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字理知識競賽卷 (參考答案) 單位:(注明省市) 姓名: 電話: 郵編: 郵箱(或QQ): 滿分108分,本卷得分( ) 一、綜合判斷簡答題 1.世界文字可分為( 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兩大類,漢字屬于(表意)文字。 2. 東漢許慎編寫的《說文解字 》是我國第一部辨識聲讀,分析字形,說解字義的字書。該書共收字(9353 )個。 3、漢字的“六書”中( 象形、指事、會意字、形聲 )屬于造字法; (假借和轉注 ) 則屬于用字法。 4、漢字在演變過程中,出現過甲骨文、金文、( 小篆 )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字體,其中,( 隸書 )這種字體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 5、在“好、妨、姑、婪、嫌、婆、姻、佞”中,含有對婦女歧視甚至侮辱的字是( 妨、婪、嫌、佞 )。 6.“省聲”就是形聲字的聲旁為構形的美觀而省掉某些部件。如“豪”《說文》表述為“豕形,高省聲”。意為形聲字“豪”是用“豕”作形旁,“高”作聲旁,但“高”與“豕”上下疊合在一起字形太長顯得不美觀,豎行排列時甚至容易讀成“高豕”兩個字,為使其形成方塊形狀,于是聲旁字“高”省掉下面的“口”嵌入“豕”就組成了“豪”。在“家、覺、意、間”中,屬于省聲字的是( 覺 ),《說文》表述為( 見形、學省聲 )。 7.“亦聲”就是會意兼形聲字。如“婚”字,《說文》表述為“從女從昏,昏亦聲”,意為女子出嫁、男子娶女子,所以有個“女”旁;古時嫁娶拜堂多在黃昏之時,所以又有個“昏”旁,會意而成“婚”,這是會意造字法。但是“昏”又表示讀音兼任聲旁,因而“婚”字就具有會意兼形聲的特點。在“媽”、“坪”、“嬌”、“嫌”中,屬于“亦聲字”的是( 坪 ),《說文》的表述為:( 從土從平,平亦聲 ) 8.對增累式的形聲字進行切分是有層次的。如“蹦”,第一層次應將“蹦”切分為“足形,崩聲”,第二層次再將“崩”切分為“山形,朋聲”。有些字還可以進行三個層次的切分,如“照”,第一層次的切分是“灬形 昭聲”,第二層次再將“昭”切分為( 日形 召聲 ),第三層次再將“召”切分為( 口形 刀聲 )。 9.某藥廠的“胃氣沖劑”介紹其功能與主治時說“得噯氣或矢氣則舒”, “噯氣”就是打嗝,“矢氣”就是“屎氣”,也就是放屁,說“屎氣”顯得不雅,于是說成“矢氣”,這種文字運用方法屬于“六書”中的( 假借 )。 10.在“耳、身、塵、首、面、回、高、染”中,不屬于象形字的是( 塵、染 )。 11.在“本、末、禾、亦、寸、女、甘、上”中,不屬于指事字的是( 禾、女 )。 12.在“安、筆、罰、頂、盜、翅、突、旋”中,不屬于會意字的是( 頂、翅 )。 13.在“鋸、攻、逐、頂、放、析、裝、聞”中,不屬于形聲字的是( 逐、析 )。 △形聲字形與聲的組合方式有些是不規整的,形或聲或許會偏于一角—— 14.形聲字“騰”的形旁是( 馬 ),聲旁是( 朕 ); 15.形聲字“辨”的形旁是( リ(刀) ),聲旁是( 辡 ); 16.形聲字“穎”的形旁是( 禾 ),聲旁是( 頃 ); 17.形聲字“荊”的形旁是( 艸 ),聲旁是( 刑 ); 18.形聲字“賴”的形旁是( 貝 ),聲旁是( 剌 ); 19.形聲字“佞”的形旁是( 女 ),聲旁是( 仁 ); 20.形聲字“修”的形旁是( 彡 ),聲旁是( 攸 )。 △形聲字的聲旁由于時代的變化讀音也會有所改變,但大多數還是“萬變不離其宗”的,聲符與本字仍保留著“同音關系”(聲韻母相同,甚至聲韻調都相同,如“湖”本字讀hú, 聲旁字“胡”也讀hú)、雙聲關系(聲符與本字韻母不同但聲母相同。)、疊韻關系(聲符與本字聲母不同但韻母相同) 21.在“崩、恐 清、錘、接”中,聲符與本字屬于同音關系的是( 清、錘 ) 22.在“爸、銅、怯、煤、罵”中,聲符與本字屬于雙聲關系的是( 怯、煤 ) 23.在“摸、悲、杯、效、洋”中,聲符與本字屬于疊韻關系的是( 悲、效 ) △形聲字的形符是表義的,一般是一形一義。