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簡介
羅斯柴爾德家族(又稱洛希爾家族,紅盾家族)發跡于19世紀初,其創始人是梅耶·羅斯柴爾德(Mayer Amschel Bauer),家訓為:金錢一旦作響,壞話隨之戛然而止。他和他的5個兒子(即“羅氏五虎”)先后在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等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國。在19世紀的歐洲,羅斯柴爾德幾乎成了金錢和財富的代名詞。據估計,1850年左右,羅斯柴爾德家族總共積累了相當于60億美元的財富。鼎盛時期,歐洲大部分國家的政府幾乎都曾向他們家族貸款,到了20世紀初的時候,世界的主要黃金市場也是由他們家族所控制,其家族資產至少超過了50萬億美元。可以說,這個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國影響了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
他的五個兒子分別是:
阿姆斯洛 Amschel Mayer Rothschild (1773~1855年) —— 法蘭克福
所羅門 Salomon Mayer Rothschild (1774~1855年) ——維也納
內森 Nathan Mayer Rothschild (1777~1836年) —— 倫敦
卡爾 Calmann Mayer Rothschild (1788~1855年) —— 那不勒斯
詹姆斯 James Mayer Rothschild (1792~1868年) —— 巴黎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家訓:“金錢一旦作響,壞話隨之戛然而止。”“只要你們團結一致,你們就所向無敵;你們分手的那天,將是你們失去繁榮的開始。”“要堅持家族的和諧。”
家族興衰史興起的時代背景 在工業革命在歐洲迅猛發展、金融業空前繁榮的時代,全新的金融實踐和思想從荷蘭和英國向全歐洲輻射開來。隨著1694年英格蘭銀行的成立( Bank of England),一個遠較過去復雜得多的金錢的概念和實踐被一大批富于冒險精神的銀行家創造了出來。在 17 世紀的一百年中,金錢的概念和形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從1694年到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問世時,人類歷史上銀行發行的紙幣量第一次超過了流通中的金屬貨幣總量。工業革命所產生的對鐵路、礦山、造船、機械、紡織、軍工、能源等新興行業空前巨大的融資需求與傳統金匠銀行的古老低效和極為有限的融資能力之間產生了日益強烈的矛盾。
法國大革命中逃到英國的法國貴族中,包括印刷發行法郎紙幣和法國國債的主要負責人和設計者。為了對革命政府和督政府報復,也為了解決己方經濟上的窘迫,他們大量印刷虛假法郎紙幣和法國國債到法國套購物資,這一經濟過程持續了了大約15年,給法國經濟和社會秩序沉重的打擊。拿破侖上臺后,為了反向打擊英國,也雇傭了大量剪刀手偽造假英鎊紙幣,先令銀幣,并且成功的迫使英國放棄了金本位數年之久。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金融戰行為產生了巨額利潤和前所未有的混亂,從中也就催生出第一代金融門閥門。
第一桶金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創始人梅耶·羅斯柴爾德,從小就展現出驚人的智商,在父親的悉心調教下,系統地學習了關于金錢和借貸的商業知識。當父親去世后,年僅13歲的梅耶在親戚的鼓勵下,來到漢諾威的歐本海默家族銀行當銀行學徒。
當時,收藏古錢幣是歐洲各國的王公貴族們的普遍雅好。因此,梅耶親自編輯《古錢手冊》,并附上詳細的解說,然后郵寄給各地的王公貴族們,希望自己的店能夠成為皇家指定店,以期獲得豐富的利潤。
雖然大部分的信件都石沉大海,但梅耶梅爾的投寄行動依然沒有停止。最終,黑森公爵同意了他的要求。公爵是當時歐洲的巨富之一,擁有2億美元的身家,他所做的生意是販賣軍隊。梅耶以近乎贈送的價格向黑森公爵賣出了他收藏的珍貴古代徽章和錢幣。同時,他還極力幫助公爵收集古幣,并經常為公爵介紹一些顧客,不遺余力地幫他賺錢,使其獲得了數倍的利潤。
日后,這種把金錢、心血和精力徹底投注于某特定人物的做法,便成為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種基本戰略。如若遇到了諸如貴族、領主、大金融家等具有巨大潛在利益的人物,他們會甘愿做出巨大的犧牲與之打交道,為之提供情報,獻上熱忱的服務,等雙方建立起深厚的關系后,再從這類強 權者身上獲得更大的利益。
