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莊:通達無礙智慧無限(藍晟)
(網友藍晟)
多年以前,曾遇到一位明師,他教我站莊功夫,當時四平馬步樁一次能很輕松站2個小時了。但是,我的心卻安定不下來,總想追求更神奇更高級的功夫;后來,經歷過許多人和事的磨練,見過許多老師,才逐漸明白,所有的功夫都包含在站莊里。只是人們認為站莊太簡單了,所以,總輕視它——如果能潛下心來站莊,則所有的功夫都能練出來。于是,根據大成拳(意拳)創始人王薌齋說法,我“返過頭來學初步”,又開始站莊了。
站莊既養生又出功夫;既修身又修心;既是拳藝的基石又是超凡入圣達真的便捷法門。太極拳最根本的內容是棚(一般輸入法中沒有現成的字可用,原文是提手旁+朋)、捋、擠、按、采、挒、肘、靠、前進、后退、左顧、右盼、中定等十三勢,而站莊就是練中定的最佳途徑之一。清代太極拳秘譜中有“對待用功,法守中土——俗名站莊”之說,更對其作了進一步的闡述:“所難中土不離位”,“定之方中足有根”。大成拳(意拳)的主要鍛煉形式就是站莊,它們的莊法多達20多個;少林拳最主要的莊法有“立禪莊”、“四平馬步莊”等等。總之,中國功夫中,幾乎各家各派都有站莊的內容,而且都把其列入最重要的基本功。由此可見,站莊對于修煉功夫的人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啊!此外,我的老師傳授站莊功夫時,曾擇其要地介紹了通過站莊達到太極拳“階及神明”及佛家“明心見性”境界的途徑,可惜,本入生性愚鈍,不敏于此(這個境界不是苦練能出來的,還需要機緣及悟性)。當時,曾問過老師,說:“老師,您對我們講明心見性,您是否明心見性了呢?”老師回答到:“我沒有明心見性!”、然后,微笑著看了看我們,又說:“就是明心見性了也不會告訴你們!”由于明心見性太復雜了、太深刻、太超出我們的知識范疇和人生經歷了(修佛之人用一生的時光來覺悟它,太極拳家傾盡一生心血來追求它,但是,“開悟”、“豁然貫通”的境界卻很少有人能達到。)所以,還是讓我們從最基本的站莊說起吧!
通達無礙修大道
多年來,我曾站過“少林馬步莊”、“大成拳渾圓柱”、“太極無極莊”、“三心并站莊”;研究過“峨眉十二莊”、形意拳“三體樁、定勁樁”、醉拳的站樁,自然門的矮步樁、八卦掌的走圈樁等。本質上,這些“莊”或“樁”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派所用“樁”或“莊”的不同,它們的解釋和內涵也就有了微小的差異。形意拳的尚濟老師認為,站板是按照一定的形式要求站立不動的一種練功方法;少林拳系認為,樁的意思是木樁,泛指契人地中的樁柱,也指樹木等砍伐折斷后留在地上的部分,指靜止不動,像樹木一樣穩定;峨眉十二莊的“莊”字,其內涵是四通八達的道路之意,南朝宋鮑照《蕪城賦》對此的描述最為恰當:“重江愎關之奧,四會五達之莊。”
一般來說,靜止不動的多采樹樁的“樁”字,而峨眉十二莊、形神莊、五元莊等并非是靜止不動的,所以,采用的是“莊”字。我自己所練的姿勢雖然是站立不動的,但身心的調整及功夫進階的層次很豐富,是融武功內養、道家修真、佛家明心見性于一體的修身養性之法,所以也稱之為“莊”。
煉己筑基百日功
站莊對于提高身心修養水平及提高功夫境界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感興趣的人最好能抽空練一練站莊。由于社會上流行的站莊很多,學練者或無所適從,或每天練許多種。無所適從就會形成不知道練什么好的心態;學練太多,則不易形成有序化,身上存不住功夫。
經過10年的探索,本人根據師傳的要旨,每天只練一種站莊,這個莊叫做“抱月式站莊”,或叫“太極莊”,或叫“混元莊”,或叫“三心并站莊”都可。總之,不在于名稱,而在于其中的內涵。其實,許多莊法的內涵差別不大,關鍵是能否領悟其中的要旨,并把這些內涵站出來。
1、預備式:這個預備式其實是太極拳所說的無極莊,記得當年學練此莊時,老師并沒有特別的強調它,只是讓我們看電視時、等公交車時、練太極拳前都要練這個姿勢。“具體來說,就是兩腳并攏,均勻地、放松地平鋪于地--兩腳尖和兩腳跟并攏使腿也靠在一起,這樣可以使腎經和陰蹺脈緊密地結合,對培補腎氣有特殊的作用——下肢并攏在一起,還比較容易地使周身氣血連為一個整體——兩手自然下垂,置于兩腿側。閉上眼睛,全身從頭到下、從里到外的進行松散通空的調整,調整好了,會有一種整體感覺——身體微微晃蕩,可帶著周圍的氣也動。對于此莊,楊澄甫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寫到“人皆於此勢易而忽略,殊不知練法用法,俱根本於此”。這就說明此式的重要,應該單練,并細心體會。這個方法很簡單,卻含有許多傳統文化的精華在里面,過去講:“圣人呼吸在踵”,叫“踵吸”,就是一吸氣到腳后跟。我們現在把它當成站在的預備式,有事沒事養成兩腳并攏站立的習慣就可以了。