由于漢字形體的演化和楷化,一些形符字出現了一形多義的現象。 24.“須”的“彡”表示( 須毛 ),“彭、彰”中的“彡”表示( 聲響 ) (“彰”《說文》解說為色彩花紋,由色彩花紋的艷麗引出彰顯等義;另說與“彭”表聲響的“彡”同,彰顯、表彰的目的就像擂鼓所發出的聲響一樣,要使之遠揚,讓更多的人了解。由于解說不一,因此,“彰”的“彡”說表示“聲響”或“色彩花紋”均可。) 25.“影”的“彡”表示( 光影 ),“彩、彪”中的“彡”表示(花紋和色彩 ) 26.“肚、育”的“月”表示( 肉體 ),“朦、朧”的“月”表示( 月光 ) △運用《說文解字》、《康熙字典》查字時—— 27.“險、阻、陣”等字的“阝”與(山嶺或高地 )有關,所以要查( 阜 )部。 28.“都、郊、鄙”等字的“阝”與( 區域 )有關,所以要查( 邑 )部。 29.“罩、罰、罾”等字的“罒”與( 網 )有關,所以要查( 網 )部。 30.“熱、熟、烈”等字的“灬”與( 火 )有關,所以要查( 火 )部。 31.“肚、腿、胃”等字的“月”與( 肉體 )有關,所以要查( 肉 )部。 △掌握常用部首的形義,就能達到教好一個偏旁帶出一串同類字的快捷目標。 32.“歌”的“欠”字旁與( 人的呼氣 )有關; 33.“顧”的“頁”字旁與( 人的頭部 )有關; 34.“肚”的“月”字旁與( 肉體 )有關; 35.“禱”的“礻”字旁與( 求神拜佛作祈禱之類 )有關; 36.“煮”的“灬”字旁與( 火 )有關; 37.“險”的“阝”字旁與( 山嶺高地 )有關; 38.“都”的“阝”字旁與(區域、地方 )有關; 39.“珠”的“王”字旁與( 玉 )有關; 40.“羅”的“罒”字旁與( 網 )有關; 41.“博”的“ 十”字旁與( 四面八方的貫通和空闊)有關; 42.“旗”的形旁是( 方 ),與( 旗幟 )有關,俗稱“方人旁”。 (“旗、旌、旄”等字均是以“方”為形旁的形聲字,“旋、旅”等字則是會意字,“方”是其中的一個部件。) △分別寫出下面各字中與手或與腳有關的偏旁或部件: 43.在“采、秉”中,與手有關的部件是( 爪 )和( 彐 )。 44.在“擊、尊”中,與手有關的部件是( キ )和( 寸 )。 45.在“有、弄”中,與手有關的部件是( )和( 廾 )。 46.在“祭”字中,右上的“”表示( 手 ),左上的斜“月”表示(肉 )。 47.“盥”字上部左“E”與右“彐”分別表示( 左手 )和( 右手 )。 48.“舞”下的“舛”表示( 左右兩只腳 ),“降”字的“夅”表示( 上下兩只腳 )。 49.“登”字上部表示左右兩只( 腳 ),“各”字上部的“夂”表示一只朝下的( 腳 )。 △獨體字作偏旁字形常有變形,如“清”中的“氵”就是“水”的變形。 50.“慕”的“”是( 心 )的變形; 51.“罩”的“罒”是( 網 )的變形; 52.“辨”字中間的“リ”是( 刀 )的變形; 53.“危”、“色”字上部的“”是( 人 )的變形; 54.“飯”的“饣”是( 食 )的變形; 55.“都”的“阝”是( 邑 )的變形; 56.“險”的“阝”是( 阜 )的變形; 57.“育”、“肖”下部“月”是( 肉 )的變形; 58.“定”字寶蓋頭下的部件是( 正 )的變形; 59.“急”是個用“心”作形旁的形聲字,上部聲旁是( 及 )的變形。 △獨體字作偏旁組成合體字時,有時為了構形的美觀或表義的需要常將字形倒置,如把“病”的“疒”橫倒,上面的“亠”就像一個斜躺在床(冖)的人,左邊的“丬”橫倒就像床形,此人正因病而臥床不起。 60.“化”的古文字左旁是個站立的人,右旁“匕”其實是個( 倒立 )的人, 以此表示變化。 61.“逆”中的“屰”是( 大 )字的倒寫(或說是“央”字的倒寫),以此表示方向的相反和顛倒。 62.“德”中右上部的“罒”其實就是一個橫倒的“目”字,再把“目”上的“十”和“目”下的“一”這三部分組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 直 )字,古人認為人的行為(“彳”是“行”的省形)和“心”(思想)都應該達到這樣的境界,這就是“德”的標準。 △從字理的角度思考,根據詞語的意思選擇正確的打“∨”。