就拿梅耶·羅斯柴爾德的第一個服務的對像黑森公爵來說,因為當時英國需要大量的軍隊去控制北美的,公爵最大的顧客就是英國。當黑森公爵為逃避拿破侖的攻擊,離開法蘭克福前往丹麥的時候,留下300萬英鎊交給梅耶保存。這筆錢本來是英國政府支付給黑森部隊的錢,卻被黑森私自截流了并轉給了梅耶。也正是這300萬現金,為梅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權力和財富,成為梅耶通往他的金融帝國的第一桶金。
當梅耶得到了黑森公爵的這筆巨款了以后,便把五個兒子分別派駐到歐洲的五個心臟地區。老大阿姆斯洛鎮守法蘭克福總部,老二所羅門到維也納開辟新戰場,老三內森被派往英國主持大局,老四卡爾奔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根據地并作為兄弟之間的信使往來穿梭,老五杰姆斯執掌巴黎業務。[1]
主宰倫敦金融 1804年,羅斯柴爾德家族三兒子內森受父親指派,只身來到英國倫敦,開始時做一些棉布生意,他也是該家族中向國外發展的第一人。當時歐洲正 值拿破侖戰爭,一些德國貴族流亡到了英國,其中包括法蘭克福的威廉伯爵。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威廉伯爵委托內森購買了大批英國的債券,內森便借機自己也做起了債券和股票生意。他憑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干,不久便發了財,成為倫敦金融證券界的巨頭。后來,他又不失時機向英國政府提供巨額軍費,與倫敦軍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聯系。
到1815年,內森已成為倫敦首屈一指的銀行巨頭,正與其他兄弟一起密切地注視著歐洲戰況。早在戰前,羅斯柴爾德家族就非常具有遠見地建立了自己的戰略情報收集和快遞系統。他們構建起數量龐大的秘密代理人網絡,這些類似戰略情報間諜的人被稱為“孩子們”。這些人被派駐歐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業中心,各種商業、政治和其他情報在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維也納和那不勒斯之間往來穿梭。這個情報系統的效率、速度和準確度都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任何官方信息網絡的速度,其他商業競爭對手更是難以望其項背。這一切使得羅斯柴爾德銀行在幾乎所有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明顯的優勢。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近郊展開的滑鐵盧戰役,不僅是拿破侖和威靈頓兩支大軍之間的生死決斗,也是成千上萬投資者的巨大賭博。倫敦股票交易市場的空氣緊張到了極點,贏家將獲得空前的財富,輸家將損失慘重,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著滑鐵盧戰役的最終結果。如果英國敗了,英國公債的價格將跌進深淵;如果英國勝了,英國公債將沖上云霄。
正當兩支狹路相逢的大軍進行著殊死戰斗時,羅斯柴爾德的間諜們也在緊張地從兩軍內部收集著盡可能準確的各種戰況進展的情報。更多的間諜們隨時負責把最新戰況轉送到離戰場最近的羅斯柴爾德情報中轉站。到傍晚時分,拿破侖的敗局已定,一個名叫羅斯伍茲的羅斯柴爾德快信傳遞員親眼目睹了戰況,他立刻騎快馬奔向布魯塞爾,然后轉往奧斯坦德港。深夜時分,羅斯伍茲跳上了一艘具有特別通行證的羅斯柴爾德快船,在付了2000法郎的費用之后,他終于找到了一個水手,連夜幫他渡過了風急浪高的英吉利海峽。6月19日清晨,當他到達英國福克斯頓的岸邊時,內森·羅斯柴爾德親自等候在那里,他快速打開信封,瀏覽了戰報標題,然后策馬直奔倫敦的股票交易所。
內森先暗示家族的交易員,拋售英國公債,誤導交易所的其他投資者以為是英國將軍威靈頓戰敗,跟風大量拋售幾個小時的狂拋,英國公債的票面價值僅剩下5%。而此時,內森又立刻示意交易員買進市場上能見到的每一張英國公債。
由于拿破侖戰敗的消息公布于眾,比內森獲得情報時整整晚了一天,從而使得內森于這一天之內,便在公債投機上狂賺了20倍的金錢,一舉成為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甚至超過了拿破侖和威靈頓在幾十年戰爭中所得到的財富的總和。