2、抱月式站莊。先兩腳掌貼地外展,然后兩腳后跟外展,成一個微微的倒八字,比肩略寬,身體微微下蹲,尾閭指地;隨之,雙手從身體兩側好像抱著一個大大氣球,緩緩上升,提至胸環抱,兩手上不過肩,下不過臍,一般與胸等高就可以了。此時,兩臂內側好像抱著一個大氣球,五指被想象之氣球的邊緣自然撐開,大拇自然向上,手心斜向內,就好像環抱著氣球一般,手腕處微微向外鼓,掌指舒適;頭頂百會處好像有一根鋼絲隱隱約約地向上輕輕提全身,此為虛領頂勁;頸項部微微旋動著向后輕貼衣領,從而頸椎趨于正直,帶動整個身體中正安舒,自然帶動面部流露出笑意;沉肩垂肘,涵胸拔背,腋窩空松,如夾著一個熱饅頭。站莊要松靜安祥,切忌刻意刻板,不可用力用勁。要有“心如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的灑脫,更要有“恍兮恍兮、若有若無”的“心包太虛”的之天人合一之境界。如此這般,每次至少站30分鐘。為什么每次至少站30分鐘呢?因為中醫認為,人的氣血在身體里邊運行一周的時間為28分鐘。當然,初學者由于體力的關系站不夠30分鐘也沒有關系。一般來說,每天站30分鐘,100天后,則身體修功夫的基本素質就有了,此謂古人所說的百日筑基。
3、收式。先兩腳后跟貼著地合攏,然后兩腳掌也貼著地并攏;兩手好像把懷抱中的大氣球攏到腹部里邊一樣,自然攏合,男的左手在下,女的右手在下,疊在一起;隨之,按照“左、上、右、下”的方向,逆時針揉腹9次;9次結束之后,按照“左、下、右、上”的方向,再順時針揉腹9次。最后,保持兩手撫于肚臍的姿勢,安安靜靜的站立2-5分鐘,兩手還原體側,成無極式站立幾分鐘。
站莊的過程中,并不是站著什么也不做,而是有著豐富的調整身心的內涵在里邊。一般來說,站莊姿勢擺好后,可根據自身功夫的進階,可進行調整身形、內外相合、松腰、明心見性等方面的專項練習。這是一個從初級到高級;從沒有功夫到功夫上身;從一般功夫到更高功夫的長期鍛煉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站莊的祛病延年,強身健體、智慧開發等效益,會自自然然地呈現出來。
欲練太極先松腰(藍晟)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太極之道,大道自然,自然為一太極。”
太極拳在我國歷代人民的長期實踐中不斷地演進和發展,成為具有寶貴醫療價值,輕松柔和的運動項目。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學習。
但許多人在學習時往往把太極拳當作一項柔軟體操運動來練習,在練習太極拳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有的人可能就會產生“太極拳不過如此”的疑問。如果想探尋太極的真諦,真正優化自己的生命活動,那就先關注一下你的腰吧! ——編 者
為什么松腰對太極拳習練者非常重要呢(對于從事各種體育鍛煉的人也同樣重要)?
在太極拳經典文獻中,有關松腰的論述有許多,如“腰為驅使”、“源功腰脊轉股肱”、“刻意留心在腰間”“決竅以兩腰之中,兩腎之間命門,為上下體之關鍵樞紐”等。
在楊式太極拳傳人楊澄甫先生口述《太極拳術十要》中,松腰是作為很重要的一個要點來闡述的:“腰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隙。有不得力,必由腰腿求之也。”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想練好太極拳,必須對松腰高度重視。
腰部通過訓練,能松動如彈簧、靈活如柳條、通暢如江河,如是則腎的功能就會增強,人的精力就會旺盛,腰主宰一身活動之職能也會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使“力發于足,主宰于腰,行于四肢”的太極運動真正實現“氣遍周身不稍滯。”
腰怎么樣才算松?
