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是孔子被打倒的最大罪狀(即糟粕).直到現在連那些真心維護孔子的專家學者,教授大師也拿不出足夠的理由,讓人心服口服.我既說沒有糟粕,當先解此句.其實很簡單,只不過是有三處極普通的地方大家沒注意罷了.
一.何為"養"?
一個養字是這句話的大前提,養字不懂,任何解釋都不能自圓其說."養"者,內部矛盾也.不是有我無他,你死我活的敵我矛盾.內部矛盾是在講情的前提下說理,講究的是關愛,寬容,呵護,支持,幫助.不是兒子揭發父母,妻子揭發丈夫,分清立場,劃清界限,水火不相容."養"者,養育,撫養,孝敬,供養也.講究的是"竭其力","圓心不圓跡,圓跡無好人".不是父母賣血,賣腎,供孩子們上學,蓋房,娶媳婦,有一條做不到就是沒有盡到責任.
二.小人不是負面人物.
"小人"者,孩子也."大人"者,父母也.哪一個不是從嬰兒,小人一步步走過來?有幾個離開父母或其他大人呵護而成人?如果小人是壞人,豈不人人都是壞蛋?"小人"者,還沒長大需大人照顧啊!"大人"者,幫助小人成長啊!所以孩子,學生,老百姓統稱"小人".家長,老師,官員統稱"大人".由此可知,小人的特點,一是不能獨立生活,需大人提供幫助;二是小人的任務是以自己為中心,以付出勞動為手段,學而時習之,得到智慧,增長能力,盡最大努力自立自強以獨創天下.大人的特點也有二,一是自強有余有能力幫助小人;二是以幫助小人為手段,求火盡薪傳,萬古長青.大人如果不幫助小人,很快就油干火滅,過煙眼云,永世不得翻身.小人靠大人而成長,大人借小人而永生.小大一體,密不可分.
三.女子與小人不是同一層面.
既然人人是小人又是大人,當然也就包括女人,如果是同一層面,何必再單強調女子呢?古人惜字如金,怎么可能有廢話?
單提女子是因為孔子是男性,否則孔子必說"唯男子與小人難養也".因為人世間最根本的人際關系,除小人大人外,便是男女之間的關系,"五倫"都包在其中.男女之間如同小人大人的關系一樣難處"孔子說得非常清楚:”近者不遜,遠者怨.”與她親近點,不尊重你;稍稍疏遠點,且不是有意,她就不停的埋怨.誰要是攤上這樣的老婆,能不”難養”嗎?怎么過日子?可為什么女子與小人是這樣呢?
前文我說到:”不能獨立生活,以自我為中心,求自立自強為目的的人叫小人.一般指子女,學生,老百姓;大人相對應是指父母,老師,官員.”小人既然以自我為中心,必然論利益,不論是非,有奶便是娘,并且不顧父母是否有能力承擔,感受如何?這就是”不遜”.只能為他一人服務,別人分不得,照看一下別的孩子,他就又哭又鬧,說你有偏有向,這就是”遠者怨”.大家看看,有幾個孩子不是這樣?可因為這句話的關鍵前提是”養”,即限定在一家人,內部矛盾,不是敵我矛盾,所以”小人”不是壞蛋的代名詞.好多人,包括專家教授不明白這一點,才認為孔子是誣蔑女人.就不想一想,圣人怎么可能會瞧不起女人呢?如果是的話,能叫圣人嗎?有的人自以為讀了幾本書,能引經據典,就老子天下第一,明明不能自圓其說,不說自己無知淺薄,反怪<<論語>>有糟粕,
男女之間的關系,與小人大人間的關系極其相似.男人講理,女人講情.講理者,重是非,忽略感情;講情者,只重感情,沒有是非.男女間這種矛盾,差距永遠不可能消除,好比是<<易經>>中的”天地否”卦,(站到對立的角度),或者是”地天泰”(站到統一的角度).所以既使是君子,仍然很難把握火候,很難恰如其分.因此站到男人立場上,必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而站到女人立場上,當然說”唯男子與小人難養”.君不見,古今中外有多少女人,把”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掛在嘴上!”難養”者, 即難以和和睦睦過日子啊!不和睦不等于是壞人啊!看天下多少夫妻,輕則吵吵鬧鬧一輩子,重者分居離婚,太司空見慣了.再看不是夫妻的男女同事朋友,太近了,很可能成為第三者,破壞別人家庭;要是遠了點,就埋怨你不關心,甚至于說你是冷血動物.所以唯獨這樣解釋,才合情合理,才與圣人的身份相付,與人情事故一致.
那么正確處理男女關系的原則是什么呢?”男女授受不親”.”授”者,給予也.”受”者,接受也.男女間只要發生了物質,肉體上的關系,最終的結果大多數是”不親”.看世間俊男靚女戀愛時,海盟山誓,一日不見如三秋,可有多少人在說”結婚是愛情的墳墓”,很少有人結婚后還像戀愛時那么甜蜜,梁祝如果結婚,就不可能留下這千古愛情絕唱.現今第三者越來越多,就是因為人們不懂”男女授受不親”的深意.這句話不但不是古人的罪過,實在是不可違背的真理.
