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劍王者:張裕研究
(2011-04-11 10:31:32)
《中國釀酒產業十二五(2011—2015年)發展規劃》即將出臺。《規劃》指出,預計到2015年,葡萄酒增速較快,年均增長20%左右,在飲料酒中的所占比例逐步增大。“十二五”期間,將呈現“白酒適度增長、啤酒緩慢增長、葡萄酒快速增長,果露酒平穩增長,黃酒和酒精較快增長”的態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飲料酒和發酵酒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5245.27億元,同比增長21.20%,其中白酒、葡萄酒增速最大,白酒工業總產值為2793.34億元,同比增長34.06%;葡萄酒309.52億元,同比增長29.85%。啤酒增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工業總產值為1320.65億元,同比增長10.56%。黃酒略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工業總產值為116.82億元,同比增長20.73%。
目前,我國葡萄酒消費量僅占國內酒類年消費總量的1%,人均年消費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巨大的市場空間是不言而喻的。2009年中國葡萄酒產量為96萬千升,增速27.63%,2009年全國(不含港澳臺地區)進口葡萄酒總量達17萬千升(相當于750毫升裝葡萄酒228308443瓶),2009年中國市場葡萄酒供給量為105萬千升,而實際量應該要大于這個數值。最新數字顯示,由于2009年全球葡萄酒消費量降低,葡萄種植面積大幅減少,今后葡萄酒產量將急劇萎縮。2010年年全球葡萄酒產量可能為2680萬千升,與去年持平。預計法國葡萄酒增產9%,達457萬千升,意大利葡萄酒減產3%,為455萬千升,西班牙葡萄酒減產6%,為342萬千升。 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健康意識的增強,在未來五年,紅酒發展的趨勢最好,紅酒中龍頭企業將會有跨越式的發展。 2、張裕對發展機遇的把握 對于葡萄酒行業的未來的良好發展機遇,公司也積極布局,公司從2010年開始加大了資本的支出,具體見下表。特別是2011年要在西部建設3大酒莊以及煙臺開發區酒莊。這是公司自2000年增發募資以來的又一輪大規模擴大產能,增強公司競爭能力,擴大市場銷量。公司年報顯示,2010年末有現金24億,減去分紅的7億,還有現金17億之多,公司完全靠自有資金加大資本支出,公司沒有長期和短期借款,現金流充沛。 對于葡萄生產基地的建設,張裕在煙臺、新疆、寧夏、陜西、遼寧、北京6個優質產區擁有25萬畝葡萄基地。張裕葡萄基地面積將占到全國總體面積的四分之一左右,已成為葡萄酒行業擁有葡萄原料基地最多、分布最廣、管理最規范的企業。張裕葡萄生產基地見表3,到2010年底,張裕在全國的葡萄基地將達到25.15萬畝。公司預計未來5年,產能將實現翻番。 因此,公司有很大的可能性進入又一輪快速發展時期,從2011年開始,最遲2012年開始,凈利潤增速加快(超過30%),一改2009和2010年凈利潤增長在25%的情況。 表2
表3
3、進口紅酒的國內紅酒的沖擊分析 可見國外進口紅酒對國內的沖擊是實實在在的。但是,對于國外紅酒的沖擊,我認為王曉路對其描述的比較到位。 進口酒從增量增速看是很嚇人,但在渠道、成本、品牌上未必可以攻城略地,畢其功于一役。如果能這樣,新天、通化葡萄酒等等,早就成功了。 葡萄酒,就生產制造成本來說,如果不是特別苛求品質,不用殺蟲劑、不施化肥農藥,強調絕對“有機”,直接成本應該不高。但進口酒,在正常的食品安全監督體系下生產的,以歐美國家的勞動力成本計價,加上合理利潤,再經過長途販運(溫度、濕度有效控制)、合法繳納關稅,經過總代理、一批、二批、經銷商到終端,價格不會廉價到驚人的程度。所以,無論是進口酒或者是國產酒,更長遠的時間看來,重點還是要經歷消費者對品質的檢驗。這個時間可能有長短,但原料基地的建設、釀制過程的監控和精益求精,最終是決定產品價值的最關鍵因素。張裕加大了葡萄園基地的建設。如果單單一個進口紅酒,價格比國產產品便宜很多,感覺邏輯上有點問題。至少單瓶價格在80-90元以下的進口紅酒,質量如何心里沒底。扣除流通環節的利潤、進口稅費和倉儲等成本,產品質量是否有足夠的保障?至于拉斐等被炒作到上萬的價格,那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如果是原裝瓶裝的酒,運輸、倉儲、關稅、渠道營銷費用等加上去,價格翻番是最少的。也就是說,加州賣20美元的酒,這邊賣200多人民幣是最少的。 從產品到商品,流通渠道確實是一個關鍵點,這個環節有足夠的利潤也是可以理解的。對于葡萄酒這樣復雜和個性化的商品(相對于標準化電子產品、書籍而言),渠道價值是不言而喻的。而張裕在渠道上的優勢是明顯的。 國人現在比較推崇洋紅酒,一旦真正反映過來,從性價比和品質綜合比較來看,當然國內的優質紅酒更有優勢。 從產品結構和消費群體細分看,高檔酒和國產酒的格局漸漸清晰了,但新世界工業化生產的中檔酒(以美洲、澳洲為主),對張裕、王朝、長城三家品牌的壓力還是很大,目前看,還沒有明確的結果出來,注意持續跟蹤。 4、張裕估值分析 按照自由現金流折現法(DCF)估值,給予前10年15%的增長,永續增長3%,折現率9%,自由現金以經營活動現金流減去資本支出,綜合上市以來的數據發現,張裕自由現金占凈利潤的90%左右,因此假設2010自由現金以12.5億為起點(此處不能直接用自由現金,未來幾年自由現金也會減少,原因是資本支出加大),算出張裕的內在價值為85元左右,按照80%的安全邊際則為68元(港幣80元)。 按照市盈率法,目前張裕A靜態市盈率為32倍,動態市盈率為25倍,上市以來最低市盈率為22倍,最高市盈率為80倍。張裕B靜態市盈率為23倍,動態市盈率為18倍,歷史最低市盈率為12倍,最高市盈率為50倍。按照最低市盈率張裕A的買入價格為75元,張裕B的買入價格為5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