在當時,英國政府的財政支出是靠發行公債來籌集的,換句話說,英國政府因為沒有貨幣發行權而必須向私人銀行借錢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幣結算。英國的公債就是未來政府稅收的憑證,英國人民有向政府繳納各種稅賦的義務。自滑鐵侖戰役后,內森手里攥著具有壓倒性優勢數量的英國公債,實際上操控了公債的價格,左右了整個英國的貨幣供應量,由此,英國的經濟命脈被羅斯柴爾德家族緊緊地捏在了手中。而由于內森控制了英格蘭銀行,主導了英國日后的公債發行,這就使得全民變相向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納稅。 內森在英國的成功,鼓勵了老羅斯柴爾德。為了方便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金融和貿易往來,他又在1811年把最小的兒子杰姆斯派到法國。
征服法蘭西 杰姆斯在拿破侖執政時期,主要來往于倫敦和巴黎之間,建立家族運輸網絡來走私英國貨。在幫助威靈頓運送黃金和英國 國債收購戰之后,杰姆斯在法國名聲大噪。他建立了羅斯柴爾德巴黎銀行,并暗地里資助西班牙革命。
從1818年的10月開始,羅斯柴爾德家族開始以其雄厚的財力做后盾,在歐洲各大城市悄悄吃進法國債券,法國債券漸漸升值。然后,從11月5日開始,突然在歐洲各地同時放量拋售法國債券,造成了市場的極大恐慌。
當眼看著自己的債券價格像自由落體一般滑向深淵,路易十八覺得自己的王冠也隨之而去了。此時,宮廷里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代理人向國王進言,試圖讓富甲天下的羅斯柴爾德銀行挽救局面。原本瞧不起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路易十八,此時再也不講皇家的身份地位,馬上召見了杰姆斯兄弟。而后者也不負他的期望,一出手就制止住了債券的崩潰,成了法國上下矚目的中心。
問鼎奧地利 當拿破侖戰爭結束后,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歐洲已成為名噪一時的望族,挾征服英法之銳氣,底氣足了不少。盡管這樣,他 們也不敢造次去直接和哈布斯堡的人談生意,而是找到了一塊墊腳石,他就是名震19世紀歐洲政壇的梅特涅。
在打敗拿破侖之后的歐洲,由奧地利外長梅特涅牽頭建立的維也納體維系了19 世紀歐洲最長的和平時期。他在奧地利日漸衰落而強敵環俟的不利態勢下,把制衡的精髓發揮到了極致。1818 年的亞琛會議是討論拿破侖戰爭之后歐洲未來的一次重要會議,來自英、俄、奧、普、法等國代表決定了法國的戰爭賠款和同盟國撤軍等問題。
所羅門是梅耶的次子,在幾個兄弟中具有過人的外交才能,他說話用辭考究,巧于恭維。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羅門常年穿梭于歐洲各大城市之間,擔任家族各個銀行之間的協調角色,進而被弟兄們公推到維也納開拓歐洲心臟地區的銀行業務。
所羅門和他的弟弟卡爾都參加了亞琛會議。正是在這次會議上,經梅特涅的左右手金斯引薦,所羅門結識了梅特涅,并很快地與梅特涅成為無話不談的密友。
在所羅門的大力資助之下,梅特涅開始擴張奧地利的影響力,四處派出軍隊去問題多發地區“保衛和平”。這使得原本國力日衰的奧地利陷入了更深的債務泥潭,從而更加依賴所羅門的銀箱。
1814年到1848年的歐洲被稱為“梅特涅”的時代,而實際上控制著梅特涅的是背后的羅斯柴爾德銀行。
1822 年,梅特涅、金斯、所羅門、杰姆斯和卡爾三兄弟代表家族,參加了重要的維羅訥會議,會后得到了利益豐厚的項目--資助第一條中歐鐵路。奧地利人越來越感受到羅斯柴爾德的影響力,人們開始說“奧地利有一個費迪南(Ferdinand) 皇帝和一個所羅門國王。”
1843 年,所羅門收購了Vitkovice聯合礦業公司和奧地利-匈牙利冶煉公司,這兩家公司都名列當時世界10家最大的重工業公司。到1848年,所羅門和其家族已成為奧地利金融和經濟的主宰者。
把持德意財政 自從拿破侖從德國撤軍之后,德國由過去 300 多個松散的封建小國合并成 30 多個較大的國家,并成立了德意志邦聯。留守法蘭克福的老大阿姆斯洛被任命為德意志的首屆財政部長,1822 年被奧地利皇帝加封為男爵。法蘭克福的羅斯柴爾德銀行成為德國金融的中心。
老四卡爾是家族的主要信使,往來歐洲各地傳遞信息和協助其他兄弟。在幫助五弟在法國1818年國債戰役取得輝煌勝利之后,被執掌家門的三哥內森派往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銀行。卡爾在意大利發揮了超出其他兄弟預期的水平,不僅資助了梅特涅派往意大利鎮壓革命的軍隊,同時以出色的政治手腕迫使意大利當地政府承擔了占領軍的費用。他還幫朋友麥迪其策劃并奪回了那不勒斯財政大臣的要職。卡爾逐漸地成為意大利宮廷的財政支柱,影響力遍及意大利半島。他還與梵蒂岡教廷建立了商業往來,當教皇格里高利十六世見到他時,破例伸出手讓卡爾親吻,而不是慣常地伸出腳來。[1]