君子之交淡如水, 切莫站在物質利益的角度去認識對方,感情是夫妻的基石。一個人是否生活幸福,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如何與小人相處及男女相處,所以孔子說“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人類是一種你不能離他太遠、又不能離他太近的動物。”莊周通過燕子形象地闡發了這一真理:“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離。它控制人類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對付多疑的人類的最尖銳的武器。第一招奏效以后,燕子馬上又智慧地拉開了同人類的距離。它馬上從同人類的親密接觸中抽身出來,落到了人類夠不著的樹枝上,保持著自己的獨立。”“燕子從形到神都是一把鋒利的刀,插入人類精神深處,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脈絡中出神入化地游動,既不傷害人類,又不讓人類堅硬的骨骼碰傷自己。在不知疼痛的情況下,人類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八快。”
今天的燕子,兩千多年前就已經飛入莊周先生的視線,并引起他的注意。看來他不僅僅喜歡蝴蝶。當他看著燕子圍著茅屋飛進飛出,陷入了沉思:鳥兒因為怕人,所以巢居深山或者高樹,以免遭受傷害;然而,燕子確是個例外,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卻沒有人去傷害它。想必這便是處世的大智慧了。
莊周的燕子直到今天還活著,仍重復著莊周時代的伎倆,未被人類識破。人類是見著什么鳥都舉槍便射的,卻對身邊縈繞的燕子視而不見;燕子叫聲可謂婉轉,卻沒人將燕子關到籠子里,以聽它的叫聲取樂。有許多珍禽異獸在人類的追殺中滅絕了,這也怨不得人類,實在是因為那些物種比人類還要愚蠢。
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離。人類是一種你不能離他太遠、又不能離他太近的動物。比如,珍禽猛獸害怕人躲得遠遠的,人便結伙去深山獵捕它們:這是因為離人類太遠;家禽因完全被人類豢養和左右,人便可以隨意殺戮:這是因為離人類太近,近的沒有了自己的家園。只有燕子看懂了人類,摸透了人類的脾氣,親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著自己精神的獨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樣敬著燕子。
說到底,燕子是狡猾的動物,它控制人類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對付多疑的人類的最尖銳的武器。因為人類不信任別人,一旦得到別人的信任便會受寵若驚。燕子將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環——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檐下,雖然人一抬手就可以搗毀。這是最徹底的信任,沒有任何一種鳥敢于這樣信任人類。于是人類被感動了,像是從人海中找到了一個相知的朋友。
第一招奏效以后,燕子馬上又智慧地拉開了同人類的距離。它馬上從同人類的親密接觸中抽身出來,落到了人類夠不著的樹枝上,保持著自己的獨立。因為它知道,人類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檐上,卻未必容得了它在人類生活空間里長時間地沒大沒小。它決不嬉皮笑臉地落到人家的飯桌上、手上、肩上作親昵狀。這樣小心還不夠,它在人類生活領域求生存,擔心這樣時間長了會出問題,于是,住上幾個月,便舉家搬遷。人類剛剛有些厭煩的飛進飛出和乳燕動不動聲嘶力竭的大叫,正要發作,想不到燕子就在這時候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來:你看它們不會傷害小雞,也不啄食園子里的菜,┅┅過了幾個月,人類開始思念燕子了,燕子就在這個時候回來了。燕子巧妙地循著人類情緒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節律。
還有一種敢于親近人的鳥是麻雀。它也將巢安在人的屋檐下。但她們的蛋會被頑童任意毀壞,成鳥會被大量捕殺。原因何在?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類這不是找死嗎?進進出出很小心,怕被人發現,這種做法激怒了人類:小小的鳥,竟敢在我眼皮底下玩花樣,你以為我是瞎子?麻雀的這種做法,極大地傷害了人的自尊心。還有,麻雀既防著人,又不遠離人,整天圍著人聒噪,而且一旦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煩不勝煩。
養也道出了家庭是有主次之分,軸心是誰......男人也有煩心話,男人也有責任心,難養還必須養,只是說說而已罷了。
但是我們應該分析孔子的為人處事,單單半句話就否定孔子,可笑哉!所以我們就要看看,孔子當初是在什么一種環境下說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的?這話又是對誰說的?他一宗師級別的身份,不可能信口雌黃的,在《史記·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衛國之行,孔子“居衛月余,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衛。”就發了感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知道了這些歷史背景和人生經歷,孔子這話就很好理解了。我們知道,他罵的人是那種“被養”的女人和小人,而是有一個特指的對象,就是說你作為一個君主,對那些后宮的女人和沒什么本事的拍馬小人太親近了,她們就會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開始用你的權力胡做非為,而你疏遠她們吧,她們又要埋怨,總之是非常麻煩。此前沒見過什么宮廷里女人之間的斗爭的孔子說出這話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孔子之前,妲己誤國,烽火戲諸侯,這些事例還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