如何松腰,許多練太極的人并不清楚。這主要是歷代武術把松腰的方法視為不傳之秘,師傅要用松腰的方法(如蹲墻)自我鍛煉時,總是借故把身邊的人支走,自己練。
練太極拳講究“心為令、意為帥、氣為旗、腰為露”,所以,松腰時一定要用心發指令,在意念的帶領下,引領著內外氣往腰部那兒沖,去幫助松腰。
通俗的講,松腰就是松扎腰帶的地方。怎樣才算腰松開了?“坐著時腰椎往前塌,把肚子腆出來,但不能把胸脯一起挺出去,腳要含,這就是坐著的松腰。一般人坐著時腰往后弓,成了一個大羅鍋,一個弧形,這樣的狀態肯定不是松腰。普通人站著的姿勢胸往后去,腰往前塌。我們坐著時符合一般人站立時脊椎的狀態,就算松腰了。當然頭頂要放松、要中正。如果我們站立時按普通人坐著的姿勢就是松腰了。”
腰怎么樣才會松?
一是通過蹲墻松腰。蹲墻過去是千金不賣,會的在家里練,不許出去練,任何人都看不到。越簡單越不會,因為誰也想不到松腰的方法竟然這樣簡單。二是通過站樁松腰。這是站樁時強化姿勢、呼吸、意念等方面的松腰鍛煉。三是通過轉腰涮胯松腰。這個方法除有很好的松腰效果外,還能垂尾閭、運動尾閭、封閉會陰、擴大丹田的領域。四是通過直腿坐松腰。這是種坐在床上松腰的方法。
太極松腰法:面壁蹲墻松腰法
面壁蹲墻松腰法是太極拳松透形體關鍵一環,也是太極拳練靈勁上身的保廟功夫,是一項全身性的均勻運動,也是保持良好身心狀態的便捷之法。經常進行本法訓練,能有效調整周身氣機,對治療全身疾病有神奇效果;能排除身體上的一些不良反應,糾治因鍛煉不得法而造成的種種不適;對太極拳整體水平的上升有幫助作用。
面壁蹲墻法看起來很簡單,其整個運動過程,卻包含了無極(站立或蹲下的動作)化太極(下蹲上起的過程)的過程。
一、基本動作
面壁而立,兩腳并攏,周身中正,全身放松,會陰上提,腳尖頂墻根,兩肩前扣,含胸收腹,腰后突下蹲。下蹲時頭不可后仰、不可傾斜,徹底蹲下后再緩緩上起。如此反復多次。下蹲時,可先想用意念想一下丹田或注意一下腳底涌泉穴,同時全身放松,腰向后突,使脊柱逐節放松下落;上起時,注意用百會上領或先想一下藍天,然后再將脊柱逐節抻起、拉直。
二、進步階梯
將面壁蹲墻法作為獨立的增長功力的方法來鍛煉,根據功夫層次由易到難的原則,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的進步階梯。
第一、初始階段。剛開始,有很多人做不到完全合度,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確定兩腳的姿勢和距離。腳尖可以先離開墻,離多遠以盡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為度。如年紀大或行動不方便的同志,可以兩腳尖離開墻根,兩腳分開,以降低難度。甚至還可抱住樹、床架,拉住門把手等支撐物往下蹲。一開始,動作不標準不要緊,關鍵是要堅持。年輕的身體健康的同志,則應盡量按標準姿勢蹲。剛開始時可能比較困難,沒等蹲下去,就會往后倒,碰到這種情況,就要精神高度集中專一。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隨著周身各部氣的充足,尤其是脊柱、腰部松動程度的提高,就能順利下蹲、上起了,此時就可以按照要求去做了——兩腳并攏,腳尖抵墻地完成蹲墻上下蹲起動作,每次下蹲30個為一組,每天蹲一組以上。
理論上講,此時應注意神做主宰,即意念動,形體就動。開始做不到用神主宰身體,那就用腰做主宰。腰主宰形體得通過氣,這就需要把氣和腰結合起來,也就是要氣沉丹田,氣沉丹田后再和腰脊結合起來。“腰脊是第一主宰,丹田是第一賓輔”就是這個意思。此階段的腰放松,還是從形上走的,還需要用力,一用力就有氣和形的變化,等形已經松了,氣通了,我們就可改成“用意不用力”的方式進行鍛煉了。
第二、提高階段。按標準姿勢能輕松自如地完成標準動作后,就不應再盲目追求數量(即蹲墻的次數),而應加大難度,提高質量。
