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百度等屢遭指控 標榜的開放誠意也受質疑互聯網行業對“壟斷”欲罷不能文章出處:深度報道 作者:張緒旺/文 焦劍/漫畫 發布時間:2011-03-22
百度近來遭遇煩心事。韓寒等50名作家以及高曉松等音樂人相繼對其發難,指責百度文庫和百度MP3利用其在搜索領域的“壟斷”地位肆意盜版文學和音樂作品。而被指責“壟斷”幾乎成了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近年來的家常便飯。官司不斷,罵名滾滾,在中國互聯網各細分領域總有這些一騎絕塵的身影,他們對開放和壟斷的態度能夠影響別人的生死。
七巨頭“平臺控制”時代 壟斷的只能是巨頭和霸主。 互聯網“七巨頭”概念正由其中一個巨頭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創造。張朝陽認為,未來“騰訊、百度、阿里巴巴、新浪、搜狐、網易、盛大‘七雄爭霸’決戰互聯網格局”,整個業界逐漸認同了他的理念。 大公司控制互聯網業態,又何嘗不是呢?互聯網十年高速發展后,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新公司涌現,曾經的小公司順勢成為行業巨擘。 馬化騰已經帶領騰訊,把一款當時看來稀奇古怪的QQ變成擁有10億注冊量的熱門即時通信工具;李彥宏百度了一下搜索框,就框住了業內最大的網絡廣告收入;丁磊和陳天橋先后依靠千萬網絡游戲玩家早早成為互聯網乃至中國首富…… 十年間,上述七家公司先后登陸納斯達克、港交所等全球資本市場,并一再刷新行業市值和股價紀錄。人們驚訝地發現:坐擁數十億乃至數百億美元市值的互聯網巨頭,如果愿意,可以輕松扼殺任何一個還在為百萬元融資發愁的創業者。 根據上述公司目前的股價計算,騰訊市值(大概水平,下同)523億美元,百度市值417億美元,阿里巴巴市值95億美元,網易市值61億美元,新浪市值54億美元,搜狐市值(含獨立分拆的“暢游”)53億美元,盛大(含獨立分拆的“盛大游戲”)51億美元。在國內互聯網企業資本實力上,能與“七巨頭”抗衡的也只有視頻上市新貴優酷網(市值45億美元)和老牌在線旅游霸主攜程網(市值57億美元)。 事實上,之所以令人生畏,不僅在于他們擁有強勁的資本吸納能力,更在于“七巨頭”都已經成為“平臺控制型”互聯網企業:幾乎涉及了搜索、客戶端、電子商務、網絡游戲等所有細分領域,這也是他們對專注某一領域的中小企業造成巨大殺傷力的主要原因。 有分析人士指出,七巨頭涉獵領域太廣,都擁有了“平臺控制”的能力,“創業者繞過了騰訊,也可能繞不過新浪”。即便在更細分的垂直領域,也蝸居著視頻網站如優酷網、在線旅游如攜程網、3C(消費電子,手機,電腦)網售如京東商城、圖書網售如當當網、安全殺毒如奇虎360等這樣“絕對型”領先者,“誰不想當大佬呢?即便繞過騰訊,也繞過了新浪,你能繞過他們嗎”? 大佬們的糾結:擴張還是防守? 實際上,轟轟烈烈的“中國互聯網壟斷形勢”討論是個頗為“馬后炮”的命題。 “一群小公司悶頭發展,容易給人公平起跑的感覺,但已經出現資本和品牌壁壘的市場環境下,大公司碰觸小企業的業務,激起的風波可想而知。”有業內人士戲言,互聯網不再是造富“藍海”,慘烈的競爭讓大小企業都敏感起來,同類產品之間往往是干掉與被干掉的關系。那為什么巨頭愿意冒“被指控壟斷”的風險進犯中小企業呢? 業界普遍認為,互聯網行業“產品為王、創新為王”,騰訊、網易、百度無不擁有王牌產品,讓別人望塵莫及。360董事長周鴻祎認為,“真正的顛覆式創新都不是在一夜之間做成,而是在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中,通過點點滴滴的持續微創新,形成了顛覆”。 周鴻祎提到的微創新是個讓所有互聯網企業興奮而恐懼的概念,即便七巨頭也是如此,QQ能保證永遠不被一款新產品打敗嗎?騰訊自己也不敢打包票。巨頭們因此選擇進入任何領域,至少采取占坑防守的姿態。 事實上,大企業被人詬病“壟斷”的原因就在于產品和創新上的“欲罷不能”,一項新事物和新理念,可能只是小企業提出的,大企業該不該做?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巨頭停止跟進步伐。 于是外界看到,騰訊推出QQ電腦管家刺痛奇虎360,雙方爆發桌面封殺大戰;百度上線視頻播放器,暴風影音、迅雷遭遇壓力,何況之前騰訊已經推出QQ影音;阿里巴巴把淘寶商城從淘寶網中分拆出來,向當當網等垂直B2C(商家對個人)企業施壓。 基于大佬包圍全產品鏈的決絕姿態,市面上對大佬“壟斷”、“抄襲”、“逼死小企業”的指責就多了起來。“大佬也害怕,既然360能用免費微創新顛覆殺軟行業,那不排除有個小企業微創新的產品同樣顛覆掉騰訊QQ和百度搜索,所以大佬選擇先下手為強。”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每個巨頭都擁有數量巨大的用戶群,“占坑防守”也足以讓諸多中小企業死掉。因為,要求用戶黏性的互聯網行業,巨頭可以輕易讓用戶選擇自己的產品,何況還可以采取平臺強推、捆綁安裝等“絕妙方式”。