(10分) 63.一籌莫展(∨) 一愁莫展( )‖ 再接再厲(∨) 再接再勵( ) 64.原形必露( ) 原形畢露(∨)‖ 穿流不息( ) 川流不息(∨) 65.蛻化變質(∨) 脫化變質( )‖ 九宵云外( ) 九霄云外(∨) 66.見面寒暄(∨) 見面寒喧( )‖ 絡譯不絕( ) 絡繹不絕(∨) 67.直抒胸意( ) 直抒胸臆(∨)‖ 綠草如菌( ) 綠草如茵(∨) 68.目不遐接( ) 目不暇接(∨)‖ 懲前毖后(∨) 懲前斃后( ) 69.糧食歉收(∨) 糧食欠收( )‖ 老生常談(∨) 老聲常談( ) 70.白璧微瑕(∨) 白璧微暇( )‖ 一言蔽之(∨) 一言敝之( ) 71.矯揉造作(∨) 矯柔造作( )‖ 挖墻腳( ∨) 挖墻角( ) △根據前后的語義和所含的字理補足下面的詞語: 72.破(釜 )沉舟 ‖ ( 班 )門弄斧 73.見( 賢 )思齊 ‖ 好高( 騖 )遠 74.鞠( 躬 )盡瘁 ‖ 苦心( 孤 )詣 75.黃( 粱 )美夢 ‖ 病入膏(肓 ) 76.相形見( 絀 ) ‖ 言簡意( 賅 ) 77.桃李不言,下自成( 蹊 ) ‖ 盛名之下,其實難( 副 ) 78.落霞與孤( 鶩 )齊飛 ‖ 冒天下之大不( 韙 )(wěi) 二、選擇題(把正確的字母序號寫進括號里) 79.“彩虹”的“虹”字用“蟲”作形旁是因為( A ) A 古人認為“虹”是天上的一條兩個頭的蟲,雨后會下來飲水; B “虹”與“紅”是同音假借,“虹”就是“紅”的意思; C “虹”是一種會做“工”的“蟲”。 80..“基礎”的“基”是指地基,所以“基”的形旁是“土”;“礎”是指( B ),所以它的形旁是“石”。 A夯實地基要放石頭; B指墊起柱子的石墩; C 指石頭壘起的高臺。 81.“紅”、“綠”、“紫”、“絳”等這類表顏色的字用絞絲旁表義是因為( A ) A 素絲可染成各種顏色,便于刺繡或紡織; B 植物中有各種顏色; C “紅”、“綠”、“紫”、“絳”是由多種植物熬煉出來的。 82.《火燒赤壁》中曹操軍隊“丟盔棄甲”中的“盔”是指頭盔,用“皿”字作形旁是因為( C ) A 盔一般用器皿做成; B 盔與盤、盆等都屬于器皿類物品; C 盔外形似盆罐,在外征戰翻轉可用作器皿盛物。 83.“債券”的“券” 用刀字底表義是因為( A ) A 古時契據刻木而成,用刀一剖為二,各持一半,以便還債時相合驗證; B 債據寫在紙上,寫好后用刀切割下來; C借債要還,不還則要用刀逼債。 84.“誓言”的“誓”學生易將上部的“折”寫成“拆”,可這樣講字理( A ): A 古人發誓時常將箭或筷折斷,以示所說之話如折斷的箭或筷不能復回; B 發誓時往往提高音量,似乎要把樹木折斷一般; C 古時打仗前發誓要將敵方身首兩斷,斬于馬下。 85.在下面的三個詞語中,與“登峰造極”中“造”的字義一致的是( C ),這從“造”字的“辶”這個偏旁可以看出。 A 造紙; B 造價; C 造訪。 86.“檢查”的“檢”用“木”字旁是因為( C ) A 檢查的本義是檢查木材; B 檢查時用木尺子測量數量的多少; C 古代書信或文告寫于竹簡,封于木匣郵寄,對方收到木匣首先檢查是否被信使或他人拆封過,如果被拆封則檢舉告發,要其檢討。 87.現代書寫的是簡化字,有時為了研究的需要適當的寫繁體字。下面由簡體轉換成繁體正確的是( A ) A 理發——理髮 B 理發——理發 C皇后——皇後 88.關于偏旁與部首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 C )。 A獨體字有部首但沒有偏旁; B 所有的漢字都有部首; C 所有的漢字都有偏旁; 89.關于偏旁與部首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 )。 A 分析獨體字結構時用的是“筆畫”這個概念;分析合體字的結構時用的是“偏旁”這個概念;查字典時用的是“部首”這個概念; B 每個字都有筆畫、偏旁和部首; C 偏旁就是部首,部首就是偏旁,統稱偏旁部首。 90.俗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 A )詩也會吟”。 