家族的衰落 迫于戰爭和國內混亂而嚴重依賴于國債發行的英國,把自己的金融主導權拱手送給通過制造流通虛假有價證券而積蓄巨量財富的羅斯柴爾德家族。與此同時,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也相繼崛起,和羅斯柴爾德家族不同的是,他們把大部分財富轉移到新生國家美國,選擇在那個新大陸的國家繼續發展。 [2]
羅斯柴爾德家族不僅在歐洲金融界占取了絕對主導地位,還通過扶植摩根財團發展壯大來牽制影響美國,并且力圖全面控制美國。當時的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沒有實力對抗過分強大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于是采用了妥協的方法。當時,花旗、摩根、美國第一、第二國民銀行都處于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間接控制下。但是,由于過分抽調資金控制新大陸,導致了羅斯柴爾德家族在舊大陸的控制力急速下降。
1865年,羅斯柴爾德家族認為美國經濟不會大幅度發展,于是把它在美國的分行都撤銷了,事實證明,這是一個致命失誤,也直接導致了摩根家族的興起。
俾斯麥首相抓住了這個天賜良機,通過普法戰爭賠款組建了德意志銀行,并且通過工業化和一系列眼花繚亂的并購,迅速組建了新的容克財團:德意志4大銀行團。歐洲崛起了新的金融集團。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摩根家族和梅隆家族抓住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影響力由于戰爭而下降的機會,在美國發起了反攻,力圖擺脫受到控制的命運。這個企圖在一戰結束的時候似乎是成功了,美國擺脫了長期債務。但是隨著戰后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反攻,美國4大家族發現自己的力量還是無法對抗羅斯柴爾德家族。容克財團在大戰中損失慘重,德意志4大銀行組成的德意志財團也屈服于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意志。羅斯柴爾德家族達到了自己的第二次頂峰,也是最高峰:控制全球金融命脈。 [2]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羅斯柴爾德家族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大量家族成員被殺害,資產被侵吞,超過2/3的旗下金融機構完全不存在了。位于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許多資產被戰火摧毀了(其中位于法國的辦公室甚至于二戰結束后更是被國有化了),意味著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歐洲大陸的家族勢力基本被消滅了。[2]
美國財團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反過來吞并羅斯柴爾德家族在美國和澳洲,加拿大的近乎全部資產,建立了花旗財團,摩根財團,美洲三大財團的現代格局。容克財團在戰爭中也失去了絕大多數成員,成功的轉化成新的寡頭勢力,并且利用瑞士5大銀行轉移戰爭中掠奪的財富逃過了2戰失敗的損失,在戰后成為歐洲第一大金融寡頭財團。
自此,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歐洲大陸和北美澳洲的全部金融機構和資產全軍覆沒,僅依賴在英國和瑞士幸存的少量金融機構艱難恢復,并在戰后逐步恢復元氣。
冷戰期間,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東歐的許多資產又被蘇聯接管了。 [2]
與此同時,羅斯柴爾德堅持家族產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背離現代管理的理念,從而阻礙了它的發展。從1960年代開始,歐美的大銀行紛紛上市,籌集了大量資金,羅斯柴爾德則還是用自有資金發展,速度緩慢,逐漸落伍了。[1]
在大眾傳媒時代,人們的目光或許只會關注到類似“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摩根家族”這些聲明顯赫的名字上。而二十世紀二戰前的美國,曾經有一句經典的話形容當時美國的情況“民主黨是屬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黨是屬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實在這句話后面還應該再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家族和摩根家族,都曾經是屬于羅斯柴爾德家族的!”
