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利用文本中的練筆資源進行“寫”的訓練,這很重要,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抓住句、段、篇經典仿寫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對于文本中出現的經典語句、精彩語段、精巧篇 章、寓意方式等,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反復咀嚼品味外,還要巧妙地抓住這一表達形式的“點”引導學生進行仿寫。仿寫是小學生練習作文的重要途徑,由仿 到創是習作的基本規律。 1.仿句式練筆。《泉城》(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一文第一自然段,用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 描繪濟南泉水的形態特點,教學時我們要求學生先讀讀,而后進行仿寫。有學生是這樣寫的:天上的白云千姿百態,有的像飛翔的小鳥,有的猶如活潑的小貓,有的 仿佛奔馳的駿馬,有的宛如威武的獅子……學習和掌握鮮活的語言形式,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精心選擇句式讀寫結合點,指導學生進行有效 練筆。 2.仿段練筆。《觀潮》(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這篇課文描寫了錢塘江的八月十八潮,作者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描寫了潮來前、潮來時、 潮去后的景象。寫潮來前,介紹了觀潮的時間、地點和潮來前江面上的平靜,為氣勢非凡的大潮的到來營造了氣氛;潮來時的描寫,是全文的重點,由遠而近,從點 及線,再到面,寫出白浪翻滾、波瀾壯闊的場面;潮去后,余波仍“漫天卷地”。全文在寫法上做到了抓住特征,有條有理,粗細有致,情景交融,描繪了一幅壯觀 的天下奇觀圖。學完課文后,就可以引導學生仿照這一課的寫法,有順序地觀察、有條理地記敘,練習寫一些景物觀察日記。這樣一課一得,學生的構思成文就會意 到筆隨,揮灑自如。 3.仿章練筆。課文《童年的發現》(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中有一段“夢中飛行”寫得形象生動:“我的發現起始于夢中飛 行。每天夜里做夢我都飛,我對飛行是那樣迷戀,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就能離開地面飛向空中。后來,我甚至學會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樺林梢頭,在青 青的草地和清澈的湖面上盤旋。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可以隨心所欲,運轉自如,憑著雙臂和雙腿彈動,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在一次教研組活動中,我們 充分引用這一教材內容,學習這篇課文的寫法,引導學生以《我做了一個神奇的夢》為題進行小練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有學生在夢中把自己想象成拯救人類的地 球衛士;也有學生寫到月宮游玩,嫦娥姐姐送我一朵能治百病的七色花;還有學生寫下了出現在眼前的人間天堂,世外桃源……孩子們正處在多夢的金色歲月,抓住 這個“讀寫結合點”,學生不僅有話說,有東西寫,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借鑒作者的表現手法,去再現他們自己的快樂之夢。 4.仿立意練筆。《落花 生》(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這篇課文借物喻人,語言淺顯樸素,但所說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其子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 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用的人”。教師要引導學生模仿課文作者確定主題和表達中心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立意能力。教完這一課,可指導學生模仿課文的寫作方法, 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東西。如“仙人掌”、“掃帚贊”、“粉筆頌”等文章。有一位學生在《粉筆頌》一文中寫道:“無數細細的粉末兒徐徐落下來,像簌簌的玉屑 兒,像紛紛揚揚的雪花……但我想這更像一種精神,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更像一種高尚的人,這就是默默耕耘、辛勤培育祖國花朵的老師。”《掃帚贊》則說掃帚 更像清潔工人,站在不起眼的角落默默奉獻,從而說明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索取,而應像粉筆、掃帚那樣無私奉獻。 二、抓住文章情節空白處續寫 很多課文,在某些地方“留白”,為學生的寫作訓練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如果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善于挖掘教材,抓住文中言而未盡之處進行拓展性續寫訓練,既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1.從事件敘述的空白處入手。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的課文內容寫得簡略,給敘述描寫留有發揮的余地,從而為學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間。