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五 微生物培養基的配制和滅菌
培養基是將微 生物生長繁殖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各種營養基質。培養基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營養物質和生存空間。它具有微生物正常生活所需的各種養料和適宜的環境條件;(1)適當組分和比例的營養物質;(2)適宜的pH值;(3)合適的滲透壓;(4)保持無菌狀態。所以培養基是培養微生物所必需的最主要材料。培養基的配制是微生物學工作者的主要技術操作之一。 培養基的種類: 根據培養基的組成成分,可將培養基分為三類: 合成培養基:由各種純化學物質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半合成培養基:由一部分純化學物質和另一部分天然物質配制而成。 天然培養基:利用天然來源的有機物配制而成的。 從培養基的物理狀態來分: 液體培養基:不加凝固劑的液態狀培養基。 固體培養基:在液體培養基中加入2%左右的凝固劑的固體狀培養基或固體狀農副產品培養基。 半固體培養基:在液體培養基中加入0.2%-0.5%凝固劑而成的半固體狀培養基。 微生物最常用的凝固劑為瓊脂(其次為明膠),又叫洋菜、凍粉。它不是一種營養物質,只能被極少數種類的細菌分解利用。瓊脂是從海藻中(主要是石花菜)提取而制成的。是一種多糖類化合物,主要成分是復雜的多糖硫酸酯鈣鹽,瓊脂是一種可逆性膠體,在常規濃度下加熱到96C以上即成溶膠狀態,融化的瓊脂,當溫度下降到42℃以下,又凝固為固體。 一、目的要求l. 了解培養基的配制原理和方法,掌握其配制過程。 2. 了解幾種滅菌方法,掌握干熱滅菌法和加壓蒸汽滅菌法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3. 熟悉分離、培養微生物前的有關準備工作及操作方法。 二、實驗材料1. 藥品: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鈉、瓊脂、馬鈴薯、蔗糖;可溶性淀粉、K2HPO4、KNO3、MgSO4·7H2O、FeSO4·7H2O等。 2. 高壓蒸汽滅菌器、恒溫干熱滅菌箱、細菌過濾器、紫外線殺菌燈。 3. 其它:天平、牛角匙、電爐、1N HCl、1N NaOH、pH試紙、刻度搪瓷杯、量筒、漏斗、漏斗架、玻棒、帶玻璃珠的三角瓶、帶棉塞的無菌試管、無棉塞的空試管、培養血、吸管、各種包裝紙防水紙、繩索、棉花、標簽等。 三、實驗程序(一)、培養基配制 l. 培養基配制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1)稱量:按照培養基配方,正確稱取各種原料放于搪瓷杯中。 (2)溶化:在搪瓷杯中加入所需水量(根據實驗需要加入蒸餾水或自來水),用玻棒攪勻,加熱溶解。 (3)調pH值(調pH也可以在加瓊脂后再調),用1N NaOH或1N HCl調pH,用pH試紙對照。 表 6-1 瓊脂和明膠的特性比較 (4)加瓊脂溶化,在瓊脂溶化過程中,需不斷攪拌,并控制火力不要使培養基溢出或燒焦,待完全溶化后,補足所失水分,一般數量少,時間短不必補水。 (5)分裝:在漏斗架上分裝。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分裝,一般制斜面的裝置為管高的1/5 特別注意不要使培養基粘污在管(瓶)口上以免浸濕棉塞,引起污染。 (6)包扎成捆、掛上標簽。培養基分裝好后,塞上棉塞,用防水紙包扎成捆掛上所配培養基名稱的標簽。 (7)滅菌備用。滅菌后如需制成斜面的,應在下磅后取出,擺成斜面(見圖6-1)。培養基經滅菌后,必須放在37℃恒溫培養箱中培養 24h,如確無菌生長、方可使用。 圖6-1 滅菌的試管培養基趁熱擺成斜面 2.三種培養基的配方及具體配制方法 (1). 牛肉膏蛋白陳瓊脂培養基(用于分離和培養細菌,是一種天然培養基)。 配方:
