被這條防波堤擋住了,日本人以為他們找到了對付海嘯的方法,但是因為實在造價過于昂貴,所以沒有辦法在所有三陸地區的出海口建造這種防波堤。但是這次的地震無情地證明了這種防波堤還是沒有用,因為田老町又一次被海嘯夷為了平地。 這次日本地震起碼給人們提出了核電站和海嘯這兩個嚴肅的課題,如何解決這些課題考驗著人們。 (作者為旅日工程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