A 括號里應填寫形聲字“吟”,“吟”就是即席吟誦,也就是創作;意思是熟讀唐詩三百首后,原來不會寫詩的也會寫了。 B括號里應填寫形聲字“吟”,“吟”就是吟誦、朗誦;意思是熟讀唐詩三百首后,原來不會吟誦詩歌的也會吟誦了。 C括號里應填寫形聲字“作”,意思是熟讀唐詩三百首后,雖然還不會作詩(寫詩),但也能學會吟誦朗讀呀。 91、“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的“渠”的意思是( A ) A “渠”是客家等方言“它(他)”的同音假借字,“問渠”就是“問它”; B “渠”就是渠水,意思是問渠水為什么這么清; C “渠”就是指水溝,水渠。 92下面的成語使用正確的是( C )。 A 本人才疏學淺,所寫文章多為不刊之論,還望編輯多多指教。 B 該文情理相違,錯漏連篇,使人不忍卒讀。 C 日軍由東來犯,高家莊就在鄉的東頭,不免首當其沖,人員要盡快撤出。 D 當中國女排又一次捧回冠軍獎杯時,舉國彈冠相慶,人人奔走相告。 93.形聲字“精”用“米”做形旁表義是因為( A )。 A 谷物去殼后的米是精華部分,糠則是最粗糙的;由此引申出精細、精美等義。 B 人要吃飽吃好了才有精神,而這當然離不開“米”; C 在所有的糧食中,“米”是最好的,最精細的。 94.“章”是個會意字,依據字理對這個字的結構進行分解正確的是( B )。 A 分解為“立”和“早”,也就是民間所說的 “立早章”; B分解為“音”和“十”,原義表示音樂歌詩回環往復“十”小段(一個整體)為一章; C 分解為“立”、“日”、“十”,表示為文之艱辛,須“十”“日”方能寫就。 95.“冒”是“帽”的古字,“冒”上部正確的寫法應是( A ) A 是“冃”,“ㄇ”內兩短橫(=)要懸空,古文字像帽子形; B 是“日”,太陽的意思,戴帽子是為了遮擋太陽; C 是“曰”(yuē),說的意思,古代官員戴上官帽在朝廷上陳說。 96是“墨守成規”還是“默守成規”?( A ) A “墨”是指戰國時善于守城的墨子,意為墨子守城功夫十分了得,但總是守住老規矩不善變化也是不行的。所以應是“墨守成規”。 B “墨”指墨汁,意為老按原來寫的計劃做而不善變化,所以應是“墨守成規”。 C 意為默默地按原來的老規矩做,不善于變化,所以應是“默守成規”。 97.在字形字義上與圖義最相符合的一個字是( B )。 A 睡 B 休 C 坐 98.在字形字義上與圖義最相符合的一個字是( A )。 A 高 B 城 C 樓 99.在字形字義上與圖義最相符合的一個字是( C )。 A 趕 B 牛 C 牧 100.在字形字義上與圖義最相符合的一個字是( A )。 A 逐 B 驅 C 追 附加題(每題2分,共8分) 1.“修葺”的“葺”是個用“艸”表義的形聲字,用“艸”表義是因為: 答:古時候老百姓的房屋多蓋以茅草,而茅草不能持久,一兩年就要翻蓋修葺,故“葺”以“艸”表意。后引申指對建筑物的維修。 2.“神采奕奕”容易錯寫成“神采弈弈”,怎樣向學生解說其字理才不易寫錯? 答: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飽滿,容光煥發。“奕”下面是個“大”字,“大”就像人展臂跨腿時的情形,人高興時會手舞足蹈,故“神采奕奕”的“奕”下部應從“大”。而“弈”也是形聲字,形旁“廾”是雙手的象形,與手持棋子下棋有關,常用詞如“對弈、博弈”等。故“神采奕奕”不能寫成“神采弈弈”。 3.“名列前茅”的“茅”常錯寫成“矛”,可以怎樣向學生解說其字理? 答:春秋戰國時代,楚國行軍時前哨士兵以茅草為旗,遇有敵情則舉旗通知后軍。由持茅旌者的前行引申喻指名次居前。另說旗損后扎茅代旗,持旗者行于前。因為“名列前茅”的“茅”特指“茅草”,因此,“名列前茅”不能寫成“名列前矛”。 4.“葷菜”就是肉菜,可是為什么用“艸字頭”的“葷”來代指肉菜? 答:“葷”最初指的并非肉食,而是有辛辣刺激氣味的蔬菜,如葁、蔥、蒜之類,因為煮魚、羊等類的肉食時,為了去除膻腥之味,人們常會添加葁、蔥、蒜之類調味的配菜,當添加這類配菜時就意味著有肉食,久之,就以“草字頭”的“葷”代肉食,以“素”代日常的菜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