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度就是向人低頭 常說人要有氣度,無論是放在做人還是做事上,越來越走向一個人該有的良好品質的道路上。 有關氣度,常理來講,便是要有寬宏大量的概念,古時有“宰相肚里能撐船”的話語,其實轉化過來,也是帶有這層的含義。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紛爭吵鬧總夾雜在生活中,時時會迎面撲來,當沒有遮擋的機會時,便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但一個處理過火,往往會互相撞的頭破血流,更甚者積怨成恨,傳的世世代代,于是就有謂世仇的故事流傳下來,可憐后代兒女,往往是一點原由都沒的就在人生的道路上增添了不少荊棘,說到底,也是事發之時缺乏一些氣度而已。 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樣的心態才是我們可以延續快樂的基本,而這個基本又需要自身有一些氣度的因素,所謂氣度,其實也就是向人低頭罷了。這里所指的低頭,并不是退縮,而是退讓,也許就是這么的小小一讓,也可以讓別人止步,那道雙方的分界線依然在原處,只不過你轉身走了,別人也就不會有追的欲望與理由,而后觀你的世界里,卻又多了一片天空——因為轉身往后,其實是一片更大的空間,那是往前橫沖而無法發現的空間。 人就是這樣,看事物總是一廂情愿往一條路上死撐,其實生活有很多種,路也很多條可以選擇。 “吃虧是福”,老古人的有些話就是內藏乾坤,讓人可以琢磨良久然后感嘆金玉良言的。這里的吃虧,雖然和氣度的概念完全不一樣,但也同樣包含著看開放眼的味道。 生活是一種歷練,當然有挫折有失敗,與人相處也都不是那么容易,若是帶著強硬的態度,勢必處處碰壁,即使圓滑的態度,卻也未必處處可以融進,還是應該堅持自我,再加上一些氣度來面對人事,也許才能真正溫暖人心。 適當的低頭轉身,比起爭鋒相對更讓人感到尊嚴的價值,什么才是價值,什么才是維護,或許只有走出圍城的圈子才可真正理解。 或許有人認為,那一味的低頭豈不是有最大的氣度,這也當然不能完全歸類,一個人總有有自己的立場,站在立場的上空,才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一份充實,面對無意的爭斗爭吵,可以一笑了之,一走了之,避開對方的尖銳。一直覺得人心總是善意的,面對著別人的寬容,總也有令自己感到汗顏的滋味,也許也會慢慢放下的。 氣度是一種磨練而成的精神,總在為了一些小事而傷神傷心的人,完全沒有體會到其實腳下的大地也一樣如天空般廣闊,而且更為深邃和蘊藏著珍寶,而每個人只要用心,其實都可以尋到屬于自己的珍寶。 一直直力的脖子,偶爾可以扭轉彎曲一下,不也是活動筋骨的健康方法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