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我家的野韭蘭又開花了。
20年前的一個春天,妻子花一塊五毛錢從南陽菜場買回來一株蘭花,賣主說是從龍虎山上挖來的野生韭蘭,很好養的。我們隨便在泥盆里裝了一些土種下了。果然不假,當年夏天它就開花了。 韭蘭的葉片是柔軟的長長的線條形,每株從基部簇生5-6葉;花是從一根根管狀、淡紫紅色的總苞內抽出,單生于花莖頂端,呈喇叭狀,每朵有6片花瓣。開花的過程非常適合觀察:鮮嫩的花苞抽出以后,會以極快的速度向上生長,從早上到中午能長兩三厘米。一兩天后,就會高過所有的葉片,這時粉紅色的花瓣在頂端舒展成一個個神氣的小喇叭,原本不起眼的花盆一下子變得生動亮麗起來。 一年以后,它已長得“根深葉茂”,白色的根系布滿了整盆土,好像要把瓦盆都撐破了。于是,我找來幾個空盆把它分栽開來。沒過幾天就抽出許多嫩芽,迅速長成一簇簇線形長葉,當年夏天就又開了花。 韭蘭的花在春夏兩季能開好幾輪,到那時,我們就把花盆從陽臺搬進屋子里來近距離欣賞?;ǖ睦瓤诳偸且庹盏姆较颍晕覀冊缟习阉D過身來,中午就又轉回去了。 當年我們很忙,經常多日不回家。好在韭蘭“野性”未泯,生存能力極強,不需要我們太多的照顧,只要隔三差五給點水就行。盆里的泥土也是從野地里隨意取來,根本不是什么“營養土”。一次,有個把月顧不上它,回來一看,所有葉片已經全部枯焦,我想反正死了,就干脆不再理它。不料一天早晨,從干裂的盆土表面雨后春筍般齊刷刷冒出一片花芽,兩天以后,這盆沒有葉片的韭蘭竟然開得轟轟烈烈,微風吹來,一群粉紅色的小喇叭搖頭晃腦,奏出了我們養育蘭花以來的“最強音”。 從此以后我對它刮目相看了。 韭蘭還有很強的“環保意識”。它的花開完以后,花瓣不會掉落下來,而是隨著花莖漸漸自行脫水枯萎,最后變成一根細線隱沒在葉片中間,與落葉一起腐爛以后充當自身生長的養料。后來我知道凡是蘭科的花卉都有這樣好的品質。 二十年來,我們搬過好幾次家。每次搬家,我們都只把韭蘭帶走一盆,而把另外的給朋友和鄰居們留下。到了新家,這盆韭蘭就又會“生兒育女”,變成多盆……如今,每到春夏季節,會有很多人家的陽臺上開放著同一種蘭花,它雖然不華貴,但卻樸素、清純,散發出一絲絲淡淡的幽香,寄托著一份份悠遠的念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