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的危害
現在常用的食品色素包括兩類:天然色素與人工合成色素。天然色素來自天然物,主要由植物組織中提取,也包括來自動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學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機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離出來的苯胺染料為原料制成的。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由于人們沒有認識到合成色素的危害,并且合成色素與天然色素相比較,具有色澤鮮艷、著色力強、性質穩定和價格便宜等優點,許多國家在食品加工行業普遍使用合成色素。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對于在食品中使用合成色素會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提出了疑問。與此同時,大量的研究報告指出,幾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體提供營養物質,某些合成色素甚至會危害人體健康。吃著精美點心、快餐盒飯、香噴噴的熱狗時,瞟一眼印刷精美的包裝食品上的營養成分表,你就會發現每種食品中都有添加劑成分。據了解,轉化脂肪、精制谷物制品、食鹽、高果糖漿四種成分是在加工食品中最多見的,這幾種成分危害著人體健康。 食用色素——胭脂紅 水溶性合成色素,鮮艷的黃光紅色,單色品種。可安全地用于食品、飲料、藥品、化妝品、飼料、煙草、玩具、食品包裝材料等的著色。 分子式:C20H11N2O10S3Na3 化學名稱:1-(4-磺酸-1-萘偶氮)-2-羥基-6,8-萘二磺酸三鈉鹽 轉化脂肪 轉化脂肪主要見于面包店松餅、爽脆的餅干、微波爐爆米花和快餐店的油炸薯條等食品中。據最新研究顯示,轉化脂肪對心臟的危害是飽和脂肪的兩倍,估計每年能引起3萬至10萬人因心臟病提前死亡。 據悉,從2006年開始,轉化脂肪將被要求在外包裝的營養成分表中列出。 精制谷物制品 如果你選擇精制谷物制品如白面包、白米飯或白面食而放棄全谷物的話,患心臟病的危險可增加30%以上。稱是“由小麥粉或全谷物制造”或白面包上撒一些燕麥片或涂些褐色糖漿等食品與原有的精制谷制一樣,有增加高膽固醇、高血壓、心臟病發作、胰島素抵抗、糖尿病或腹部肥胖的危險。 食鹽 鈉是維持生命的一種必需成分,但當你吃入超過身體所需的食鹽會怎樣呢?身體會保留更多體液以稀釋血流中的過量鈉。因而增加了血液的容量,促使心臟搏動更費力;同時會使靜脈和動脈變得狹窄,會使血壓升高。 高果糖漿 高果糖廣泛用于冷凍食品中,也用于全麥面包、漢堡包和松餅。還可以加進啤酒、軟飲料,甚至番茄醬中。有研究者提出這種液體甜味料可能會擾亂人體新陳代謝,增加患心臟病和糖尿病危險。 有些若過量也有危害,如: 檸檬酸、甜菊糖苷、阿斯巴甜、甜蜜素、芬蘭白色素、香蘭素、乙基麥芽酚、山梨酸鉀……基本上都沒有危害,只要它的添加得不過量。 以山梨酸鉀為例: 山梨酸鉀性能、用途相似: 【簡介】山梨酸是國際糧農組織和衛生組織推薦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鮮劑,廣泛應用于食品、飲料、煙草、農藥、化妝品等行業,作為不飽和酸,也可用于樹脂、香料和橡膠工業。 【防腐性】 山梨酸(鉀)能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和好氧性細菌的活性,還能防止肉毒桿菌、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但對厭氧性芽孢菌與嗜酸乳桿菌等有益微生物幾乎無效,其抑止發育的作用比殺菌作用更強,從而達到有效地延長食品的保存時間,并保持原有食品的風味。 其防腐效果是同類產品苯甲酸鈉的5-10倍。 【安全性】 由于山梨酸(鉀)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鹽)它可以被人體的代謝系統吸收而迅速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在體內無殘留。 其毒性僅為食鹽的1/2,是苯甲酸鈉的1/40 . 又如甜蜜素: “甜蜜素”也叫環己基氨基磺酸鈉,通常是指環己基氨基磺酸的鈉鹽或鈣鹽。“甜蜜素”的甜味純正,甜度通常認為是蔗糖的30倍,在美國曾成為一種消費量很大的人工甜味劑,公認為安全物質,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69年。