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
(1)通過自行調查,參與實踐,從中獲得親身參與、科學探究的體驗。
(2)引起我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更重要的是引起我們對環境污染現狀的關注,了解環保事業的意義,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養成自覺的環保行為。
(3)培養了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以及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增強實踐能力。
研究內容:
(1)什么是“白色污染”及其種類
(2)“白色污染”的產生及污染現狀
(3)“白色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
(4)為什么白色餐具屢禁不止
(5)如何有效地控制“白色污染”
研究步驟:選定研究課題——分解子課題——擬訂研究方案——開題論證——設計調查表——搜集資料、調查研究——分析資料——得出結論——展示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調查法:對所在周邊環境進行實地調查。
文獻資料法:查閱相關書籍、報刊、雜志及環保網站。
訪談法:向有關專家咨詢。
實驗法:通過實驗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程度
任務和分工:
(1)什么是“白色污染”及其種類 查閱資料、收集垃圾、訪問專家
(2)“白色污染”的產生及污染現狀 實地考察、進行采訪、問卷調查
(3)“白色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 實地考察、實驗分析、查閱資料
(4)為什么白色餐具屢禁不止 網上查詢、采訪取證、討論分析
(5)如何有效地控制“白色污染” 查閱資料、討論研究、提出建議
研究條件:
(1)圖書室、電腦室、實驗室的開放。
(2)家長及社會相關部門的支持。
(3)老師及專家的理論指導。
預期成果:建議書、“白色污染”情況調查表、調查小結、主題活動設計 綠色主題資源網站
表現形式:主題班會 環保小報 上街宣傳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主動參與,深入探究。
1.設計調查表
怎樣設計調查表,成了擺在第二小組同學們面前的又一個大問題。同學們先是反復地研究分析一些從網上和書上搜集到的調查表,然后有向老師了解調查表的基本格式,最后經過不斷討論、修改,終于設計出了令大家滿意的調查表。
附:“白色污染”情況調查表
白色垃圾的種類 發現地點 該種垃圾所占垃圾比例 該種垃圾所造成的危害程度
2.分組調查 搜集信息
(1)收集資料
大家首先針對自己小組的研究內容到圖書室、少兒圖書館、上網……查找、收集相關資料。
第一小組的同學來到學校電腦室準備在網上收集有關“白色污染”的信息。技術課的老師,指導同學們如何在Google引擎中輸入關鍵字搜索相關資料,很快同學們就在有關環保網站,查到了所需資料。有的同學感慨地說:“我可真不知道上網有這么大的作用。以前我只知道用電腦打打字、畫點畫。這次為了查資料我學會了上網,先后訪問了“中國環境網”“保護母親河”等環保網站,查閱了大量環保資料。我覺得網上信息真是太豐富了。現在我感覺自己又多了一個新本領!”
(2)實地考察
第二小組的同學選取了校門口作為實地考察的重點。別看這條窄窄的小巷子,僅有門面賣早、中餐的就有幾十家,還不包括零散的小攤小販,要是遇到放學和上學時就更別提了,簡直是人滿為患。
當然,其他小組的同學們也并沒有示弱,他們利用一切時間隨時進行考察,上學路上、回家路上……特別是星期六、星期天休息的時候更是傾巢出動,或獨自或結伴或在家長的陪伴下,到公園、街道、小巷、快餐點、早點鋪去觀察、了解。甚至有的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到垃圾場、郊外去調查。
(3)實驗分析
第三小組的同學要研究的是“‘白色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他們也和其他組一樣查閱資料、實地考察,并且他們在網上還看到了關于白色污染的小實驗。于是他們決定親手做一做這個實驗,以便通過實驗結果更深入地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也鍛煉以下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說干就干,他們找來了塑料袋、快餐盒,請來科學課老師作指導。經過共同討論,大家確定了實驗的目的,既白色垃圾燃燒后的變化、白色垃圾掩埋后的狀況、 白色垃圾倒入酸堿溶液、有機溶劑后的變化。大家在實驗過程中仔細觀察、及時作好實驗筆記。通過這三個小實驗同學們得出了初步的結論:白色垃圾熱穩定性差,受熱易分解且放出有污染的氣體。白色垃圾的隔水性能極好,且極難被大自然降解。白色垃圾耐化學腐蝕,耐有機溶劑。
(4)調查訪問
調查訪問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各組不僅對自己熟悉的人進行了訪問,還針對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和想深入了解的問題走訪了有關專家。有的同學為了擴大調查面還采訪了許多市民。
第四小組的同學就來到了一家餐館,采訪了店里的老板。當老板聽說是關于泡漠餐盒時,他好像有滿肚子苦水要一吐為快:小朋友,其實我也希望不用這“塑料”飯盒(發泡飯盒),誰不希望環境好?可就是紙制飯盒和可降解飯盒的成本太高。一次性發泡飯盒一個才9分錢,可紙制飯盒和可降解飯盒一個就要2毛多,小朋友你想啊,現在本來經濟狀況就不好,一盒飯一盒菜才賣兩、三元錢,兩個盒就要5角錢。
老板還說:“在1995年中國與聯合國簽了(實為1993年《蒙特利爾公約》規定從1996年起禁止使用白色泡沫塑料餐具)的時候,他的一個朋友就投資可降解飯盒,結果到現在也沒人用,一直賠錢,有啥辦法?”聽到這里同學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呀一次性發泡飯盒比紙制飯盒和可降解飯盒便宜得多,商家自然愿意選擇價低的,這樣一來,批發商只進銷路好的,生產者只生產好賣的,如此循環,自然就形成了現在這樣的局面。看來解決“白色污染”的問題是任重而道遠哪!
(5)分析信息
調查結束后,各組將調查結果進行認真統計,計算出各種數據,填寫調查表,由組長進行匯報。接著,教師讓每組學生介紹自己在調查中的經歷、體會。遇到哪些特殊情況,是如何處理的……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交流信息,展示成果。
調查的過程是艱辛的,分享收獲的果實是令人高興的。在班會上同學們暢談了自己的體會,發表了自己的建議。
“我深深地感覺到我們身上的責任:環保行動中有這樣一句話:“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那么,我們引用到這一件事上來,就是:“不要污染了才知道后悔!”
“現在,我們城市中隨處可見白色垃圾。白色垃圾的不斷增加使城市受到了很大的危害,使原本美麗的城市不再美麗。環境是我們大家的,需要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如果,全中國13億人每人扔一個白色垃圾,想象一下,那將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在這我只想疾呼:“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讓天更藍、水更清、草更綠吧!”
大家決定向學校大隊部提出倡議,用自己的親身體驗在全校廣泛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現狀,并發動全校同學圍繞這一主題每人辦一期環保小報,讓更多的同學來關注“白色污染”、關注環境問題。
同時同學們又把自己收集的信息進行了整理辦了一期“我身邊的‘白色污染’班刊”。每個小組結合自己的情況分別辦了一張有關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