本實驗將原配方配成各種濃縮液。各種濃度如下:30%牛肉膏、50%蛋白胨、30%氯化鈉。以配制200mL培養基為例。 吸取30%牛肉膏2mL;50%蛋白胨2mL;30%氯化鈉2mL;加入有刻度的搪瓷燒杯中,然后用自來水補足到200mL。用玻棒攪勻,在電爐上稍加熱,調 pH至 7.4,加瓊脂4g,加熱熔化,用玻棒不斷攪拌,至瓊脂完全溶解為止,趁熱在漏斗架上裝試管,(見圖6-2)。裝帶有棉塞的無菌試管,裝置1/5的試管高度共12支,作斜面培養基、用鋁殼試管帽的里裝10mL。約試管高度的 1/2以上,用作分離時倒平板用。 圖 6-2 分裝培養基圖 6-3 將培養基試管包扎成捆 分裝完畢,以12支為一捆,用防水紙包扎成捆(圖6-3),掛上標簽,滅菌備用。 (2). 馬鈴薯(或豆芽汁)蔗糖(或葡萄糖)瓊脂培養基(用于分離和培養真菌之用,是一種半合成培養基)。 配方:
制備方法配制200mL培養基為例 取上皮馬鈴薯40g,切成小塊、放入無刻度的搪瓷杯中,加水200mL,置電爐上加熱煮沸10min,用4層紗布過濾至具刻度的搪瓷杯中,濾液加水補足至200mL。然后加蔗糖4g,加瓊脂4g,加熱熔化并用玻棒不斷攪拌直至瓊脂完全溶化分裝試管,下面一系例步驟同配細菌培養基相同。 (3). 淀粉瓊脂培養基(高氏一號Gause’I),用干分離和培養放線菌,是一種合成培養基。 配方:
制備方法配制(以配制200mL)培養基為例: 吸取配方液:1%KNO320mL;1%K2 HPO410mL;1%MgSO4·7H2 O10mL;l%NaCl10mL;1%FeSO4 7H2O0.02mL.加水補足至 200mL,置電爐上加熱.用另一只搪瓷杯稱取可溶性淀粉4g,從200mL中取出少量加入淀粉中,用玻棒調成糊狀,待液體沸騰后將淀粉糊洗入培養液中,攪勻,調pH至 7.4,加瓊脂 4g,加熱至瓊脂完全溶化為止,趁熱分裝試管,以下一系例步驟同于配制細菌培養基的操作方法。 3. 無菌水的制備 無菌水,為下一次微生物分離實驗中所需用而準備。 100mL三角瓶(裝有玻璃珠),裝自來水45mL,試管中裝9mL自來水,塞上棉塞,包扎滅菌備用。三角瓶和試管須預先塞好棉塞,并經干熱滅菌。 (二)分離培養微生物常用器皿的準備 1. 清洗一些玻璃儀器:如三角瓶試管,培養皿、吸管等。 2. 棉塞的制作:裝培養基和分離培養需用的部分玻璃器皿,需加棉花塞梯塞的作用為過濾空氣,使試管內外空氣可以流通,但外界空氣中雜菌不能進入,避免污染、試管、三角瓶都要做棉塞。吸管上部也要塞入棉花,在管口約1-2mm處,用解剖針塞入少許棉花,(約1-1.5cm 長)以防止細菌吸入口中,井避免將口中細菌吹入管內。棉花要塞得松緊適宜。吹時以能通氣但不使棉花塞下滑為準。 教師示范做試管棉塞,同學每人做5支試管棉塞。棉塞要求不緊不松,兩頭光滑。試管棉塞的長度約3cm左右。塞入試管內部分約占2/3,頭部稍大約占1/3左右,見圖6-4。 圖6-4 試管棉塞的規范要求 1. 正確式樣2. 管內部分太短,管外部分太松3. 外部過小 4. 整個棉塞太松5. 管內部分過緊,外部太松 3. 包裝培養皿和吸管等。為了使培養皿、吸管、三角玻棒等洗凈,干熱滅菌后,不讓表面暴露,以保證無菌狀態,為此干熱滅菌前先用舊報紙包裝妥當(見示范),每組同學包培養皿6只(一包)。 吸管的包裝,將塞好棉花的吸管尖端,放在4~5cm寬的長紙條的一端,約成45°角左右,折疊紙條,包住吸管尖部,用左手握住移液管身,右手將移液管壓緊,在桌面上向前搓轉,以螺旋式包扎起來。上端剩余紙條,折疊打結,準備滅菌,見圖6-5。 圖6-5吸管滅菌前用紙包卷示意圖
(三)培養基和玻璃器材的滅菌方法 滅菌的方法,通??梢苑譃樗拇箢悾海?)加熱滅菌:包括直接灼燒滅菌、干熱滅菌、加壓蒸汽滅菌、間歇滅菌和煮沸消毒;(2)過濾去菌;(3)射線滅菌和消毒;(4)化學藥劑滅菌和消毒。 在本實驗中,介紹與培養基和玻璃器材滅菌有關的部份滅菌方法。 l. 干熱滅菌法(即熱空氣滅菌法) 干熱滅菌一般是利用電熱烘箱作為干熱滅菌器。前面所包裝好的玻璃器皿,如帶棉塞的三角瓶,試管、包裝好的吸管、培養皿等,放入電熱烘箱中。 打開烘箱頂部的通氣孔,接上電源加熱,使箱內空氣的溫度達到160℃~170℃,關閉通氣孔使箱內的溫度保持在160℃左右并維持1.5-2h。時間一到,切斷電源。待溫度下降60℃~70℃以下,方可打開箱門取滅菌物品,否則驟冷后易使箱內玻璃儀器破損。 2. 加壓蒸氣滅菌法 利用高壓滅菌器,使水的沸點在密閉的滅菌器內隨壓力升高而增高(見表6-2),來提高蒸汽的溫度和滅菌的效率。 