家族的現狀 進入現代后,羅斯柴爾德銀行集團的業務主要是并購重組--幫助大企業收購兼并其他的企業或者對其資產結構進行重組。羅斯柴爾德的并購重組業務主要在歐洲,在2006年世界并購排行榜上可以排到第13位。
羅斯柴爾德在亞洲有一個辦公室--香港,名為“荷蘭銀行-羅斯柴爾德”,亞洲的業務處于荷蘭銀行的控股之下,因為發言權不大,某些人事權,都是由荷蘭銀行主管的。
雖然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產業規模已經很小,羅斯柴爾德銀行集團一年的營業額不到100億美元,利潤不到30億美元,估計其資本總額不會超過300億美元,不到歐美大銀行的一個零頭。然而大多數人認為,作為老牌金融巨頭,即便羅斯柴爾德銀行已經衰落,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產業已經遍布眾多行業,其影響力依然不可小視。
羅斯柴爾德家族現在依然存在,也許他不像《貨幣戰爭》說的那樣強大,但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一些歐美學者也對他進行過研究,不過在80年代,很多關于他的著作都奇怪的消失了,他的真實情況仍然充滿謎團。[3]
家族發展大事記 ◆ 1769年 梅耶·羅斯柴爾德成為宮廷正式代理人
◆ 1798年 內森·邁爾·羅斯柴爾德離開法蘭克福前往英國
◆ 1806年 黑森公爵在逃離拿破侖時,將300萬美金交給梅耶保存
◆ 1815年 最早獲得拿破侖戰敗消息,成為英國政府的債權人
◆ 1822年 奧地利皇帝授予羅斯柴爾德四兄弟男爵封號
◆ 1835年 羅斯柴爾德獲得了在西班牙阿爾馬登水銀供應的權利
◆ 1845年 杰姆斯·羅斯柴爾德中標法國第一個主要的鐵路線的合同
◆ 1847年 萊昂內爾·羅斯柴爾德當選英國下議院議員
◆ 1872年 英吉利海峽隧道的第一個項目開始
◆ 1873年 羅斯柴爾德成為力拓股東
◆ 1875年 內森·羅斯柴爾德父子提高了英國政府的資助下,獲得了在蘇伊士運河的主要利益
◆ 1886年 羅斯柴爾德Freres開始發展在俄國石油領域的巨大利益
◆ 1919年 第一次黃金定價在內森·羅斯柴爾德父子的辦公室
◆ 1926年 內森·羅斯柴爾德父子重組在倫敦主要地下鐵路公司的股本
◆ 1938年 納粹入侵奧地利,羅斯柴爾德在維也納的銀行關閉
◆ 1953年 羅斯柴爾德在加拿大發展金融
◆ 1962年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礦產開采在創立了Imetal后創造了新繁榮
◆ 1963年 LCF愛德蒙·羅斯柴爾德誕生
◆ 1965年 內森·羅斯柴爾德父子公司在倫敦和巴黎銀行搬進了新的辦事處
◆ 1966年 杰姆斯·羅斯柴爾德資助的以色列議會大廈建成
◆ 1981年 法國政府國有化了羅斯柴爾德銀行
◆ 1985年 羅斯柴爾德對英國天然氣公司私有化
◆ 1989年 羅斯柴爾德銀行返回法蘭克福
◆ 2000年 羅斯柴爾德開發3G牌照拍賣[4]
◆ 2010年 幫助吉利收購沃爾沃
家族中的代表性成員 ◆ 梅耶·羅斯柴爾德(1744.2.23-1812.9.19),原名是:邁爾·阿姆謝爾·鮑爾(Mayer Amschel Bauer),后將姓改為羅斯柴爾德,它在德語中意為紅色盾牌。 ◆ 阿姆謝爾·羅斯柴爾德(Amschel Mayer von Rothschild)
(1773.6.12-1855.12.6)
◆ 所羅門·羅斯柴爾德 (Salomon Mayer von Rothschild)
(1774.9.9-1855.7.28)
◆ 內森·羅斯柴爾德 (Nathan Mayer Rothschild)
(1777.9.16-1836.7.18)
◆ 卡爾·羅斯柴爾德(Carl Mayer von Rothschild)
(1788.4.24-1855.3.10)
◆ 杰姆斯·羅斯柴爾德 (James Mayer de Rothschild)
◆ 埃里·羅斯柴爾德
◆ 蓋伊·羅斯柴爾德 (1909-2007.6.12)
家族族徽 羅斯柴爾德的標志是被折斷的五支箭。
羅斯柴爾德王朝的締造者梅耶·羅思柴爾德有五個兒子,全都子承父業。這個家族的族徽是五支箭。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私人藝術家莫里茨·奧本海默有一幅畫,揭示了這個族徽的象征意義。這幅畫描繪的是《圣經》里的一個故事:生命垂危的父親要五個兒子折斷捆在一起的五支箭,正當他們一籌莫展時,這位父親自己把這捆箭拆開把其中一根折斷,他說,家族的力量來自于團結,一根箭容易被折斷,五支箭抱成一團就不容易折斷。就如我們中國的諺語所云。
羅斯柴爾德兄弟一直銘記這個古老的寓言。父親死后,他們各奔東西,希望創建世界上第一家家族銀行。老羅思柴爾德臨終時囑咐孩子們“一定要和舟共濟”,教導他們要有矢志不渝的家族觀念。
