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桃樹的蚜蟲為桃赤蚜和桃粉蚜。4月下旬至5月是為害盛期,5—6月兩種蚜蟲分別產生有翅蚜遷飛到其他農作物與禾本科植物上為害。桃樹被害后葉片蒼白卷縮,影響光合作用,嚴重時葉片脫落,影響產量與花芽形成,削弱樹勢。蚜蟲天敵優勢種為瓢蟲,以龜紋瓢蟲、異色瓢蟲、七星瓢蟲為主,其他天敵有草蛉、食蚜蠅、絨螨和蜘蛛等。秋季在桃園行間、周邊空地種植越冬農作物如蠶豆、紫花苜蓿等,創造植物多樣化生態環境,有利于天敵越冬,這些作物早春一般有蚜蟲活動為害,為春天出蟄的瓢蟲提供食料。 桃樹萌芽期一般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防治多種病蟲害。石硫合劑對桃樹蚜蟲產在枝梢、芽腋等裂縫處的卵與幼蚜有殺滅作用,一般萌芽后至花期前后不會發生蚜蟲為害。4月中下旬始見部分桃樹上有蚜蟲為害葉片。桃樹上蚜蟲為害嚴重后,園內與周邊越冬作物上活動的瓢蟲便能轉移到桃樹上捕食蚜蟲,控制住蚜蟲為害。某些年份桃園內活動的瓢蟲較少,可采取向桃園助遷瓢蟲的辦法。4月中下旬在農田中用蟲網、紙盒等捕捉瓢蟲,放入紗袋中帶回。在早晨或傍晚用大頭針將瓢蟲的后翅劃破(防止遷飛,但不要劃破鞘翅),釋放在桃園蚜蟲較多的部位。一般蚜蟲100—200頭釋放瓢蟲1頭(益害比1:100)即可有效控制蚜蟲為害。 |
|