這一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研究委員會收到有關甜蜜素為致癌物的實驗證據,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為此立即發布規定嚴格限制使用,并于1970年8月發出了全面禁止的命令。1982年9月,Abbott實驗室和能量控制委員會在大量試驗事實的基礎上,以最新的研究事實證明甜蜜素的食用安全性,許多國際組織也相繼發表大量評論明確表示甜蜜素為安全物質,但FDA至今還沒有最終解決這個問題。盡管如此,目前仍有許多國家(包括我國)繼續承認甜蜜素的甜味劑地位,允許甜蜜素的使用。 根據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 2760-1996)的規定,“甜蜜素”可以作為甜味劑,其使用范圍為:一,醬菜、調味醬汁、配置酒、糕點、餅干、面包、雪糕、冰淇淋、冰棍、飲料等,其最大使用量為0.65g/kg;二,蜜餞,最大使用量為1.0g/kg;三,陳皮、話梅、話李、楊梅干等,最大使用量8.0g/kg. 正確防范食品添加劑的危害應: 一、在超市買東西,務必養成翻過來看“背面”的習慣。盡量買含添加劑少的食品。 二、選擇加工度低的食品。買食品的時候,要盡量選擇加工度低的食品。加工度越高,添加劑也就越多。請不要忘記,光線越強,影子也就越深。 三、“知道”了以后再吃。希望大家在知道了食品中含有什么樣的添加劑之后再吃。 四、不要直奔便宜貨——便宜是有原因的,在價格戰的背后,有食品加工業者在暗中活動。 五、具有“簡單的懷疑”精神。“為什么這種明太魚子的顏色這么漂亮?”“為什么這種漢堡包會這么便宜?”具備了“簡單的懷疑”精神,在挑選加工食品的時候,真相自然而然就會出現。民以食為天,飲食是永遠新鮮不厭的話題。食療、食補,人人都希望吃得健康,吃得安全。但是飯店、超市、菜場……有食物的地方,就必定存在食物安全隱患。隱患之中,食品添加劑的大量使用或多或少讓人不安。 食品添加劑可以說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因為我們每天都會吃進去幾十種食品添加劑,它們在讓我們的視覺和味蕾獲得極大滿足的同時,也讓我們的身體遭受著不同程度的損害甚至摧殘。 編輯朋友,食品是怎樣制作的?為了什么目的,使用了多少、什么樣的添加劑?添加劑究竟含有什么成分?它們對我們的健康有什么影響? 食品添加劑無處不在 我們每天從吃早點就開始接觸食品添加劑。熱氣騰騰的包子和焦黃香脆的油條是常見的早點,它們在制作中都用了食品添加劑。松脆的油條加入了疏松劑硫酸鋁鉀(明礬),制作中會用膨化劑:包子的添加劑主要是在面粉里加入面粉處理劑——過氧化苯甲酰,還可能采用饅頭粉改良劑和膨化劑等。過氧化苯甲酰加入面粉中,可將面粉漂白,殺死里面的微生物,還能加強彈性,所以在面粉制品中被廣泛使用。 吃過早點,來杯咖啡提提神。撕開包裝袋一角,淡淡的咖啡香撲面而來。喝速溶咖啡是很多人的習慣,可你知道速溶咖啡里有什么嗎?拿起速溶咖啡包裝袋,背面就有你要的答案:“白砂糖、植脂末、葡萄糖漿、食用氫化植物油、穩定劑、酪蛋白酸鈉(含牛奶蛋白)、乳化劑、食用香料、調味劑以及抗結劑。” 咖啡的香味多虧食用香料幫忙。讓咖啡色香味齊全的幫手就更多了:食用氫化植物油使沖出來的咖啡不像水,有點油狀,口感更細膩;穩定劑和乳化劑的作用是使咖啡乳化,不會出現“油是油、水是水”的尷尬;酪蛋白酸鈉是營養增強劑,增加蛋白質含量;調味劑和香料一樣,用來調味。 不僅僅是咖啡,炒菜用的食用油里含有抗氧化劑;食鹽里有碘酸鉀和抗結劑;醬油和雞精含有焦糖色素、谷氨酸鈉、增稠劑、苯甲酸鈉、山梨酸鉀、呈味核苷酸二鈉和食用香料等。 為什么要加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是人為添加到食品中的天然物質或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能讓食品保存更長時間,口感更好,或制作起來更方便,成本更低。這些優點(特別是最后一個)是最讓食品制造商們鐘情的,這也是造成某些食品中添加劑過量使用的主要原因。就添加劑本身而言,來自天然物質的添加劑比化工合成的添加劑危害要小得多,但前者價格昂貴,通常是后者的幾倍甚至十幾倍,不會有生產商舍得過量使用,因此很少出現在普通人日常食譜中。 食品添加劑的運用非常廣泛,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劑。全球有2.5萬多種食品添加劑,直接加到食品中的約3 000~4 000種,而且一般均不能單獨作為食品來食用,作為食品加工與儲藏的常用原料,在日常飲食和生活中一個人每天要攝入幾十種食品添加劑。