所以,時至今日,在羅思柴爾德家族的夫婦中,有29對是近親結婚,而且大都是猶太人。不過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隱憂已經出現,近親結婚的結果,加上財富的壓力,已經導致家族的生育力不斷下降,這個王朝或許將來也有滅亡的一天。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生意已做了250多年。“奔馳”汽車、銀行和蘇伊士運河是這個家族送給人類的禮物。其實,羅斯柴爾德家族帶給我們的遠遠不止這些,19世紀的歐洲流行這樣一種說法:“歐洲有六大強國:大不列顛英國、法國、俄羅斯、奧匈帝國、普魯士和羅斯柴爾德家族。” 時至今日,前五大帝國均已失去昔日雄風,惟有羅斯柴爾德家族依然如日中天。
家族堅守猶太傳統 盡管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巨大的財富,并躋身歐美上流社會,但他們始終堅持著猶太人的傳統、維護猶太人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賺錢更重要。
羅斯柴爾德家族大多數人堅持族內通婚,這個家族下屬的公司企業都按猶太教安息日的規矩,在星期六估算,不做任何生意。1820年,內森宣布不同任何一個拒絕給猶太人公民權的德國城市做生意。1850年,當卡爾借錢給羅馬教皇時,向梵蒂岡提出要求拆除羅馬的猶太隔都。19世紀倫敦的羅斯柴爾德銀行宣布不向俄國沙皇貸款,因為沙皇政府迫害和虐待俄國猶太人。
萊昂內爾在1858年成為英國下議院議員。他不愿以基督教徒的方式,而要求猶太教方式用手按《希伯來圣經》,頭上戴猶太帽子舉行宣誓。上議院的貴族開始表示反對,但后來同意了,這在以基督教為國教的英國實在是不同尋常的,是長期受歧視的猶太人的一個勝利。27年后,萊昂內爾的兒子內森尼爾成為英國第一位猶裔貴族和上議院議員,他同樣也是用他父親的猶太方式宣誓的。
羅斯柴爾德家庭還積極參加猶太人的各種活動,向猶太社團捐助了多筆慈善金。這個家族與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也有不解之緣。它在法國的成員愛德蒙男爵(1845~ 1934年)20世紀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猶太移民提供了約600萬美元的資金,幫助移民們購買土地和生產設備,定居生存。倫敦的沃爾特(1868~1937年)曾任英國猶太復國主義主席。正是他,與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魏茲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國積極活動,終于使英國政府以外交大臣貝爾福致沃爾特·羅斯柴爾德勛爵一封信的形式,發表了著名的《貝爾福宣言》,最后導致了以色列國的建立。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猶太家世及與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聯系,自然而然成為歷次反猶主義的沖擊對象。在納粹統治德國的時代,羅斯柴爾德家族德國支脈的許多成員遇難。此外,種種基于反猶主義的以紅盾家族為故事主角的陰謀論也大行其道,滿足了一部分人對這個家族隱秘的財富和行為的想象。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故事還被搬上了銀幕和舞臺。1934年好萊塢電影《羅斯柴爾德之家》由George Arliss和Loretta Young主演,以梅耶的生平為故事的主線。這部電影的若干片段上了納粹的反猶宣傳《外部的猶太人》(Derewige Jude)。百老匯音樂劇《羅斯柴爾德家族》(The Rothschilds),還獲得過1971年TonyAward的提名。
家族與中國的關系 2007年7月,國際媒體廣泛報道,繼黑石之后,旗下資產高達數千億美元的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中投”)可能以參股的形式加入必和必拓(BHP)。然而沒有多少人知道,必和必拓的股權同樣和羅斯柴爾德家族存在千絲萬縷的關聯。
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鐵礦石制造商、第三大銅生產商和第二大煤炭出口商,必和必拓旗下的澳大利亞奧林匹克大壩,其鈾儲量占到世界的40%。2005年末,公司市值已高達883億美元。眾所周知,對全球資源類產品的儲備公司進行有計劃的收購,是迅速擁有資源市場話語權的最好辦法。中國針對那些能夠控制全球資源儲備和銷售的國際資源巨鱷的股權進行收購,比單純地購買資源要有效、合算得多。