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這些空白點,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去續寫,實現對文本的充實,讓文本更豐滿。 例如,《女媧補天》(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是一篇神話故事,充滿了神奇的想象。課文中女媧找五彩石部分,只寫了女媧忙了幾天幾夜,而沒有寫女媧是怎樣 找的。教學中可以啟發學生根據神話故事的特點發揮想象:女媧會到哪些地方去找呢?有的學生寫道:“在黑黑的山洞里,女媧邊走邊用手摸著每一塊石頭,細細地 分辨著。她走遍了每一個山洞,終于在最后一個山洞里找到了白顏色的石頭。”有的學生寫道:“女媧走了很多地方,一塊五彩石也沒有找到。她氣喘吁吁地來到懸 崖邊,在峭壁上,她看到了一塊黃顏色的石頭。她高興極了,就小心翼翼地走過去拿了。”有的學生寫:“女媧走了很多地方,她翻越九十九座大山,趟過九十九條 大河,找呀找,她很渴,就到小溪邊喝水。就在她喝水時,一塊藍石頭出現在清清的溪水里。女媧寶貝似的把它撿了起來,放進懷里……” 2.從景色描寫的補白入手。補白即填補文章空白的短文。教師要以獨特的視角、敏銳的悟性抓住課文空白之處引導學生補寫,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如一位教師在上《可愛的草塘》(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一課時,用配樂朗誦把聽課的師生帶入一碧千里、風光奇特的北大荒,而后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同學 們,聽了這段精彩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寫下來嗎?”有的寫道:“我仿佛來到茫茫的草海邊,這么大,這么美的草塘把我迷住了。一陣風吹 來,草浪像一群快樂的孩子在奔跑,在歡笑。”有的寫道:“我看到一條清澈的小河,河水清凌凌的,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天上的飛鳥、岸邊的蘆葦……”在景色 描寫的補白中,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遼闊的思維天空中自由翱翔,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表達能力。又如《黃山奇石》(蘇教版語 文五年級上冊)一文最后提到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奇石,以及《看冰燈》中冰雕動物園里的一些冰雕都只是一筆帶過,教學中可引導學 生展開想象,通過補白把這些景物寫具體。 三、抓住思維發散的關鍵處拓展練筆 1.抓畫面想象,讓學生信筆寫來。教材中有許多課文余 味無窮,留給學生極大的想象空間。在教學這類文章時,要啟發學生發揮想象,舒展個性。如《萬里長城》(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中有這么一句:“成千上萬的 參觀者登上了長城……無不贊嘆:‘啊,確實了不起!’”一位老師在這里精心設計了一個小練筆:“成千上萬”都有哪些人登上了長城?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個 個怎樣的參觀者?請展開想象,動筆寫寫。有學生寫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拄著拐杖,登上了長城……有學生寫一位藍眼睛、黃頭發的外國記者,登上了長城…… 有學生寫一位胸前飄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跟著爸爸媽媽登上了長城……還有學生寫一位雙腿癱瘓的殘疾人,坐著纜車,登上了長城……正是在這種帶有個性的想象 練筆中,學生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不管是平民還是國家元首,不管他是健全人還是殘疾人,都會由衷地、真誠地 贊嘆長城的雄偉。 2.抓角色變換,讓學生想象練筆。在《新型玻璃》(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一課的教學中,于永正老師要學生分別以五種“新型 玻璃”的身份對各自的特點和作用進行自我介紹,從而有效激發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一有學生寫道:“你們可能不認識我,我剛問世不久。我是‘吸熱玻璃’。在 炎熱的夏天,我可以阻擋強烈的陽光,使室內比室外涼爽;在嚴寒的冬天,我可以把冷空氣擋在外面,使室內保持溫暖。如果你家把我買回去,安在門窗上,你家就 不用買什么空調、電風扇了。”可見,學生在角色變換的練筆中,絕不是簡單的內容移植,而是合理的創造表述,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是頗為有效的。 3.抓多元解讀,讓學生放飛想象。學了《濫竽充數》(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這則寓言后,一位老師提出:南郭先生后來的生活會是怎樣的呢?他還吹竽嗎? 學生紛紛發言,一個學生說,南郭先生知道自己混不下去了,于是拜請高師,刻苦學習吹竽,終于成了一位著名的吹竽手。另一個學生說,南郭先生下崗后,轉崗, 學習烹飪技術,成為一名高級廚師,在一家大賓館就業。還有一個學生說,南郭先生逃走后,整天無所事事,沿街乞討,好不凄涼……學生爭相發言,個個都想一吐 為快,寫作欲望已被充分激發,“何時能種瓜,此時正相宜”,老師當即命題《南郭先生后傳》,讓學生即興練筆,連平時最怕寫作文的學生,也覺得寫起來十分順 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