小企業的錢途:獨撐還是歸順? 如上文所述,無論互聯網大佬們主動擴張還是“占坑防守”,小企業都難逃被干掉的命運,那他們還能找到未被大佬占領的領域嗎? 目前互聯網主要細分領域為搜索引擎、網絡廣告、網絡視頻、B2B(商家對商家)電子商務、B2C電子商務、C2C(個人對個人)電子商務、在線支付、網絡游戲、網絡文學、在線旅游、即時通訊、客戶端(輸入法、瀏覽器、播放器、安全軟件)等領域。 根據易觀國際、艾瑞咨詢等國內主流第三方分析機構監測數據顯示,在這些相對成熟的領域,大佬們控制市場局面比較明顯: 騰訊依賴QQ優勢獨占即時通訊八成以上市場份額,并與盛大、網易、暢游(搜狐)合力控制網絡游戲七成以上市場規模。目前,騰訊在手機瀏覽器、社交網站、安全殺毒等領域分別向UCWEB、人人網、奇虎360施壓,也基本覆蓋了輸入法、播放器網民常用客戶端工具。 百度已經占據搜索引擎市場七成以上市場份額,在網絡廣告市場也擁有三成市場領先優勢,在網絡文學、知識問答、電子商務、客戶端等領域動作頻繁。 阿里巴巴(含淘寶網、支付寶)擁有無可爭議的電子商務霸主地位,在B2B、B2C、C2C、在線支付四大領域分別擁有71.6%、28.5%、85%、51.2%的市場份額,無人能出其右,近段時間也在進入搜索引擎、快遞物流等其他領域。 盛大有老牌游戲霸主優勢存在,旗下盛大文學坐擁國內八成以上網絡文學資源,在電子書和網絡視頻領域不斷沖擊漢王和優酷。 搜狐旗下搜狗已經占據輸入法市場七成以上市場份額,在瀏覽器、網絡視頻、網絡游戲領域優勢不容小覷。 網易繼續穩坐電子郵箱老大位置,其網絡游戲市場份額也上升到市場第二。 作為門戶網站之首,新浪近期主攻的微博業務已經取得用戶優勢,參與者多是騰訊、搜狐、網易等傳統門戶巨頭,微博徹底變成了大佬的游戲。 而奇虎360、優酷網、攜程網在安全殺毒、網絡視頻、在線旅游領域的市場份額也分別達到70%、22%、51.2%,被外界認為是潛在的互聯網巨頭級企業。 從數據不難看出,只需要十家互聯網企業就基本控制整個互聯網生態圈,巨頭們的業務尚在相互滲透,小公司難掩生存尷尬。 張朝陽之前表態并不看好小公司創新的結果。他認為,在中國,小公司的創業風險非常大,大公司只要高薪挖走創業公司的人才,輕松“抄襲”就行。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的互聯網產業永遠只有幾家巨頭在做,小公司沒有生存空間。 有意思的是,從去年到今年,盛大、新浪、百度、騰訊、網易、搜狐等相繼宣布了正式的開放戰略或者表達了開放意愿,馬化騰、馬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等甚至用了業界頗為避諱的“轉型”一說來表達開放的決心。 或如陳天橋近來疑問,“有多少企業在以開放之名行封閉之事”?周鴻祎曾呼吁,互聯網企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互聯網巨頭開放的誠意以及給予產業鏈合作伙伴的扶持程度,或許成為小企業選擇獨撐還是歸順的關鍵因素。
到底是不是壟斷? 當大企業春風得意、小公司如履薄冰,種種關于壟斷的指責和爭議就會浮出水面。 馬化騰在面對指責時曾坦言,“壟斷”是一個令人煩惱的罪名。在很多情況下這是一個假想敵,是一個不存在的東西。在價值變遷迅速的產業里,沒有一個公司是可以高枕無憂的。 馬云也曾遭遇外界發難:“在電子商務領域,淘寶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完,其他人還有機會嗎?”但馬云回答,淘寶不會停止自己的步伐,但互聯網空間非常大,小公司不會因為有大公司的存在而活不下去。 談到互聯網競爭格局時,李彥宏也多次重申自己的觀點:互聯網的競爭格局還遠未確定,“好戲在后頭”。 但角度不同,站在“壟斷”對立面的中小企業往往十分糾結。 互動百科日前向國家工商總局提交了針對百度的反壟斷調查申請書,要求對其罰款7.9億元,互動百科CEO潘海東更是在其微博中表示要與百度“死磕到底”。 早在去年,北京律師王豐昌因騰訊要求網友在QQ和360安全衛士中“二選一”行為,向國家工商總局遞交了針對騰訊的《反壟斷調查申請書》,建議對騰訊重罰12.4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數據調查機構“互聯網實驗室”就公布《中國互聯網行業壟斷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報告》,指出壟斷比較集中分布在搜索引擎、即時通訊、電子商務等三大領域,分別出現了以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為首的、穩定的寡頭壟斷?;ヂ摼W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表示,中國互聯網行業出現的壟斷狀況,大企業不斷擴大自己的業務領域,“一些中小企業喪失了發展的空間,只有死路一條”。 但創新工場CEO李開復認為,壟斷并不違規,但壟斷者濫用地位,排除限制競爭才違規,搜索引擎若蓄意不收錄對手網頁,或者人工設定來提升自己降低對手,那可能是違規。互聯網反壟斷聯盟秘書長姚克楓引用法律條文表示,《反壟斷法》第19條中規定,超過50%的份額就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具有壟斷地位。其中具有支配地位不被法律禁止,但是不能濫用這種地位,而強迫用戶站隊、強行推廣、不兼容均屬于濫用壟斷的行為,就涉嫌觸犯《反壟斷法》。 無論如何,互聯網巨頭們確實需要踐行開放的諾言,用實際反駁“濫用壟斷”的指責。 商報記者 張緒旺/文 焦劍/漫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