以往一到每年春天,必和必拓就會讓中國的鋼鐵生產企業緊張一次,鐵礦石談判的心理陰影難以消弭。但現在,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給了他們希望。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羅斯柴爾德與中國這個新興經濟體,必將通過某些紐帶發生越來越緊密的關系。在中國與羅斯柴爾德這個百年財富家族直接對陣的商戰談判中,會出現什么樣的局面,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而在2008年05月26日,LCF Rothschild集團的法國愛德蒙得-羅斯柴爾德銀行,以旗下中國私募股權咨詢公司的名義參拍中海基金股本,其唯一競爭對手為一家不愿透露名稱的中方企業。 據介紹,拍賣現場氣氛十分緊張,Rothschild與這家中方企業展開了貼身肉搏,你來我往的競價達100多回合。最終,Rothschild報出1.5億元的價格,超出起拍底價3240萬元,這才讓頑強的中國對手放棄競拍。 在拍得此部分股權后,Rothschild將成為中海基金第三大股東,持有中海基金15.385%股權。目前,中海基金現有股東還包括:中海信托有限責任公司控股46.923%;國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持股37.692%。[6]
入股青島銀行、在山東建酒莊 一位熟悉羅斯柴爾德家族在華業務的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羅斯柴爾德家族在
大衛·羅斯柴爾德曾表示,葡萄酒、藝術和銀行是他們家族的三大傳統投資領域。有趣的是,據目前已有資料,該家族在中國已經涉足三大投資領域中的兩類。
2007年8月,當時的青島市商業銀行(后更名為“青島銀行”)與洛希爾金融控股集團簽署了認股協議,后者獲得青島商業銀行擴大股本后4.98%的股權,即9883萬股。據有關報道,羅施柴爾德共出資2540萬歐元(合3310萬美元)。2008年9月,中國銀監會正式批復同意了這一交易。
增資擴股后的青島銀行早在2008年便傳聞要謀求上市,若順利成行,或將給羅施柴爾德家族帶來不菲收益。
至于葡萄酒投資,2009年3月6日,該家族旗下的法國羅斯柴爾德男爵拉菲集團和中信華東集團,在山東省蓬萊市合作投資成立羅斯柴爾德男爵中信酒業公司,項目一期總投資1億元,建成后預計年產高檔葡萄酒1.2萬箱。
法國羅斯柴爾德男爵拉菲集團旗下拉菲紅酒(Chateau Lafite)為世界最頂尖紅酒品牌。
幫助吉利收購沃爾沃 2010年北京時間3月30日吉利宣布成功收購沃爾沃,在吉利200人收購團隊中,在歐洲有著逾百年歷史的羅斯柴爾德銀行團隊幫助吉利成就了中國最大一宗海外汽車業收購案。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該機構總部位于英國倫敦,目前在香港、上海、北京都設有辦事處,在中國主要從事投資銀行業務。
吉利背后的羅斯柴爾德團隊 路透社日前報道稱,中國最資深的女銀行家之一、兩名頂尖的瑞典籍汽車業內人士、一名倫敦市長的兒時伙伴,由這四人領導的羅斯柴爾德銀行團隊幫助吉利成就了中國最大一宗海外汽車業收購案。
路透社稱,有知情人士表示,羅斯柴爾德銀行(洛希爾國際投資銀行)大中華區總裁俞麗萍(Jennifer Y u)和銀行負責汽車業務的三巨頭之一梅瑞克·考克斯幫助促成了該交易。俞麗萍幫助吉利疏通與中國政府的關系。癡迷汽車的考克斯則在復雜的知識產權問題談判上發揮了關鍵作用。考克斯曾是高盛的合伙人,2002年來到羅斯柴爾德銀行。
漢斯-奧諾夫·奧爾森和培爾·吉林哈默也是不得不提的人物。前者是羅斯柴爾德公司的顧問,后者是羅斯柴爾德歐洲公司的副董事長。
奧爾森曾擔任沃爾沃的首席執行長和董事長,隨后任職福特公司的首席營銷長。一名消息人士表示,奧爾森是一個“典型的瑞典商人,克制、分析力強”,他幫助吉利與沃爾沃的員工、工會和供應商進行溝通。吉林哈默曾在沃爾沃的前母公司V olvoA B工作過23年,他還同時是湯森路透集團信托董事會主席。
吉利一方的顧問團隊還包括英國富爾德律師事務所企業業務律師克里斯·鮑恩以及知識產權專家阿芙麗爾·馬丁戴爾。