在使用最廣泛國家之一的美國,允許使用的種類超過2 000種。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批準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僅有幾十種,現在已發展到防腐劑、凝固劑、品質改良劑、增味劑、營養強化劑等22類1 500多種,并催生一條食品添加劑產業鏈。按照我國規定,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強制性嚴格遵守國家標準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2008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GB2760-2007對絕大多數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劑量和范圍作了明確規定。 2008年9月,三鹿奶粉及多個知名品牌的液態奶被檢測出含有三聚氰胺后,很多人認為三聚氰胺也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只是“一不小心加多了”,才會構成危害。但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的何計國副教授介紹,三聚氰胺和此前鬧出食品安全風波的蘇丹紅和吊白塊一樣,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非法添加物,在GB2760-2007中并未被允許使用,因為它們除了有危害健康的“副作用”外,根本沒有幫助食品的“主作用”。 過量添加有危害 這么多的食品添加劑進入人體會有什么危害呢?拿上面所說包子里含有的添加劑——過氧化苯甲酰來說,過氧化苯甲酰分解后生成的苯甲酸進入人體后,經過9~15小時可與甘氯酸形成馬尿酸從尿液中排出,不會在體內積蓄。但過量使用過氧化苯甲酰會使面粉中的營養物質受到破壞,還會產生苯甲酸,苯甲酸要在肝臟中進行分解,長期過量食用會損害肝臟功能。按照GB2760-2007中(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過氧化苯甲酰的最大使用量是0.06 g/kg。 就像速溶咖啡一樣,奶茶、汽水和果汁飲料這些飲品都是食品添加劑常常光顧的地方,在汽水和果汁飲料的制作中,慣于使用苯甲酸鈉來防腐。作為常見的防腐劑,除汽水外,苯甲酸鈉在蛋糕、果脯、肉松、肉干等制作中都有使用。作為人工合成的添加劑,以苯甲酸鈉作防腐劑一直惹起爭議,特別是苯甲酸鈉與飲料中的維生素c添加劑結合時,會產生致癌物——苯,對人體造成危害。GB2760規定,苯甲酸鈉最大使用量為1 g/kg。而對果汁飲料而言,為保持色澤往往會加入著色劑(俗稱色素)。相比天然色素,人工合成色素的運用更為普遍。而過量色素進入體內容易沉積在胃腸黏膜上,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干擾體內酶代謝。GB2760對色素的要求是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以減少人工合成色素在加工過程中可能混八的砷、鉛、汞等污染物對人體臟器造成危害,特別是對兒童影響更大。醫學界普遍認為,過多攝八含色素等化學物質的食品會影響兒童神經系統的沖動信號傳導,導致兒童好動、情緒不穩定、自制力差等癥狀。說到兒童,一個不容忽視的食品是甜食。千萬不要以為甜食的甜味都來自普通的蔗糖,許多甜膩的食品加入的是甜度相當于蔗糖300~500倍的人工合成甜味劑——糖精鈉。在蜜餞、雪糕、糕點以及餅干等的制作中,GB2760規定,糖精鈉的最大使用量為0.15 g/kg。糖精鈉在體內不能被吸收,從化學結構來看,糖精鈉經水解后會形成有致癌威脅的環乙胺,環乙胺的主要排泄途徑是泌尿系統,因此很可能導致膀胱癌。 幾乎攝入的每種食品都含有有害的食品添加劑,但也別太擔心。何計國副教授將食品添加劑比喻成食品的美容師,“食品添加劑已深入我們的生活,完全無視它已不大可能,而純粹地敵視它也欠妥當。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有嚴格政策限定,一般來說不違規、不超量超范圍地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是安全的。只是對兒童、孕婦這樣的特殊人群來說,選擇食物需要謹慎。” 食品添加劑的危害 |
|
來自: pangzhuzhuzhu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