在同一溫度下濕熱的殺菌效率比干熱大,因為微生物細胞蛋白質在濕熱情況下,易干凝固(見表6-3)。同時濕熱的穿透力強,當水蒸汽與被滅菌的物品相接觸后,便放出汽化潛熱,逐步提高被滅菌物品的溫度,直至與水蒸汽的溫度相等,達到平衡為止,從而提高滅菌效率。 表6-2 滅菌器內空氣比例與溫度之間的關系 表6-3 蛋白質含水量與凝固溫度之間的關系 手提式高壓滅菌鍋滅菌的操作步驟如下: (1)在滅菌器內加入一定量的水(有的滅菌器內加水至止水線)。將用防水紙包扎好的滅菌物品如培養基、無菌水等,放進滅菌器內。 (2)接通電源,進行加熱。 (3)當壓力到達5bl/in2時,打開放氣閥,使鍋內的空氣和水蒸汽一同排出,直至壓力表的壓力恢復到零,然后關閉排氣閥,繼續加熱。 (4)當壓力表*的壓力到達15bl/in2(即 1.05kg/cm2)時,此時滅菌器內的溫度達到121℃,維持30min不變。對熱不穩定的培養基滅菌時,應適當降低壓力,延長時間。 (5)滅菌時間一到,切斷電源,待壓力下降至零時,才能打開排氣孔,然后打開滅菌器蓋,取出物品。如果滅菌后的固體培養基要做成斜面,需趁熱放置。還需檢查培養基滅菌是否徹底。 3. 間歇滅菌法 常采用阿諾(Arnold)氏滅菌器和柯赫(Koch)氏滅菌器或蒸籠滅菌,常壓條件下蒸汽溫度不超過100℃。在沒有高壓滅菌器設備的情況下或不宜加壓滅菌的物品,可采用此法滅菌。 方法是:待滅菌物品放在滅菌器或蒸籠里,每d蒸煮1次,每次煮沸lh,連續3d重復進行。在每兩次蒸煮之間,將物品(指培養基)放在37C恒溫條件下培養過夜,這樣可以使每次蒸煮后未殺死的殘留芽孢萌發成營養體,以便下1次蒸煮時殺滅。 4. 過濾除菌法 一些不能加熱滅菌的液體物質(如維生素、血清),可以用過濾除菌法,一般用細菌過濾器進行除菌。(教師示范) 細菌過濾器中的過濾板常用陶瓷、硅藻土或石棉等做成,過濾板孔眼很小,細菌不能通過。因此,過濾后的液體就除去了細菌。在進行過濾除菌前,整個細菌過濾器和接受液體的器皿,必須要包裝妥當并進行加壓蒸汽滅菌后方可使用。 下面介紹石棉板濾器的構造及其操作方法。石棉板濾器又稱蔡氏(Scitz)濾器,它是由石棉制成的圓形濾板和一個特制漏斗組成(見圖6-6a)。此漏斗分上下兩節。上節為圓形金屬筒,下節為金屬漏斗。兩節由三個活動螺旋固定,便于裝卸。使用時拆開兩節,將濾板放在漏斗上的金屬篩板,再加上上節,然后將螺旋扭緊,將欲濾溶液置于濾器中抽濾。每次過濾必須用一張無菌的新濾板。石棉板濾器因容積大小不同而有各種型號,石棉板也有不同規格型號使用時必須根據需要搭配妥當。圖6-6b為一個注射器裝備濾器,用于不便高壓蒸汽滅菌的維生素液或其他溶液的除菌和氣體的除菌,極為方便。 圖6-6 過濾除菌裝置a. 蔡氏過濾器b. 注射器濾器裝置 5. 紫外線滅菌 波長260~280nm之間的紫外線有很強的殺菌能力,一般紫外燈管能產生253.7nm的紫外光,殺死力強而穩定,但穿透力弱一般只適宜物體表面、空氣滅菌。例如接種室、培養室、手術室、藥廠包裝室等空氣滅菌。一般30w燈管、9m3空間,距地面2m每次打開紫外線照射0.5h,就使室內空氣滅菌。若照射紫外線時,先噴灑石碳酸等化學消毒劑,可增強滅菌效果。 在進行微生物接種和分離等操作時,常須用紫外線來殺滅接種室(箱)空氣、臺面等處的微生物。(參觀示范) 紫外線雖有較強的殺菌力,但穿透力較弱,即使一薄層玻璃或水層就能將大部分紫外線濾除,因此只適用于空氣及表面殺菌。 紫外線對眼粘膜及視神經有強烈的損傷作用,對皮膚有刺激作用,所以不能直接在紫外線燈開啟下工作和用眼睛直視開啟的紫外燈。 6. 化學藥劑消毒滅菌 微生物實驗室中常用的化學殺菌劑有升汞、甲醛、高錳酸鉀、酒精、碘酒、龍膽紫、石炭酸、漂白粉、新潔爾滅、煤酚皂溶液,它們有的是殺菌劑,有的是抑菌劑,詳見表6-4。 表6-4 各類化學藥劑消毒滅菌的濃度、作用方式和用法
思考題 1、配固體培養基加瓊脂后加熱溶化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培養基中加瓊脂的作用是什么? 3、干熱滅菌、高壓蒸汽滅菌和間歇滅菌的場合有何不同? 4、如何檢查培養基滅菌是否徹底? |
|
來自: duanbaoyan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