最值得一提的是,洛希爾國際投資銀行大中華區總裁俞麗萍(JenniferY u)在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中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Jennifer Y u以前曾經在法國的銀行工作,后來來到羅斯柴爾德工作,她在投資銀行領域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在中國也參與了一些大公司的并購業務。”馮雅格先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他是羅斯柴爾德集團旗下在香港的另一家機構LCFRO U TH CH ILD G RO U P的首席代表。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俞麗萍目前在中國投資領域比較活躍,去年10月和11月她分別到過重慶和天津尋找過合作項目。在重慶,俞麗萍表示主要想進行兩個方面的合作,可以直接投資重慶的企業,也可以幫助重慶企業出海收購境外企業;在天津,她與當地政府領導會面,并表示盡快落實與天津的合作項目,為天津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有外媒報道,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羅斯柴爾德團隊發揮了財務顧問、知識產權顧問以及政府公關等重要作用,記者昨天聯系洛希爾父子(香港)有限公司相關項目負責人管先生,他表示不便對外透露更多信息。
客戶包括國內多家知名企業
業內人士評價,吉利收購沃爾沃協議的簽署有助于鞏固羅斯柴爾德銀行在汽車業龍頭顧問的地位,也進一步凸顯這家家族銀行無懈可擊的過往成就。
根據湯森路透數據,除了吉利收購沃爾沃的交易,羅斯柴爾德在過去12個月中共承接了總價值高達892.5億美元的汽車業并購交易,遠超其他銀行。近期客戶包括大眾汽車、寶馬和英國、美國政府。
對于幫助企業進行并購業務,是洛希爾國際投資銀行的拿手好戲。洛希爾國際投資銀行延續了羅斯柴爾德家族一貫的低調風格,很少在中國的媒體上露面。
羅斯柴爾德集團駐香港機構的工作人員對本報透露,目前羅斯柴爾德集團在香港及內陸開展業務的主要機構是LCFR O U T H C H IL D G R O U P和N MR othschild& Sons(H ongK ong)Lim ited,后者即羅斯柴爾德父子(香港)有限公司。可查找的資料顯示,中海油收購優尼科、南京汽車和上海汽車的合并,都有羅斯柴爾德的參與。
在中國接手財務項目時,羅斯柴爾德不吝于接手來自各行業的項目,“我們的客戶既有央企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還有民營企業小肥羊、阿里巴巴。作為財務顧問,我們曾參與了與中國相關的最大并購案,中國聯通以240億美元收購中國網通集團。”去年,羅斯柴爾德家族第六代傳人、洛希爾金融集團主席大衛·羅斯柴爾德訪華時說。
大衛·羅斯柴爾德還表示,希望展開與中國商業銀行的合作,以前羅斯柴爾德在歐洲獲得了銀行業領域的成功,希望把這種成功模式植入中國,尋找合適的中國伙伴。大衛同時也希望能在中國擴大資產管理業務,將這一業務占羅斯柴爾德全球業務的3%提升至10%。
后續評價 ⒈ 像變形蟲般適應環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也意味著冷戰的開始。此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已經傳到第六代,其金融王朝的建立也有200多年。經歷了無數次驚濤駭浪,每當時代變遷的時候,羅斯柴爾德家族總能依靠強勁的適應能力而得以生存、壯大。
每當時代發生重大轉折的時候,媒體總是對羅斯柴爾德家族冷嘲熱諷,認為這個古老的家族很快就會像恐龍一樣走下歷史舞臺,但每次都會猜錯。這正是因為它們低估了羅斯柴爾德家族變形蟲般適應環境的能力。憑借著“彈性”和“英勇”這兩件世傳的精神武器,家族很快融入了戰后的時代潮流,繼續在商海中如魚得水。[7]
⒉ 低調行事,卻無所不在
羅斯柴爾德家族表面上看是變小了,實際上卻變得更大了。與張揚的美國資本主義不同,羅斯柴爾德家族行事低調,一般人現在只是在讀歷史書的時候才能碰見它。但實際情況是,它無所不在。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銀行始終拒絕上市,這意味著它根本不用公布年報。二百多年來,他們一共在地球上投資了多少生意,賺了多少錢,只有家族核心成員才清楚。它在世界經濟界的影響,也只有極少數細心的專業人士才能發現。他們擁有對世界金融,戰爭等方面敏銳的洞察力和早于任何個人及國家的消息和情報。同樣,對于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羅斯柴爾德家族到底參與多深,也只有極少數人才能發覺蛛絲馬跡。實際上,2004年為英國政府的移動通訊3G牌照拍賣充當融資顧問的,便是羅斯柴爾德家族--不過這條消息在《華爾街日報》上絕對看不到。有這么一句話:在金融界你不知道羅斯柴爾德家族就像作為一個士兵卻不知道誰是拿破侖,研究物理學的人不知道愛因斯坦一樣不可思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