加大難度的方法如下:
赤腳蹲墻:赤腳,腳尖抵墻下蹲,同穿鞋蹲墻的感覺大不一樣。此方式可大大加強了對脊柱的抻拉作用。
撐臂蹲墻:這在難度、力度上又加上了碼。蹲墻時,兩臂保持左右平舉成一字形,立丁字掌,進一步還可以配合手指的分合。練此式更有利于通透上肢,注意不要手碰墻壁。
背手蹲墻:1.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外,置于腰部命門。經過撐臂蹲墻,起落時身體平穩,不會后仰,就可以采取這種辦法。2.兩臂置于背后時,兩小臂重疊,兩手互握對側肘關節。這樣做在蹲墻時還能起到很好的松肩作用。
頂球蹲墻:等腰松得比較好的了,可頭頂氣球上下蹲起——這是強化太極拳虛靈頂勁要求的練法,楊澄甫說:“項勁者,頭容正直,神貫于頂也,”這時,并不是把精神都注意到頭上,如過多注意頭頂的氣球,氣球就會不穩,此時,要在上起之前,先想一下天空;下蹲之前,先想一下腳下,這樣頂球蹲起可能會更穩一些。
定勢蹲墻:當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時,定住姿勢不動,當作站樁來練。若此時能在鼻尖前放置兩拳,則效果會更好,當然,這是難度最大的練法。
第三、化境階段。從形的動過渡到意念的動之后,就要注意按照太極拳的“意在先,氣催姿勢”的要求,只管意念不管形,也不管氣,這樣,意一動則形就動(這個形是被氣催著動的)。此時靈動之勁就會上身了,這時連續蹲幾個小時也不覺得累,而且很輕松,甚至會出現一種無為而不為的狀況(自己的身形雖然在上下蹲起,卻又好像沒有上下蹲起)。這一階段所出,現在的身心變化,離太極拳“階及神明”之境界已經不遠了。
三、時間階梯
在面壁蹲墻法的鍛煉過程中,由于進步階梯的不同,其上下蹲起的速度也是不同的。
(一)均勻速度。此階段,上下蹲起的速度是和身體素質相對應的,一般的要求是以不喘氣、不勞累為準則,速度不快也不慢。
(二)快慢有序。等身體素質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按照先快后慢的順序進行強化身體素質的鍛煉。
1.快速蹲起:首先可進行一定時間的快速蹲起。當然,一定要按照要領蹲起。此時,微微有些喘氣也沒有關系,全身出汗也沒有關系。
2.慢速蹲起:等連續快速蹲起1小時也不出汗了,就可進入慢速蹲起階段。這一階段速度越慢越好,慢到上下蹲起一次好幾分鐘,甚至能十幾分鐘一次,這其實是一種修心的鍛煉,此時力爭逐漸做到不煩不燥、內心平和。
(三)隨意瀟灑。經過了以上各種速度的鍛煉之后,就可以按照隨意瀟灑的要求,怎么愜意、怎么舒服就怎么蹲起。
四、練習要求
練習面壁蹲墻法,要把握在下上蹲起的過程中保持“意先、氣勻、形中正”的原則;在蹲下時要把握“緊、近、靜、盡”的要點。
“意先、氣勻、形中正”就是按照太極拳鍛煉的要求,形體動之前,意念先動。比如,下蹲時先想一下丹田或涌泉穴,然后再下蹲;上起時先想一下百會或藍天。氣勻,就是不要有具體把導氣到什么地方和部位的概念,讓內氣自自然然的發生變化。形中正,就是形體不要左右歪斜,要保持上下一條線。“緊“就是指全身各個部位包括頭顱、軀干、四肢以肚臍(神闕穴)為中心緊縮、使命門向后凸。“近”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蹲者的臀部要最大限度地接近地面。二是指身體各部位要最大限度地貼近,使之接近于母腹中胎兒的姿勢。“靜”,也有兩層意思。一方面,蹲的環境要靜,不可嘈雜喧嘩;另一方面,蹲時頭腦必須“靜”,不存雜念、妄想,要專一心念。“盡”就是要盡心盡力。一方面精神放松地要求自己做到“靜”、“緊”、“近”;另一方面,面壁蹲墻法不是蹲一兩次就能蹲出個境界的,練習者必須盡力盡心、持之以恒地蹲起,要做到練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