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就身邊的人一直唱著一首偉大的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可是為什么呢? 小時候不明白,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明白。 黨,找到了創建新中國的科學理論 1949年初,國民黨軍隊的主力被消滅,北平已經解放,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戰略決戰已近尾聲,中國革命面臨著從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歷史轉折。井岡山斗爭開辟的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終于成為導向全國勝利的通途。在這一歷史關鍵時刻,黨在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提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向城市的戰略轉移。不久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遷往北平,籌建中華人民共和國。 沒有共產黨,沒有共產黨作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沒有共產黨人的艱難探索、英勇奮斗,沒有共產黨人的前赴后繼、流血犧牲,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新中國的建立是不可能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人民得出的結論,這是歷史昭示的真理!這一真理,是人民群眾從生活的實踐中感受到的,是共產黨人以自己的理論、實踐鑄就的。在困難時凝聚人心,在奮斗中激勵斗志,在勝利時指引我們永遠向前! 中國革命的勝利,也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25 10:50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7月1日。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使領導和組織中國人民革命的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范圍的執政黨。 從歷史上可以了解到清朝末期非常腐敗導致了我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時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中國人亦曾被稱之為“東亞病夫”。1911年孫中山推翻清皇朝,成立中華民國由國民黨執政。孫中山逝世后國民黨內的右翼勢力抬頭,他們形成西山會議派,反對三大革命政策,進行反共分裂黨的活動。1926年6月5日,國民黨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臨時會議通過“出師北伐,以掃除軍閥,統一全國”的議案。7月,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當北伐在共產黨的積極合作與參加下取得很大勝利時,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政變,進行反共清黨活動,鎮壓共產黨人和工農進步力量,打擊和排斥國民黨左翼,并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追隨蔣介石在武漢實行“分共”,破壞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共產黨人與以宋慶齡為代表的國民黨左翼發表聲明,退出國民黨中央,由此,國共合作破裂,北伐大革命失敗。1936年12月12日,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蔣介石及其領導下的國民黨也轉向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連續發動3次反共高潮。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的時刻,1945年5月5~21日,國民黨在重慶召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堅持獨裁、準備內戰的路線和政策。 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宣布國共關系破裂,要與中國共產黨斗爭到底。戰爭本來就不是一件好事,抗日勝利后蔣介石卻搞了3年的內戰,中國人民真是雪上加霜。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結束了蔣介石、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的轉移,實行改革開放,開辟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 小平理論。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 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就算不從以上的理論來看,單從我們自身的生活就有很大的轉變。從以前的人人吃不飽到現在的小康,從以前的步行到現在的小車代步,從以前的泥房到現在的商住樓......你我都不得不承認時代是在進步,是在共產黨領導下進步的。沒有一個好的執政黨,沒有一條正確的發展路線我們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嗎? 所以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提問人的追問 2009-11-25 11:04
為什么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25 1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